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經過一年多的苦苦尋找,青海玉樹攝影愛好者噶松仁青分別於2013年11月中旬、12月15日、12月16日,在玉樹州雜多縣結紮鄉沙青溝成功拍攝到了三組雪豹照片。圖為一隻幼年雪豹。 中新社發 噶松仁青 攝(>>>更多圖片)
經過一年多苦苦尋找,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攝影愛好者噶松仁青去年在玉樹州雜多縣結紮鄉沙青溝成功拍攝到了三組雪豹照片。這些照片發布後,引起網民對雪豹的關注。
在中國,雪豹屬於一級保護動物。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由於環境改變和人類的捕殺,已經瀕臨絕跡,許多年難見蹤影。再加上雪豹天生敏銳,拍攝照片極為難得。
自2009年起,北京大學教授呂植帶領野外科學團隊多次奔赴三江源地區確認雪豹關鍵棲息地,使用紅外相機記錄其活動規律,並開展相關宣傳教育工作。
「2012年8月,我們在通天河沿岸保護區和索加-曲麻河保護區野外調查中,目擊7次雪豹活動蹤跡,其中兩隻母雪豹各帶兩隻幼仔,極為難得。」呂植說,「雪豹頻現,是近些年三江源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的明顯例證。」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三江源地區發現有中國植物特有屬25個,佔全國特有屬的12.2%,特有物種50種左右。三江源地區湖泊、溼地面積增大,監測區域內的黑頸鶴、斑頭雁等鳥類以及藏野驢、藏原羚等種群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青海省測繪局總工程師黃偉星說,如今在三江源地區,各類野生動物隨處可見。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有「黃河源頭第一縣」之稱。記者在鄂陵湖畔看到,除了黑色的犛牛、潔白的羊群,還有成群的藏原羚、藏野驢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地吃草。當車輛在公路上隆隆經過時,它們轉身跳躍飛奔而去,劃出一道優美曲線。
青海省測繪局副局長唐千裡告訴記者,據粗略普查,目前瑪多縣境內的藏原羚數量已達4萬隻以上,比10年前增加了1.5萬隻;藏野驢3萬多頭,增加了2000多頭;巖羊7000多隻,增加了4800多隻,其他野生動物和各種野生鳥類的數量也有明顯增加。
「經過8年努力,三江源地區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不僅是政府投入巨資進行生態修復產生的效果,也與當地群眾保護行為密不可分。」青海省發改委副主任、三江源辦公室主任李曉南說。
為更好保護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資源,由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當地牧民共同參與的「協議保護」模式,2006年被引入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目前這一模式正向其他保護分區擴展。
青海省行政學院教育長馬洪波介紹說:「通過協議形式,讓核心保護區的藏族牧民參與巡查、巡護、環境監理和動物監測等工作,成為當地生態保護的有效主體。」
調查顯示,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藏羚羊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隻,已恢復到目前的7萬多隻。
青海省勘測局高級工程師成海寧說,在黃河源、可可西裡等人類活動相對較少或條件相對艱苦的地區,各種野生動物佔據著水草豐美的高寒草甸和沼澤區,其種群大、數量多,自然恢復和增長也比較明顯,未發現野生動物被獵殺的痕跡。
目前,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開展多層次、更深入的協作與聯合保護,努力在青藏高原為野生動物築造一個「生態樂園」。(記者 何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