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看啊,小狐狸一家又來了!」5月27日,三隻棕紅色野生赤狐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一家磚廠「現身」,一大兩小三隻赤狐為母子關係。這是繼今年2月,在雜多縣行政中心院內發現的兩隻成年野生赤狐之後,再次「遷居」到人類活動區域的三隻赤狐。目前,狐狸一家已經在磚廠雜物堆中「定居」,休憩、覓食,引來當地不少群眾的好奇圍觀。
如今,雜多縣城內已累計發現11隻野生赤狐在人民生活區域生活。
赤狐為食肉目犬科動物,共有47個亞種。是體型最大、最常見的狐狸,成獸體長約70釐米,體形纖長,吻尖而長。赤狐的棲息環境非常多樣,如森林、草原、荒漠、高山、丘陵、平原及村莊附近,甚至於城郊,皆可棲息。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園區資源環境執法大隊副隊長馬玉章介紹,兩年前,兩隻成年野生赤狐在雜多縣國稅局院內的一間雜屋內,生下6隻小赤狐,此後,赤狐就成了人類的好朋友,索性把「家」安在了行政服務中心園內。工作人員會給它們一些牛羊肉,但從不幹擾動物,而野生赤狐也和人類建立了安全感,不怕人,也不會傷人。
「視頻中的狐狸媽媽非常瘦弱,為了小狐狸能夠吃飽,狐狸媽媽應該是把大部分食物給了孩子。因此,我們讓磚廠負責人定期給狐狸投食,同時要求不能投餵太多,以避免狐狸因此失去野性,依賴人類。加上之前在雜多縣行政中心院內發現的8隻以上赤狐,目前,我們共發現了11隻野生赤狐在人民生活區域生活。」 馬玉章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境內。園區面積1.37萬平方公裡,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園區作為瀾滄江-湄公河(國際河流)的發源地,分布發育著大面積的冰蝕地貌、雪山冰川、辮狀水系,草原溼地、林叢峽谷等類型多樣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景觀,水源涵養功能巨大。園區內主要分布有雪豹、白唇鹿、馬麝、猞猁、黑頸鶴、雪雞、藍馬雞等野生動物,被譽「雪豹之鄉」。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雜多縣所屬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共設置了7752名生態管護員,對當地生態及野生動植物行使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護措施。(圖片由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園區資源環境執法大隊提供)
編輯:張爽
審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