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淮河行蓄洪區群眾遷得出能致富

2021-03-04 壽縣人論壇

隆冬時節,壽縣堰口鎮許寺民族中心村一排排移民遷建樓房掛滿溫暖陽光,村民們正圍攏在村口買魚,大伙兒個個臉上堆滿歡笑。「今年,我們許寺村移民遷建經受住了淮河洪水的考驗,全村沒有一戶受淹,老百姓留得住,有穩定收入,住的安心舒心」。負責全鎮移民遷建工作的堰口鎮人大主席江武昌言語之中帶著自豪。

許寺民族村地處淮河行蓄洪區瓦埠湖畔,易澇易旱。自全省開展推進少數民族「共同發展」提升行動聯合攻堅以來,在省財政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單位的幫扶下,許寺村迎來了大發展、大脫貧、大改造的春風,堰口鎮結合許寺村的實際,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大力實施整村搬遷,讓全村220戶740人一舉擺脫淮河洪水的威脅,少數民族群眾安居樂業,和全縣人民一道邁上小康路。貧困戶徐耀俠家有四口人,因經常受淹,連孩子上學都負擔不起,成了低保戶。搬到政府抬大頭建造的新樓房,一家別提多高興。「淹不掉了,老公在外打工,我在家帶孩子上學,還有低保,苦日子總算熬到頭了」。

把群眾從低洼地搬出來時,當初許多群眾都有牴觸情緒和顧慮,離開祖祖輩輩定居村莊太遠,靠什麼生活是最大憂慮。堰口鎮未雨綢繆,在移民遷建居民點周邊布局產業,建設了養牛場、豆製品廠、蘑菇大棚、養殖場,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一方面帶動群眾就地就業,實現穩得住,有收入,另一方面,用集體經濟收入幫扶貧困戶,讓全體村民都能致富。村民陶應芹在村豆製品上班,每月都有不低於2800元的工資,她的丈夫馬子云在養牛場打零工,收入也不少。「我們兩口都是工人啦,收入不低,達到小康了」。

「兩個4000萬,上級對我們許寺民族村幫助非常大,你看,道路就不用講了,衛生室,敬老院,文化廣場,健身廣場,我們晚上都要跳廣場舞」。許寺村黨支部書記黃曉伍介紹說,現在群眾牢騷少了,我們村兩委工作也更好開展了。

「可以說,有三個明顯變化,人居條件大幅改善,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翻翻,關鍵是群眾精神面貌明顯改觀,群眾變得自信了,愛美了,你看,家家戶戶整整潔潔,窗明几淨」。堰口鎮人大主席江武昌說:「我們堰口鎮還有大光移民遷建工程在加緊施工,主體工程在春節前可以完工,建成後,可以讓所有行蓄洪區群眾都能搬得出來,穩得住,有收入,奔小康」。

來源:壽縣政府網 王永好 趙廣軍 陳茂強

拼車、順風車

相關焦點

  • 不計代價的背後,是樸實的奉獻——安徽淮河行蓄洪區見聞
    不計代價的背後,是樸實的奉獻——安徽淮河行蓄洪區見聞 中安在線   2020-07-24 07:01:31   來源:新華網    編輯:毛書兵
  • 搬舊址、住新居 安徽推進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徽時指出,要根據蓄洪區特點安排群眾生產生活,揚長避短,同時引導和鼓勵鄉親們逐步搬離出去,確保蓄洪區人口不再增多。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精準確定實施方案,目前,淮河行蓄洪區居民遷建順利推進。「自願、精準、規範,是我們蓄洪區居民遷建的基本原則。」
  • 孟集鎮徐郢村高效穩定完成淮河行蓄洪區移民遷建安置房選房工作
    11月24日-25日,孟集鎮徐郢村舉辦淮河行蓄洪區移民遷建安置房搖號選房現場會。孟集鎮黨委書記王松等全體班子成員及司法所、派出所、施工方參會,縣司法局人員全程監督,分管副鎮長呂俊主持會議。
  • 巡檢司鎮:讓群眾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圍繞「如何搬」、「怎麼搬」向「搬後怎麼辦」轉變,從以搬遷為主向後續扶持和社區管理轉變,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轉變,巡檢司鎮通過強有力的後續措施,促進搬遷群眾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儘快融入安置地生產生活,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 廣安區:聚焦脫貧目標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廣安區委區政府堅定「首戰必勝」的決心,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標,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群眾主體、科學規劃、產村相融、整體推進」思路,將「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任務全部納入2016年統一實施,集中優勢兵力、實施狙擊作戰,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狠抓落細落小落實,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成效。
  • 月潭水庫移民安置: 搬得出 能致富
    月潭水庫移民安置: 搬得出 能致富 2020-12-16 10:09:03   來源:黃山日報
  • 隆陽區副區長陸德富:讓1.2萬名移民群眾「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小寨村一景)「搬得出」任務基本完成後,如何讓1.2萬名移民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是擺在隆陽區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陸德富:隆陽區既要解決好在建重點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移民「搬得出」問題,還要做好上世紀老水庫貧困移民群眾脫貧解困工作,用好用足國家和雲南省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推進實施好後期扶持項目,是移民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的最關鍵所在。切實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完善方案措施。
  • 安徽明光市:做好兩大行蓄洪區轉移群眾有序返回
    結合當前防汛形勢,明光市於8月11日下午2時起,啟動花園湖、潘村窪兩大行蓄洪區轉移群眾的有序返回工作。現已有序返回群眾5681戶16281人,佔總戶數的89.8%。  基本生活保障到位。全面恢復行蓄洪區的供電供水。
  • 明光市全力做好行蓄洪區群眾安全轉移安置側記
    明光市全力做好行蓄洪區群眾安全轉移安置側記 2020-07-28 18:50:53   來源:滁州網
  • 明光市花園湖、潘村窪行蓄洪區群眾需轉移撤退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明光市防洪抗旱指揮部獲悉,根據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關於《關於做好壽西湖、湯魚湖、荊山湖、城東湖、城西湖、瓦埠湖、花園湖、潘村窪行蓄洪區運用準備工作的緊急通知》(皖防指明電【2020】44號)要求和明光市雨情、水情、汛情實際,按照行蓄洪區調度運用有關規定,
  •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興仁市易地扶貧搬遷記 (下)
    搬得出是第一步,穩得住才是關鍵。搬遷後環境變了,如何讓搬遷戶子女順利就學,如何讓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如何讓搬遷戶穩定且融入社區生活,這是包保幹部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市委組織部包保幹部積極與學校對接,將已搬遷的貧困戶學生子女安排在城區就近入學。
  • 決戰壽春——安徽壽縣脫貧攻堅側記
    承接著大別山區4200平方公裡地面徑流的壽縣,60%的耕地、70%的人口長期處於水患威脅之下。特殊的縣情,成為長期以來當地住房安全有保障及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最大制約因素。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塊文化寶地,古稱壽春、壽陽、壽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環境優美,物產豐富。
  •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興仁市易地扶貧搬遷記 (下)
    搬得出是第一步,穩得住才是關鍵。搬遷後環境變了,如何讓搬遷戶子女順利就學,如何讓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如何讓搬遷戶穩定且融入社區生活,這是包保幹部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市委組織部包保幹部積極與學校對接,將已搬遷的貧困戶學生子女安排在城區就近入學。
  • 廣西來賓市:解「四業」難題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
    要改善當地群眾生活、最大限度釋放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紅利,「搬得出」只不過是第一步,接下來更要讓當地群眾「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因此,解決群眾產業、就業、學業、物業4個方面的難題,成為當地駐村工作隊的工作重點。
  • 社區工廠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可帶動閻村鎮四個貧困村80戶貧困戶,每年為四個村集體穩定增加收入40萬元,同時解決了115名雙創安置社區搬遷群眾及附近居民的就業問題,真正做到了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記 者彭一鵬 馬 辛)
  • 《皖美發現大美壽縣》開播啦!周群帶你探尋千年古壽州~
    三位主持人在壽縣錄製節目期間,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錄製現場常常被圍的水洩不通。「周群他們都是大名人,也是大忙人,能到俺們壽縣來,幫壽縣宣傳,這是一件大好事。」壽縣當地觀眾這樣說。 主持人給力,節目好不好看關鍵還是要內容豐富。有觀眾在朋友圈評論:沒想到,這個節目那麼有看頭。
  • 百萬群眾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_ 經濟參考網...
    新探索:社區小工廠造就產業「大舞臺」  移民搬遷「搬得出」易,「穩得住、能致富」難,這是很多地區脫貧攻堅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何破解搬遷群眾就業增收難題,搬遷群眾住上了好房子,又如何過上好日子?搬遷後續幫扶政策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安康的第一個答案,是全市範圍「處處開花」的新社區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