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實現農業增值增效的重要途徑。我縣是農業大縣,農產品品種豐富。近年來,我縣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期,全市首家水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在我縣正式投產,填補了全市在這方面的空白。
李曉川是我縣的泥鰍養殖大戶。2016年,他在景福鎮王家堰村流轉土地養殖泥鰍,並成立奕川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養殖泥鰍。如今合作社養殖泥鰍750畝,年產量20多萬斤。因為鮮活泥鰍不易保存,必須儘快賣掉。銷售的時候,李曉川常常處於不利的局面。
綿陽市稻鰍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李曉川說:「鮮活的水產品撈起來過後很快就要處理,要賣掉,因為這個原因經常受到市場的影響,經常被打壓,被壓價,而且很被動。」
為了改變不利的形勢,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李曉川多方考察,謀生了建設泥鰍加工廠的想法。去年4月綿陽市第一座水產品精深加工廠在景福鎮王家堰村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投資600多萬元,設計年加工泥鰍400至600噸。去年12月29日加工廠進行試生產,今年4月下旬正式投產,主要產品有泥鰍醬、泥鰍乾等,銷往全國各地。
李曉川說:「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完完全全深加工,而且自從深加工開始以後,我們也完成了泥鰍的品種培育、種苗孵化、成品養殖、深加工、銷售五位一體的產業鏈,現在目前根據市場需求基本上是供不應求。」
目前,該泥鰍加工廠有30名員工,全是當地村民,其中有12名是脫貧戶,吳守容就是其中之一。泥鰍加工廠試生產期間,她就在這裡務工,離家近,收入可觀,是她在這裡工作的原因。
景福鎮王家堰村村民吳守容說:「我在廠裡上班,10多分鐘就到廠裡了,也方便,一個月2000多,還是很滿足的。」
目前奕川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的泥鰍已經不能滿足加工廠的需求。下一步,加工廠將收購其他地區的鮮活泥鰍,並進一步擴大規模。
李曉川說:「根據現在這種情況,我們準備和三臺體量更大的農業公司合作,利用他們的生產線,擴大產能。」
據了解,目前我縣有神龍糧油、上海梅林等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加工型龍頭企業26家,2019年產值近25億元。全縣有各類農產品粗加工作坊上百家,累計吸納上千名村民就近就業。(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