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是以遊神、擺宗臺(做醮亦稱擺醮)為核心,並伴隨各種民俗文化表演節目和宴請親朋好友,而開展的群體性祭祀活動。
年例,歷史悠久,是粵西地區老祖宗留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例主要禮俗內容是敬神、遊神、擺宗、祭禮社稷,主旨是酬謝天地神靈、祖先的恩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年例源自「敬天法祖」信仰與理念,它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年例節慶活動表達了粵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願。年例宴客,是一種人文情懷,豐儉由人,旨在增進親朋鄉裡之間情感交流,體現了粵西人民重視親情倫理、熱情好客的人文精神。
隨著2019年農曆正月成為過去,2019年湛江各地年例民俗文化活動也已逐漸結束,過去一個月中,湛江年例民俗文化表演可謂是精彩紛呈、魅力十足,令人回味無窮,一起再來回顧各地民俗文化的精彩瞬間,看看哪個年例民俗文化表演最能打動您。
赤坎調順村:舞龍醒獅賀新年
2月14日,調順村舉辦了2019年例民俗文化節,舞獅、舞龍、廣場舞等各種喜慶節目讓觀眾大飽眼福,尤其是壓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調順網龍,讓外地遊客體驗了地地道道的湛江民俗文化大餐。
麻章通明村:「龍門陣」重現三百年水師雄風
2月17日,在元宵節前夕, 2019年麻章通明村白鴿寨龍門陣祀典民俗文化展演在麻章區太平鎮通明村舉辦,得知消息的市民和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一睹這一場精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據記載:通明村原為明清時期白鴿寨水師營寨之地,建有關帝天妃廟。據傳清康熙年間天妃保駕護航,佑助官軍收滅海匪,頒旨宣封。通明村古屬遂溪縣地。清道光《遂溪縣誌·卷之四廟壇》記載:「關帝、天后廟,在通明社。國朝康熙間顯聖,佑助官軍收滅海匪,大臣請加封賜銀存營,每年陸兩肆錢以為春秋祭費。屆期命官行禮,永為常例。」康熙年間改關帝天妃廟名為「宣封廟」,官民舞龍門陣民俗儀式以慶賀。
鼎龍灣:萬人見證粵西非遺亮相紐約時代廣場
2月19日,第四屆「粵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暨年例文化節」盛大開幕, 本屆鼎龍灣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啟動儀式上,各種粵西非遺文化精彩釋放,吸引了所有在座嘉賓的目光。
在活動中,萬名嘉賓共同見證粵西非遺文化亮相紐約時代廣場的盛況。吳川飄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中外。正宴過後,吳川人的驕傲、吳川三絕之一——飄色,隆重登場。數萬人遊客圍觀,35堂飄色,近千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在鼎龍灣高爾夫大道進行4公裡巡遊,歷時3小時。著名飄色節目,《八仙賀歲》、《觀音灑甘露》、《寶蓮燈》等經典再現。第四屆「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受到了粵西當地媒體的重點關注。更值得振奮人心的是,本次「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這代表著粵西非遺文化走向世界。
赤坎百姓村:老少齊上陣集體穿令嘆為觀止
正月十七是百姓村一年一度的特大盛典年例,當天湛江最壯觀的集體穿令在該村據悉,數十名老少齊上陣,嘆為觀止!再加上超級土豪的遊神隊伍,應有盡有。現場人山人海,參加盛典的觀賞者來自四面八方,更有國外友人參與其中,親身感受中國的神奇穿令箭!
文章灣:簕古龍栩栩如生,拍手叫絕
2月23日是農曆正月十九日,也是赤坎區文章灣村每年一度的媽祖文化節,一大早就吸引了遠近的市民、還有老外、眾多攝影師來參加,大家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爭相目睹該村300多年歷史的世界唯一的用新鮮植物製作的簕古龍。
簕古龍用鮮勒古葉片貼成龍身,用鮮菠蘿皮鋪成龍鱗,用簕古果嵌成龍牙,活靈活現。稻草龍用禾杆紮成龍頭,用禾草連成龍身,用大橙子鑲成龍眼,栩栩如生;新奇的生態龍讓觀眾拍手叫絕,好評如潮。
文章灣村的簕古龍,由龍珠1人、龍頭1人、龍身7人、龍尾1人組成,起舞時由「龍珠」引帶,龍身隨鑼鼓聲起舞,變幻動作。舞龍者身強力壯,穿著統一的唐裝彩服,團結合作,步調一致,作出多姿多彩的舞龍動作,表現龍的剛勁有力,粗獷勇猛,壓倒邪氣。
雷州:口叼犁頭赤腳踩踏通紅火海
今年元宵節期間,雷州市城鄉各地紛紛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各項民俗活動還巧妙穿插了當前主要工作及現代節目元素,如禁毒、黨建、掃黑除惡、鄉村振興和廣場舞蹈等,使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更具時代氣息,別有一番教育意義。
其中白沙鎮的國實、石頭等鄉村以及新城街道水店社區等處,都火熱開展了「下火海」民俗活動,各村的青壯年及小夥們面對燃燒得通紅的火場毫無懼色,人人勇敢以口叼高溫犁頭、仰身滾過灼熱火堆、赤腳踩踏通紅火海,引得火花四濺、火光沖天也毫不退卻,直到把火場夷為平地,演繹了雷州人英勇無畏的精神氣概。
湛江這些年例民俗文化活動你覺得哪個最震撼?赤坎區調順村:網龍麻章區通明村:「龍門陣」吳川市鼎龍灣:粵西非遺吳川「三絕」赤坎區百姓村:穿令箭赤坎區文章灣:簕古龍雷州市白沙鎮:下火海提交
【全媒體記者】劉穩
【通訊員】鍾誠
【作者】 劉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