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在旱地裡種植玉米木薯花生等農作物,一般是起壟然後在壟上種植的,壟間的小溝做排水、走道等用,然而有些地方的農戶卻是壟上、溝裡都種植上農作物,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可行嗎?其實,農作物種植的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及土壤特性去安排種植,農作物生長得好,就是好的選擇,今天文文要說的就是比較沙質的土壤(沙土、沙壤土),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的種植模式給大家一個參考,內容主要包括講解木薯玉米的一些特性、進行一些主要管理要注意些什麼等內容:
一、沙質土為什麼可以壟上種木薯,溝裡間作玉米
1、沙質土為什麼可以實現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的模式,第一點,當然是跟沙質土本身有一定的關係,沙質土是熱性土壤,含沙量偏多、黏土成分含量偏少,土壤蓄水力差,空隙多、疏鬆透氣性非常好,土壤白天吸熱導熱快,夜晚散熱快;沙質土土壤鬆散,去地裡進行追肥除草管理踩踩幾次,對土壤影響小,土壤還是很疏鬆透氣。
這樣的土壤就算是在陰天,地溫也會相對其他的土壤稍高點,而且起壟了,整壟土層厚可以蓄一定的水分,供壟上的木薯生長需要,而溝裡地勢比較低,加上農作物遮擋,水汽蒸發少,土壤含有一定的水分供玉米生長需要;而若是夏季降雨多,土壤滲流排水也快,不用那麼擔心積水浸泡溝裡,水自行下滲或者滲流向低洼處快。
2、木薯是相對耐旱耐貧瘠土壤生長的喜暖喜陽氣候生長的農作物,隨著生長,地下根系伸展範圍廣,生長中後期結地下塊根,土壤影響很大,土層深厚疏鬆透氣排水性好的土壤利於木薯結地下塊根及膨大,而塊根上也有根系,可以伸到到更遠處吸取水分水分,沙質土正好能滿足木薯的生長需要。
3、玉米也是耐旱性比較強的一種喜暖喜陽氣候生長的農作物,而且玉米是鬚根系的,根系發達,利於平時吸收土層裡的水分養分,沙質土疏鬆透氣本身就利於玉米生長。
當然了,還有一點不得不說的就是木薯、玉米是不同科的農作物,本身就可以以一定的間距來間作、套種;木薯本身適生力很強,就算是單作(即一塊地裡都是種植木薯),平時病蟲害很少(一般就出苗前後那段時間防蟲吃幼苗),而玉米抗病性強的品種也有,選來跟木薯間作,管理上也不麻煩,平常下雨、除草、追肥等管理,壟上的泥土散落到溝裡,不用刻意給玉米培土,而且有木薯遮擋,不用擔心玉米植株倒伏。
二、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對沙質土處理及木薯玉米種子有什麼要求
1、沙質土處理
儘管沙質土本身就相對的疏鬆透氣,但久不翻地也會有點實地,種植之前也是要進行深耕,把土層整得更疏鬆透氣,之後開溝起壟;沙質土地一般是平地,土地比較方正,起的壟一般比較直線型的,從壟頭到壟尾,壟、溝高低成型明顯,底部溝寬約在20-25cm,上部壟寬約35-50cm這樣,壟比溝高約25-30cm。
之所以把壟起得寬、厚實些,那是因為壟上要種植木薯,而木薯生長中後期結地下塊根膨大,不用再培土,以免培土容易傷到膨大中的塊根;此外,沙質土通透性好,不夠保肥保水,而木薯的生長周期太長(從種下到可以挖木薯,一般也要8個月以上),相當於可以種植兩季玉米了,起這樣的高厚壟能為木薯的生長儲一定的水分,而施的底肥、追肥往外流失少,就算有流失也是隨鬆散的泥土流到溝裡,玉米可以吸收,不浪費;當然了,本身高壟及壟上木薯的遮擋,溝裡土壤暴曬少些,利於玉米生長。
2、對木薯玉米種子的要求
沙質土對種植的木薯基本上沒什麼要求,看人們需要了,一般是種植高產的品種,農戶可以自留種莖來種植;拿來種植的種莖切成段後,要保證每段上的芽眼沒有損傷,這樣種到地裡容易出苗,不然的話芽眼壞了不出苗,後面補苗得等降雨了地裡泥土比較溼潤補苗才容易長,乾旱沙質土補苗難長好。
對溝裡間作的玉米有一定的要求,這是考慮到玉米的不斷生長對木薯帶來的負面影響(遮擋採光、爭水分養分);木薯的生長期比較長,要大半年,當木薯生長到三個月左右時,地上植株比較高大茂盛,其地下已經長有小塊莖在不斷的膨大,往溝裡泥土伸展;而玉米生長期越長,植株更高大、葉片也多,為減少間作的玉米對木薯的影響,玉米種子建議儘量選早熟品種的,植株高度稍矮些,而且葉片也少一些,遮擋少,種植兩個多三個月這樣就可以採收了;若是種植的中熟品種(從播種生長到採收要三個多月四個月),建議提早採收即收鮮嫩玉米吃,減少對木薯的影響。
三、沙質土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要注意些什麼
沙質土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是不錯的搭配,但不是隨便種植就可以,也是要注意些細節的:
1、玉米木薯種植處錯開些,減少相互遮擋
木薯是單株種植的,開溝起壟了,在壟上種植的木薯株距一般在70-80cm這樣,而溝裡間作的玉米是穴種,一穴1-2棵,穴距在60-70cm這樣(一穴2株的穴距大點);而為了減少木薯玉米之間相互遮擋,種植木薯的處跟種植玉米的穴儘量錯開些,玉米不要直接對著木薯成一直線即不要就種在木薯旁邊的溝裡一處,應該稍往前二三十釐米這樣,看上去玉米木薯之間分布(目視壟上2株木薯、溝裡一株玉米連成的線)成三角形。
2、壟上、溝裡各自施肥,重視底肥
沙質土保肥保水性不夠好,而且壟上溝裡地勢不一樣,木薯玉米生長時間也不同,種植的木薯玉米是分處種植分開施肥的,底肥追肥各自施,一處一施,而不是到處撒地裡;種植所用的肥料除了各種農家肥糞肥,還要再施些尿素、複合肥之類的化肥才能滿足木薯玉米的生長需要。
施肥上施足底肥,生長出來的苗長勢才會好;不重視底肥,先種下再重追肥,稍遲了,而且肥料要被吸收,得有一定的水分才行,等自然降雨又不知何時才會下雨,白白錯過了農作物吸收生長的好時期;如圖片中的玉米出苗了長勢不夠好(別的戶施足底肥,包括幹糞肥、化肥,生長得好),農戶追肥撒了一些尿素,不降雨,沙質土乾乾的,尿素沒法溶解呢。
3、幼苗期要注意防蟲
沙質土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一般是壟上種植木薯了接著就播種玉米,時間相差小,而且是在降雨了 之後泥土比較溼潤抓緊時間種植的,但玉米出苗比較快,木薯出苗晚一點,玉米苗、木薯苗很嫩,容易成為一些地下害蟲的食物, 螻蛄就是常見的一種,要注意防治;一般是在種植好的地裡分處撒些浸泡過藥水的穀粒來防治,對付其他地下害蟲、老鼠,也是類似的做法。
4、木薯去小苗處理
拿來種植的木薯種莖段上面有多個芽眼,等出苗後你會發現一處種莖上會長几棵小苗,而其實沒有必要留那麼多苗的,木薯植株留多棵苗生長導致每一棵苗都長得不夠好,偏小棵,往旁邊遮擋玉米也多,一般是一處留1-2棵苗來長壯大就可以了;木薯留苗的原則就是「去弱小苗」,留好的苗繼續生長。
5、提前收玉米棒
長到結玉米棒的玉米植株比壟上的木薯高很多,對木薯葉片形成一定的遮擋,地下根系往壟邊伸展範圍廣,而玉米植株上結的玉米棒在長得比較嫩的時候就可以收了,收回來煮著吃,嫩嫩的很爽口,不一定要等到裡面的玉米粒完全硬、熟了才收;從嫩玉米粒到硬、熟玉米粒,需要3-4周這樣,間作的玉米可以看情況提前採收來吃或者賣,減少對木薯的影響,別看也就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其實對木薯影響不小呢,因為那時候是木薯生長中期,葉片茂盛、地下塊根正在快速膨大,玉米植株的存在影響木薯接收光照進行光合作用,也影響地下塊根生長膨大。
6、砍玉米杆
收了溝裡的玉米之後,那玉米杆要砍掉不留地裡遮擋也不要留在地裡腐化,而扎地裡的玉米根系,不用挖出來,扎地裡的那一處地方土層蓄水更好點點,利於木薯地下塊根生長呢,幾個月後玉米根系自然腐化了又可以肥沃沙質土、提高土壤腐殖質含量呢。
總結:沙質土(沙土、沙壤土)是比較特別的土壤,保水保肥力差,但疏鬆透氣,可以拿來種植木薯玉米;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的種植模式也是結合木薯玉米的生長特性來種植的,在沙質土壤農村地區有一定的實踐意義,這邊的農村不少農戶這麼種植過;當然了,適合在沙質土裡種植的狀元薯、紅薯、南瓜藤等農作物,也是可以看情況來跟玉米之類的農作物間作或者套種,文文說的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的種植模式只是其中之一,小夥伴可以參考,自行變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