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鄉情|放牛歲月

2021-02-11 文鄉樅陽

太陽向西山那邊漸漸墜落,一隊牛陣沿著堤埂向村莊靠近,將湖水隱退到腦後。西天染成一片緋紅,四散的霞光拼出千奇百怪的圖案。少年男女各自騎在牛背上,指點彩霞,七嘴八舌,有的則唱著動聽的山歌,或者吼出粗魯野蠻的村言俗語。他們手執牛鞭,頭戴可以遮陽避雨的荷葉「鬥笠」,背簍裡盛滿豐富的戰利品,諸如蓮蓬、菱角、藕心菜、雞頭米之類,耳畔似乎聽見母親在村口佇立翹盼的呼喚聲……這是一幅「牧牛暮歸圖」,我腦海裡時常映現的少年記憶。

老家是圩區,出門不遠就是大湖,除了村口的畈田,連成大片的是圩田。尤其是圩田,種的是雙季水稻,兩茬;至於畈田,除了栽種水稻,還會在晚稻與早稻之間播種一茬小麥或油菜。莊稼等於土地的糧倉,田地多,種植密,需要更多的人力,需要藉助牛力。耕牛就不可缺少,犁田、耙土、耖泥,碾磙、拉磨、背稻草……事事處處都見到牛的身影。記憶中,父親是駕馭耕牛的好手。他手操犁梢,隨在牛的身後,面前的泥土一浪一浪地翻滾;他手扶長耖,將高處的泥巴鏟到低洼處;他筆直地站在長耙上,任下面的耙齒將泥土碾碎、抹平。我眼瞅著,心裡充滿羨慕,有一種自豪。有時趁大人勞作歇息時,我會靠近那張犁耙,也想親手試試,卻立即被制止。大人們呵斥,你們小伢子就好好放牛吧,多給它草吃,吃得飽飽的。是呀,想要牛出力,就要給它草吃。我孩提生活的1970年代是集體經濟,生產隊裡有十多條耕牛,隨處都能聽見陣陣的牛哞聲,放牛是必不可缺的一項硬任務。但放牛又算不上體力活,若讓一個「蠻勞力」去放牛顯然是不划算的,老人或小孩成了最佳人選。我上小學和初中那陣子,學校才恢復正常秩序,沒有什麼課業負擔,幾乎半耕半讀,因此一挨到星期天和寒暑假就去生產隊替家裡掙工分。從最初的一天三分工,到後來的一天四分工,我都經歷過。才八九歲的孩子,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桶,還能適合做什麼呢?看雞,或者放牛。看雞,就是不讓家家戶戶散養的家禽去吃村莊周邊的莊稼——尤其是隊裡的稻子和小麥。放牛,就是讓牛有草吃,吃得飽飽的。比較起來,放牛雖比看雞要複雜,卻有趣得多。

在我老家的圩區,凡是耕牛都得在泥水田裡幹活,因此養的都是「水牛」。有公有母,公的叫「牯牛」,母的叫「牸(音shā)牛」。放牛有放牛的學問,有牛的地方也有江湖。牸牛溫順,牯牛性野,尤其是後者,身高體大,一對很長的角,很尖,像兩支鐵錐,讓人心生畏懼,仿佛一不小心,它就會衝上前來,給扎出一個窟窿來。年少的我們最初是斷不敢接近的,還好有大人們做示範:他們輕輕地拍拍牛的腦袋,讓牛靠近;老牛果然就湊過來,將鼻孔朝人的身上蹭,還伸出舌頭舔對方的手。我們就照做了,當牛舌頭粘滑滑涼絲絲地舔在我們手上時,所有的膽怯與恐懼也一下子就消除了。我們繼而伸手去摸那尖硬粗糙的牛角,而牛居然一動不動,好像很享受的樣子。對於比我年大的哥哥姐姐們騎在牛背上的愜意,年幼的我們很是羨慕。但我起初只能由大人抱上牛背,漸漸才學會這樣獨自的上去。扳住牛角,讓牛頭低下,雙腳踏上牛角,牛心知肚明似地抬頭,人被往上一送,就騎到牛背上。再後來,我會揀一個稍微的高處,面對著牛的一側,雙手按著牛背,輕鬆熟練地往上一躍。騎在牛背上,一手拽住牛的繩索,一手執牛鞭,挺胸昂首,從眾人面前經過,就像電影裡騎馬的軍官,心裡美滋滋的。但騎牛也有意外的驚恐發生。春天,在牛欄裡圈久了的小牯牛,大概身子骨發脹,如果有人騎在它身上,它會發瘋似的突奔,容易將人摔下來。這對於喜歡騎牛背的小伢子來說,得謹慎點。得兩腿夾緊牛背,同時緊拽住套在牛鼻子上的繩索。如果你沒這方面的能耐,大人是不會輕易讓你往牛背上騎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巴望著放牛,面對有聲有色的牛世界,總是充滿好奇,感到刺激。

入冬,天寒草枯,耕牛大都被圈在牛欄裡,定時送一些乾草去喂,再牽往塘邊去喝幾遍水就行了。這時的放牛,無需專人去做,閒來抽空料理即可。春草萌發,村外附近的田埂、渠壩邊有的是青草,尤其是紅花草,田裡埂上到處都是。這時的放牛,無需起早熬夜,也無需出遠門、佔地盤,隨便將牛牽出村莊,田埂頭、墳場上,就能任牛吃個飽,只需管住它別吃了莊稼就行。炎夏暑熱,正是「雙搶」時節,搶收搶插,牛也不得閒,除了犁田、耙田和耖田,有時還要拉石磙,碾稻子。這時放牛的任務就是割草,將割好的青草放在樹蔭下,任耕牛吃個飽。眼看勞累之後的耕牛一邊喘氣,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草,站在一旁的我,心裡湧起一股成就的喜悅。整個雙搶,大人們搶收搶種,忙得熱火朝天,我們借著割牛草的差事變相幫手出力,掙工分,沒有袖手吃閒飯,心裡覺得十分踏實。但放牛的最大樂趣集中在秋天裡,我們都盼望著這段日子的到來。立秋以後,「雙搶」基本結束,耕牛也該休閒歇息了。人吃有三餐,牛飽肚子在早晚,每天早晨和下午都是放牛的時段。早晨天才麻麻亮,就牽牛出欄。被夜露沾溼了的青草長在田埂邊,生生不絕,雖然不是那麼豐茂,但足以讓牛一個早晨吃個飽。直到日已三竿,該是吃早飯的時辰,眼看牛已飽腹的樣子,就開始牽牛回欄了。下午的時光長,該將牛牽到遠一點的地方去,可以讓它吃到更多更好的草。

很遠的地方是湖堤上。堤外一側的大湖,水波蕩漾;內側是圩田,萬頃禾苗。堤上,除了一叢叢茂密的高粱與蓖麻,凡是沒長莊稼的地方,遍地都是絨絨的青草,經過一個夏季的瘋長,像鋪成的綠氈子。在湖堤與圩田之間相隔一條溝渠,順沿著湖堤而去,是最初取土築堤時自然形成的「方凼」。因兩側都有水的阻隔,就不用擔心牛會跑散。我們一一將牛繩挽於牛角上,無需再牽在手中,任牛自由地走動與吃草。坦白地說我們遠道至此,既為好好放牛,也是另有所圖,另有所樂。等水牛在專心地吃草時,我們各自就抽空幹別的,有的挖野菜打豬草,有的砍樹樁拾柴禾,有的撿牛糞等。但這種自私的勤快容易被人不齒,遭到眾怨群憤,只有隨大流地一起嬉玩才得人心。於是三個人一撮、五個人一群,鑽進高粱叢裡,騰出一片地盤來,席地而坐,就地取材,撿來一些小田螺做道具,一起玩「抓石子」,或者別的什麼遊戲,取樂,較勁。贏者手舞足蹈,輸者甘願接受處罰。堤埂上有許多野生小赤豆,成熟未枯,連莢一起摘來,可以放在柴火裡燒烤,再作吃食。柴禾是高粱根部以上的枯葉,可以去收集,應有盡有。烤熟了的豆子,吃在嘴裡,甜糯而芳香。河溝裡有蓮蓬、菱角,可以採來供大夥吃。我們這樣一起開心嬉樂著,既滿足了果腹之欲,又乘陰消暑,免卻了烈日的暴曬。

但秋天的天氣有時說變就變,難免突然颳起大風下起大雨來。雨一下,讓人冷得瑟瑟發顫,無處藏身。好在有人發現了一個秘密,溝渠的水裡遠比外面的溫度暖和,於是一個個趕緊縱身撲到水裡,躲到荷葉叢裡,只露出個腦袋,既躲避了雨淋,又不覺得身子冷了,像蜷縮於一個安樂窩。這時,溝渠裡的蓮蓬、菱角等,都可以隨手採摘,隨採隨吃,被作了美味的牙祭。當然,我們在忘情的嬉玩時,還不時地念叨著放牛的責任,尤其生怕發生牯牛間互相鬥毆打架的事。一旦發生衝突,兩頭牯牛會不動聲色地拉開架勢,低著頭,喘著粗氣,打著響鼻,兜著圈圈,銅鈴似的眼睛向外鼓突著,片刻不眨,似乎用眼神就能將對方殺死。牯牛鬥毆時,互相牛角碰撞得「砰砰」響,所以叫「牛打角」,很常見。那場景很是血腥可怕,我們小夥伴都不敢接近,只能遠遠地看著。

兩隻牯牛一邊僵持,一邊用蹄子將泥土狂亂地向後刨起,所有旁觀的牛都遠遠地昂起頭,不停地嘶吼或是助威。於是,你來我往,你彈我跳,牛角牴著牛角,「砰砰」有聲,時而前腿揚起又落下,時而後腿使勁朝前弓著,踩出一個又一個深坑……為了熄滅「戰火」,我們學會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將乾枯的稻草、秸稈綁在一起點燃成火把,然後伸向兩隻牯牛之間。它們一遇見火苗,就自動分開了。如果哪一天牛「打角」傷得很厲害,回家後被隊裡人知道了,放牛的人會有責任,會受到被扣除工分的處罰。我們喜歡放牛,尤其喜歡秋天在湖堤上放牛的日子。太陽快要落山,我們又各自騎在自己的牛背上,唱著小調,迎著晚霞,回到村子裡,多像電影裡一隊凱旋而歸的戰士。這是多麼有趣味的事,多麼深刻的美好記憶。每每讀到唐詩宋詞中吟誦牧童的詩句,欣賞清閒恬適的田園畫圖,我會油然想起曾經「村舍蓺麻驅鳥雀,牧童隨草放牛羊」的樂事。 我們喜歡放牛,但少年的心思大人們並不全懂,他們總拿放牛作為一樁苦差事嚇唬我們。在我上學的時候,父親希望我讀書讀出一點名堂,每當發現我功課鬆懈時,他就說,不好好讀書,就回來放牛!仿佛父親嚇唬的湊效,後來的我確實沒有放牛。因為幾年後我考上了大學,就離開了村莊,離開了牛群。非但如此,就在我考上大學的第二年,隨著「包產到戶」的開始,牛在村莊裡就漸漸地消失了。由於小家小戶的耕作方式,耕牛派不上用場,翻土、整地的事交給了人的雙手和農具。

某年冬天,我去一個地方採風,正是「七九、八九,老牛遍地走」的春耕時節。在一處山麓的一片草坪上,幾條老牛悠閒的吃草。乍看以為是農家的耕牛,後來才知道是被作為拍照的「風景」特意安排的。看見久違的耕牛,我感到分外的激動與親切,也油然從心底泛起一陣落寞。

--END--

來源:文鄉樅陽

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樅陽二中教師

相關焦點

  • 【繽紛文苑】呂克儉:行行重行行,春行空山谷
    從陽春白雪,到下裡巴人從歷史人文,到鄉村俚俗這是一個與「鄉情」、與「人文」
  • 文苑| 靜夜思·隨筆
    文苑 | 靜夜思·隨筆 2020-12-15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遼河之水】王述良 鄉情
    就是這隻小船,卻載著我們穿過多麼漫長的歲月。歲月不會倒流,前面永遠是陌生的水域,但因為你乘在這熟悉的船上,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但只要這船是牢固的,一切都會化為美麗的風景。人世命運難測,但有了個好家、好家鄉,有了風雨同舟的好伴侶,莫測的命運仿佛也不復可怕。
  • 青蔥歲月:曾在放牛溝插隊的上海知青,你們住過的那三間草房還在
    聽朋友說,東北的放牛溝村是電視劇闖關東朱開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那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是一座很美的村莊。放牛溝村很有名氣,全國各地的遊客經常來旅遊觀光。柳樹河種植的水稻雖然不多,產量也不高,可當地社員群眾逢年過節都能吃上雪白的大米乾飯,平時也能喝上大米粥,不像放牛溝社員群眾,一年四季玉米面摻高粱面,只有過年才能蒸兩鍋白面饅頭,吃頓麥子麵餃子。
  • ...9月投入使用|文苑|西寧|城西區|文苑小學|幼兒園|海湖新區|教育局
    今年,城西區投入近6億元實施文逸小學、文苑小學、文苑幼兒園3所新建學校建設。日前,這3所新建學校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力爭明年9月全部正式投入使用。文苑小學效果圖日前,記者在文苑小學、文苑幼兒園項目建設地看到,各參建單位正加緊施工,各項建設工作井然有序,文苑小學處於基礎施工階段,文苑幼兒園已完成地下室澆築,現處於一層主體施工階段。據了解,文苑小學佔地41畝,總建築面積44893.74平方米,除教學樓及辦公樓以外,學校還將配備25米遊泳體驗館、籃球館及各類功能室。文苑幼兒園佔地12畝,總建築面積7316平方米。
  • 抖音突然好想去放牛是什麼梗 突然想放牛內涵意思感覺寓意
    抖音突然好想去放牛是什麼梗?還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突然好想去放牛是什麼意思。  抖音突然好想去放牛是什麼梗,突然想放牛內涵意思感覺寓意  「突然好想去放牛,沒有壓力,沒有江湖套路。以我的智商只放一頭,多了我也數不過來。它吃草,我在它身上睡覺,它丟了,我也就丟了,省心!」
  • 【金法文苑】又是一年清明時
    【金法文苑】又是一年清明時 2020-04-03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胡風楚月詩歌《放牛的童年》
    放牛的童年文/胡風楚月用一首歌謠的時間尋找天空滴下的雨水尋找天空潑下的彩虹童年的田埂歪歪扭扭趕著太陽去放牛一顆稚嫩心靈流進春天童眼裡滿坡晶瑩那青牛背上的陽光開著我的牽牛花大別山的山脊行走我的背影放牛的童年勾勒起炊煙.
  • 【隴法文苑】2020父親節特輯|詩歌精選
    【隴法文苑】2020父親節特輯|詩歌精選 2020-06-21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濃濃鄉情味 淡淡魚粥香
    濃濃的鄉情味,淡淡的魚粥香。這是陸炳文的開場白,充滿魂牽夢縈大陳之思。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浙江省東吳衛溫船隊遠航臺灣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台州衛溫船隊遠航臺灣研究會名譽會長、臺北臺灣衛溫船隊遠航研究中心主任陸炳文博士,今天在臺北如意斎向記者透露,<臺灣第二屆大陳鄉情文化節>大會,將有魂牽夢縈浙江省台州市大陳島的1,000餘各界人士,包括中國國民黨吳敦義主席、「大陳人保母」沈之嶽夫人沈徐露女士,8月24日會聚在臺北巨星國際,我準備上臺致詞的講題,也就是「濃濃的鄉情味.淡淡的魚粥香
  • 文苑中學本部
    聊城文苑中學是2000年經市、區兩級教育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的一所民辦中學。十四年卓越實踐,學校踐行「為學生打通走向成功的綠色通道」的辦學宗旨,以雄厚的師資優勢、特色教學優勢、精細管理優勢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績,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廣大家長的信賴。
  • 浙江黨史文苑雜誌_中文數字期刊網用心服務
    浙江黨史文苑雜誌,中文數字期刊網用心服務,為您職稱評定點亮一路綠燈,一次合作,終身朋友。浙江黨史文苑雜誌, 代表其在平臺內的綜合表現越好。浙江黨史文苑雜誌, 今年是「」運動100周年。在黨史館,大學生們穿梭於歷史長廊中,見證著期間愛國學生運動的發起,那為了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精神,讓在場的青年們有人心靈受到震撼、有人心潮澎湃、有人眼角泛紅,他們重溫著那段艱苦而又震撼人心的歲月,堅定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決心!
  • 「鄉情畫語——臺灣畫家吳昊捐贈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開幕
    由江蘇省美術館主辦的「鄉情畫語——臺灣畫家吳昊捐贈作品展」於2018年11月13日上午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開幕。此次展覽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展出20世紀60年代以來,吳昊創作的80餘幅木刻版畫,呈現這位旅居臺灣的版畫家的藝術風貌。
  • 【紅河文苑】詩詠紅河 /◆ 趙海真
    往期精彩回顧【紅河歷史】說古談今話紅河/◆趙琪偉【紅河文苑】天台山,我的詩意高地(組詩)/◆張中定【紅河文苑】致女兒的一封信/◆楊福勤【】莫怨花開留不住,且將青簡待年華/◆王小石【紅河藝林】趙宏書畫根雕泥塑作品/◆趙宏【紅河文苑】趙維廣詩詞作品/◆趙維廣【紅河藝林】劉永強書法藝術作品/◆劉永強【紅河歷史】漫話紅河民間祭祀/◆趙維廣【藝海拾貝】絡筒車間的姑娘/◆王斌【紅河文苑】詞兩首/◆羅江虎
  • 「鄉情畫語——臺灣畫家吳昊捐贈作品展」在省美術館開幕
    開幕式現場由江蘇省美術館主辦的「鄉情畫語——臺灣畫家吳昊捐贈作品展」於2018年11月13日上午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開幕。1956年與夏陽、歐陽文苑、霍剛、李元佳、蕭勤、陳道明、蕭明賢等組成「東方畫會」,開始繪畫生涯。他幾十年來以版畫、油畫等藝術實踐,在融合中西,探索以西方繪畫風格參合中國傳統元素,尤其是表現鄉土與現代的碰撞等內容上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作品賞析:
  • 文苑|驚鴻一瞥已五年 回眸凝視淚滿襟
    文苑|驚鴻一瞥已五年 回眸凝視淚滿襟 2021-01-16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密文苑 ‖ 花和菜
    新密文苑 ‖ 正定古城遊記——北遊記之十一新密文苑 ‖ 一次不尋常的出遊新密文苑 ‖ 我乘飛機去九寨新密文苑 ‖ 青  春新密文苑 ‖ 小  梅新密文苑 ‖ 搬  家
  • 龍巖主城區,動車站對面,買得起的房子——鐵發文苑
    龍巖動車站對面鐵發文苑樓盤,這個樓盤有哪些特色和優勢呢?鐵發文苑樓盤什麼時候開盤入市?鐵發文苑樓盤房子價格多少?鐵發文苑樓盤戶型怎麼樣?等等...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有關鐵發文苑的相關信息,方便大家參考。
  • 聊城文苑中學收到第三批社會捐贈抗疫物資
    4月2日下午,聊城文苑中學2017級二部5班周宏彬同學的家長來到學校,向學校捐贈抗疫物資84消毒液100公斤,面巾紙一箱。聊城文苑中學副校長呂仲憲、2017級校本部副主任孫廣棟代表學校接收了這批物資。並代表學校對家長的愛心奉獻表示感謝。
  • 【桃鄉文苑 · 小說天地】王娜 || 小說節選《鳳求凰之扶桑花開》
    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敬請關注桃鄉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