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Camelia山茶花聯合打造的畢卡索大展美術館之夜(Camelia山茶花專場)在UCCA舉辦。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彥風教授,UCCA研究部、「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圖錄主編之一黃潔華老師和Camelia山茶花創始人宋墨馨Moxin一起,分別從藝術家、策展人、藝術八卦愛好者的不同角度,與50位Camelia山茶花用戶一起分享畢卡索的故事。
在畢卡索一生中,女人是他永恆的繆斯。在談論畢卡索的藝術時,沒法繞開他的感情世界~
宋墨馨Moxin說:他的愛與不愛,都在畫裡。
畢卡索的母親,在他小時候常常向別人誇讚說:「他漂亮得既像天使,又像魔鬼,任誰都忍不住想多看他兩眼。」
這句話,或許正說明了畢卡索一生對女人的致命吸引力~
1
1904年,23歲的畢卡索在一場暴雨中遇見了初戀情人,一位非常有名的雕塑模特費爾南德·奧利維耶。
兩個人在一間被稱為「洗衣船」的小閣樓工作室裡同居,縱酒狂歡、享受生活。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作品
雖然畢卡索當時還只是一個「窮畫家」,但聰明且富於創造的費爾南德對畢卡索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並為他的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靈感。
他的畫風開始日益明快。柔和的粉紅色調取代了單一的藍色,浪漫的「粉紅色時期」開始了。
這個時期,畢卡索完成了立體主義的第一幅作品「阿維尼翁的少女」,進入了立體主義時期。
▼畫中的妓女被畢卡索融入非洲面具的特徵(他認為,在面具下,醜陋的背後,才能看到靈魂深處。面具可以幫助抵擋邪惡。)
另外,關於在當時那個年代,為什麼會有對於「妓女」這個主題的創作?
彥風教授也做了很棒的回答:中午看鬥牛,下午泡咖啡館,晚上逛妓院。這是當時西班牙的一種生活方式。
▼初戀並沒有維持很久,當畢卡索不愛費爾南德時畫風轉變成這樣......
2
1911年,畢卡索與伊娃·古爾相遇。
據畢卡索自己說,這是他「第一位真正愛的女人」。
畢卡索為伊娃畫了不少曖昧的畫作,比如《吉他「我愛伊娃」》。(在立體主義者畢卡索展區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期的作品)
1915年,伊娃因肺結核病逝。畢卡索對伊娃充滿了無限的思念,宣稱:我很愛她,我要把她的名字寫在我的畫裡。
3
伊娃病逝之後,畢卡索雖然很難過,但當他在羅馬為俄羅斯芭蕾舞團設計布景時,又愛上了那裡的芭蕾舞演員,他的第一任妻子——奧爾加·柯克洛娃。
兩人相識第二年便步入婚姻殿堂。
奧爾加喜歡上流社會的生活,畢卡索深受影響,跟著打入沙龍社交圈,開啟了他的「新古典主義時期」。
1921年,奧爾加為畢卡索生了一個兒子保羅。
美好的婚姻生活不長,奧爾加在畢卡索心目中的女神形象慢慢坍塌。
▼他的畫作也開始轉變畫風......
4
1927年,46歲的畢卡索在巴黎街頭與17歲的瑪麗搭訕:小姐,你長得太漂亮了,我很想為你畫畫,我是畢卡索。
偷歡的生活讓畢卡索佳作頻出。他為瑪麗獨創了一種線條柔美、曲線圓潤的畫作表達方式~
▼其中,以瑪麗為原型的《夢》在2013年以1.55億美元高價售出,創下當時收藏記錄的新高
1934年的聖誕夜,瑪麗告訴畢卡索她懷孕了。畢卡索答應她第二天就離婚。
但在法國,離婚的成本相當之高。
懷孕的情人、正在鬧離婚的妻子,一堆煩心事,畢卡索遇到了自己的新歡。
5
當29歲的攝影師、畫家兼模特朵拉·瑪爾進入到畢卡索的生命,他深深覺得朵拉是能夠和自己惺惺相惜的心靈伴侶。
▼朵拉鏡頭下的畢卡索
畢卡索筆下那個曲線柔和、性感,神態溫潤的瑪麗,開始被朵拉代替。
兩人戀情長達8年,後來關係緊張。
直到1943年,畢卡索遇見另一位情人,兩人才分開,朵拉也因為抑鬱症住院療養。
6
某天,62歲的畢卡索和朵拉等人在餐廳吃飯時,注意到鄰桌兩位美麗的女孩。
畢卡索情不自禁走過去自我介紹,弗朗索瓦茲古希臘美女般的面容令他傾倒。
在畢卡索的畫筆下,她身材纖細,長發濃密而飄逸,美貌至極。
但是1953年,已經先後生下兩個孩子的弗朗索瓦茲決定主動離開畢卡索,回到巴黎,後來再婚,移居美國。
她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主動離開畢卡索的女人。
弗朗索瓦茲好似重生般畫畫,搞創作,幾年後還出了書「我與畢卡索的生活」,大量曝光藝術大師畢卡索的私生活,以致於畢卡索發誓永不見她生下的那對兒女。
7
你能看到畢卡索在愛一個人的時候對你百般地寵溺,但是不愛你的時候是有多麼的無情。
——宋墨馨Moxin
和弗朗索瓦茲分手後,畢卡索已經70多歲了。
別以為他的心能隨年齡增長而安定下來。
1953年,畢卡索認識了傑奎琳·洛克,並於1961年完婚,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傑奎琳視畢卡索如上帝一般,陪伴他直到1973年去世,她打理畢卡索的一切事務。
在畢卡索去世13年後,傑奎琳沉溺於悲傷無法自拔,最終開槍自殺了。
被畢卡索承認過的7個女人,都對他的作品風格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唯一一個選擇主動離開畢卡索的女人弗朗索瓦茲說:
畢卡索需要一個繆斯,一個能啟發他靈感的女人,一個在他的生活裡走來走去的生命。正是這個人的存在,使他找到了色彩的和諧、光與影的對比以及線條和符號等等一切自然的魔力,並以此來展現身體和靈魂的聯繫。也正是這些聯繫,促使畢卡索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創新。
UCCA研究部、「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圖錄主編之一黃潔華老師為這場分享的總結非常精彩:
畢卡索說:媽媽告訴我,如果我想成為一個戰士,我會成為一個軍官;我想成為一個僧侶,我就會成為一個教皇~
這句話還有最後一句,就是他自己說的:
我本想成為一個畫家,然而我卻成為了畢卡索。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