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質地能「壟上種木薯,溝裡間作玉米」?都耐旱,生長期一長一短

2020-12-21 鄉居小菜的悟空

通常人們在旱地裡種植玉米木薯花生等農作物,一般是起壟然後在壟上種植的,壟間的小溝做排水、走道等用,然而有些地方的農戶卻是壟上、溝裡都種植上農作物,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可行嗎?其實,農作物種植的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及土壤特性去安排種植,農作物生長得好,就是好的選擇,今天文文要說的就是比較沙質的土壤(沙土、沙壤土),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的種植模式給大家一個參考,內容主要包括講解木薯玉米的一些特性、進行一些主要管理要注意些什麼等內容:

一、沙質土為什麼可以壟上種木薯,溝裡間作玉米

1、沙質土為什麼可以實現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的模式,第一點,當然是跟沙質土本身有一定的關係,沙質土是熱性土壤,含沙量偏多、黏土成分含量偏少,土壤蓄水力差,空隙多、疏鬆透氣性非常好,土壤白天吸熱導熱快,夜晚散熱快;沙質土土壤鬆散,去地裡進行追肥除草管理踩踩幾次,對土壤影響小,土壤還是很疏鬆透氣。

這樣的土壤就算是在陰天,地溫也會相對其他的土壤稍高點,而且起壟了,整壟土層厚可以蓄一定的水分,供壟上的木薯生長需要,而溝裡地勢比較低,加上農作物遮擋,水汽蒸發少,土壤含有一定的水分供玉米生長需要;而若是夏季降雨多,土壤滲流排水也快,不用那麼擔心積水浸泡溝裡,水自行下滲或者滲流向低洼處快。

2、木薯是相對耐旱耐貧瘠土壤生長的喜暖喜陽氣候生長的農作物,隨著生長,地下根系伸展範圍廣,生長中後期結地下塊根,土壤影響很大,土層深厚疏鬆透氣排水性好的土壤利於木薯結地下塊根及膨大,而塊根上也有根系,可以伸到到更遠處吸取水分水分,沙質土正好能滿足木薯的生長需要。

3、玉米也是耐旱性比較強的一種喜暖喜陽氣候生長的農作物,而且玉米是鬚根系的,根系發達,利於平時吸收土層裡的水分養分,沙質土疏鬆透氣本身就利於玉米生長。

當然了,還有一點不得不說的就是木薯、玉米是不同科的農作物,本身就可以以一定的間距來間作、套種;木薯本身適生力很強,就算是單作(即一塊地裡都是種植木薯),平時病蟲害很少(一般就出苗前後那段時間防蟲吃幼苗),而玉米抗病性強的品種也有,選來跟木薯間作,管理上也不麻煩,平常下雨、除草、追肥等管理,壟上的泥土散落到溝裡,不用刻意給玉米培土,而且有木薯遮擋,不用擔心玉米植株倒伏。

二、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對沙質土處理及木薯玉米種子有什麼要求

1、沙質土處理

儘管沙質土本身就相對的疏鬆透氣,但久不翻地也會有點實地,種植之前也是要進行深耕,把土層整得更疏鬆透氣,之後開溝起壟;沙質土地一般是平地,土地比較方正,起的壟一般比較直線型的,從壟頭到壟尾,壟、溝高低成型明顯,底部溝寬約在20-25cm,上部壟寬約35-50cm這樣,壟比溝高約25-30cm。

之所以把壟起得寬、厚實些,那是因為壟上要種植木薯,而木薯生長中後期結地下塊根膨大,不用再培土,以免培土容易傷到膨大中的塊根;此外,沙質土通透性好,不夠保肥保水,而木薯的生長周期太長(從種下到可以挖木薯,一般也要8個月以上),相當於可以種植兩季玉米了,起這樣的高厚壟能為木薯的生長儲一定的水分,而施的底肥、追肥往外流失少,就算有流失也是隨鬆散的泥土流到溝裡,玉米可以吸收,不浪費;當然了,本身高壟及壟上木薯的遮擋,溝裡土壤暴曬少些,利於玉米生長。

2、對木薯玉米種子的要求

沙質土對種植的木薯基本上沒什麼要求,看人們需要了,一般是種植高產的品種,農戶可以自留種莖來種植;拿來種植的種莖切成段後,要保證每段上的芽眼沒有損傷,這樣種到地裡容易出苗,不然的話芽眼壞了不出苗,後面補苗得等降雨了地裡泥土比較溼潤補苗才容易長,乾旱沙質土補苗難長好。

對溝裡間作的玉米有一定的要求,這是考慮到玉米的不斷生長對木薯帶來的負面影響(遮擋採光、爭水分養分);木薯的生長期比較長,要大半年,當木薯生長到三個月左右時,地上植株比較高大茂盛,其地下已經長有小塊莖在不斷的膨大,往溝裡泥土伸展;而玉米生長期越長,植株更高大、葉片也多,為減少間作的玉米對木薯的影響,玉米種子建議儘量選早熟品種的,植株高度稍矮些,而且葉片也少一些,遮擋少,種植兩個多三個月這樣就可以採收了;若是種植的中熟品種(從播種生長到採收要三個多月四個月),建議提早採收即收鮮嫩玉米吃,減少對木薯的影響。

三、沙質土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要注意些什麼

沙質土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是不錯的搭配,但不是隨便種植就可以,也是要注意些細節的:

1、玉米木薯種植處錯開些,減少相互遮擋

木薯是單株種植的,開溝起壟了,在壟上種植的木薯株距一般在70-80cm這樣,而溝裡間作的玉米是穴種,一穴1-2棵,穴距在60-70cm這樣(一穴2株的穴距大點);而為了減少木薯玉米之間相互遮擋,種植木薯的處跟種植玉米的穴儘量錯開些,玉米不要直接對著木薯成一直線即不要就種在木薯旁邊的溝裡一處,應該稍往前二三十釐米這樣,看上去玉米木薯之間分布(目視壟上2株木薯、溝裡一株玉米連成的線)成三角形。

2、壟上、溝裡各自施肥,重視底肥

沙質土保肥保水性不夠好,而且壟上溝裡地勢不一樣,木薯玉米生長時間也不同,種植的木薯玉米是分處種植分開施肥的,底肥追肥各自施,一處一施,而不是到處撒地裡;種植所用的肥料除了各種農家肥糞肥,還要再施些尿素、複合肥之類的化肥才能滿足木薯玉米的生長需要。

施肥上施足底肥,生長出來的苗長勢才會好;不重視底肥,先種下再重追肥,稍遲了,而且肥料要被吸收,得有一定的水分才行,等自然降雨又不知何時才會下雨,白白錯過了農作物吸收生長的好時期;如圖片中的玉米出苗了長勢不夠好(別的戶施足底肥,包括幹糞肥、化肥,生長得好),農戶追肥撒了一些尿素,不降雨,沙質土乾乾的,尿素沒法溶解呢。

3、幼苗期要注意防蟲

沙質土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一般是壟上種植木薯了接著就播種玉米,時間相差小,而且是在降雨了 之後泥土比較溼潤抓緊時間種植的,但玉米出苗比較快,木薯出苗晚一點,玉米苗、木薯苗很嫩,容易成為一些地下害蟲的食物, 螻蛄就是常見的一種,要注意防治;一般是在種植好的地裡分處撒些浸泡過藥水的穀粒來防治,對付其他地下害蟲、老鼠,也是類似的做法。

4、木薯去小苗處理

拿來種植的木薯種莖段上面有多個芽眼,等出苗後你會發現一處種莖上會長几棵小苗,而其實沒有必要留那麼多苗的,木薯植株留多棵苗生長導致每一棵苗都長得不夠好,偏小棵,往旁邊遮擋玉米也多,一般是一處留1-2棵苗來長壯大就可以了;木薯留苗的原則就是「去弱小苗」,留好的苗繼續生長。

5、提前收玉米棒

長到結玉米棒的玉米植株比壟上的木薯高很多,對木薯葉片形成一定的遮擋,地下根系往壟邊伸展範圍廣,而玉米植株上結的玉米棒在長得比較嫩的時候就可以收了,收回來煮著吃,嫩嫩的很爽口,不一定要等到裡面的玉米粒完全硬、熟了才收;從嫩玉米粒到硬、熟玉米粒,需要3-4周這樣,間作的玉米可以看情況提前採收來吃或者賣,減少對木薯的影響,別看也就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其實對木薯影響不小呢,因為那時候是木薯生長中期,葉片茂盛、地下塊根正在快速膨大,玉米植株的存在影響木薯接收光照進行光合作用,也影響地下塊根生長膨大。

6、砍玉米杆

收了溝裡的玉米之後,那玉米杆要砍掉不留地裡遮擋也不要留在地裡腐化,而扎地裡的玉米根系,不用挖出來,扎地裡的那一處地方土層蓄水更好點點,利於木薯地下塊根生長呢,幾個月後玉米根系自然腐化了又可以肥沃沙質土、提高土壤腐殖質含量呢。

總結:沙質土(沙土、沙壤土)是比較特別的土壤,保水保肥力差,但疏鬆透氣,可以拿來種植木薯玉米;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的種植模式也是結合木薯玉米的生長特性來種植的,在沙質土壤農村地區有一定的實踐意義,這邊的農村不少農戶這麼種植過;當然了,適合在沙質土裡種植的狀元薯、紅薯、南瓜藤等農作物,也是可以看情況來跟玉米之類的農作物間作或者套種,文文說的壟上種植木薯,溝裡間作玉米的種植模式只是其中之一,小夥伴可以參考,自行變通使用。

相關焦點

  • 能和玉米套種的植物有哪些?農村妹子說了這幾種,包括木薯、黃豆
    >一、套種木薯木薯是特別好種的一種農作物,耐旱耐土壤貧瘠,早些年人們種木薯都很少施肥的,更別說追肥了,所以套種在玉米地裡特別的合適;而媽媽種玉米一般是2月份過完年後開始種的,玉米的收成期在6、7月份,所以一般是在4月底套種木薯的,套種的木薯離玉米植株30cm這樣,不能離得太近,而木薯株與株之間間隔60cm這樣,挖開土,丟一截木薯杆進去埋土就可以了
  • 原來生粉、玉米粉、紅薯粉、木薯澱粉和玉米澱粉有什麼區別呢
    生粉只是在名稱叫法上叫做生粉,一般是粵菜菜譜裡會這麼說,香港和臺灣省的菜式裡就會說的生粉。生粉的作用就烹飪時掛糊、上漿、勾芡等。一般會用到玉米澱粉、地瓜澱粉(番薯粉)、土豆澱粉粉(馬鈴薯粉)等,對沒錯,它們都是澱粉的一種,也都是作為生粉使用。
  • 魔芋間作模式有哪些方法
    1. 2   互利共生合理間作可以增加收入,但在選擇間作套種對象時,要根據其生物學特性,使兩者互利共生,達到雙贏。如魔芋-玉米間作,因魔芋出苗較晚(5月中下旬),魔芋種在壟上,玉米種在壟溝,雙方有各自的營養空間,玉米長高后可給魔芋遮陰,施肥管理等還能促進魔芋生長。
  • 玉米間作套種的生態功能
    我國間套作模式多樣,分布廣泛。據報導,除西藏、青海外, 全國都有間作套種模式的分布。間作套種以高產為特色被農戶廣泛接受,典型的實例是,20世紀80年代,分布於甘肅河西走廊、寧夏和內蒙古河套平原一帶的小麥/玉米帶田,實現了667 m2耕地生產1000 kg糧食的「噸糧田」。
  • 秋冬空檔期,花生地、木薯地輪作紅薯來養地,春種時注意「補」肥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還記得之前鄉居小菜拍過的一個視頻,秋收花生木薯後的地裡種上紅薯?其實,人們長年在本地生活,本地土壤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秋冬季的氣候怎麼樣也是比較了解的,我們這邊旱地土壤偏沙質的,種得比較多的農作物除了甘蔗,就是木薯、花生、紅薯,每年春季,就要在地裡種上木薯、花生了;而甘蔗種下去之後一般三年這樣才換種,不用像花生等一般的農作物得每年採收之後重新種植才行,而同一塊地裡年年連作同一種農作物是不好的,在秋收後的花生地、木薯地種上紅薯
  • 今天才知道玉米、紅薯、土豆、木薯、小麥澱粉的區別,可別用錯了
    今天才知道玉米、紅薯、土豆、木薯、小麥澱粉的區別,幾十年白吃了。相信大多數人在做菜中都會經常用到澱粉,單單一個澱粉,就被分成了好幾種,超市貨架上的澱粉種類也不少,常見的有玉米澱粉、紅薯澱粉、土豆澱粉、木薯粉、小麥澱粉,你了解它們是怎麼做成的嗎? 它們有何區別呢?不同的澱粉有不同的用處,今天大家就一起看看玉米澱粉,紅薯澱粉,土豆澱粉,木薯粉,小麥澱粉有啥區別吧,很多人不懂用錯了。
  • 高山區春季種植花椰菜,夏秋季進行辣椒、玉米間作,冬季休耕模式
    高山區春季種植花椰菜,夏秋季進行辣椒、玉米間作,冬季休耕模式基金項目:福建省現代農業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項目(2060302)李關發等高山區春季種植花椰菜,夏秋季進行辣椒、玉米間作,冬季休耕、凍垡恢復地力,有效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667 m 2 純收益約 2 萬元,該模式已在福建屏南地區推廣逾533.3 hm 2 (8 000 畝)。
  • 4種爬藤花,耐寒耐熱又耐旱,超好養,新手也能養出一面花牆!
    有一些爬藤花,耐寒耐旱比較好養活,南北都能栽種,新手也能養出滿牆的花兒來,一起來看看吧!「爬藤花」-風車茉莉-風車茉莉特別好養,如果你經常養不好花,可以養上幾盆風車茉莉花,不僅耐旱耐寒,還比較耐澇,養護工作很少,栽種後澆澆水就可以長得很好,而且還很容易開爆盆。風車茉莉的花猶如一個個小風車,顏色潔白,幽香襲人,不是茉莉,勝似茉莉。
  • 玉米防止倒伏最好的方法?
    種植玉米,發生倒伏是讓農民最棘手、最痛心的事:輕者減產,嚴重時絕產。儘管從多方面預防,但倒伏玉米的情況每年都要發生。玉米倒伏,主要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應該怎樣預防,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倒伏?在根系少又淺的情況下,容易倒伏;③其他原因:病蟲害也能引起玉米倒伏,但不會造成大面積的情況;但狂風暴雨引起的倒伏,無法控制,只能預防。
  • 終於知道玉米、紅薯、土豆、小麥、木薯澱粉的區別,30幾年白吃了
    終於知道玉米、紅薯、土豆、小麥、木薯澱粉的區別,30幾年白吃了。在我們平常生活當中,那些經常使用到的澱粉,他們有何區別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澱粉的種類是有很多種的,例如最常見的有玉米澱粉、紅薯澱粉、土豆,小麥和木薯這5種澱粉。
  • 廣西農民一年種木薯的收入都不夠買肉吃!木薯難種,明年還會種嗎?
    種植木薯需挖坑、填坑、除草、拔木薯、挖木薯、挑木薯、運木薯等工序,每次種植木薯手上都是紅的白的大血泡,加之挑運木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幾十個來回肩膀、胳膊、腿、腰等身體嚴重勞損。一年的辛苦耕種,有的甚至都不夠家裡買肉吃的,嚴重影響農民耕種的積極性。
  • 加工奶茶中黑色珍珠的木薯粉,卻是非洲窮人的主糧!
    我們常吃的薯片和珍珠奶茶裡的珍珠,仙草凍,芋圓與巴西的 farofa 和奶酪包(po de queijo)到底有什麼共同點?答案是——它們都是用木薯粉做的。木薯又稱樹薯,顧名思義是長得像樹木一樣的薯類作物,木薯原產於巴西,與土豆(馬鈴薯)、地瓜(紅薯)稱是世界三大薯類作物,屬於大戟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灌木珍珠奶茶裡的珍珠以木薯澱粉製成。在我們常吃的零食中木薯粉常以果糖、酒精、澱粉等食品添加劑的身份出現在食物中,但在非洲,它可是百姓重要的主食。
  • 質地緊密的玉米豆,口口酥脆交替,吃完一顆還想吃
    :一物長得真奇怪腰裡長出鬍子來撥開鬍子看一看露出牙齒一排排你猜到是什麼了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喲~心裡有答案的你,來對對正確的答案吧沒錯,答案就是——玉米玉米是大家常見的一款食物能蒸、能煮、能炒、能烤、能做成各種零食電影院裡的爆米花原材料就是玉米
  • 世界三大薯類之一,被稱為「澱粉之王」的木薯
    01 木薯的介紹木薯(Manihot esculenta )是原產於南美洲的木本灌木,多年生植物,是最耐旱的作物之一,其塊莖根的主要成分是可食用澱粉,廣泛種植於非洲、美洲和亞洲等100餘個國家或地區,是三大薯類作物之一,熱帶地區第三大糧食作物,全球第六大糧食作物,被稱為「澱粉之王」。
  • 生薑與玉米套種有什麼好處?需要什麼技術?
    生薑與玉米套種有什麼好處?需要什麼技術?生薑是喜陰植物,而玉米是喜陽植物,生薑與玉米種植在一起,是充分利用植物特性而採取的一種高矮植物套作間種的一種種植方式。事實上,農村人對間作套種技術掌握得十分成熟,如水稻田埂種大豆、棉花地邊種高粱、小麥地套作西瓜、紅薯地邊播種豇豆、辣椒地邊種黃瓜等。套種間作技術的應用,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作物,得以充分利用生長,讓有限的資源產生更大的效益。
  • 十大常見耐旱植物,超級耐旱的植物有哪些?
    蒙古韭適應性極強,在降水量低於50毫米的地區,即使幾年沒有降水,其根系也不會死亡,而一直處於休眠狀態,耐旱、抗寒、耐瘠薄,遇降雨時生長迅速,一旦有降雨,便能迅速萌動發芽,10天左右,葉片長度即可達最大。其生長適宜溫度為10-26℃,既耐高溫也耐低溫,在10-40℃的溫度範圍內都能成活,蒙古韭對環境的適應力真的是非常強大!
  • 番薯、馬鈴薯、木薯「三兄弟」,為何唯獨番薯被全世界窮人「排擠」?
    作為在三大薯類中人氣最高的馬鈴薯,其對水和營養的儲存功能強大,使它能夠有一定程度上的耐旱、耐貧瘠功能,且由於馬鈴薯喜寒涼的特性,它在全球多處地區都能夠很好地種植栽培,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全民食用馬鈴薯的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