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家鄉美食,我的家鄉在江西省贛州市,不論是在什麼地方,提到贛南就會讓人聯想到革命的搖籃、美食的天堂。江西省(江西省簡稱」贛)南部區域的地理簡稱,主要由地級贛州市下轄的18縣(3區14縣1縣級市)組成,包括章貢區、南康區、贛縣區、龍南縣、全南縣、定南縣、上猶縣、崇義縣、大餘縣、信豐縣、安遠縣、會昌縣、尋烏縣、于都縣、興國縣、寧都縣、石城縣、瑞金市,均屬於贛南區域。贛南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約佔江西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2019年戶籍人口為983.07萬人,常住人口870.80萬人,約佔江西省人口的五分之一。
興國縣的一道傳統菜,菜名為毛澤東所起,俗稱「興國粉籠床」。四星望月挑選鮮魚肉切成薄片,粉幹先入鍋蒸熟,再鋪上魚片,蓋好蒸透,澆上稀滷汁即可。成菜後,色澤金黃,清香濃鬱,魚片嫩滑,粉幹柔糯,鹹鮮香辣,無腥味。
製作方法頗有講究,草魚剔除頭和骨,將魚肉剁成蓉,拌入適量紅薯粉,將其鋪在一個竹子編制的籮筐上,然後把籮筐放在燒開水的大鍋中,加熱蒸熟,並晾乾至不粘手時把它切成絲條,最後曬乾儲存。烹調時用鮮肉湯或鮮雞湯伴煮,適當配料,還可油炸、涼拌。
興國倒蒸紅薯幹,精選優質紅薯為原料,經洗淨、煮熟、去皮、切片、曬乾、復蒸、復曬而成。因其煮熟曬乾後,再加一道復蒸的工藝,從而得名為倒蒸紅薯幹。
製作「荷包胙」講究色、香、味、形。其主料是切成方塊的豬肉,配料是炒熟的米粉,再以糖、鹽、醬油、胡椒粉、八角、五香粉、鮮湯等做調料。製作時把這些攪拌均勻,再醃上1個小時左右,用2至3張幹荷葉包紮成下圓上尖的「狀元帽」形狀,最後上甑蒸上3小時左右,就成了一道色澤淺黃、香味純正、肥而不油、甜而不膩的菜餚。
多選2斤左右草魚,醃製,晾到半乾時,放進釀好的米酒罈子裡封起來。十餘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魚肉呈棗紅木色,漸成贛州民間一大名菜。
五花肉洗淨,放料酒,生抽,鹽,醃二十分鐘,芋頭一樣醃製好,加上辣椒幹,五花肉裹上蒸肉粉,將蒸籠加玉米葉瓣,鋪好,將肉和芋頭拌勻,放入蒸籠,蒸的時間長度,依據肉的厚度,大概一個小時蒸好後,撒上蔥花起鍋就可以吃了。
燙皮米漿用簸箕蒸一撥,劃分四塊可包各種小菜,也可以加豬肉、雞蛋、火腿腸等一起蒸,沾著調味料吃,那真是百吃不厭。還可以把燙皮蒸熟切絲,曬乾後,可做燙皮絲,煮好後撈出放出湯碗內,也是一絕。燙皮還有多種吃法,燙皮切塊曬乾後,放入油鍋內炸至金黃撈出控油,這就是炸燙皮。
是贛南獨具特色的一道地方菜,它與魚餅、魚餃合稱贛州三魚。小炒魚是明代凌廚子首創的地方風味菜。王守仁(王陽明)在贛州任巡撫時曾聘用凌廚子做菜,凌得知王愛吃魚,為顯示自己的烹飪技藝,經常變換魚的做法和口味,深得王的賞識。有一次凌炒魚放醋,別具風味,王吃後十分高興,就把凌叫來,問這道菜叫什麼名字。凌靈機-一動,心想這是小酒(贛州習慣稱醋為小酒)炒魚,何不稱其為小炒魚呢?於是隨口應道:小炒魚,這菜也就因此得名。今天的贛州菜館都有這個菜,口味酸甜適口,帶點辣,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是將白蘿蔔切成塊狀,煮至八成熟,撈起瀝乾剁成泥狀,配以鹽、醬油、辣椒粉、味精、蔥花等佐料。入鍋翻炒用澱粉勾芡,製成糊陷,再將豬肉、魚肉切成指甲大小的薄片,拌上醬油、味精,以上餡料備好後,再進行擀皮。擀皮時,先將薯粉倒入加熱的鍋中,加適量冷水,待水沸後用鍋鏟快速拌勻,起鍋時,將粉倒在案板上,反覆搓勻,最後搓成長圓條,掐成小臍,然後用擀麵杖擀成圓皮。包餃時,一手託皮,一手把蘿蔔餡下入皮子中間,再下魚、肉各一片,然後包成月牙形的餃子,入籠用旺火蒸15分鐘即成。製作完成後的蘿蔔餃子,用調好的麻油、醬油、辣椒蘸食,成品蘿蔔餃餃皮透明滑潤,入口有很好的嚼勁,餡肉香辣味鮮,風味獨特。
三鮮粉顧名思義就是有三種食材所在,安遠米粉配以豬瘦肉、小腸、豬肝(稱為三鮮)並且還得是新鮮的,配上小菜,如豆芽、青菜、花生米、酸豆角,也可加上店主事先浸泡好了的酸生薑絲等。
在寧都一般叫做肉撮,是現在逢年過節都少不了的一道菜。意味著團團圓圓。丸子咬開呈肉紅色,同時也寓意著紅紅火火。豬肉丸在寧都是每家都會做的一道菜。
先把牛肉和番薯粉抓擠20分鐘,其次把水燒開,把粘了番薯粉的牛肉下鍋,放味精、鹽、蠔油就可以了,吃的時候擦些薑末或放辣椒醬,瑞金牛肉湯口感嫩滑,湯鮮肉嫩,營養價值高。
製作灰水板的製作過程繁瑣,首先要從山上砍回一種叫做」黃板柴"的灌木,曬乾後燒成灰,用開水把灰化了,過濾出水來,過濾雜質後剩下的清水叫灰水。然後把大米洗乾淨,再把大米倒入到灰水中浸泡,泡好的米是成鹼黃色的。再把大米拌入新鮮韭菜後,用石磨或電磨磨成米漿。然後把米漿倒入鍋中加熱並攪拌成團,再把成團狀的米糊團手工做成條狀、餃子狀或手指形狀,餃子狀的裡面要放有餡料,有放入酸菜或其它拌有豬肉、香菇、新鮮蔬菜的餡料。
每年春節到來之際,在江西贛縣田村鎮,就有「不打黃元不過年」的傳統。黃元指的是當地著名特產黃元米果,打黃元米果既是慶祝豐收,又是客家年俗的一種呈現方式。田村打黃元米果民俗活動登上了央視新聞(CCTV13) 「慶新春.嘗年味」欄目。。
把蘿蔔、芋頭菜頭洗乾淨,切成塊,放在鍋裡,加入冷水煮沸,然後放入裝有醃菜的鍋中煮熟,加少許鹽和調味料即可。
會昌豆乾選用優質大豆和天然香料,經傳統工藝製作而成。豆乾切細絲,加上輔料,配以花生仁、香油,入口芳香無比,回味無窮,嚼起來又香又辣特別過癮。
包米果以四季時蔬為佐料,青之青菜,夏秋之瓜果,冬之蘿蔔,配以韭蔥蒜肉泥,其味清爽可口。
珍珠湯的原料非常簡單,是龍南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有的番薯,烹調出來誘人胃口大開。但製作珍珠湯的過程卻並非一件易事。首先,用碾壓機將番薯碾成粉狀,再用一個大盆子裝入薯粉,衝入些許開水搗成團狀;其次,把成團的薯粉放入圓底鍋中攤開(不燒火),用手順時針將薯團輕壓在鍋上不停地在鍋中旋轉,使薯團慢慢分解成為一顆顆細小的像珍珠一樣的薯粉顆粒,人們稱為「珍珠米"
新鮮艾葉煮爛攪碎,加上米粉揉勻,包餡或直接揉成劑子,上籠蒸製而成。
頭年的大米,加入韭菜,磨出綠色的米漿,晾乾的梔子果用水衝泡,調和出泥土般的黃色,第三層,大米的白色,最後,是喜慶的茄紅...一層層添加蒸熟,反覆九次,做出的米糕就叫九層皮。在【舌尖上的中國‖—時節】亮相。
以上分享的只是部分贛南美食,還有許多美食沒有介紹到,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