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

2021-01-11 搜狐網

  新華網西寧8月18日電(記者 張進林 何偉)黃昏時分,青藏高原的陽光逐漸「溫柔」下來,11歲的藏族女孩仁青巴毛開始給巖羊「小拉毛」餵食犛牛酸奶。兩個月前,仁青巴毛從山上救回這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仁青巴毛的家在三江源地區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白扎鄉巴麥村。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實施以來,野生動物棲息地生態好轉,種群數量逐漸恢復。

  仁青巴毛說:「"小拉毛"是被它媽媽遺棄的。我把它抱回家,起初它非常怕人,我白天餵它酸奶,晚上抱著它睡覺。它現在離不開我了,我們是最好的朋友。」

  「拉毛」在藏語裡意思是仙女。仁青巴毛說,等「小拉毛」長大了,要把它放回山林,放歸自然。

  「這幾年,這邊的林子裡野生動物很多了。」仁青巴毛說,「我經常見到大群大群的巖羊,我家田地裡種的芫根被它們啃食了不少。」

  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總面積36萬平方公裡,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重要的野生動物種群棲息地。

  由於環境惡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三江源地區生物多樣性逐漸萎縮,許多珍稀野生動植物數量銳減,一些物種瀕臨滅絕。青海省社科院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包括三江源地區在內的青藏高原受到威脅的生物物種佔該地區總種數的15%至20%。

  2005年,中國政府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修復「世界屋脊」的生態環境。青海省生態辦公室兼三江源辦公室副主任李曉南說,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實施6年來,開展了溼地保護、退牧還草、人工增雨等項目,灌喬植被得以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生態好轉,種群數量逐漸恢復和增長。

  國家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最新的科學考察報告指出,2010年三江源地區生物物種數量與10年前相比明顯增加。

  青海省測繪局總工程師黃偉星說,如今在三江源地區,各類野生動物隨處可見。去年9月底,黃偉星從玉樹州雜多縣返回玉樹縣的途中發現六七百隻馬鹿,黑壓壓一片啃著青草。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有「黃河源頭第一縣」之稱。記者在鄂陵湖畔看到,除了黑色的犛牛、潔白的羊群,還有成群的藏原羚、藏野驢在草原上悠然自得地吃草。當車輛在公路上隆隆經過時,它們轉身跳躍飛奔而去,劃出一道優美的曲線。

  青海省測繪局副局長唐千裡告訴記者,據粗略普查,目前瑪多縣境內的藏原羚數量已達4萬隻以上,比10年前增加了1.5萬隻;藏野驢3萬多頭,增加了2000多頭;巖羊7000多隻,增加了4800多隻,其他野生動物和各種野生鳥類的數量也有明顯增加。

  「經過6年來的努力,三江源地區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不僅是政府投入巨資進行生態修復產生的效果,也與當地群眾保護行為密不可分。」李曉南說。

  為更好保護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資源,由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當地牧民共同參與的「協議保護」模式,2006年被引入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目前這一模式正向其他保護分區擴展。

  青海省委黨校教授馬洪波介紹說:「通過協議形式,讓核心保護區的藏族牧民參與巡查、巡護、環境監理和動物監測等工作,成為當地生態保護的有效主體。」

  調查顯示,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藏羚羊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隻,已恢復到目前的7萬多隻。

  「加強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保護的政府行動也應進一步擴大。」李曉南認為,地球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不是行政區劃所能限制、分割的,應當建立以三江源為中心的青藏高原生態建設區域協作機制,相關省區攜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2010年9月,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籤訂了聯合保護協議:四個保護區將在今後開展多層次、更深入的協作,努力在青藏高原為野生動物築造一個「生態樂園」。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德海說,今年上半年,青海省兩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和可可西裡聯合開展了以保護藏羚羊為主題的巡山行動,兩大保護區的聯防、聯動、協作機制正在建立。

  作者:張進林 何偉

(責任編輯:UN011)

相關焦點

  • 三江源頻現雪豹 成野生動物「樂園」(圖)
    在中國,雪豹屬於一級保護動物。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由於環境改變和人類的捕殺,已經瀕臨絕跡,許多年難見蹤影。再加上雪豹天生敏銳,拍攝照片極為難得。  自2009年起,北京大學教授呂植帶領野外科學團隊多次奔赴三江源地區確認雪豹關鍵棲息地,使用紅外相機記錄其活動規律,並開展相關宣傳教育工作。
  • 三江源:高原野生動物的樂園
    三江源是高原野生動物的天堂,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犛牛、藏野驢、黑頸鶴等特有珍稀保護物種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行走在三江源,野生動物們總是與我們一路相伴。、沙漠化防治、礦山修復等生態工程,保護和修復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 青海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成效初顯
    近日,由牧民組成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隊員,拍攝到大量白唇鹿、野狼、盤羊、藏原羚等野生動物,或孤獨眺望,或靈動嬉戲。圖/曲麻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中新社西寧2月29日電 (魯丹陽)記者29日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自2005年啟動實施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建設工程以來,「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投資近212億元(人民幣,下同),先後實施三大類30項工程。當地2019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近9876元,為2005年的4倍左右,生態保護建設成效初顯。
  • 雪豹、棕熊、黑頸鶴……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布大批珍稀動物影像
    位於青海省境內的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保護地,也是眾多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近日,長期在當地進行野生動物研究的科研團隊公布了一批拍攝於今年的野生動物畫面。眾多珍稀物種紛紛亮相,成為三江源生態保護成果的見證。
  • 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家底」摸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報導)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高原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素有「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之稱。日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家底」基本摸清。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項目,以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為試點範圍,進行為期5年的持續系統調查研究,產出了權威系統的科學數據、調查報告、科技資料、圖集圖件等基礎性成果,並實現開放共享,推進了青海生態立省和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戰略和動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工作學科發展,進一步支撐了科技創新活動和國家宏觀決策。
  • 三江源:野生動物樂園
    麝高原鼠兔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溼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然而卻是藏羚羊、野犛牛等珍稀野生動物棲息的樂園。把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三江源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 三江源地區發現罕見藏棕熊
    趁著這個國慶長假,生活在三江源的野生動物也想出來逛一逛。9月30日傍晚,三江源國家公園邊界地帶,正在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三名隊員,驚喜地發現了四隻藏棕熊。這對於外地進入三江源地區的野調組織來說非常難得,這足以證明三江源國家公園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種群已經向周邊擴散了。  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介紹:「我們傍晚5點左右架設好設備, 6點30分左右就拍到藏棕熊了,當時非常興奮」。他說:「當時天馬上就黑了,山裡忽然下起了冰渣子,藏棕熊就在樹林間若隱若現,後來它跑到一個光禿禿的山下,它狀態很好,非常健壯。」很快,大家又發現了第二隻。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野生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隨著天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天津遷徙、停歇。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
  • 【生態玉樹】盛夏中的高原野生動物世界
    夏日時節,位於三江源地區的玉樹州囊謙縣境內綠意盎然,水草豐美,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囊謙縣地處青海省南部,是瀾滄江的發源地,近年來這裡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不斷增加。
  • 野保專家首次在三江源地區發現罕見藏棕熊
    9月30日、10月1日傍晚,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邊界地帶,正在這裡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三名隊員,發現了四隻罕見的藏棕熊。這對於外地進入三江源地區的野調組織來說非常難得,而且可以證明三江源國家公園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種群已經向周邊擴散了。
  •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次建立野生動物本底資料庫
    圖為三江源國家公園資料圖。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中新網青海樂都10月14日電(李江寧)14日,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日前,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
  • 北京野保專家在三江源地區發現罕見藏棕熊!
    9月30日、10月1日傍晚,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邊界地帶,正在這裡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的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三名隊員,發現了四隻罕見的藏棕熊。這對於外地進入三江源地區的野調組織來說非常難得,而且可以證明三江源國家公園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種群已經向周邊擴散了。
  • 中國多方合力保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
    新華社記者張龍 攝新華社西寧7月2日電(記者央秀達珍 孫少龍)「當了生態管護員後,自己收入增加了,家鄉環境也變好了。最重要的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樂尕說。近日,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組,前往三江源地區實地了解生態保護情況。55歲的樂尕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村民,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的生態管護員。
  • 三江源國家公園:高原精靈與你「美麗邂逅」
    恰恰相反,這裡是全球生命最為絢麗多彩的地區之一,更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青藏高原是目前中國野外偶遇野生動物概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冬日行走在「大美青海」途中,野生動物隨時可能和你來一次「美麗邂逅」。這是10月29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拍攝的一隻藏狐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推進,野生動物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三江源的「山水林田湖草」日益構成一個生命共同體,其復甦向好的變化,促使當地牧民逐步形成生態保護的高度自覺。當地群眾與極地生靈相守共生。
  • 新疆北鯢種群數量增加
    原標題:新疆北鯢種群數量增加 今年,被列入國家「極危」物種的新疆北鯢種群數量今年有所增加。「降雨量增多和人工補水使北鯢棲息地溼地生態開始恢復,根據100個樣方觀測結果推算,蘇魯別珍核心區種群數量從去年的2000餘尾增加到2200餘尾。」
  • 中國地理小區域——三江源地區
    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於此,素有「中華水塔」之稱,建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對中國的生態狀況及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右圖為青海省及周邊地區略圖。(1)分析三江源溼地的形成原因。(2)說出三江源溼地重要的生態價值。(3)為遏制三江源地區環境持續惡化,提出合理的措施。
  • 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 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於今年年底前正式設立
    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於今年年底前正式設立,將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中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三江源歷史上水草豐美、生物多樣、湖泊眾多、生態良好,上世紀末,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三江源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下降,湖泊減少、冰川萎縮,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 中國特有華北豹迄今最大野生種群被發現
    據澎湃新聞6月6日消息,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對外發布,根據該中心長期監測顯示,證實我國陝西省子午嶺林區和山西省太行林區分布著重要的華北豹野生種群。其中,延安的子午嶺林區發現迄今最大的華北豹野生種群。
  • 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我國大型珍稀物種主要集中分布區
    新華社西寧1月30日電(李亞光、耿輝凰)29日,青海省政府發布《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8)》。公報顯示,隨著三江源地區生態不斷向好,當地目前共監測到獸類62種,鳥類196種,成為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少有的大型珍稀物種主要集中分布區之一。  位於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豐富,野生動物廣布。
  • 走近三江源
    地處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青海省持續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以保護和恢復植被為核心,通過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與生態工程建設的有機結合,加強草原、荒漠、溼地與河湖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三江源地區植被生產力趨於穩定,野生動物數量明顯上升,生態服務功能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