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九:元趙孟頫《前後赤壁賦》

2021-01-09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一般指《三希寶帖》、《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仲尼夢奠帖》、《自敘帖》、《蜀素帖》、《草書千字文》、《前後赤壁賦》、《草書詩帖》。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都是傳世至今,現在還存在的。會根據時間順序,依次介紹。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九:元趙孟《前後赤壁賦》。《赤壁賦》千古美文,加上趙孟元代冠冕。

《前後赤壁賦》又稱《赤壁二賦帖》,為趙孟48歲時所書,現在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由《赤壁賦》和《後赤壁賦》組成,紙本,每頁縱27.2釐米,橫11.1釐米,共81行,其中《赤壁賦》46行,《後赤壁賦》32行,署款3行,一共935字。

歷史上有很多書家都寫過《赤壁賦》,各種書體,主要因為《赤壁賦》內容寫得實在太好,境界非常高。

【一人有感】

文徴明的《赤壁賦》,。文徴明控筆極強,神韻出眾有些趙孟神韻。如下圖。

董其昌所書《赤壁賦》,字有些有明顯的偏側,單字不正,章法不錯。趁性之作,如下圖。

啟功在1989年夏所寫的《赤壁賦》,當時啟功體已經完備。啟功體有些人非常喜歡,有些人非常不喜歡。

很多人問一個人的字到底好不好,寫同樣的內容比一比就知道了。分辨字優劣高低最好的辦法,比就知道。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相關焦點

  • 雷子:那高山流水之情懷——讀蘇軾《前後赤壁賦》有感
    那高山流水之情懷 ——讀蘇軾《前後赤壁賦》有感 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不由想起上學年末我在老年大學重讀蘇軾前後《赤壁賦》,用散文寫的讀後感。 ——題記 因了老年大學古典文學班課程安排,我重溫了蘇軾的前後《赤壁賦》。儘管很久很久以前讀過,但並沒有留下太多印象。或許那時候太年輕了,注意力在《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上,抑或並沒有讀懂。
  • 前後《赤壁賦》孰優孰劣,一探究竟
    蘇軾的赤壁此赤壁,赤鼻也,非曹公之赤壁。但因為蘇軾,此赤壁別有一番滋味。前後赤壁賦,好文,但背誦並默寫全文實屬令人頭大。前後赤壁賦各有千秋,蘇子心態略有不同,但前赤壁賦實勝後赤壁賦。前面開了一個小頭,下面說一下前後赤壁賦中的寫景感覺。感覺是很不好描述的,可是蘇子處理的很好。後赤壁賦中『木葉盡脫』『斷崖千尺』『危巢』『幽宮』『長嘯』『悲』『肅』『恐』『『寂寥』』,有一絲絲恐怖的感覺,再加上十月之秋,夜間寒氣襲來。置身其中,很難專注於美景,此時此夜,那景也很難說成美景。因其冷清,易勾起人們心中的恐懼不安。
  •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文徵明與《赤壁賦》
    文徵明極為喜愛《赤壁賦》,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筆法多次書寫,據戴立強《明文徵明行書前赤壁賦冊記》中統計,僅傳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譜》中記載,更不止此數。文徵明的「赤壁賦」眾所周知,文徵明極為喜愛《赤壁賦》,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筆法多次書寫,據戴立強《明文徵明行書前赤壁賦冊記》中統計,僅傳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譜》(以下簡稱《年譜》)中記載,更不止此數。文徵明不僅愛書《赤壁賦》,還多次以此為題材創作《赤壁圖》,並為友人如祝允明、仇英等《赤壁賦》書、畫題跋。
  • 南宋中興之君趙昚尤喜東坡《後赤壁賦》,以金字草書作之傳世
    學文的人都知道《後赤壁賦》,此賦乃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大作。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欣賞,一卷傳為是帝王的金字草書佳作《後赤壁賦》。這卷傳世佳作如今在遼寧省博物館珍藏,以泥金寫在磁青絹上,縱24.5釐米,橫101.4釐米。由於該卷末尾沒有書法作者的款識,因此對於書寫之人是誰?書法評論家們一直還有疑問。
  • 元未明初書法家俞和楷書《前後赤壁賦》冊頁
    能詩,喜書翰,早年得見趙孟頫運筆之法,後返臨晉、唐名家碑帖。行、草書,秀雅挺勁,酷肖孟頫。楷書高古風雅,頗有晉人風度。明桑悅云:「紫芝所書,深得松雪筆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獻之於羲之也。」
  • 前後《赤壁賦》,詩書顯華章|東坡居士的古文佳作
    前後赤壁賦,大學期間,最新換的兩首蘇軾的古文著作。驀然回首,一說煙雨任平生。該有怎麼寬廣的胸懷才能寫出如此大氣磅礴,胸懷天下的上好佳文。才子佳文,必須要品讀一番。赤壁賦其一:《前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 「金筆御書」《後赤壁賦》出自他之手
    楊仁愷結束了一幅金字草書作品作者是誰的爭論  「金筆御書」《後赤壁賦》出自宋孝宗之手  從恢復名譽到表彰歷史功績,宋孝宗為嶽飛平反前後經過了18年時間。  磁青細絹上題金字  遼寧省博物館珍藏著一件較「拉風」的文物——《宋孝宗趙昚草書後赤壁賦卷》,充滿傳奇色彩。  稱其「拉風」,主要表現在手卷的書心部分,這幅書法作品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寫在絹素上面。
  • 蘇軾寫的赤壁賦為何會刻於橄欖核上,乾隆表示方便攜帶,隨時背誦
    現如今文創產品日益興旺,明星帶貨亦是如荼如火,但要說起古代帶貨大佬則首推蘇軾,要知道無論是文創產品亦或是明星帶貨都是需要文案和臺詞的,但詞人蘇軾卻只憑一首《赤壁賦》便帶火了無數名家著作。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臺北故宮書法名帖中的"美食"誘惑
    自古文人好佳釀美食,偶以書法為載體寫詩作文吟詠記之。長達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幅幅精美絕倫的關於美食的傳世書法名帖相繼誕生。
  • 中國歷史上十大傳世名畫
    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的傳世瑰寶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在世界範圍內也享有極高的讚譽。數千年來,中華大地上誕生了無數傑出畫家,也留下了無數精美絕倫的畫作,在中國及世界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赤壁賦》公開課學案
    這時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尚未實現,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蘇軾又兩次泛舟遊覽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 文徵明八十七歲行書 《前後赤壁賦》,人書俱老!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
  • 十大傳世名畫,分別收藏在哪?
    說到傳世名畫,家喻戶曉的應該是《清明上河圖》,較高認知度的有《富春山居圖》,其它,還有哪些?一般認為,我國有這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
  • 高考語文早讀21:《阿房宮賦》《赤壁賦》(情境助記)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助記] 指出秦必亡之命運。④嗚呼!
  • 讀《赤壁賦》有感
    讀《赤壁賦》有感 文/李曉江 過去也讀記一些文章,以作風雅。 如同蘭亭序裡所說:「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看到文章感慨,是因為,思接千古,遐思飛揚;汪洋肆虐,奇思妙想;文採飛揚,嘆為觀止。感天地之奇偉,世態之悲涼,經天之偉略,緯地之奇才,報國之雄志,濟世之胸懷。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歐陽詢以80多歲的高齡於貞觀年間逝世,身後傳世的墨跡有《卜商帖》、《張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都堪稱書法藝術的瑰寶。真行之書,出於大令,另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由此我們可以知歐陽詢在楷書、隸書、草書等書體上均有造詣,其中尤以楷書為最。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
  • 赤壁三詠:蘇軾在黃州成就了經典的傳奇
    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蘇東坡「與客泛舟」先後多次「遊於赤壁之下」,寫下了「筆參造化」「緣情體物」的千古絕唱:《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憑藉著與赤壁有關聯的兩篇「賦」和一首「詞」,讓蘇東坡在當年文壇一舉封神,成就了一段文壇上的傳奇。
  • 有料│朗誦蘇軾《前赤壁賦》,為什麼不能豪放灑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為區別,稱第一篇為《赤壁賦》或《前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全篇以主客問答的形式,以風與月為主景,山與水為輔,緊扣風與月展開描寫與議論,闡發了變與不變的哲理。最終,以「物各有主」得到解脫,表現了作者樂觀曠達的胸襟。全文文辭華美,行文跌宕起伏,具有一種恣肆雄健的陽剛之美。
  • 蘇軾行楷書法作品「前赤壁賦」
    蘇軾行楷書 《前赤壁賦》局部同年十月重遊,又寫了一篇《後赤壁賦》,兩文傳湧不絕,是文學史上著名的傑作。此卷行楷書,結字矮扁而緊密,筆墨豐潤沉厚,是中年時期少見的用意之作。蘇軾行楷書 《前赤壁賦》局部本書卷為友人傅堯俞(1024--1091)書《前赤壁賦》,自識:「去歲作此賦」,所以知道是元豐六年書,時四十八歲。書卷前有缺行。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 中國美術史的豐碑 , 每一幅都是無價之寶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華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裡的錦繡河山。《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東晉一顧愷之《洛神賦圖》《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