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是我國植物圖譜中收錄的有毒植物。其實木薯分紅木薯和白木薯,白木薯煮熟可直接食用,紅木薯雖然有毒,但是其藥用價值也不容忽視,木薯苦、寒、心經。主要的功效是消腫解毒,常用於癰疽瘡瘍,瘀腫疼痛,跌打損傷、外傷腫痛、疥瘡、頑癬等症狀,且在作物布局、飼料生產、工業應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近年來受價格、人力、地區人群背景、土地硬性條件等影響,廣西梧州、玉林、桂平等地種植木薯的農民越來越少,出現「荒地」現象。
一:價格影響。生木薯一般價格在三四毛一斤,每個地方的價格稍有不同,一萬斤才有三千元到四千元不等。春種冬收,假如收穫一萬斤生木薯,一年才收入:四千元—化肥—人力=兩千元左右。一年的辛苦勞作比不上出門打工賺一個月的多,積極性日減。
二:人力影響。種植木薯需挖坑、填坑、除草、拔木薯、挖木薯、挑木薯、運木薯等工序,每次種植木薯手上都是紅的白的大血泡,加之挑運木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幾十個來回肩膀、胳膊、腿、腰等身體嚴重勞損。一年的辛苦耕種,有的甚至都不夠家裡買肉吃的,嚴重影響農民耕種的積極性。
三:地區人群背景影響。梧州、玉林、桂平這些人群,乃至整個廣西的人群,大多數都是去往廣東打工的,在家普遍是一些留守兒童,老人;老家真正能種地的人幾乎很少,很多地都是荒掉了。
四:土地硬性限制。地質松的就比較容易拔且產量相對較高,地質硬的很難拔要用鋤頭挖,嚴重製約了農民收木薯的進度。
五:天氣影響。生木薯價格低,多數農民都會選擇賣幹木薯,但是幹木薯價格也不高,很多時候都是抱著僥倖的心態,想著也許今年幹木薯價格高了呢。但幹木薯需去皮曬乾,冬天早上農村一般都會下霜,冷風颳著,滿是裂痕的手拿著冷冰冰的木薯刮皮。天氣好一次曬乾就萬幸,遇上陰雨天木薯很難幹甚至發黴變黑,難以賣出好價格。
當前,本年度木薯收穫季節已到來,天寒地凍的廣西人正在收木薯,寒冷的冬天農民在地裡幹活,一年的收入就那麼幾千塊錢。田裡地裡都在忙活著,收起木薯。刮皮、曬乾、還有等著上門收,且又怕下雨潮溼,會發黴,現在木薯大概的價位是6-7毛錢一斤,農民辛苦一年,種植的成本又高,得到的卻是杯水車薪,一畝地大概是收1500斤,總收入在1000塊左右,除去化肥大概150塊,利潤在1300左右,一年一畝地就這麼點錢,木薯越來越難種,明年大家還會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