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吳區鴻山街道大坊橋村的金家裡,是一個遠離都市、曾經陳舊雜亂的自然村落,經過當地政府和村民們一年多齊心協力的改造,如今成了水清岸綠、乾淨整潔、具有濃鬱江南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樣板。更重要的是,金家裡改造建設項目擺脫了我們過去熟悉的「政府端菜、百姓吃飯」模式,而是從立項、設計到改造、管理的每個環節,都通過政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這個平臺,請基層幹部、政協委員和村民們一起「商量著辦」,從而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使改造建設過程和和氣氣、平穩順利,可以說是一個「商量」出來的美麗家園。
紙上的美麗家園在「商量」中落地
8月19日,記者前去探訪這個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從大馬路一拐入金家裡村口,就見一面別具江南特色的照壁,以及一棟經過精心修繕面貌煥然一新的歷史建築。村裡的道路是新鋪設的瀝青路面,兩邊綠樹和草坪錯落有致,一幢幢民宅粉牆黛瓦掩映其間。大坊橋村黨總支書記夏峰與記者一起漫步在新建的小遊園裡,「這裡過去是村民養雞養鴨的空地,還有私自開墾的菜地。」他指著如今綠樹成蔭、景色宜人的「村民公園」告訴記者,經過整修改造,金家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的生活質量邁上了新臺階,而這都緣於去年7月的一次「商量」。
2019年7月,大坊橋村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全村共有41個村民小組、30多個自然村落,第一個項目定在哪裡呢?夏峰說,這個投資上千萬元的建設項目並非完全由領導「拍板」,而是請來當地政協委員、鄉賢長者、村民代表,認真研討、多方權衡。思想的火花在反覆碰撞中得到升華,大家的意見漸漸統一:項目定在金家裡!村裡一位老人告訴記者,選定金家裡是因為大坊橋村最具歷史底蘊的地方就在這裡,沿河的一條老街曾是商賈雲集、人來人往的繁華市集。
項目確定後,實施方案也是大家「商量」。「我們把設計效果圖擺在村裡,請大家來看,多提意見。」夏峰告訴記者,專業設計公司拿出初稿後,又吸收了村民們許多意見、建議,幾易其稿才最終付諸實施,所以項目建成後,大家的滿意率也非常高。
「新家」建設遇到麻煩大夥「好商量」
村莊改造,必然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出現矛盾糾紛在所難免。金家裡改造中一共拆除3000多平方米違章建築、20多個雞鴨棚,還有不少村民在院前屋後私自耕種的菜地。大坊橋村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做到「和和氣氣」的呢?「大家坐在一起,好好商量。」全程參與金家裡改造項目的新吳區政協委員吳喜明,對此給出的答案十分簡單。在金家裡小遊園有一個供村民休閒、聊天的涼亭,同時也是一個「村落協商議事亭」。「改造項目施工的時候,這裡幾乎成了我的『第二辦公室』。」吳喜明笑著告訴記者,很多難題就在這裡通過幹群之間親如家人般的聊天說笑得到解決。
一次次的「商量」中,村民看到了改造之後自己的家園效果圖,聽到了村幹部對未來村莊建設、管理切實可行的計劃,原來的疑慮慢慢消除了。吳喜明說,為了讓村民更加真切感受美麗鄉村建設的好處,他們還把協商的地方搬到了周邊地區已經改造好的村莊,讓大夥邊走邊看邊議。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村黨總支和村委會挨家挨戶上門協商,並發動共產黨員、村民小組長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拆除違章建築的任務,為美麗鄉村建設搬掉了最大一塊「攔路石」。村民俞偉鈺家原來有80多平方米違章建築,用於堆放雜物和農具,「一開始心裡總歸不願意的,但看了『新家』的設計圖,就想通了。」身為村民小組長的老俞帶頭拆違,他的兩個兄弟也很快主動拆除了違章建築。「你看看,現在的環境多麼舒心!」老俞帶記者在他的屋子周圍轉了一圈,乾淨平整的場院綠樹環繞,放眼望去處處都是風景。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有一次電線的鋪設出現了計劃外的情況,埋線需要先挖開居民家門口的路面,村委立刻召集有關家庭代表進行商量,得到居民的理解和同意後,再進行施工。拆危房、整立面、淨公廁……每一次遇到麻煩事,「有事好商量」都成為最有效的解決途徑。吳喜明說,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讓金家裡在環境面貌大變樣的同時,也收穫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間的信任與和諧。
鄉村振興離不開幹群共同「商量」
「商量」出來的美麗鄉村,現在成了金家裡全體村民共享的宜人家園。58歲的村民代麗君在這次改造中主動拆除了50平方米的「車庫」兼雜物間,但她得到的更多。「現在村裡的環境真是比以前好多了,出門就是公園,到處乾乾淨淨。」代麗君如今的生活非常充實:天氣好的時候,每天上午到家門口打一通腰鼓;中午吃過飯,到公園裡唱唱歌,與鄰居聊聊天;晚上,忙完家務後,約齊舞伴跳一兩個小時廣場舞。她把自己的生活場景發在「抖音」上,常常引來許多點讚,「不但其他村的親友經常來玩,就連很多無錫城裡人也會在周末過來玩呢。」
硬體設施提檔升級了,軟體管理也齊頭並進。鴻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4月,鴻山街道政協委員聯繫小組在大坊橋村召開了一次社情民意座談會,政協委員與村民代表面對面交流,徵集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建議。村民們提出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環境整治和精細化管理,以及鄉村振興發展中古村落文化保護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委員小組通過議題篩選、確認,開展了美麗鄉村精細化管理提升「有事好商量」專題協商議事活動,推動金家裡自然村的各項管理服務同步提升。徐紀英是大坊橋村保潔工作的負責人之一,她帶著記者沿村道「參觀」垃圾收集設施,一路走來,只見分類垃圾收集桶擺放井然有序,村道上一塵不染,「你看看,現在農村的保潔已經完全可以與城市媲美了。」徐紀英說,41個村民小組每年投入衛生保潔的資金超過100萬元,「環境整潔了,村民的衛生意識也相應提高,很多人『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了。」
金家裡改造的經驗,將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推廣。大坊橋村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即將啟動的姚更上、寒儒橋兩個自然村改造,也將採用同樣的「商量」模式,在取得高度共識的基礎上把好事做得更紮實。鴻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宋志明說,目前鴻山街道已實現「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向村社區的全覆蓋。鄉村振興,也要大家一起「商量」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