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健康周刊:一天只睡4小時夠嗎?孩子拒絕上學咋辦?專家這樣說

2020-12-24 騰訊網

近日,「張朝陽稱自己每天只睡4個小時」的話題衝上了熱搜,引發了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表示,這種只需短睡即可精力充沛的體質,正是成功人士的特質;也有一些網友發出質疑,每天4個小時一定不健康。「短睡基因」真的存在嗎?一天只睡4小時到底靠不靠譜?睡得晚、入睡難、睡不著、睡不好……你關心過自己的睡眠狀況嗎?如何睡個好覺?青島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副主任、重症與睡眠病區醫療組長徐德祥,與你嘮一嘮「睡眠那些事兒」。

睡得少≠失眠

在徐德祥看來,並非睡眠時間減少就意味著失眠,入睡困難、頻繁醒來、早醒等都是失眠症狀,有些是人們在面對外界壓力和應激性事件時常常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多數在事件過後可恢復正常,因而不必對此過度擔憂。「從臨床上講,失眠的日間狀況包括疲勞、情緒低落或容易發怒、軀體不適和認知功能下降,甚至可能影響工作和社交職能。」徐德祥指出,並非所有的失眠都需要介入治療,由於飲用酒精、咖啡等飲料,日間休息過多造成的失眠都不需要介入治療,只需調整生活方式即可。但如果出現慢性失眠障礙以及短期失眠障礙,則需前往醫院進行相關介入治療。

慢性失眠障礙是指頻繁而持續的睡眠起始和維持困難,兒童及青少年入睡潛伏期和入睡後覺醒時間大於20分鐘、中老年人大於30分鐘,導致白天出現精力不集中、焦躁、記憶力下降的情況。短期失眠障礙也存在顯著日間功能受損,會轉入慢性失眠,也應進行行為幹預和藥物治療。「失眠是一種具有慢性、復發性或持續性傾向的睡眠障礙,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早期介入對病情控制有顯著優勢。」徐德祥解釋道。

不做夢≠睡好

「夢多、不做夢這些都不是擁有一個好睡眠的標誌。有的人說,自己從來都不做夢,睡眠質量是非常好的,這樣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徐德祥糾正道,「人可能都會做夢,只不過你沒記住罷了。」多達95%的人在醒後都會很快地遺忘夢境,這是因為當你進入夢鄉之後,大腦會切換另外一種模式,記憶力會被緊緊地關掉。

如果你總感覺到自己做夢,一晚上都是在做夢的狀態,可能是因為你真的比別人的夢多,也可能是由於醒來時正好在快速眼動睡眠期,導致整夜都在做夢的錯覺,其實不用過於糾結。

一天晚上沒睡好≠睡眠節律紊亂

有些人由於工作性質,需要輪班或者值夜班,就會很擔心自己的睡眠會因為這些原因受到幹擾,「其實不然,我們只要合理安排好時間,控制好輪班的周期,偶爾一兩次的睡眠剝奪是不會影響睡眠狀況的。」徐德祥介紹,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一些突發狀況導致不能按照自己正常睡眠規律進入睡眠狀態,偶爾一兩次是沒有關係的,要及時調整好心態。可在白天小睡幾十分鐘,但不建議白天蒙頭大睡,這樣會破壞正常的睡眠節律,不利於恢復正常作息時間。

睡越多≠越好

「睡眠對健康固然很重要,但並非睡得越多越好。相反,過多的睡眠可能會使人精神不振。特別是一些催眠藥物所帶來的睡眠,雖然睡眠數量提高了,但質量並沒有改善,甚至出現宿睡現象,白天依然疲憊不堪、昏昏欲睡。」徐德祥告訴記者,嗜睡主要分為病變引起的晚上睡不好,還有可能是白天嗜睡症候群或發作性睡病。他曾經碰到過一位十五六歲的小女孩,白天上課不能保持注意力、嗜睡,經過睡眠檢測、抽取腦脊液後發現下丘腦分泌的激素有缺失,確診為「發作性睡病」。最終,通過改善她的睡眠,白天適當補覺,配合上一些簡單的藥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她很快恢復了健康。

改善睡眠質量有辦法

徐德祥指出,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對於改善睡眠質量至關重要。他介紹,睡前泡腳、睡前喝牛奶、睡前拒絕使用電子設備等辦法都對提升睡眠質量有所幫助。

具體來說,就需要儘可能每天同一時間起床和就寢,建立穩定的生物鐘;還要保持良好的睡前行為習慣,睡前最好避免接受強的刺激及接觸電子設備,不要在床上看書、玩手機,確保睡眠環境舒適,舒適的寢具也能幫助入睡,安靜的睡眠環境有助於減少夜間覺醒。

名醫檔案

徐德祥,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副主任、重症與睡眠病區醫療組長。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會睡眠分會青年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山東呼吸病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山東睡眠分會青年委員,青島市醫學會科普分會青年副主任委員等。在醫院著手建立併兼職帶領呼吸睡眠監測室工作4年,力促睡眠醫學的診療技術與重症醫學融合發展,引入ICU生理參數晝夜管理模式,探索睡眠期切換與睡眠剝奪對生理功能的影響。

你的睡眠達標沒?

對大多數白領一族來說,工作忙,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飯,你一定也試過試圖憑著幾小時睡眠和大量咖啡完成一天工作。《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顯示,當前我國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6.5小時。對此提出倡導性目標:從2022年到2030年,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要保持在7到8小時。目前我國居民的睡眠障礙以及帶來的身心疾病問題日益突出。調查顯示,我國有4億多人受睡眠問題的困擾,長期睡眠不足會加大患心腦血管疾病、抑鬱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損害認知功能、記憶力和免疫系統,與睡眠相關疾病有80多種。

不過,每個人究竟該睡多久呢?徐德祥看來,睡眠時間的長度標準很難統一,不同年齡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60歲以上老年人平均每天睡5.5至7小時,30至60歲成年人平均每天睡7小時左右,13至29歲青年人平均每天睡8小時左右,4至12歲兒童平均每天睡10至12小時。「由於個體差異,即使是每個年齡段的不同人群所需的睡眠時長也有所不同,不能單純要求大家睡夠多少小時。」徐德祥告訴記者,可以通過觀察自身在第二天工作和生活的狀態來確定,多久的睡眠時間適合自己。「有些成年人,一天睡5個小時就能保證自己在第二天正常工作學習,因此,他也沒有必要糾結和焦慮睡不夠8個小時。」

★互動問答

1、睡眠不足會傷肝嗎?

會,肝臟最主要的功能是新陳代謝和解毒。經常熬夜會導致睡眠不足,影響肝臟夜間自我修復。因此最好每晚11點以前入睡,最遲也要在凌晨1時以前進入熟睡期。

2、網傳的種種「張朝陽4小時睡眠法」等靠譜嗎?

「達·文西睡眠法」將人類習慣的單次睡眠過程分散成多個睡眠周期來進行,即每工作4小時睡眠15分鐘到半個小時,周而復始。一天下來,總睡眠時間大概只有1.5至2個小時。「Everyman睡眠計劃」是在一天的時間內安排一次3小時的主睡眠,並在特定的時間進行3次20分鐘左右的小睡,最終控制在4小時左右。有些擁有短睡習慣的人,可能對他個人而言是合適的,但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影響著每個人的睡眠時長,還是建議不要隨意效仿。

3、可以嘗試助眠產品嗎?

為了保障睡眠質量,不少人求助於助眠產品。95後和00後則更喜愛香薰蠟燭、耳塞、足貼、眼罩、複方精油等助眠小物品。但徐德祥提醒,關於什麼助眠產品好,一定要到專業睡眠中心諮詢,首先準確評估睡眠質量,診斷睡眠問題,然後選擇適合的方法。

孩子「拒絕上學」 這是一種病

臨近開學醫院心理科諮詢門診最近「熱」起來 身體「鬧」情緒多動症成熱點

本周話題

臨近新學期開學,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心理科諮詢門診「熱」了起來。前來諮詢情緒問題的家庭也逐漸增加。在家中享受無憂無慮假期生活的孩子,臨近開學出現了情緒障礙,而一些已經進入校園的孩子們卻表現有多動症或孤獨症的症狀,不是所有多動症都表現為多動好動,也不是所有孤獨症都能被提早觀察和發現,家長應注意及時關注孩子心理狀態變化和行為表現,為「開學第一課」打好基礎。

/案例1 /

臨近開學孩子開始「鬧」情緒

還有兩周時間,中小學就將開學,五年級的小學生小麗卻早早地進入了緊張和焦慮的狀態。小麗最近總覺得頭暈,白天不肯出門,晚上又睡不好,胃口也差了很多。每天晚上,她的媽媽都要「盯」著她集中補作業,但她卻完成得越來越晚,從晚上8點到10點,甚至12點,有時還望著一堆作業偷偷抹眼淚。無奈的媽媽帶小麗到醫院做了身體檢查,但是沒有發現任何疾病,小麗媽媽更緊張了,擔心孩子是不是心理出問題了。

專家解析

不要忽視孩子的身體症狀

「最近門診上出現了不少這樣有情緒障礙的孩子,當學習或生活的環境發生變化面臨重新適應的問題時,他們會出現焦慮、緊張,甚至抑鬱的情況。」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心理科主任匡桂芳說道。由於存在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學齡兒童對學校產生恐懼和厭噁心理,對學習失去興趣,並且伴有身心症狀和拒絕上學的行為,也稱為「拒絕上學症」。據統計,13.8%的兒童情緒障礙為「拒絕上學症」。國內有研究發現,「拒絕上學症已逐漸成為影響患兒自身、家庭、學校的一種常見情緒障礙,特別是對兒童學業、社交、情緒和身心發展產生很大影響。」匡桂芳指出,最常見的症狀並非是精神心理症狀,而是身體症狀,比如頭暈、胸悶、肚子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手抖、尿急等。這些症狀往往會被家長錯認為只是身體上的不適。儘管大多數孩子能在一個月左右逐步適應,但也有學生變得愈加嚴重,這時候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

據了解,「拒絕上學症」多發於幾個年齡段:5-7歲為第一高峰期,這一階段可能與分離焦慮相關;11-12歲為第二高峰期,可能與學習壓力逐漸加重,以及與老師、同學間的人際衝突有關;14-15歲為第三個高峰期,這可能與學生進入青春期身心發展不平衡、自我意識衝突等因素有關。

專家支招

少焦慮多溝通少焦慮多溝通

匡桂芳提醒家長,最好能悄悄幫助孩子為開學做一些生活上的準備,比如規律的作息時間和充足的睡眠對孩子轉換到上學模式有很大幫助,鼓勵適當運動娛樂來排解緊張壓力。另外,有的家長自己就存在焦慮情緒,這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家長要對孩子有正確的期望,避免一味追求學習成績的高標準而讓孩子對學業產生牴觸和恐懼。親子之間多多溝通有助緩解彼此壓力,家長可以描述新學校生活狀態以及可能遇到的情況,聊聊彼此感興趣的話題,還可以為孩子樹立情緒調節、壓力應對的榜樣。

/案例 2 /

初二男生假期發現患有「多動症」

這個假期,初二年級的濤濤被父母帶到了心理科諮詢,「濤濤從小就比其他孩子頑皮,我們覺得男孩子皮點無可厚非,再加上他小學的時候很聰明、智商也高,只要我們抓得緊點,甚至能考到前幾名。」濤濤的父母說,但是上了初中後情況突然變了,濤濤的父母開始著急慌亂,「濤濤仍然特別調皮不聽教導,因為學習量增大許多,他不用功,上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落下的功課就越來越多,對學習完全沒了興趣,上次期末考試出現了不及格。假期在家還表現得特別衝動暴躁。」當濤濤被診斷為「多動症」時,父母很困惑:「這麼大了還會得多動症嗎?」

專家解析

衝動和注意缺陷型容易被忽視

匡桂芳告訴記者,暑期開始後,像濤濤這樣的初中生來諮詢的不少,甚至還有高中畢業生來諮詢的,這些學生中不少人經過專業評估診斷為多動症。「他們並不是現在才得,而是早期根本沒有被發現。」匡桂芳介紹說,注意缺陷、多動和衝動是多動症的三大主要症狀,多動最容易察覺,表現為坐不住、特別頑皮、不安分;上課小動作多、不遵守紀律、愛搗亂;沒有耐心、做事情不持久,有頭無尾。衝動型多動症的孩子,他們的行為情緒都容易衝動,不考慮後果地發脾氣,對一些危險行為也缺乏謹慎判斷,例如不觀察道路情況就橫衝馬路,盲目地從高處跳,或者不顧及後果地出手打人等。

「而對於注意缺陷為主的多動症,則不容易被老師和家長發現重視,因為他們並不太影響到別人,相反因為注意力渙散、學習效率低,更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成績。」匡桂芳提醒,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看電視、玩遊戲時注意力很集中,所以無法理解孩子有注意缺陷。其實看電視、玩遊戲只是一種被動注意,家長要判斷孩子在寫作業、自主學習時能不能達到注意力集中。如果表現為維持注意困難,聽講和做作業都不能專心,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說話時總是心不在焉,不願寫作業,而且寫得很慢,經常丟三落四,並且影響到了社會功能,如人際關係、師生關係、親子關係等,就要考慮是不是有可能為注意缺陷型多動症。在我國,一個班級中就可能有1至3名多動症兒童。如果不及時治療,不但會造成孩子學習困難,更會讓孩子與家庭成員和同齡兒童關係緊張。這些問題尤其需要在早期就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專家支招

多動症造成學習困難 綜合治療才有效

匡桂芳告訴記者,多動症是與兒童發育相關的疾病,社會功能損害是逐漸出現的,在7至10歲時容易被發現,因為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學業輕鬆,孩子即使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也能跟得上,到了三四年級甚至更高年級學習壓力變大,學習內容增多,出現學習困難了,有些家長才想起來帶孩子就診。

對多動症的治療,匡桂芳認為越早越好,而且採用的是綜合治療,包括藥物、心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家長們也會擔心藥物治療會不會有副作用,我們都會在充分權衡利弊和健康宣教的基礎上給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匡桂芳提醒說,如果經過評估診斷並不是多動症,而只是由於太溺愛、順從,自控力和學習習慣不好等原因,那就要依靠家庭教育來引導而不是治療。

/案例 3 /

寶寶入園3天不說話不交流咋回事?

3歲的童童今年7月份被幼兒園錄取了,8月初就開始了幼兒園生活。沒想到剛入園的第三天,老師就向家長反映童童在幼兒園不合群、我行我素,不和別人交流,對老師的指令也充耳不聞,完全融不進班集體去,因此建議家長帶童童到醫院做全面檢查。

童童的家長對此非常震驚。

專家解析

在集體環境中更易發現孤獨症

「自閉症也稱孤獨症,這二者是一個概念,這個病症比上面兩種情況都要嚴重得多。」匡桂芳告訴記者,患有孤獨症的大多數孩子在更早時候如一兩歲時就已有行為表現,但是很遺憾,很多家長直到寶寶上了幼兒園才發現。這是因為孤獨症社交障礙也是由輕到重,一些輕度的孤獨症孩子,當他在家庭環境裡時,家長「摸」著了自己孩子的特點,就難以捕捉到孤獨症的信號。但是當孩子上了幼兒園,老師在集體環境和同齡孩子比較中,就更容易發現「不對勁」。

專家支招

發現「不對勁」要儘早幹預

匡桂芳建議家長,平時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比如是不是說話晚,不愛溝通,交流有困難,不會聊天,答非所問,或者不回應別人的問題,不合群,只會跟自己玩,不會跟別人玩,與同齡孩子在一起時採取搗亂、戳人的方式,還有明顯的固執刻板性行為。家長要知道,多數孤獨症患兒的核心症狀都有上述類似的問題,醫院心理科室有系統的專業識別體系,一旦確診,將根據嚴重程度制定相應的專業訓練。對於孤獨症患兒來說,藥物不是首位,更多是開展語言訓練、社交技能、家庭訓練等個別化幹預計劃。

3歲女童吃海鮮 一口吞了蟶子殼

兩名嬰幼兒吞食異物被送至醫院急診 因送醫及時未造成大的傷害

「大夫,大夫,快救救我孩子!」幾天前,晚上7點半左右,一對年輕的夫婦抱著一個滿臉淚痕的孩子慌裡慌張地跑進了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急診。原來,一家三口從杭州來青旅遊,晚上吃海鮮。但一不留神,3歲多的女兒天天(化名)吞進去一塊蟶子殼。孩子哭個沒完,年輕夫婦一下子慌了神,趕緊抱起孩子就往醫院跑。無獨有偶。還有個小朋友吞下了一隻發卡。

誤吞異物

蟶子殼卡在孩子食道口

經過CT檢查顯示,蟶子殼卡在孩子的食管口。「如果異物已到達胃部還好一點,因為胃腔隙大,胃壁較厚,但食道不一樣,腔隙比較小,尖銳的異物容易卡住甚至穿孔。」由於擔心天天食道被蟶子殼穿透、穿孔,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消化內科負責人楊維民決定進行急診胃鏡手術。電子胃鏡顯示屏清晰可見,一塊長約2cm的不規則的蟶子殼橫跨在食道口前,蟶子殼兩端緊緊卡在兩側喉部黏膜裡。通過胃鏡,楊維民小心翼翼地用異物鉗鉗住蟶子皮一端,輕輕地順勢將異物通過食管從口中取出。

據楊維民介紹,兒童誤吞的常見異物有小骨刺、果核、硬幣、紐扣電池、磁珠、圖釘、戒指、小玩具等。尤其是有的兒童習慣口含玩具打鬧,常常會誤咽。「部分消化道異物會引起的消化道黏膜明顯損傷甚至穿孔,要及時就診。」楊維民說,如果吞入釘子、碎玻璃等尖銳的異物、多個磁力珠或者紐扣電池這樣的腐蝕性異物,必須火速去醫院檢查處置。如果孩子不慎咽下異物,感到胸口或上腹部疼痛且吞咽困難,就應立即停止進食進水,以防異物繼續下滑損傷消化道,同時速去醫院檢查由醫生決定是否行急診胃鏡探查取出。

誤吞異物

十二指腸發現老式發卡

就在天天手術的前一天,5歲的女童桐桐(化名)也因誤吞異物來到醫院。胃鏡探查時,楊維民發現一根長達5釐米的發卡卡在孩子的十二指腸乳頭處。經過二十多分鐘手術,發卡被順利取出。楊維民指出,對較小的消化道異物,如果是無毒的,如玻璃球、硬幣、塑料等圓鈍的東西,確定不在食道,無嘔吐、腹痛等不適且吞咽無困難,不一定馬上取出,可先觀察3-4天,看能否自然排出。家長注意將孩子排出的大便收集起來,看看裡面是否有異物。

「如果孩子誤吞異物後很長時間都沒排出來,應到醫院診治。」楊維民介紹說,一名2歲多的男嬰誤食一枚硬幣,家長總想著讓他自行排出,可是10多天遲遲沒有排出,家長帶孩子來到消化內科。取異物後發現,硬幣一面已被胃酸腐蝕發黑,胃黏膜也有損傷。

●專家提醒

異物傷害多發生於3歲以內嬰幼兒。此階段的幼兒活動範圍變廣,動手能力變強,對外界充滿好奇。幼兒喉部的反射性保護功能發育不完善,牙齒沒長全,咀嚼功能較差,不能完全將食物嚼碎。楊維民提醒,要讓孩子遠離小玩具,進食時不要引逗孩子哭鬧,大孩子也要改掉口含異物的習慣。

撰稿: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徐小欽

相關焦點

  • 「一天只睡5小時,月休1天,這是上學嗎」孩子高三,父母太心疼
    一、「一天只睡5小時,月休1天」所謂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孩子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這樣才不枉費十多年的苦讀學習。可孩子畢竟不是父母,沒有經歷過成年人在社會上所承受過的磨難,因而他們難以和父母一樣有共情能力,有時候甚至會埋怨讀書苦讀書累。
  • 成功人士一天只睡4小時?網友:你說的對,我們普通人接著睡
    引言:在這個人人都渴望成功的社會中,我們經常被那些成功的範本激勵,以至於每天多睡幾個小時都有深深的罪惡感!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身邊的朋友告訴你,他每天只睡4個小時。你一定會說:熬夜容易猝死!
  • 成功人士每天只睡4個小時,真的夠嗎?
    有時候,我們不禁想要了解,到底成功人士真的是只睡4個小時嗎?他們是如何保養自己身體的?   成功人士真的是只睡4個小時?   更令人大為震驚的是,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每天只睡6個小時,雅虎的美女CEO瑪麗莎·梅耶爾每天只睡4個小時,今年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據說也只睡
  • 娃兒上學,家長一天接送8個來回!專家:這是毀掉孩子的「毒藥」
    孩子還小,安全意識還不夠強,暫且只能自己辛苦每天來回接送八趟。洗衣、做飯、搞衛生、接送孩子,一天下來累得夠嗆。二胎媽媽玉兒也有深有同感,孩子早上8:00上學,中午11:25又放學,下午2:40上學,4:15又放學,一天在校時間滿打滿算才5個小時。
  • 困了卻睡不著咋辦?失眠有哪些治療方法?專家給你支招
    困了卻睡不著咋辦?失眠有哪些治療方法?1.心理治療2.藥物治療3.物理治療4.中醫治療四、失眠的非藥物治療方法1.睡眠衛生2.調整認知,調整想法3.放鬆訓練五、整晚上做夢是失眠嗎?
  • 張朝陽一天只睡4小時?職場人好好睡覺有多重要
    晚睡成癮型:「白天累了一天,晚上才有屬於自己的一點時間,很捨不得睡,隨意經常打遊戲或者刷劇到凌晨。」失眠困擾型:「明明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但是每天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精氣神越來越差。」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現代社會有相當比例的人都是職場睡眠困難戶,缺少充足的睡眠時間,因此存在健康困擾。前階段,知名企業家張朝陽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自己的「4小時睡眠論」,並試圖安利給大眾。他稱自己每天只睡4個小時就夠了,這4個小時還不是連貫睡眠。
  • 孩子一天睡幾個小時最好?每個年齡段都不一樣,你家娃睡對了嗎?
    這樣的場景經常反覆的出現,讓夫妻兩個人每天都很疲憊。01為什麼寶寶在晚上睡不著呢?03寶寶最佳睡眠時間對照表,你家娃睡對了嗎?關於睡眠時長,美國睡眠基金會的建議是:在三個月之前,寶寶一天要睡14-17小時,在4-11個月的時候,寶寶一天要睡12-15個小時,在1-2歲的時候,寶寶一天要睡11-14個小時,在3-5歲的時候,寶寶一天要睡10-13個小時,在五歲之後,寶寶的睡眠時間開始逐漸趨向與成年人
  • 「娃上學,我一天接送8趟」,專家:接送孩子,是毀掉孩子的毒藥
    一、我一天接送孩子來回八趟,什麼事都不能做!寶媽美美在網上吐槽,自己的孩子上一年級了,每天走路去學校不過十幾分鐘的路程,可是美美還是不放心。接送一天來回八趟,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給孩子做飯、接他回來吃飯,這就是美美一天的生活。
  • 21歲男孩一天睡22小時 嗜睡成癮源於自卑心理
    21歲的郫縣男孩王輝(化名),在家一睡就是2年多,除了吃飯,其他時間基本上都在床上度過,甚至可以連續睡22個小時……母親文女士對風華正茂的兒子變得如此「頹廢」而憂心忡忡。近日,在母親的陪同下,王輝走進了本報心事工作室,對心理專家道出了他壓在心裡已久、卻又始終化不開的心結。
  • 張朝陽一天只睡4小時?假如沒吹牛,他可能有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
    日前,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的一句話「我每天只睡4小時」引起軒然大波。在人們的認知中,一天睡眠7-8個小時才是正常情況,而睡太少會影響健康,出現精神恍惚、智力下降等症狀,嚴重的甚至可能猝死。張朝陽在直播中表示:「我最近在推廣一種4小時睡眠法,一種2+2睡眠法。」他表示,重點就是要少睡覺,早睡覺,然後早起。具體來說,張朝陽這種睡眠法是一天睡4個小時,中間隔1個小時。也就是說,睡2個小時後叫醒自己,一定要從床上起來,讓自己徹底清醒,1個小時後再睡2個小時。
  • 日本人一天只睡4個小時?而且絕非個例
    這篇報導說,隨著日本人對於生活習慣病預防的推廣,目前正工作精力旺盛的日本80後死亡率整體下降,而反之,企業管理職、醫生、老師等專業技術職的死亡率從2000年開始,呈現平均上升趨勢,原因之一是工作疲勞所致,也就是日文中所說的「過勞死」。不知道在國內企業工作的各位怎麼樣?但我發現日本人普遍有晚睡的習慣。起碼我周圍的人,大都如此。
  • 大清第一勞模雍正,一天只睡4小時,那他是怎麼生出14個孩子的?
    最勤快的一個皇帝雍正,每年只有三天假期,平均每天只睡4個小時。這時候可能有小夥伴會好奇,雍正每天那麼忙,為什麼還能生出14個兒女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揭秘,看完你就懂了。雍正登基時已經是45歲了,他是一個認真的皇帝,每天凌晨兩點起床,三點半召開會議,六點上朝,上完朝後就去吃早飯,吃完早飯後就一直待在養心殿中處理事務到深夜,有時候連覺都不睡,整夜忙著處理事情。經過了13年的千辛萬苦,雍正終於從只有800萬兩國庫升級到有6000萬兩。
  • 那些每天只睡4個小時的成功人士...
    (李笑來)所以,絕大部分人熱衷於強調自己每天只睡4個小時。但一定不會告訴你:為什麼只睡4個小時還能保持精力充沛,頭腦清晰地完成那麼多工作。結果發現:白天睡1-1.5個小時所獲得的學習輔助效果,和晚上睡8個小時達到的效果不相上下。這個實驗說明:雖然有些人晚上只睡4個小時,但只要他們好好睡個午覺,就可能遠遠地把你甩開了。
  • 【健康幸福過大年】孩子春節飲食如何安排?營養專家這樣說
    為做好節假日期間的健康防護,更好地倡導「健康中國行動」,國家衛生健康委「在線訪談」欄目邀請相關專家向網友介紹節假日期間合理膳食等相關科普知識。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劉愛玲:  小朋友首先要吃好一天三頓飯,假期裡小朋友往往作息不規律,早晨不起,晚上不睡,容易造成不吃早飯,晚上吃太多的零食,這種不規律的進餐不但會影響孩子們的消化道的功能,還能造成營養不均衡,影響生長發育。  其次,在食物的選擇上,要注意「三多、三少、一適量」。
  • 搜狐CEO張朝陽起居時間表曝光:每天只睡4小時,年輕人醒醒吧,再不...
    張朝陽表示,現在自己每天只睡4個小時,堅持兩年了,效果特別好。 這樣節省下來的時間,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在大家已經固有的6-8小時睡眠認知中,張朝陽每天只睡4小時,無疑引來一片爭議。 更引發熱議的是這一句: 這種睡眠法是一天只睡4個小時,中間隔1個小時。
  • 張朝陽說自己每天只睡4小時,2年了效果很好,不怕死你就去模仿
    昨天我看到一條關於搜狐CEO張朝陽的採訪視頻,他向主持人大力推薦自己的睡眠法,即他每天只睡4小時,2小時中間隔一個小時,用鬧鐘把自己叫醒。他說用了這個方法之後,效果特別好,又睡得少,又睡得好,多了很多的時間,並且在視頻裡面說大家都值得試一試。
  • 晚上經常讓孩子這樣睡,未來發育會落後於同齡人,別覺得是小事
    對於小月齡寶寶來說,還不能分清晝夜,每天只需要做好兩件事——吃和睡,就可以讓機體健康成長了。但是剛踏入寶媽圈不久的欣欣,在養娃路上就遇到了困難……欣欣的萌娃小橙子已經4個多月了,每天的睡眠模式都是白天睡得多,晚上玩很晚才睡覺。
  • 張朝陽一天睡4小時,那些年我們都聽過老闆說的鬼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日記,ID:p_m_dia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近,搜狐張朝陽在直播中回應自己「每天只睡四小時」時表示:「就是要早睡早起,睡太多不好,我的狀態就很好,每天員工到公司的時候我已經工作好幾個小時了。」
  • 闢謠:每天只睡2個小時,可以精神一整天?告訴你每個人睡多長
    每天都很難睡到最低的標準7個小時,這讓不少的人苦惱,抱怨自己總是睡不醒、精神不好,還時常乏力。一天下來,工作效率沒有,還還會覺得頭暈腦脹。現如今,出現了一種好的睡眠方式,叫作「每天只睡2個小時,就可以精神抖擻一整天」。
  • 每天睡4個小時的雍正,居然有14個孩子,是誰給他生的呢?
    按這樣算下來,雍正每天要處理60多件奏章以及題本。如果一小時能夠批閱4個,那麼需要15個小時才能把所有的奏章和題本全部批閱完畢。並且除了批閱各種奏摺以外,皇帝肯定還會接見各種各樣的大臣,而且還要休息一段時間,所以雍正一天的工作時間大約在20小時左右,每天只有四個小時的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