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間作模式有哪些方法
魏凌雲
基金項目: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範項目( SLTG - 2017 - 04 );楊凌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推廣項目( TS - 2016 - 10 )資助
1 立體間作的原則
1. 1 有利於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魔芋原始種來源於熱帶雨林、具有喜蔭怕曬的特性,把魔芋種植和林果、農作物栽培有機結合,上、下立體經營,既滿足了魔芋需要適當遮蔭的要求,又節約了土地資源,提高了複種指數和經濟效益。如在陝南山區刺槐幼林,於先年秋季整地,次年4月初播種 200~3000g 重 球 莖 種,平 均 畝 純 收 入 可 達1500 元以上;大田採取魔芋 - 玉米間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收入。
1. 2 互利共生
合理間作可以增加收入,但在選擇間作套種對象時,要根據其生物學特性,使兩者互利共生,達到雙贏。如魔芋-玉米間作,因魔芋出苗較晚(5月中下旬),魔芋種在壟上,玉米種在壟溝,雙方有各自的營養空間,玉米長高后可給魔芋遮陰,施肥管理等還能促進魔芋生長。
1. 3 充分利用養分
作物種類不同,對養分的需求不同,根系深淺不同,在土壤中吸收養分的層次也不同。如核桃 - 魔芋套種,核桃以產果為主,需要以氮磷為主,磷鉀配合,而魔芋則需鉀較多,兩者需肥特點各異。核桃根系較深,主要吸收土壤深層的水分和營養,而魔芋根系主要分布在土表 15cm 左右,吸收上層土壤養分和水分,兩者間套,能使土壤養分得以充分利用。
1. 4 適當遮蔭
合理的遮蔭可有效減輕魔芋病害的發生,提高魔芋單產和經濟效益。魔芋喜蔭,在間作物的選擇上,應選刺槐、核桃等幼林或套種玉米為其遮蔭。通過試驗,魔芋生長較理想的遮蔭度為50%~60% ,小於 50% ,遮蔭效果差生長不良,大於 60% ,光照不足影響魔芋產量與品質。
1. 5 提質增效
間作套種後,由於光、熱、水、氣等條件的變化,生長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共生期間的田間管理,注意修整枝條,調節光照及補充肥水,把多種多收與精細管理統一起來,提高總體經濟收入。
2 種芋選擇殺菌與地塊整理
2. 1 種芋選擇
種芋品質的優、劣,直接影響魔芋的產量、質量及經濟效益,因此在考慮、確定魔芋品種時,應以當地自然條件為依據,所選品種必須在本地生長良好並具有較高的加工、利用價值。或選用經省級以上農作物良種管理部門審定、行業協會推薦的優良品種。且主芽飽滿、無畸形、無病蟲及機械損傷;商品芋種植,種芋重量應達到250~400g ;種芋儘量就地選購調運,避免傷損。由於魔芋主要以無性繁殖為主,同一品種中的選優工作也很重要,除選擇無病蟲、無損傷的小球莖作種,在球莖形狀等性狀上也要選擇,花魔芋球莖以高樁型作種較好,白魔芋則以純青杆或麻杆為好。
2. 2 種芋殺菌
魔芋「軟腐病」危害是當前限制魔芋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而芋種攜帶病菌(菊歐文氏菌、菊歐氏桿菌、菊果膠桿菌)則是誘發魔芋感病的最直接因素,因此魔芋種植前對種芋實施殺菌處理至關重要。經試驗測定,將選好的魔芋種用30%乙鋁乙酸銅可溼性粉劑200 倍液,或 72% 農用鏈黴素可溼性粉劑 2000 倍液浸種 10min (或均勻噴霧),自然晾乾後,種芋表面細菌的致死率可達到 96. 0% ,簡單實用,殺菌效果較好。
2. 3 間作地塊選擇
魔芋適宜溫暖、溼潤的地區栽培。應選海拔500~1000m 的山區及丘陵地區或平川地區的稀疏林地、幼齡果園間作;與玉米、等作物間作,也可獲得良好效果。間作地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疏鬆溼潤而無積水的壤土或砂壤土。魔芋是喜中性和微酸性的植物,大面積種植時應事先做好土壤酸鹼度(pH 值)的測定。 pH值 5. 5~7. 5 ,表明土壤呈中性或偏酸性,適宜魔芋種植;pH 值低於4或大於7.5的土壤不宜種植。
2. 4 整地與培肥
魔芋是典型的塊莖類植物,喜歡肥沃疏鬆的土壤環境。整地時要做到適時翻耕,精細平整;疏鬆土壤,上虛下實;清除雜草,保墒防漬。因魔芋根系水平分布主要在距植株30cm 範圍內,垂直分布集中在距地面6~25cm 的土層中。因此,翻地深度應大於 30cm ,冬季種植應在下種前半月或一月深翻;春季種植,在先年冬季深翻的基礎上再次翻耙,翻地前應施足底肥,肥料種類以有機肥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底肥施肥量應佔全年總施肥量的80% ,要求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kg 、硫酸鉀15~20kg 、過磷酸鈣25~30kg ,隨後旋耕均勻。
魔芋底肥施用方式有3種:撒施:適於土壤肥沃和肥料充足的地方,即土壤翻耕後,先均勻施入底肥,再整地、作畦。此法的優點是底肥能充分與土壤混合,不致因底肥造成爛種;缺點是肥料分散,用量大,不利於魔芋集中吸收;穴施:作畦整地開穴後,把底肥施入穴中,蓋一層薄土,然後再放種芋和進行覆蓋。本施入方法有利於底肥集中吸收利用;溝施:適宜於種子或根狀莖及過小球莖種密植情況下的施肥。無論採用那種方法,切忌魔芋種與肥料直接接觸,避免燒種。
3 覆蓋栽培
覆蓋是魔芋栽培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侵蝕,緩和地溫變化,抑制雜草,避免土壤板結,減輕病蟲危害。尤其在高海拔地區,覆蓋栽培對於提高早春地溫效果顯著,已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可和推廣應用。魔芋覆蓋栽培所用材料種類較多,如麥秸、穀草、落葉等均可。如使用地膜覆蓋,須在覆蓋前施足肥水,並及時破膜開孔,以免燒苗。
4 間作模式
4. 1 魔芋 - 刺槐、、 核桃、 、 板慄模式
選海拔 500~1000m ,坡度小於 25° , 4~8a 生刺槐林地、核桃、板慄林地;刺槐株行距 1. 5m×2m,核桃、板慄株行距4m×5m ;蔭蔽度50%左右。當年秋季整地,次年 4 月上旬平均氣溫達 10℃ 以上時種植魔芋。重 200g 左右的球莖種,株行距 40cm×50cm ;重250~400g 左右商品芋,株行距 50cm×60cm ;種植前,需對種芋進行殺菌處理。種植方法:採用行間壟作種植。在距離樹木主幹0.8~1m 外,按40~50cm 株距,50~60cm 行距,開深 15cm 的種植溝,每株施有機生防放線菌肥50g ,菌肥上覆少量細土,其上放植種芋,種芋上覆土 10cm 左右,作成 25cm 高壟即可。
田間管理:魔芋種植後要經常注意觀察,發現雜草及時拔除;生長旺季,適當追肥;還應及時對樹木枝條進行合理修剪,保持50%左右的遮陰度,努力創建上有樹木為魔芋遮陰,下種魔芋改善土壤環境條件,林- 芋互利共生,綜合效益大幅提升的良性生態環境。
4. 2 魔芋 - 油菜 - 玉米模式
整地、培肥按前述方法進行。先年冬季播種油菜,次年3月下旬在油菜地裡挖穴按常規方法種植魔芋,魔芋種植株行距40cm×40cm ;按照每種4行魔芋預留1行玉米行,玉米行距2m ;待油菜收穫後,在預留的玉米行按20cm 株距點播玉米,玉米與魔芋相繼出苗,共同生長。油菜、魔芋、玉米三收穫。
4. 3 魔芋 - 玉米模式
整地、培肥等如前。 150cm 帶型的, 2~3 行魔芋間作 1行玉米。種芋重150~300g 的, 2行魔芋(魔芋行距60cm )預留90cm 間作1行玉米(株距25cm ),魔芋每畝種植密度 2000~3000 株;種芋重50~150g的,3 行魔芋(魔芋行距 40cm )預留 70cm間作 1 行玉米,魔芋每畝種植密度 3000~4000 株;200cm 帶型的, 3 行魔芋間作 2 行玉米(魔芋行距50cm ,株距 30~35cm ),預留 100cm 間作 2 行玉米,玉米株行距30cm×35cm 。每畝玉米種植密度2000株、魔芋種植密度 28000~3000 株。
4. 4 魔芋 - 獼猴桃模式
獼猴桃株行距 2m×4m ,整地、施肥、種芋殺菌如前所述,在獼猴桃行間距獼猴桃植株 1~1. 2m 外種植魔芋,魔芋株行距為 50cm×60cm ,每兩行獼猴桃間種植 250~400g 重的商品魔芋 4 行,每畝約種植魔芋 1600 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