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時26分
大雪節氣到來
這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節氣
霧凇掛滿枝,片片雪花飄
如夢如幻的美景令人期待
你那裡,下雪了嗎?
「小雪封山,大雪封河」
大雪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
標誌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
此時,氣溫將顯著下降
雪往往下得更大、範圍更廣
這一時期,萬物潛藏
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
起居調養,宜早睡晚起
注意頭部和足部保暖
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
冬天萬物肅殺斂藏,大環境缺乏生機,容易使人觸景生情,心意處於低落狀態,誘發疾病。
改變情緒低落、心意萎靡的最佳方法就是進行「三調」——調整形體、調整心意、調整呼吸,達到松靜自然的狀態,養生修身而順應萬物歸根復命的總法則。
仲冬之月,身欲寧,事欲靜。在冬季,生命偏重於靜養。情志方面要心靜意定,心態寧靜、柔和而恬淡,以此收心斂意而養精。
主要是做到放下過多的欲望和追求,不要執著與妄想,產生太多的壓力和思想負擔。
身識養生
⒈身體要保暖
⒉睡眠要充足
⒊居室要通風
⒋頸脖要防寒
⒌ 雙腳要活血
口識養生
冬季寒冷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容易處於緊張狀態,在副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下,胃腸調節功能易發生紊亂,使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黏膜或潰瘍面,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引起胃病產生或復發。
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飲食調養,日常膳食應以溫軟淡素、易消化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忌食生冷,戒菸戒酒。
冬寒之氣還能通過口腔、鼻腔以及皮膚經絡侵入脾胃,令寒氣聚於脾胃不易清除,因此對於寒性胃痛,還可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成藥。
大雪時節的飲食調養需要正確分析體質的陰陽屬性,從而調配相應的食品。一般而言要掌握陰虛與陽虛這兩類的鑑別,然後再選取不同的食材或者藥材使用。
1.大雪宜食
陰虛是指精、血、津液虧耗,陰不制陽,陰液不足,其表現為五心煩熱,五心即雙手心、雙腳心和胸心;還表現為面紅上火、口腔咽喉乾燥,乾咳,口唇皸裂,夜出盜汗、皮膚乾燥、毛髮乾枯。
因而宜防燥護陰,滋腎潤肺,可食用柔軟甘潤的食物,如牛奶、豆漿、芝麻、蜂蜜、百合、蓮子、淮山、銀耳、蘿蔔、白菜、茄子、蓮藕、馬蹄、菱角、香蕉、雪梨、甘蔗等,忌食燥熱食品,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以免化熱傷陰。
陽虛之人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不溫、神疲乏力、腰膝酸軟、怕冷畏寒等,應食用溫熱、熟軟的食物,如豆類、大棗、淮山、桂圓肉、南瓜、韭菜、芹菜、慄子、桃、椰子等,忌食粘幹硬生冷的食物。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特別是北方室內暖氣溫度偏高的環境,無形蒸發丟失水分較多。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毫升~3000毫升。
2.養生粥品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不宜過飽,以養胃氣。可以選擇性地製作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小米粥、玉米粥、大麥紅糖粥、青豆通草粥、車前子大米粥等富有營養的粥品,易於消化吸收,同時營養調適內臟。
大麥紅糖粥:
食材:大麥米60克,紅糖適量。
做法:研碎大麥米,用水煮成粥後,放入適量紅糖攪勻食用。
青豆通草粥:
食材:青豆(未成熟的黃豆)50克,小麥60克,通草5克,冰糖少許。
做法:先以水煮通草去渣取汁,用汁煮青豆、小麥為粥,加冰糖少許,攪勻即可食用。
車前子大米粥:
食材:車前子10克~15克,大米50克。
做法:車前子布包入砂鍋內,煎取汁,去車前子,加入大米,兌水,煮為稀粥。
3.大雪吃海帶
海水性屬陰冷寒涼,生長於此的海帶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抗寒能力。
同時,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而每100克海帶中含鈣高達117毫克,含鐵高達150毫克,正是人類攝取鈣、鐵的寶庫。
另外,海帶性味鹹,長期食用還有溫補腎氣的作用。所以冬天吃海帶對人體有重要的抗寒與保健作用。
治皮膚溼毒瘙癢:
海帶50克,綠豆50克,紅糖50克,水煮服食,每日1次。
治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硬化:
海帶30克,冬瓜100克,薏苡仁30克,同煮湯,加適量白糖食用,每日1次。
咽炎驗方:
一斤海帶,一斤白糖。幹海帶減為半量。
用法:海帶用水洗淨(乾燥的海帶則要用清水泡軟),然後在燒沸的開水內燙一下取出,不可以煮熟,注意保持其一定的生脆性。開水燙過後取出,濾去水。加入白糖,如同醃製泡菜一般。醃製二三日後吃此海帶,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約取30克嚼服食用。
病程短而輕者一付或兩付即愈,重者約三付除根。不必超過三付。
忌煙、酒、房事等灼傷陰津之事。誦讀經典或太極修身鍊形若能進入口內生津階段,即能不藥而愈。
來源:綜合自人民日報、《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