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部郵輪經濟報告出爐!郵輪上過周末,體驗更多元

2020-12-18 廣州日報

郵輪旅遊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新興旅遊方式。11月14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郵輪經濟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對郵輪旅遊、母港基礎建設、旅遊休閒服務數據相關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全景式展示國內郵輪業發展現狀和前景。2018年,全國13個郵輪港出入境旅客490.7萬人次,廣州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接待出入境遊客48.12萬人次,佔比近1/10。

南沙郵輪母港

2018年,我國13個郵輪港(上海、天津、廈門、廣州、深圳、海口、青島、大連、三亞、連雲港、溫州、威海、舟山)共接待郵輪976艘次,同比下降18.22%。在接待郵輪類別中,接待母港郵輪898艘次,是2008年母港郵輪艘次(28艘次)的30多倍;接待訪問港郵輪78艘次,與2008年相比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在郵輪遊客接待量方面,郵輪出入境旅客合計488.69萬人次,廣州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出入境旅客吞吐量為48.12萬人次,佔比接近全國1/10。

南沙郵輪母港

17日,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正式投入使用,迎來「新浪漫號」首次靠泊。作為目前國內唯一運營周末遊的母港,周末從廣州南沙郵輪母港出發可以在郵輪上度過悠閒假期,郵輪體驗也更多元。根據《報告》,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的區位優勢明顯,周邊匯集廣深港高鐵、京港澳高速、珠三角南環高速、佛莞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一小時車程可達廣州市區及珠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半個多小時可達廣州南站。

它距最近地鐵站的距離均小於一公裡,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地鐵、公交、港澳水上客運等交通方式緊密結合,是國內第一家實現與地鐵無縫接駁的郵輪母港。緊鄰的南沙客運港可乘坐快船前往香港中港城碼頭、香港國際機場以及澳門。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規劃配套海景住宅公寓、主題酒店、免稅商城、高端餐飲、藝術展覽、遊艇俱樂部等。

南沙郵輪母港碼頭

以下為《郵輪經濟發展報告(2019)》內容摘編

一、郵輪產業及郵輪經濟現狀

2018年,我國13個郵輪港(上海、天津、廈門、廣州、深圳、海口、青島、大連、三亞、連雲港、溫州、威海、舟山)共接待郵輪976艘次,同比下降18.22%。在接待郵輪類別中,接待母港郵輪898艘次,是2008年母港郵輪艘次(28艘次)的30多倍;接待訪問港郵輪78艘次,與2008年相比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在郵輪遊客接待量方面,郵輪出入境旅客合計488.69萬人次,是2008年(48.7萬人次)的10倍,其中母港旅客471.39萬人次;訪問港旅客173050人次。

2008年-2018年13個郵輪港郵輪艘次和遊客量情況。數據來源:《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

2018年,郵輪市場規模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天津和廣州。

註:2018年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未開港,故採用廣州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2018年的相關統計數據。數據來源:《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

二、國內主要郵輪母港

(一)國內主要郵輪母港郵輪經濟發展

《報告》根據科學性、綜合性、相對獨立性、數據可獲取性等原則,設置經濟實力、旅遊規模、基礎設施以及旅遊服務等四大維度作為郵輪經濟發展指標體系,衡量國內主要城市郵輪經濟發展情況。選取國內主要郵輪母港進行指標分析,分別為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廣州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和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

1、經濟實力

從經濟實力上來看,我國主要郵輪母港城市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發展穩中有進。五座城市人均GDP均已超8000美元,且具有較強的城市影響力,具備發展郵輪業的經濟實力。

2、旅遊規模

2018年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共接待郵輪出入境遊客量為271.56萬人次,同比下降7%。與此同時,一些郵輪母港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郵輪客運量增長翻番,超32萬人次;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出入境旅客吞吐量增長了一倍,達36萬人次;廣州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出入境旅客吞吐量為48.12萬人次,同比增長19%。

註:2018年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未開港,故採用廣州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2018年的相關統計數據。數據來源:《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相關政府部門數據平臺

2018年國內郵輪母港接待郵輪船次總體上有所下滑。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共接待郵輪375船次,同比下降20%;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接待郵輪116船次,同比下降34%;廣州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接待郵輪94船次,同比下降23%(但出入境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9%);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接待郵輪船次迅速增長,2018年接待郵輪89船次;廈門國際郵輪母港接待郵輪96船次,同比增長26%。

註:2018年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未開港,故採用廣州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2018年的相關統計數據。數據來源:《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相關政府部門數據平臺

3、基礎設施

從港口基礎設施分析,主要郵輪母港建設郵輪泊位2至4個,各主要郵輪母港均可接待世界最大的22.5萬噸級郵輪。廣州和深圳郵輪母港距最近地鐵站的距離均小於一公裡,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成為我國內地第一家與地鐵無縫接駁的郵輪母港。

數據來源:百度地圖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距離機場和高鐵站在10公裡範圍內。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與機場、高鐵站的距離在三十公裡內。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有地鐵接駁,旅客轉乘高鐵和飛機便利。

數據來源:百度地圖

4、配套服務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距鼓浪嶼四公裡,周邊吃喝玩樂及景點較多,三公裡範圍內三星級以上酒店數量達58家。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三十公裡範圍內有23個3A級以上景區。廣州、天津郵輪母港的旅遊服務配套設施相對較少。

數據來源:百度地圖

(二)國內主要郵輪母港特色

1、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是我國首家「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2019年獲批建設「中國郵輪旅遊發展示範區」,作為我國郵輪門戶港,是亞太地區最為繁忙的國際郵輪母港之一,具備「四船同靠」運營能力,年總通關能力達357萬人次。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率先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和國際郵輪旅遊團15天入境免籤政策,首創郵輪通關條碼、郵輪旅遊合同示範文本、中國郵輪綜合保險、郵輪船票制度;開通郵輪直通車、設置入境免稅店、出境免稅店,形成「吳淞口」郵輪服務品牌。

2、天津國際郵輪母港

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是中國第二家「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位於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港口基礎設施優良,年總通關能力達到92萬人次。天津市是我國環渤海區域的重要中心城市,腹地廣闊,背靠北京、天津兩大核心市場,擁有華北、西北兩大地區市場。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依託規劃布局建設以郵輪休閒與航運服務為主的休閒商務區,建成我國北方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港區。通過保稅貿易方式開展郵輪配送業務,以母港為點,打造「郵輪旅遊岸上配送中心」。

3、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位於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是目前國內東南亞航線最多的郵輪港口,郵輪產品多樣。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以南沙為中心,周圍60公裡半徑內有14個大中城市,腹地廣闊。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地鐵、公交、港澳水上客運等交通方式緊密結合,是國內第一家實現與地鐵無縫接駁的郵輪母港。緊鄰的南沙客運港可乘坐快船前往香港中港城碼頭、香港國際機場以及澳門。

4、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

太子灣郵輪母港又名蛇口郵輪中心,太子灣郵輪母港創新「郵輪 」模式,在深圳及珠三角地區全面啟動「郵輪 」的宣傳和體驗;借力整合OTA及其他旅行社代理等資源,創新「郵輪 飛機」「郵輪 高鐵」「郵輪 巴士」「郵輪 渡輪」的郵輪銷售新模式,創新水路與陸路相結合的交通接駁新模式;打造「郵輪 主題活動」的營銷新體系,探索跨界資源整合的新模式。

5、廈門國際郵輪母港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依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支點城市定位,憑藉獨特東南亞歷史「僑鄉」優勢及深厚閩南文化底蘊,打造「一帶一路」郵輪特色航線,深化「郵輪 文化」創新運作模式。中遠海運集團和中國旅遊集團出資成立的中國首家國有郵輪企業運營總部星旅遠洋國際郵輪(廈門)有限公司落戶廈門,公司第一艘郵輪「星旅·鼓浪嶼」號已於2019年10月投入以廈門為母港的中國港口運營。

三、粵港澳大灣區郵輪母港現狀與前景

(一)經濟實力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香港、廣州和深圳均有郵輪母港。從人口數量分析,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超過7000萬,其中香港748萬,廣州1450萬,深圳1250萬,為郵輪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遊客資源。

(二)基礎設施

香港、廣州、深圳三地服務配套設施較為完備。其中,香港啟德郵輪碼頭設有天台公園、香港旅遊發展局遊客諮詢中心、免稅店、婚慶公司、中式茶樓、港式茶餐廳、歐陸美食及葡萄酒和香檳吧等;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規劃配套海景住宅公寓、主題酒店、免稅商城、高端餐飲、藝術展覽、遊艇俱樂部等;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航站樓內已設有少量商店,後續將完善商務公寓、寫字樓、酒店賓館、歡樂島、歷史文化博物展示等配套設施。

(三)旅遊規模

隨著深圳、廣州郵輪母港先後投入使用,依託華南及腹地廣闊的客源市場支撐,廣、深郵輪旅遊市場呈現較強增長勢頭。老牌郵輪母港城市,香港郵輪旅遊表現活躍,2018年香港接待郵輪旅客87.5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09%。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地郵輪旅客數量)郵輪旅客總量為172.1萬人次。

(四)旅遊特色

1、消費群體

發達的經濟、充足的客源市場與較高水平的旅遊消費能力是郵輪旅遊發展的必要條件。粵港澳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居民出遊消費能力強,為粵港澳郵輪旅遊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場支撐。

香港力推「郵輪 購物」的組合產品,發揮購物之都的目的地優勢以吸引更多的內地郵輪遊客;廣州大力開闢「銀髮團體」與「家庭團體」市場,錯位發展豐富與完善郵輪消費市場深圳力推商務會議郵輪產品,吸引「公司團體」。

2、航線產品

香港郵輪產品豐富,航線類型多樣,國際化程度較高。國際郵輪公司於香港開設有前往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國際航線,航行天數在18至56天之間。無目的地「公海郵輪」旅遊線路也是其特色航線產品。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和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的航線主要以前往東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航線為主,遠洋航線產品相對缺乏。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地郵輪旅遊客源市場存在疊加,須協同創新發展。

3、交通網絡

香港擁有發達海陸空交通網絡,香港機場國際航線豐富,同時實行自由港政策,多達170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可免籤入境。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的區位優勢明顯,周邊匯集廣深港高鐵、京港澳高速、珠三角南環高速、佛莞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一小時車程可達廣州市區及珠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半個多小時可達廣州南站。

四、 粵港澳大灣區郵輪旅遊腹地

(一)腹地經濟

在中國郵輪旅遊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逆勢保持增長。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郵輪旅客總量達172.1萬人次,同比上升15.04%。但粵港澳郵輪旅遊業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滲透率還很低。粵港澳郵輪業在繼續擴大、經營好粵港澳大灣區郵輪市場外,充分挖掘腹地省份客源。

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和雲南這十省(市、自治區)直接或間接地與珠江流域的經濟流向和文化相關,且在資源、產業和市場等方面有較強的互補性,是粵港澳郵輪旅遊的重要潛在市場。本報告將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和雲南簡稱為「腹地省(市、自治區)」,「腹地省(市、自治區)」的主要城市稱為「腹地城市」。

(二)腹地交通

腹地城市乘坐高鐵到廣州時間不超5小時,形成「四小時經濟生活圈」。腹地城市中南寧、桂林、南昌、宜春、長沙、株洲、湘潭、衡陽、武漢、廈門、泉州這11座城市與廣州形成高鐵「四小時經濟生活圈」。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為大灣區旅遊帶來了新活力,也為「郵輪 」帶來了新機遇。未來可推出「郵輪 高鐵」「郵輪 飛機」等多種組合休閒旅行出行方式。

五、粵港澳大灣區郵輪經濟協同創新發展

為推進粵港澳共享區域旅遊資源,構建大灣區旅遊品牌、構築休閒灣區,三地郵輪母港如何協同發展成為關鍵。

一是進一步夯實大灣區郵輪旅遊發展基礎,協同創新發展形成合力。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深耕廣州市內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家庭遊客群體,大力開闢「銀髮團體」和「家庭團體」市場;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則重點發展企業團體客戶包船;香港發揮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吸引本地居民和澳門居民選擇郵輪為旅遊目的地並發展遠程航線郵輪停靠港。與此同時,藉助高鐵、飛機的交通便利,拓展腹地省份(腹地城市)的客源,協同研究航線布局、航線特色、宣傳推廣、交通接駁、碼頭體驗、成本費用、一站式服務等郵輪旅遊市場發展要素。探索實施「香港 廣州」「香港 深圳」「廣州 深圳」雙母港甚至多母港運作方式,發揮各城市客源優勢,降低郵輪公司在同一港口需達滿船要求的風險。

二是旅遊主題形式多樣化,提升遊客旅遊體驗感。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郵輪基本上是以「切艙分銷」模式為主,其產品設計以郵輪公司產品主題策劃為主。郵輪公司與郵輪分銷商應該發揮協同效應,以提高遊客的體驗感滿意度為目標,針對產品主題進行合作策劃,特別是要圍繞產品主題亮點、中外文化融合性、遊客體驗性方面進行設計。如船上主題活動、船上服務細節貫穿、岸上遊行程的設計及服務把控等,以較好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使遊客有更強的歸屬感。

三是合力打造大灣區旅遊品牌,打造休閒灣區。

依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逐步簡化及放寬內地郵輪旅客的證件安排,研究探索內地郵輪旅客以過境方式赴港參與全部郵輪航程。探索「郵輪 高鐵」、「郵輪 飛機」等休閒旅遊產品,吸引腹地城市居民來大灣區郵輪旅遊。優化珠三角地區「144 小時過境免籤」政策,便利境外遊客在大灣區旅遊觀光,探索設置以大灣區為特色主題的「大灣區一日遊」郵輪項目,帶動灣區旅遊業等行業的發展。

六、建議

●進一步豐富郵輪產品,建立多樣化、差異化郵輪旅遊產品矩陣。

●全面提升周邊旅遊服務配套,進一步延長郵輪旅遊產業鏈。

●實施稅收優惠,培育郵輪產業和消費市場。

●注重粵港澳大灣區母港協同合作發展及腹地聯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徐靜、張曉宜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黎旭陽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

相關焦點

  • 多地推進郵輪經濟 ,報告稱「中國籍」郵輪稅費成本高於國外
    當前沿海多個港口城市正在紛紛爭搶郵輪基地建設,以此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功能提升。今日(10日)開幕的2019亞太郵輪大會再次關注郵輪經濟。該協會預測,2019年全球郵輪遊客量將達到3000萬人次,並在2025年將達到3760萬人次。亞太地區具備較大的增長空間。
  • 星夢郵輪世界夢號體驗報告
    本次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乘坐星夢郵輪世界夢號的體驗,包括:1、曾經坐過什麼郵輪去過哪裡,船上和岸上的體驗如何?
  • 國內郵輪企業踏上復甦之路 出境郵輪遊仍需等待
    不過,雖然眼下已經看到些許曙光,但在國外疫情仍然不明朗的情況下,出境郵輪遊仍然需要等待。上座率不得超50%據了解,此次復航的「南海之夢」號將從12月9日開始運營,每期行程為4天,其中行程將涉及西沙群島的全富島、銀嶼島,並會安排遊客「在祖國最南端的城市」體驗升國旗儀式。
  • 郵輪遊致力打造差異化體驗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途牛旅遊網近日發布的《中國在線郵輪旅遊消費分析報告2018》預計,2018年中國郵輪市場的旅客數量將達569.8萬人次。  2017年,中國郵輪市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來自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郵輪市場的旅客數量達495.5萬人次,環比增長34%,遠高於世界平均增長率。
  • 郵輪旅遊產業分析報告
    根據CLIA的行業分析報告,參加過郵輪旅遊的遊客57%會在遊覽結束後1年的期間內再次參加,而89%則會在未來兩年內再次參加郵輪旅遊,97%會在未來三年內再次參加郵輪旅遊。據另一項市場調研數據,已經參加過郵輪旅遊的遊客中,18%的遊客對於郵輪旅遊比其他出遊方式有更顯著的偏好,69%覺得郵輪旅遊比陸上旅遊性價比更高。
  • 乘坐頂級郵輪是什麼體驗?國內出發15艘豪華郵輪評測
    後來,藍莓醬小學三年級去了桂林,體驗了一把「小小竹排江中遊」,江水輕緩,兩岸如畫;初中時去了重慶,在朝天門坐輪渡,輪渡與躉船狹小縫隙裡江水滾滾而過;工作之後,公司年會又去了普吉,和同事們一起租了個遊艇去出海浮潛……也算是坐過很多次船了!
  • 只有不到5%的中國人坐過郵輪,郵輪經濟的明天會好嗎?
    原創作者:政中我們都知道的鐵達尼號是一條郵輪,也可以叫做遊輪,最早的用途是用來運送信件和包裹的郵政船,逐漸演變成了以旅遊度假為目的的遠洋定期客輪。有人說郵輪是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郵輪經濟由此而來。
  • 英敏特發布《郵輪旅遊--中國2017》報告
    -中國國際郵輪市場紅火:近七成中國消費者計劃未來一年內乘坐國際郵輪航線上海2017年4月26日電 /美通社/ -- 中國人熱愛旅遊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更多公司和品牌著力發展中國市場,中國的國際郵輪市場已呈紅火之勢。
  • 國內首艘民營豪華郵輪落滬 郵輪經濟面臨井噴式發展
    原標題: 國內首艘民營豪華郵輪落滬資料圖  東方網12月4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明年春季,國內首艘全民營投資的豪華郵輪將以上海為母港,正式投入運營。昨日,國內首個自主經營、自主管理的郵輪公司———鑽石郵輪發布消息稱,旗下的「輝煌號」已從德國順利抵達上海港。隨後,它將進行一系列內部改造,並開發差異化郵輪線路,未來將更適合中國遊客出行。  據介紹,「輝煌號」長200米、寬30米,核定載客量為1400人,將以上海為母港,日韓線路為主。在服務和設計上,「輝煌號」會更注重中國本土遊客的吃、住、娛樂、購的綜合體驗。
  • 郵輪市場持續火爆 上海仍是國內郵輪主要出發港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經濟網7月25日訊(記者 葉瑋)2016年,全國11大港口城市共接待郵輪1040艘次,18艘郵輪開通母港航線、4.2萬客位在華運營,出遊旅客首次突破200萬,達到214萬人次……中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大郵輪市場。據國際郵輪業協會預測,未來10年,亞太郵輪旅遊市場總量將超過美國。
  • 《2019郵輪綠皮書》解讀全球郵輪經濟十大最新熱點
    10月10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2019 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聯合發布了《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中英文版,以下簡稱「綠皮書」),解讀了世界及中國郵輪經濟發展的十大最新熱點。
  • 郵輪綠皮書:2019中國郵輪產業發展
    綠皮書指出,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是郵輪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反映居民消費能力的指標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較好的指標,居民購買力的提升將有利於現有旅遊市場的發展和潛在市場的開發。2018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比上年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4336元,增長8.6%。
  • 郵輪上的人生體驗
    乘「皇家加勒比號」(Royal Caribbean)郵輪遊加勒比海,還是很愜意的。郵輪就是一個小世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人,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美味。當然如果只有美食,絕不足以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來體驗郵輪人生。
  • 郵輪經濟進入調整期
    此次亞太郵輪大會上,2018年中國和亞洲郵輪經濟景氣指數發布,它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無論是中國還是亞洲郵輪景氣指數,都位於企業家信心指數的臨界值以上,處於正常狀態。說明中國和亞洲郵輪經濟長遠發展的繁榮前景,仍然可樂觀期待。
  • 郵輪遊致力打造差異化體驗
    原標題:郵輪遊致力打造差異化體驗  正值暑期旅遊旺季,乘坐郵輪閒適、自由地享受碧海藍天是不少國人暑假出遊的選擇。途牛旅遊網近日發布的《中國在線郵輪旅遊消費分析報告2018》預計,2018年中國郵輪市場的旅客數量將達569.8萬人次。  2017年,中國郵輪市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 國內首個世界級郵輪行業組織成立 郵輪旅遊正當時
    當你我仍在渴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地面旅行時,郵輪旅遊的概念已經逐漸開始升溫,並呈現燎原之勢。前幾日,「第四屆中國國際郵輪峰會」在青島舉行,成立了國內首個世界級郵輪行業組織——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郵輪分會,這一舉措被業界視為郵輪市場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 2019上海郵輪遊艇旅遊節 「甜蜜愛·情之城」上港郵輪城上演
    開幕式上,全新推出的四條遊覽線路將正式亮相,包含老碼頭穿越之旅,體味老上海碼頭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航海家體驗之旅,遊艇駕駛樂趣觸手可及;探索者發現之旅,在城市天際線打卡魔都矩陣;璀璨濱江夜遊之旅,品味大上海不夜城的魅力。
  • 999元遊臺灣澎湖,高大上郵輪開啟臺灣旅遊新體驗
    這次臺灣澎湖之旅,是乘坐麗星郵輪的天秤星號,從廈門出發,3天2晚,剛好在周末完成了這趟旅途,對於上班族的我來說完全不需要請假,十分方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個行程包吃包住還包了船上大部分的娛樂休閒,居然只要999元,完完全全就是一次城市周邊遊的花費。
  • 攜程發布《2017郵輪旅行報告》:女性更愛坐郵輪 親子遊首選套房
    近日,攜程對外發布了《2017年郵輪旅行報告》。報告指出,更多女性旅客願意選擇郵輪作為旅行方式。同時,親子出遊乘坐郵輪的增長趨勢明顯,而且對套房的需求要高於其他的旅客群體。此外,數據還顯示,上海市民對於郵輪旅行的認知度最高,不僅是國內母港航線的主力軍,也更多前往體驗海外長線郵輪;而湖北、四川等地居民的出行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女性佔比近6成 過半選擇陽臺房報告首先表明,與男性旅客相比,女性對郵輪旅行的接受度更高,2017年出行的旅客中,女性旅客的佔比要高出近百分之二十,達到59%。
  • 報告:「中國籍」郵輪稅費成本高於國外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多地推進郵輪經濟 ,報告稱「中國籍」郵輪稅費成本高於國外當前沿海多個港口城市正在紛紛爭搶郵輪基地建設,以此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功能提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當日發布的《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稱,目前,我國郵輪經濟已進入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高品位發展」跨越的關鍵時期,郵輪旅遊已成為一種追求幸福的新的生活方式。2006年至2017年,中國郵輪旅遊市場在經歷了十多年的高速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