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奇思妙想,寫下史上最具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成為千古絕唱

2020-12-15 解憂文史

中秋已至,詠月懷思成了天下遊子共同的主題,賞月觀花亦是團圓之人期盼的美好,千百年來永恆的月,它究竟接收了多少噸的思念?又映照了多少人的心?或許月亮從來不知道,人間的八月十五日已經離不開它。

古往今來,中秋詩詞一直是佳節必備,在這一天文豪們絕對不會吝嗇才華,紛紛傾囊而詠月。然而宋代詞龍辛棄疾卻一反常規,他沒有去詠嘆,而是創造性地採用通篇問月的形式,把月亮都問蒙了,藉此抒發對宇宙的思考與神話的理解,堪稱古代科學幻想的高峰。

木蘭花慢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裡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辛棄疾在小序中寫道:「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天問》是屈原的名篇,通篇都是疑問句,一共連問170多個問題,是該類題材的鼻祖。辛棄疾致敬屈原,便創作了這一首極具浪漫氣息的詞作。

事實上,「問月」並不是辛棄疾首創,李白就曾有「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的名句,蘇軾也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佳作,但是他們都只是在開頭一提,問句並沒有貫穿全篇,而辛棄疾此詞卻大膽創新,一問到底,空前絕後。

更為神奇的是,辛棄疾的這些疑問並非胡猜亂想,他對客觀自然現象所作出的猜測,與現代科學有很多重合,比歐洲的哥白尼還要早三百多年,辛棄疾可稱為大宋科學探索第一人。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對月亮的神奇猜測。

第一句,辛棄疾將月擬人化,它嬌媚可愛,步履闌珊,辛棄疾問它:你在向什麼地方慢悠悠走去?月亮是隨時間遷移的,這是月球的公轉,辛棄疾觀察到了這一點,便說月也是能行走的。

緊接著第二句,辛棄疾展開奇思妙想:是不是在另一頭還有一個人間,那裡的人剛剛看到月亮從東邊升起?月球圍繞地球自西向東公轉,人們看到月亮的時間必定有早有晚,而辛棄疾說的一點沒錯,月亮輝映下的人間不止中國一處,其他大洲的上空,月亮的確剛剛升起。

「但長風浩浩送中秋」,辛棄疾認為是秋風吹動月亮前進;而「飛鏡無根誰系」,辛棄疾又問:月亮無根無系,是誰用繩索拴住了明月?現在我們都知道,是地月引力使然,而引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對古人而言的確是未知難題,辛棄疾的好奇心正是一種科學探索精神。

「姮娥不嫁誰留」,更體現了辛棄疾那豐富多發的想像力:嫦娥多少年來都居住於月宮,是誰把她留在那兒?難道她都沒人追嗎?這個問題非常新穎,文人都知道月宮裡有嫦娥,卻沒人問嫦娥為何待在月宮,又為何不離開那孤獨寒冷的地方,而唯有膽大的辛棄疾。

「謂經海底問無由」,是說月亮是經由海洋運轉的,但卻找不到證據。誰能想到,宋代的人就已經覺察到了月球與海洋的微妙關係!地月之間的引力形成了潮汐,看起來海水的漲落就對應著月亮的明滅。

後面幾句皆帶有濃鬱的神話色彩,辛棄疾認為月亮是漂浮在海洋之上的,因此他才會害怕鯨魚撞壞了月上宮殿,才會疑惑玉兔如何在海洋裡生存。「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辛棄疾認為月亮之所以有陰晴圓缺,正是因為海裡的生物與月宮之間發生了碰撞或推搡,月牙兒或許是被撞壞的宮殿?月圓興許是又修好了?

讀完之後,不禁要為辛棄疾這巧妙的奇思妙想點讚。前人的中秋詩詞,無非詠月、思人、思鄉、懷古,而辛棄疾思考的卻是月亮的本質,富有哲理性,卻又不失詩意,創造出了神奇多姿的浪漫主義藝術形象,自然成為千古絕唱。

相關焦點

  • 最具有「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處處充滿著浪漫色彩,引人深思!
    要說起中秋詩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蘇軾那句千古絕唱「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讓人感慨人生幾何,憧憬世間的美好;我們也能聯想到李白那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帶著濃厚的思鄉之情,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滋味;我們還能想到王建那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經典之句;
  • 辛棄疾最經典中秋詞,連發7問刨根問底,是胡話是科學傻傻分不清
    辛棄疾藝高人膽大,把纏綿悱惻的「情歌」,寫成了探究宇宙奧秘的「科學論文」,開創了中秋詩詞又一高峰。這就是辛棄疾的《木蘭花慢》。木蘭花慢宋·辛棄疾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
  • 詩詞裡的中秋總是流光溢彩
    中秋的月亮最圓,南宋陳著在詩中指出「金灩灩,玉團團」「中秋佳月最端圓」;中秋的月亮顏值爆表,北宋書法家米芾登樓看到「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中秋月美景更美,「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筆下的中秋夜色堪比水晶宮殿,此情此景,惹人「欲跨彩雲飛起」;「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鬢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 辛棄疾一首詞,短短44個字,便寫盡了人間愁苦,成為千古絕唱
    ——辛棄疾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人物,都說只有學好了詩才能做好詞,而辛棄疾卻是個例外,他詩寫得一塌糊塗上不得臺面,但其詞作才華卻是震古爍今的。在宋代那個詞人百花齊放的年代,辛棄疾不善於詩卻能成為詞壇領袖,成為豪放派的掌門人。
  • 兒子的奇思妙想之旅
    今天我看到兒子寫的一篇作文《我的奇思妙想》,感覺小孩子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學溜冰的兒子作文內容是這樣的:每次我和爸爸媽媽出去玩都會堵車,所以我想發明一個多功能汽車。這種汽車只要你停在那裡就沒有人敢摸,如果誰摸了它,自己變成機器人,然後把他抓起來,自然會自己學會自動報警。
  • 蘇軾結婚時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短短8句話卻成千古絕唱,真肉麻
    蘇軾結婚時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短短8句話卻成千古絕唱,真肉麻著名文壇青年蘇軾才華橫溢。他一出道,就用一道應試策略論徵服了文學領袖歐陽修,讓他感嘆:「如果有蘇軾這樣厲害的人物,我還是早點將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讓出來才好啊!」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首之一。在繪畫上,他創造了「士人畫」,這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李煜是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作為統治者,他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在詩詞上卻頗有建樹。李煜的詞語言明快、用情真摯,在晚唐五代中獨樹一幟,對後世也有一定是的影響。而提起《虞美人》這個詞牌名,雖然辛棄疾、蘇軾、納蘭性德等人都曾用過,但卻無一能媲美李煜的《虞美人》。這首詞也是李煜的千古絕唱。
  • 古人吟詩賞月地 今人如何過中秋
    比如,在今年的中秋雅集上,除了經典篇章吟誦、講述有關中秋的習俗外,15首歷代詠月的詩詞被精選而出,在吟誦老師的帶領下,以帶吟、齊吟、和吟、獨吟等方式呈現出不同詠月詩的吟誦風格。對於魏俊梅來說,杜甫的《月夜》毫無疑問是其最喜愛、最難以忘懷的一首詠月詩。《月夜》最大的特點是,詩人身陷長安,卻不寫「長安月」,不寫自己的落魄處境,反而從妻子對自己擔憂牽掛起筆。
  • 10首最美中秋詩詞:一首詩詞說牽掛,一輪明月送相思
    而在古代,沒有電子通訊設備的時代,人們習慣拿起筆,寫下一首表達自己心情的詩或詞,來表達心中的思念、牽掛。下面十首最美中秋詩詞,一首詩詞說牽掛,一輪明月送相思。最有名的中秋詩詞《水調歌頭》【宋】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
  • 845年前的中秋夜辛棄疾寫下此詞,開篇就夠驚豔,有浪漫更有氣魄
    當文人的筆,用來寫中秋月色時,便成就了一首首絕美的句子。一般來說,中秋詩詞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怎樣呢?應該是蘇軾的美好祝願,「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是王建的傷感秋思,「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是孟浩然的光彩夜空,「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卻不料成了千古絕唱!讀完真肉麻
    雖然說這首詩引用的都不是名人名句,但是蘇軾卻將它組成了千古絕唱!把自己描述成了沉浸於溫柔鄉的才子!不幸的是,王弗死在了蘇軾前頭,在愛妻去世10年後,蘇軾寫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江城子》。蘇軾寫下的洞房詩還有一首非常有名,蘇軾的朋友張先80歲高齡了竟然迎娶了一位18歲的少女,就在迎親這一天,蘇軾打趣兩個人,寫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奇思妙想實驗室——地湧奇泉
    10月20日,甌江紅·陽光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奇思妙想實驗室——地湧奇泉」活動。活動開始,社工向青少年們介紹了本次實驗的材料及步驟,隨後分組進行現場實驗。本次活動的開展,不僅鍛鍊了青少年的動手能力,也讓青少年感受到了科學的有趣和神奇,培養了青少年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 史上最神奇的中秋詞,有一半句子是「廢話」,卻爆紅成為千古名作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雖然中秋過去了,但今天的滿月才最能傳遞相思。陰晴圓缺與團團圓圓之間,差的不僅僅是一個夜晚,更是咫尺千裡的距離,遠方的躁動的遊子在今夜不會變成狼人,但會很害怕悠悠的月光。為此,辛棄疾寫下了這一首千古中秋奇詞。《一剪梅·中秋無月》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溼紗窗。雨溼紗窗。渾欲乘風問化工。
  • 鎮江5首詩詞晉級 辛棄疾獨佔兩席
    鎮江的山水靈動讓歷代文人墨客有感而發,留下的詩詞作品數以萬計。辛棄疾、王昌齡、王安石、王灣、李白、張祜、曾公亮、龔自珍、陳亮等大咖都創作過與鎮江有關的名篇佳作,在2017年的這場文化盛宴中,這些誕生於不同時期的詩詞聚在了一起。
  • 長沙小學生奇思妙想搭紙橋 24餘克紙承重2.6千克
    第十一屆長沙市「奇思妙想」紙質結構模型承重設計普及競賽決賽今天舉行。 10月22日,第十一屆長沙市「奇思妙想」紙質結構模型承重設計普及競賽決賽在長沙市實驗小學梅溪湖學校舉行,272名優秀選手自己設計並動手製作出紙質橋梁模型,普通白紙經過他們的改造之後,成為了能承受砝碼重量的「橋梁」。今天比賽的最好成績為橋梁模型24.4克承重2.6千克砝碼。
  • 中秋節詩詞佳句鑑賞:十首最美的中秋節詩詞
    點評:張九齡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貶謫荊州,中秋之夜懷念遠方,寫了這首詩。詩歌意境雄渾闊大,骨力剛健,但又情感真摯,特別是前兩句早已成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詩詞——《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蘇軾失眠寫下千古名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下同名詞,水平高低難辨
    宋朝出了兩位豪放派的詞人,北宋蘇軾,詞開豪放一派,南宋辛棄疾,人稱詞中之龍,兩人合稱"蘇辛"。雖然都為豪放派,但是由於兩位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社會地位和人生經歷的不同,兩者風格是不同的。辛棄疾比蘇軾晚出生103年,同為宋代頂級詞人,兩人所處的年代雖不同,但經歷卻差不多。他們的起點都很高,蘇軾21歲靠文採名揚京城,而辛棄疾也是20歲出頭揚名沙場。可是過了高光時刻後,他們的人生卻充滿了坎坷。
  • 這4首描寫中秋月亮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
    歷史上有大量描寫中秋的詩詞,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宋代文豪蘇東坡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中秋月明,詩詞研學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 科學奇異果展在科技館舉行 3D列印筆「畫出」奇思妙想
    ……今天上午,「科學奇異果·多思多美味」展覽在上海科技館二樓舉行,這些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問題,觀眾可以在模塊化的移動箱體上獲得答案。  辣椒辣手但水果不甜手  在生活中,為什麼辣椒辣手而水果不會甜手?  3D列印筆「畫出」奇思妙想  是否還記得動畫片神筆馬良手中那支神奇的毛筆,只要在牆面上揮舞幾下,就能出現一棟房屋,一匹駿馬。如今,3D列印筆已經出現。在展館現場,觀眾可以用一隻3D列印筆在空中「畫畫」。據工作人員介紹,列印筆是世界上第一支具有3D列印功能的筆。它將ABS塑料融化,融化的塑料在空氣中迅速冷卻,最後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