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榆中絲路小鎮:發展種養遊綜合農業 農民增收有門路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9月23日電 (杜萍 黃婉儀)九月下旬,天氣漸涼。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店鎮東村的千畝無籽西瓜種植基地裡,土地整理進入尾聲,西村村民王玲花每天的工作由掐瓜秧,摘西瓜,調整為清理瓜秧,整理土地,為接下來的種植做準備。

  西瓜種植基地建成以前,王玲花「留守」在家照顧孩子,家庭收入全靠丈夫在外務工。「在這裡打工,最大的好處是離家近,這樣方便我為上中學的孩子做飯。」王玲花說,在這務工一個月能收入兩千多元,雖然工資不高但勝在工作時間靈活,所以聽說這裡招工,便第一時間報了名。

  榆中縣地處甘肅中部,是蘭州的東大門,古絲綢之路分三路穿境而過。其中甘草店鎮位於該縣東南部,地處苑川河中遊,是歷史上甘肅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連接甘、陝、川、青的「旱碼頭」,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

  近年來,榆中縣宛川絲路小鎮項目在甘草店鎮實施,是集高端肉牛養殖、有機農產品種植、休閒採摘、農事體驗、特色小鎮建設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該項目將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豐富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供應品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榆中縣地處西北高原二陰山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對種植西瓜來說,具有甜度高、天災少、風險低的優勢。來自浙江的周良福便是看中了這一點。

  「選在這裡,除地好、路好外,還有就是旁邊有一個4萬方的蓄水池,能提供優質的水資源。」周良福2008年來榆中做高原夏菜的包裝生意。2018年經過考察市場,以及當地的種植條件後,決定與榆中縣金土地農科貿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種植無籽西瓜。

  在這裡,通過採取「公司+商家+基地+農戶」的定單定銷發展模式,建成集水、路配套一體化的高標準千畝無籽西瓜種植園區。實行滴灌、水肥一體等現代化農業模式進行田間管理,提高西瓜種植的產量及品質,畝產4000公斤左右,基地年產值達3000萬元。

圖為農業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將山地全部種植成飼草玉米,在增加土地收益的同時,也帶動周邊農民就業。 高展 攝

  據了解,基地通過種植馬鈴薯、飼草玉米,與西瓜種植用地輪換倒茬,保證西瓜品質和產量,實現農業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通過基地生產、土地流轉、提供就業等方式帶動並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務工,現在,周邊有800多人在西瓜基地務工,工資靈活結算,「從來不拖欠」。周良福表示。

  看著今年的銷售勢頭,周良福計劃明年擴大種植規模,達到一萬畝左右的規模,到時將帶動更多的人來這裡務工。

  甘草店鎮平均海拔1860米,耕地總面積7.2萬畝,宜林荒山荒坡在萬畝以上,有良好的氣候條件適宜養殖業的發展和推廣,同時優質的水資源、每年近40萬噸的農作物飼料飼草,為當地肉牛的養殖提供了物質基礎。

  正是基於上述優勢,甘肅軍錦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在甘草店投資建設宛川絲路小鎮(一期)萬頭肉牛養殖項目,並於今年2月份開建。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已進入尾聲,預計在十月初引進肉牛。

  共分三期的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出欄高端品牌肉牛10000頭以上,將帶動甘草鎮及周邊村飼草種植3萬畝,單飼草一項就可為當地帶來近4千萬元的收入,同時增加就業崗位120餘個,帶動2100多戶農戶每戶增收1.9萬元以上,形成「飼草種植一肉牛養殖加工一有機肥加工一有機蔬菜種植」為一體的循環農業,有效促進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榆中縣金土地農科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衛全介紹說,該公司流轉了3000畝山地倒茬種植飼草和土豆,因為周邊養殖業發達,飼草基本本地就消化了,「飼草和土豆種植帶動當地50餘人就業,人均年增收4萬多元」。(完)

相關焦點

  • 江蘇興化:發展生態綜合種養 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藕田養殖小龍蝦 餘劉江攝人民網南京5月18日電 近年來,江蘇省興化市充分挖掘稻田、藕田潛力,大力推進稻田、藕田生態綜合種養模式,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產業發展。目前,興化市已出臺相關政策,對利用現有提水養殖蟹塘進行改造發展稻蝦、稻鴨共作等立體種養,按提水養殖中水稻種植面積每畝給予經營主體300元獎勵。生態綜合種養是一種將水稻、荷藕種植與水產養殖巧妙結合的生態高效農業生產模式,通過充分發揮稻田、藕田的農業種植和水產養殖兩大功能,既具有互補作用,又可以達到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 「好中優」「特中特」「獨一份」「錯峰頭」甘肅榆中高原夏菜產業...
    採取「投入環節抓源頭、生產環節抓標準、流通環節抓規範、全程監管抓質量」等措施,實現「投入無違禁、監管無盲區、生產有標準、質量可追溯、產品有品牌、銷售無障礙」的目標。目前建成全省首個質量興農「雲平臺」,全縣160家投入品經營企業全面實現電子臺帳管理;建成綜合線上執法監管系統,率先實現投入品來源和去向全程監管。
  • 媒體看榆中|【中國甘肅網】榆中:發展鄉村旅遊讓鄉愁在山水間流淌
    在蘭州榆中,隨著鄉村旅遊和民宿業蓬勃發展,這些快樂旅遊體驗你都可以在榆中鄉村旅遊中找到。當然,你還可以在榆中鄉村繽紛的花田中感受慢時光,在小橋流水的美食文化街上品味純正的鄉村味道,這些都是榆中鄉村旅遊可以帶來的豐富體驗。
  • 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報告(2020)
    產業規模2019年,我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和產量雙增,稻漁綜合種養在穩糧增收和水產品保供給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一)種養面積2019年,我國有稻漁綜合種養報告的省份27個,北京、甘肅、西藏、青海4省份未見統計。
  • 定西岷縣:特色種養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
    原標題:岷縣:特色種養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  中國甘肅網7月17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記者 白文科) 日前,在岷縣方正草業公司奔直寺優質飼草繁育基地,工人們正在忙著將收割晾曬好的毛尾草加工成可供牛羊食用的優質飼料
  • 荷葉鎮:村民種養增收 幹部幫忙銷售
    (寒坡村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雞場一角)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彭書根 張偉國)8月27日,雙峰縣荷葉鎮白泥村經果林基地的黃金蜜梨在扶貧工作隊、聯村工作組的幫助下成功銷售500多件。這是荷葉鎮幹部職工幫村民促銷增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荷葉鎮緊緊圍繞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摘帽目標,把產業發展作為重點,堅持主導和特色相結合,既圍繞雙峰縣全域旅遊來布局農業產業,又立足特色小鎮旅遊產業開發,選擇發展前景好、綜合效益高的特色產業。已種植蛋白桑、黃梔子、湘蓮、黃金蜜梨等經果林和經濟作物,目前均長勢良好或進入掛果期;養殖的龍蝦、竹鼠、荷花魚等也陸續上市。
  • 安徽鳳陽縣:新型農業種養模式促進增產增收
    近年來,安徽鳳陽縣大力推廣新型農業種養模式,加快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並堅持「穩糧增效、生態優先、質量安全
  • 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規劃(2020-2022年)》的通知
    關於印發《黑龍江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規劃(2020-2022年)》的通知各市(地)、縣(市、區)農業農村局:為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
  • 慶陽市西峰區:新型經營主體成農民增收「加油站」
    西峰區:新型經營主體成農民增收「加油站」新甘肅·甘肅農民報特約記者 盤小美顯勝鄉蒲河村順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020年累計建設高架大棚88座,帶領農民自建鋼架大棚382座,年收入180萬元左右;西峰區凱鑫家庭農場在溫泉鎮齊樓村流轉土地120畝,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和休閒農業
  • 懷化市積極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 稻香魚肥鄉村美
    「以往水稻收割後,冬水田就閒置起來,現在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進行冬水田養殖,僅去年一年就新增純收入30萬元,真是『稻魚雙豐收』!」辰谿縣明輝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翟小珩高興地說。 這是我市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帶來的新希望。
  • 稻漁種養與休閒漁業融合發展,第四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副理事長於秀娟,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增權出席大賽並致辭。上海海洋大學副校長、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協同創新平臺秘書長李家樂主持本屆大賽。
  • 農展會後談農業|洪澤發展綠色農業 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11月24日,由省綠色食品協會聯合省農科院新農學院、省餐飲行業協會、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20江蘇最美綠色食品大米企業評選結果揭曉,全省共20家企業榮獲「江蘇最美綠色食品大米企業」稱號,洪澤岔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洪澤蘇油農工商有限公司佔據兩席。
  • 湘潭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業人士把脈蓮(稻)漁綜合種養產業
    連日來,市農業農村局畜牧水產技術推廣與研究中心專業人士深入各地,分析總結蓮(稻)漁綜合種養規模企業(合作社)今年的產銷情況,並對來年的生產目標和舉措提出指導性意見。近年來,湘潭市著力打造和推介蓮(稻)漁綜合種養「兩高兩優」(高產出、高效益、優品種、優品質)產業模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甘肅靖遠:農村蝶變 農業升級 推動農業旅遊融合發展
    近年來,該縣大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尤其是農業方面,發掘本地特色,發揮本地優勢,布局新產業讓農業煥發新活力,與此同時,鼓勵有條件的鄉村發展鄉村旅遊,多渠道增收,讓百姓的日子更好,腰包更鼓。  舊貌煥新顏 提升民居環境
  • 農民致富有門路,魚塘養魚又種「它」,一畝增收上萬元
    農民致富有門路,魚塘養魚又種「它」,一畝增收上萬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魚塘就是用來養魚的,除了養魚一般人都不知道還能幹些什麼。如今很多養殖戶為了生存,開闢了很多新型的養殖模式,一些很有想法的農民把養殖和種植相結合,在魚塘裡養魚的同時又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帶來了致富的新門路。廣西柳州農民韋桂生,今年36歲,從小就是一個比較有頭腦的人,他文化不高,初中畢業就回家務農,家裡一直都靠養魚維持生計。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看蘭州」榆中:旱地甘草成了農民的致富寶
    展館陳列的「甘草王」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郭秀睿挽起褲腿、拔草、播撒肥料……這是榆中宏鑫藥材合作社理事長魏常明每天在做的事。自從發現甘草適合北山旱作農業區種植,魏常明流轉3萬餘畝山地種植甘草等中藥材,吸引當地800多名群眾常年在合作社務工,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1.25萬元,這也成為榆中北山群眾應對艱苦自然環境,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產業的一個縮影。
  • 安徽安慶:稻蝦綜合種養畝均純收入高1350元
    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稻蝦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4.3萬畝,實現產值近5億元——截至今年,安慶市稻漁綜合種養已發展至「水稻+龍蝦、水稻+泥鰍、水稻+甲魚、水稻+草魚、水稻+鴨子」五種模式。根據市農委漁業部門統計測算,五種模式中,稻蝦綜合種養產出最高,又有利於農業面源汙染管控,成為今後全市水稻種植結構調整、穩糧增收的好渠道。
  • 蘭州榆中:高原夏菜對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
    高原夏菜設施農業為加快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榆中縣確定了「堅持不同區域不同產業方向,把產業發展推起來;堅持通過組建產業聯盟,把產業發展強起來;堅持通過建立質量興農雲平臺,把產品質量管起來;堅持按照『四有三能』標準培育龍頭企業,把貧困戶連起來;堅持建設產銷專供基地,把農產品銷售推出去」的產業發展思路,加快提升產業興旺水平,
  •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貧困村增收致富有了「新門路」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貧困村增收致富有了「新門路」 2020-10-17 10:5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飛天舞者琪琪等網紅長假打卡法臺山和榆中
    飛天舞者琪琪等網紅長假打卡法臺山和榆中每日甘肅網10月9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國慶節、中秋節是長假首日,臨夏法臺山景區舉行「迎雙節·慶豐收」文化旅遊活動,為深入打造「觀山水美景、賞河州牡丹、遊八坊民居、享冰雪激情、聽臨夏花兒、品民族美食」的旅遊品牌,深挖臨夏的鄉村旅遊業發展,臨夏法臺山景區特邀請絲路飛天琪琪等20餘位網紅前來法臺山與遊客共度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