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年例

2020-12-13 廣東新聞網

  年例,粵西地區人民過年的賀歲方式,以嶺南祭祀為核心,以冼夫人文化、雷州文化為主體,以宗親文化為維繫,受高涼文化、潘茂名文化、諸神信仰、祖宗崇拜的影響,粵西土著文化與中原南遷帶來多元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多次交融補充,不斷發展、演化、沉澱、傳承、繁衍而來的一種嶺南文化。

  盛行於粵西鑑江、羅江流域及雷州半島,以茂名、湛江為主,高州、化州、電白、茂南、吳川、信宜、遂溪、廉江、赤坎、霞山、坡頭、麻章、雷州、徐聞,以及廣西北流一帶的年例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

  年年有例,即年例,每年例行習俗。

  清光緒《梅菉誌》記載:「二月祭祀,分肉入社,後田功畢作,自十二月至於是月,民間多建平安醮,設蔗酒於門,巫者擁神疾趨,以次禱祀……,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

  清代起,吳川地區已盛行年例,從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集中在新春期間。

  一般年例日期一天,也有一至三天;在農曆三月份以後的年例,叫「返秋(翻秋)年例」。

  年例核心是敬神、遊神、擺宗臺(做醮亦稱擺醮),並伴隨各種民俗文化表演節目和宴客,而開展的群體性祭祀活動,其主旨是敬神、拜祖先、祭祀社稷,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吳川年例主要包括「做年例」「吃年例」和「看年例」三部曲。

  「做年例」傳統上包括「擺盅」、「遊神」、「燒炮」三部分,「燒炮」儀式又融合在「擺盅」「遊神」之中。

  「擺盅」也叫「更醮」,是年例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全村男女老少臂挎肩挑,將供品集中到村中空地上,擺上供桌,待遊神隊伍到此停留拜祭。

  「遊神」是各村將奉祀神祗巡遊全境,以保境安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部分鄉村遊神時還有儺舞等隨行。

  不同村的巡遊隊伍碰到一起,村民會抬著神祗賽跑,謂之「壓舟」,勝者更有光彩。

  如年例連做三天,會分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

  「起年例」多做「擺盅」、「遊神」;

  「正年例」多宴請親朋好友,叫「吃年例」,誰家客人越多,主人越有光彩;

  「年例尾」要將巡遊全境後的神祗送回廟中,部分村落也有燒紙船的習俗,寓意將附近的妖魔鬼怪燒掉並隨船送走,人們來年免受滋擾。

  「看年例」即是人們睇大戲、賞表演,人神同樂。

  吳川年例融粵西地區民間信仰與諸多民俗藝術形式於一體,通過「吃年例」等習俗增進彼此情感交流,為諸多民間藝術提供了演出的平臺,既是一本粵西地區年文化的百科全書,也是一幅立體的民俗風情畫,對研究粵西地區民間信仰和民間藝術的發展、衍變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於傳承民間藝術、促進社會和諧等具有積極的意義。

  2012年,「年例」(茂名年例)入選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吳川年例」入選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擴展項目)。


  本文圖片由地道中華提供,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湛江:發揚傳承「吳川三絕」與年例文化
    2月10日下午,吳川市粵西年例文化節暨「吳川三絕」傳承與發展研討會舉行。湛江市文聯主席餘偉民、吳川市副市長梁韌才,嶺南師範學院、湛江文聯、嶺南文化研究院、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所、雷陽文化研究所、粵西民俗文化研究所、廣州灣文化研究所、吳川文化研究所等50多名專家學者對如何就「吳川三絕」與旅遊產業融合;提升「吳川三絕」影響力,擦亮民間藝術之鄉品牌;如何建立完善機制對「吳川三絕」及年例文化等傳統文化繼承發揚等方面展開研討。
  • 吳川年例,代表著吳川菜的高級宴席,你食過年例沒?
    年例,即年年有例,是指每年都舉行的群體大型祭祀活動,粵西地區人民將其稱之為「年例」。但尤其在吳川,吳川年例的節日活動豐富多彩,從早到晚都有活動,其中在吳川有些村子年例過的比春節還要熱鬧,還要有氣氛。所以在吳川,就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
  • 文化盛宴:媽祖文化傳千年,吳川年例在今日!
    吳川飄色「龍騰四海」鑼鼓與嗩吶共鳴,鞭炮與掌聲齊奏,飄色百態千姿,花車精緻美麗……4月19日,吳川市唐祿村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當天是唐祿村傳承千年媽祖文化的「年例」,這場「年例」場面非常盛大,可以說是歷史規模最大的一次了,百分之八十的村民為了這場年例都回到村裡。網易湛江也到現場進行現場直播,吸引了超20W人關注觀看。
  • 粵西過大年 鼎龍灣吃「年例」品非遺
    第五屆鼎龍灣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將於1月25日~2月8日(正月初一至十五)在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舉行。數十種非遺文化齊亮相,好一場視覺盛宴!數十萬人參與的「年例」狂歡,綿延幾百米的震撼飄色巡遊,數千人參與的巨型「年例」宴……看廣州日報《旅遊周刊》,參與新媒體互動,還有各種著數等著你。
  • 又到粵西年例時
    年味最濃時,還數年例。這不,2020年最早的年例宴已經被曬出來了。饕餮美食,宴請八方親朋好友。推杯換盞,共嘗舌尖上的美味。一道道玉盤珍饈,就可看出主人家的實力幾何。看著這一道道美食,我都要變成「檸檬精」了。不過論年例,粵西之最。鼎龍灣的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一定榜上有名。此話怎講?
  • 茂名年例起源之探討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吳川王村港潘姓頭人領導了一次起義。廣州將軍李恃堯率領官兵鎮壓,雙方大戰月餘。官兵所到之處實行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片瓦不留,吳川、電白是主戰場。乾隆在位六十年,全國發生十二次大型武裝起義,李恃堯就領導鎮壓了六次,如山東、山西、四川大小金川,廣東吳川、電白。所以獲得了乾隆帝的充分信任。這次大戰,形勢一邊倒,起義軍敗給了官兵。一眾起義領導人被押往廣州請旨殺頭。逃往周圍山區躲藏的民眾在官府下達安民告示之後陸續走出避難地,選擇落腳點定居。大部分都不敢回原來居住地。
  • 年例大過年,2020年湛江五區五縣年例大全!準備又有免費大餐吃了
    年例,漢族民間歲時習俗。春節過後,湛江各地的年例活動如百花競放,遍及廣大城鎮鄉村。年例與春節等傳統節日不同,是粵西地區特有的以祭祀為主的群體性節慶,主旨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以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形式豐富多彩,富有神秘色彩,甚至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
  • 當特色年例盛宴遇上唯美北坡遊魚
    」,成為了湛江吳川面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同時也成為了粵西獨特的文化符號。 年例正宴 非遺薈萃 年例正宴,是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的重頭戲。
  • 尋覓海味,邂逅湛江,吃年例就去鼎龍灣
    吳川人民用初心守護傳統文化,積極傳承和表演,使得吳川的民間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光彩。 吳川舞貔貅、儺文化 泥塑、花橋、飄色則被稱為「吳川三絕」,具有悠久的歷史。 飄色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於一體古老的傳統民俗藝術,吳川飄色可謂全國知名;花橋則是每逢農曆正月十五晚,踏著夜色,遊人傾城而出,擁向花橋。把橋梁點綴得花團錦簇,燈火輝煌,橋頭龍飛鳳舞,逼真動人,即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而泥塑又稱泥公仔,是中國一種古老而趣味的民間藝術,更是吳川大街小巷戶戶皆知的傳統民俗工藝。
  • 鼎龍灣第五屆年例節等你來鬧
    鼎龍灣第五屆年例節等你來鬧如果你覺得過年沒意思,那你一定沒來過鼎龍灣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泥塑、飄色、花橋、舞獅遊龍、粵劇對唱等數十種非遺文化表演,並品嘗到多種粵西地道特色美食,感受到正宗的粵西年味!那當春節遇上鼎龍灣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二者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往下看↓
  • 2018吳川飄色巡遊,世界各地遊人慕名而來欣賞!現場人山人海!
    小編語:一代代吳川人辛勤勞動,每一個吳川孩子心中都有一臺屬於自己的飄色,可能作為吳川的小孩能上一臺飄色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小孩了,掌上吳川再次祝賀今年吳川飄色取得了圓滿成功!今天是碧桂園鼎龍灣第三屆粵西年例暨非遺文化節,掌上吳川小編來到碧桂園鼎龍灣參加文化節,現場估計超過5千人參加這次年例盛宴,現場可謂非常熱鬧,現場可以觀看調順網龍、吳川舞貔貅、泥塑、飄色、花橋、花車巡遊等巡遊活動。
  • 好奇怪,廣東湛江最土豪的地方是吳川,吳川人卻不承認是湛江人?
    >說起湛江,便想提到一個地方:吳川。要說吳川有多牛,它有多個頭銜:中國羽絨之鄉、中國月餅之鄉、中國塑料鞋之鄉。外地人總結吳川的牛氣時,只用了一個稱號概括:中國土豪之鄉。吳川的年例很有名雖然外地人聽不懂吳川話,但吳川人是相當熱情的,尤其是年例,更加能表現出吳川人的待客之道。在吳川,每個村子都會有村神的誕辰,各村的日子都不一樣。
  • 穿令、下火海、遊神、舞龍 湛江這些年例民俗文化活動哪個最震撼
    年例,是以遊神、擺宗臺(做醮亦稱擺醮)為核心,並伴隨各種民俗文化表演節目和宴請親朋好友,而開展的群體性祭祀活動。 年例,歷史悠久,是粵西地區老祖宗留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例主要禮俗內容是敬神、遊神、擺宗、祭禮社稷,主旨是酬謝天地神靈、祖先的恩德,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
  • 吃年例了!最全電白2019年例大全!(經典收藏版)
    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在電白其實是錯誤的免費的午餐咱們電白就有而且還是免費的大餐電白人都吃過它的名字叫年例! 在咱電白,尤其是在農村,至今仍沿襲著這種奇特的民間文化習俗——做「年例」。當地人把做「年例」看得比過年還重要。一直有「年例大過年」之說法。
  • 今天吳川這條村驚豔火爆場面,兩萬多市民圍觀參與!
    接著,隨小編一起去看看: 傳承奇豔年例精華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在吳川過年除了吃年例外據了解,今天振文鎮奇豔沙地房的活動是「做齋頭」,「做齋頭」是我們吳川的一個過年風俗。
  • 第八屆吳川粵劇文化藝術節開幕
    吳川粵劇藝術展演陣容鼎盛、星光熠熠。 記者 林明聰 攝群英薈萃,粵韻風華。12月23日晚,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吳川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吳川粵劇藝術展演(第八屆吳川粵劇文化藝術節),在吳川市區萬和文化廣場拉開帷幕。
  • 吳川三絕紀錄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堅守傳統民俗
    吳川,在眾多人的心中,是一座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具有濃鬱鄉土滋味、古樸的民間文藝活動的小城。每當家裡祭祖敬神、爆竹煙花,街道的敲鑼打鼓,它預示的是又一場年例輪迴的吉祥開始,年幼時期最期待的傳統年例活動,如今越來越濃烈。
  • 比吳川土豪年例還奢侈
    粵西地區有一個風俗叫做年例,年例的主要內容是拜祭祖先,祈求上天保佑來年五穀豐登。除了遊神和各種民俗表演外,最主要的內容就是一場盛大的大食會,幾十臺上百臺的海鮮大餐,讓外地的朋友見識之後終身難忘!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湛江粵西地區的年例都取消了。以前吃到厭,現在吃不著,是不是很懷念宴席上豐盛的食物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湛江舊時的酒席,讓你從文字中大飽眼福口福。
  • 吳川飄色亮相「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由吳川梅菉街道隔塘、梅菉頭、梅嶺三地藝員組成的吳川市飄色藝術表演隊應邀參加本次民俗巡遊活動,贏得好評。    本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飄色類民俗巡遊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共有省內11支飄色代表隊37板「飄色」參加巡遊。巡遊隊伍從陸河縣城嶽溪廣場途經建設西路、人民中路,迎著初夏和風,伴著五彩霓虹,在現場觀眾的歡呼中依次進入主會場進行集中展演。
  • 第五屆年例節即將開啟,鼎龍集團帶你玩轉粵西非遺文化
    正如鼎龍集團主席龍學勤先生說的那樣,自2007年響應吳川「回歸工程」的號召,傾力打造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以來,鼎龍集團就一直堅信文化才是旅居產品的核心價值,不遺餘力地致力於粵西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承。  多年以來,在鼎龍灣內,鼎龍集團通過多種現代化、潮流化的方法復興和傳播粵西傳統文化,賦予其以新的時代內涵。比如,從2016年開始,鼎龍集團連續舉辦了4屆的「鼎龍灣粵西非遺暨年例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