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令、下火海、遊神、舞龍 湛江這些年例民俗文化活動哪個最震撼

2020-12-11 騰訊網

年例,是以遊神、擺宗臺(做醮亦稱擺醮)為核心,並伴隨各種民俗文化表演節目和宴請親朋好友,而開展的群體性祭祀活動。

年例,歷史悠久,是粵西地區老祖宗留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例主要禮俗內容是敬神、遊神、擺宗、祭禮社稷,主旨是酬謝天地神靈、祖先的恩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年例源自「敬天法祖」信仰與理念,它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年例節慶活動表達了粵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祝願。年例宴客,是一種人文情懷,豐儉由人,旨在增進親朋鄉裡之間情感交流,體現了粵西人民重視親情倫理、熱情好客的人文精神。

隨著2019年農曆正月成為過去,2019年湛江各地年例民俗文化活動也已逐漸結束,過去一個月中,湛江年例民俗文化表演可謂是精彩紛呈、魅力十足,令人回味無窮,一起再來回顧各地民俗文化的精彩瞬間,看看哪個年例民俗文化表演最能打動您。

赤坎調順村:舞龍醒獅賀新年

2月14日,調順村舉辦了2019年例民俗文化節,舞獅、舞龍、廣場舞等各種喜慶節目讓觀眾大飽眼福,尤其是壓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調順網龍,讓外地遊客體驗了地地道道的湛江民俗文化大餐。

麻章通明村:「龍門陣」重現三百年水師雄風

2月17日,在元宵節前夕, 2019年麻章通明村白鴿寨龍門陣祀典民俗文化展演在麻章區太平鎮通明村舉辦,得知消息的市民和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一睹這一場精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據記載:通明村原為明清時期白鴿寨水師營寨之地,建有關帝天妃廟。據傳清康熙年間天妃保駕護航,佑助官軍收滅海匪,頒旨宣封。通明村古屬遂溪縣地。清道光《遂溪縣誌·卷之四廟壇》記載:「關帝、天后廟,在通明社。國朝康熙間顯聖,佑助官軍收滅海匪,大臣請加封賜銀存營,每年陸兩肆錢以為春秋祭費。屆期命官行禮,永為常例。」康熙年間改關帝天妃廟名為「宣封廟」,官民舞龍門陣民俗儀式以慶賀。

鼎龍灣:萬人見證粵西非遺亮相紐約時代廣場

2月19日,第四屆「粵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暨年例文化節」盛大開幕, 本屆鼎龍灣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啟動儀式上,各種粵西非遺文化精彩釋放,吸引了所有在座嘉賓的目光。

在活動中,萬名嘉賓共同見證粵西非遺文化亮相紐約時代廣場的盛況。吳川飄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中外。正宴過後,吳川人的驕傲、吳川三絕之一——飄色,隆重登場。數萬人遊客圍觀,35堂飄色,近千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在鼎龍灣高爾夫大道進行4公裡巡遊,歷時3小時。著名飄色節目,《八仙賀歲》、《觀音灑甘露》、《寶蓮燈》等經典再現。第四屆「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受到了粵西當地媒體的重點關注。更值得振奮人心的是,本次「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這代表著粵西非遺文化走向世界。

赤坎百姓村:老少齊上陣集體穿令嘆為觀止

正月十七是百姓村一年一度的特大盛典年例,當天湛江最壯觀的集體穿令在該村據悉,數十名老少齊上陣,嘆為觀止!再加上超級土豪的遊神隊伍,應有盡有。現場人山人海,參加盛典的觀賞者來自四面八方,更有國外友人參與其中,親身感受中國的神奇穿令箭!

文章灣:簕古龍栩栩如生,拍手叫絕

2月23日是農曆正月十九日,也是赤坎區文章灣村每年一度的媽祖文化節,一大早就吸引了遠近的市民、還有老外、眾多攝影師來參加,大家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爭相目睹該村300多年歷史的世界唯一的用新鮮植物製作的簕古龍。

簕古龍用鮮勒古葉片貼成龍身,用鮮菠蘿皮鋪成龍鱗,用簕古果嵌成龍牙,活靈活現。稻草龍用禾杆紮成龍頭,用禾草連成龍身,用大橙子鑲成龍眼,栩栩如生;新奇的生態龍讓觀眾拍手叫絕,好評如潮。

文章灣村的簕古龍,由龍珠1人、龍頭1人、龍身7人、龍尾1人組成,起舞時由「龍珠」引帶,龍身隨鑼鼓聲起舞,變幻動作。舞龍者身強力壯,穿著統一的唐裝彩服,團結合作,步調一致,作出多姿多彩的舞龍動作,表現龍的剛勁有力,粗獷勇猛,壓倒邪氣。

雷州:口叼犁頭赤腳踩踏通紅火海

今年元宵節期間,雷州市城鄉各地紛紛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各項民俗活動還巧妙穿插了當前主要工作及現代節目元素,如禁毒、黨建、掃黑除惡、鄉村振興和廣場舞蹈等,使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更具時代氣息,別有一番教育意義。

其中白沙鎮的國實、石頭等鄉村以及新城街道水店社區等處,都火熱開展了「下火海」民俗活動,各村的青壯年及小夥們面對燃燒得通紅的火場毫無懼色,人人勇敢以口叼高溫犁頭、仰身滾過灼熱火堆、赤腳踩踏通紅火海,引得火花四濺、火光沖天也毫不退卻,直到把火場夷為平地,演繹了雷州人英勇無畏的精神氣概。

湛江這些年例民俗文化活動你覺得哪個最震撼?赤坎區調順村:網龍麻章區通明村:「龍門陣」吳川市鼎龍灣:粵西非遺吳川「三絕」赤坎區百姓村:穿令箭赤坎區文章灣:簕古龍雷州市白沙鎮:下火海提交

【全媒體記者】劉穩

【通訊員】鍾誠

【作者】 劉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湛江雷州民俗:下火海
    雷州民俗有很多。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湛江雷州的神秘民俗——「下火海」。「下火海」是當地一種充滿神秘色彩的民俗。「下火海」也俗稱「踩火場」。每年正月十五或十六夜,白沙鎮東嶺村、附城鎮韶山、山柑、賓合村、國實村等,都舉行「下火海」驅邪祈福習俗。活動由道士主持,在村廟前的空地舉行。儀式分三部分:一是「點火」。
  • 遊神、飄色、免費吃土豪餐,高陽村年例走起!
    麻章「年例」民俗歷史悠久,在廣東省乃至全國並不多見,富有神秘色彩,是當地民間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的活動,其壓軸戲是各種民間藝術表演,竭盡所能,以博取和討得新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表達人們美好的願望。
  • 這種穿腮習俗的年例你睇過未?問你怕矛怕!
    穿令箭穿令箭又稱穿腮,是年例期間,粵西鄉村巡遊表演的一項漢族民俗絕技(多見於湛江地區),令箭拔出,表演者的臉看不見洞口和流血的痕跡,令人驚嘆。「穿令箭」又叫穿腮、穿面頰。是指在年例遊神時,把一根大鐵針從人體的各種部位穿過。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嘴兩旁的臉頰穿過,穿的時候不疼痛,不流血,遊神完了時,把令箭撥出來,用些香灰擦在穿令箭的傷口上,傷口立刻完好如初,和平常人一樣了。甚至用令箭穿耳、穿舌者、穿喉嚨等部位,也是如此安然無事。
  • 吳川年例
    年例,粵西地區人民過年的賀歲方式,以嶺南祭祀為核心,以冼夫人文化、雷州文化為主體,以宗親文化為維繫,受高涼文化、潘茂名文化、諸神信仰、祖宗崇拜的影響,粵西土著文化與中原南遷帶來多元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多次交融補充,不斷發展、演化、沉澱、傳承、繁衍而來的一種嶺南文化。
  • 湛江元宵巨好看!當特色年例盛宴遇上唯美北坡遊魚
    元宵活動千萬個,人們鍾愛這兩個。 當非遺文化盛宴遇上民俗活動, 特色年例邂逅北坡遊魚, 會擦出怎麼樣的「火花」?
  • 快到麻章區麒麟村看最具特色的「爬刀梯」,感受扣人心弦的民族風情
    「爬刀梯」是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麒麟村村民為了弘揚先人為民除暴,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無所畏懼的精神而逐步演化而成的一種漢族民俗。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爬刀梯」成為一項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觀賞性民俗文化。
  • 年例大過年,2020年湛江五區五縣年例大全!準備又有免費大餐吃了
    年例,漢族民間歲時習俗。春節過後,湛江各地的年例活動如百花競放,遍及廣大城鎮鄉村。年例與春節等傳統節日不同,是粵西地區特有的以祭祀為主的群體性節慶,主旨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以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形式豐富多彩,富有神秘色彩,甚至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
  • 瓊州海峽經濟帶 | 海口和湛江這些習俗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身在湛江,卻恍若海口,這兩地究竟有什麼樣的牽絆...  海口和湛江真的不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嗎?不然怎麼會有辣麼多同款美食……  發現海口和湛江的美食、景點都很多相似之處,  辣麼,兩地的民俗文化是否也有同款呢?
  • 湛江:發揚傳承「吳川三絕」與年例文化
    2月10日下午,吳川市粵西年例文化節暨「吳川三絕」傳承與發展研討會舉行。湛江市文聯主席餘偉民、吳川市副市長梁韌才,嶺南師範學院、湛江文聯、嶺南文化研究院、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所、雷陽文化研究所、粵西民俗文化研究所、廣州灣文化研究所、吳川文化研究所等50多名專家學者對如何就「吳川三絕」與旅遊產業融合;提升「吳川三絕」影響力,擦亮民間藝術之鄉品牌;如何建立完善機制對「吳川三絕」及年例文化等傳統文化繼承發揚等方面展開研討。
  • 湛江赤坎百姓村年例大巡遊盛典,百人穿令箭、飄色,精彩紛呈
    正月十七是百姓村一年一度的特大盛典年例我們為您情景再現盛典現場今年當然也少不了吳川所獨特民間文化藝術~~飄色,為我們見識了又一次頂級的視覺盛宴!穿令箭令每一個人看過的都會覺得非常神奇而不可思議可以看到令箭是真實的從臉頰穿刺而過親眼看過的人都會覺得疼然而穿令箭者的表情都非常淡定輕鬆更有甚者竟然穿了幾支
  • 湛江過去的高檔酒席是怎樣的?比吳川土豪年例還奢侈
    說起湛江及整個粵西地區的宴席,在廣東都是出了名的。粵西地區有一個風俗叫做年例,年例的主要內容是拜祭祖先,祈求上天保佑來年五穀豐登。
  • 非遺文化(茂名年例)
    2020.2.11 正月十九往年此刻,家中早已是熱鬧非凡了,從年初三開始一直到農曆二月,是茂名地區,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年例期。而年例卻是我們家鄉獨有的民間習俗,在廣東的其他地方似乎沒有做「年例」的說法,所以在前幾年,每每到了年例期,家鄉都會有許多來自各地的朋友們,他們不惜遠道而來,只是想感受這份獨特的鄉村文化氣息,並非為吃而來,儘管為了做「年例」,他們傾其所有,為客人準備龍蝦鮑魚、雞鴨魚肉,無比豐富。
  • 湛江市長王中丙:打造"南中國海洋度假休閒旅遊中心"
    這樣一個碧水藍天、又有歷史底蘊的「風水寶地」,卻「尚在閨中人未識」:每年都有大批遊客經湛江前往海南觀光旅遊,在湛江停留的人數卻不多。正值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長王中丙在北京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介紹湛江打造濱海旅遊城市的轉型之路。 優勢:中國最適宜「洗肺」的城市之一 羊城晚報:請您介紹一下湛江發展旅遊的資源優勢。
  • 體驗茂名年例民俗 感受兩廣宗親情誼
    直到送菩薩回廟,年例也就此結束。年例是廣東茂名、湛江吳川地區民間過年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在農村素有「年例大過春節」的說法,也是粵西地區最具特色的一個節日。年例期間,家家張燈結彩,村鎮街道布置彩樓、彩廊、畫廊等,路旁插滿彩旗,鞭炮聲及鑼鼓聲此起彼伏,各種民間藝術表演力竭所能,盡獻於眾。粵劇、電影、歌舞、木偶戲、採茶戲、跳花棚、飄色、舞春牛、舞龍、舞獅、雜劇以及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紛紛亮相。
  • 湛江飲食文化丨湛江人:假如某天我「窮困潦倒」,一定是吃窮的
    廣東人愛吃會吃,廣東湛江人更甚,以此開篇,毫無疑問聊「湛江飲食文化」。湛江人愛吃到何種地步?作為土生土長的湛江人,我們會「義正言辭」地說:「假如某天『窮困潦倒』,一定是吃窮。」當山東工友感慨筆者朋友一眾在「吃」上面的慷慨,其實湛江人何嘗不在疑惑他們如何做到幾個饅頭,就著大蔥、鹹菜的「一頓飯」。各地的飲食文化千差萬別,相互看不慣無可厚非,也正是因為「不同」,所以「有趣」!接著說湛江如「年夜飯」一般的日常一頓飯。
  • 麒麟村「爬刀梯」民俗文化項目驚爆眼球
    3月30日,麻章區太平鎮麒麟村歡度一年一度的傳統年例。該村最有代表性的「爬刀梯」民俗文化項目驚爆眼球。
  • 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例」勞民傷財?取消年例,網友竟然拍手稱快?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風俗、習俗,粵西也一樣。而粵西最有特色的民俗,就是被列入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年例」了。所謂「年例」,其實就是「年年有例」的意思。年例的當天,會請出觀音菩薩,沿著村道遊神擺宗臺。敲鑼打鼓放鞭炮,彩旗飄揚大號鳴!會有道士給村民闢邪納福等。隆重的還有各種雜技表演,包括飄色等。晚上會有粵劇大戲看,也有可能有「鬼仔戲」看,有電影看,有民間歌舞表演看,很是熱鬧。不過不說不知道,知道了嚇一跳。有網友說,做「年例」,一次得擺幾十桌,一桌一萬,搞一次年例下來,最少得花幾十萬元。
  • 粵西民俗文化,淺談茂名年例
    其實,粵語只是廣府話,廣東並不是只有一種語言,更不是只有一種文化。各地區都有自己一定的特色,不說潮汕,客家文化,就是粵西也和珠三角有區別的。粵西地區包括湛江、茂名、陽江三個市,其中湛江屬於雷州話和土白話雙語,雷州話也是閩南語系的。曾經北海、防城港一帶也是歸屬於湛江所管,太複雜,有機會再探討。
  • 粵西地區年例的現狀和年例文化的保護開發 ——淺談粵西年例文化的...
    文化的多樣性也在影響年輕人的認知,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使得本土文化逐漸淡化,加上常年不在農村生活,繼承不了傳統習慣,本土文化就會面臨失傳的危險。上一輩的居民往往只能言傳身教,跟後輩強調年例的重要性,但年輕人無法切切實實把保護的觀念牢記於心,保護意識相當淡薄,都是抱著「自然生成,自然消滅」的態度對待這項古老的文化。因此也出現一個現象:大家都在討論年例逐漸在消亡,卻沒人站出來說應該如何切實地拯救它。
  • 尋覓海味,邂逅湛江,吃年例就去鼎龍灣
    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城市。  民俗千年傳,地道粵西味 如果說在孔子文化城體驗到的是儒家之韻和建築之美的話,那麼去湛江還有不能錯過的體驗則是湛江民俗的神秘與活力。  飄色 在粵西體驗民俗文化,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非首選去處莫屬。鼎龍灣已連續4年舉辦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過年到鼎龍灣看年例、吃年例已成為粵西人們在過年期間不約而同會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