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陽區副區長陸德富:讓1.2萬名移民群眾「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2021-01-21 聯盟中國

保山市隆陽區位於雲南省西部,怒江東岸,橫斷山脈南段,全區水庫移民涉及北廟水庫、大海壩水庫、小海壩水庫、明子山水庫和紅巖水庫5座中型水庫,以及小灣水電站庫尾部分,移民後期扶持覆蓋在全區21個鄉鎮、176個村、577個村民小組,共3238戶12482人,水庫移民群眾佔全區總人口的1.3%。

(小寨村一景)

「搬得出」任務基本完成後,如何讓1.2萬名移民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是擺在隆陽區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隆陽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區長陸德富接受了中國網專訪,介紹了隆陽區在移民搬遷安置和後期扶持工作方面的成功做法和主要成效。

中國網:隆陽區在移民後期扶持工作中,如何結合移民脫貧攻堅工作,爭取各方支持、整合項目資金,嚴密組織實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陸德富:隆陽區既要解決好在建重點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移民「搬得出」問題,還要做好上世紀老水庫貧困移民群眾脫貧解困工作,用好用足國家和雲南省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推進實施好後期扶持項目,是移民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的最關鍵所在。

切實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完善方案措施。隆陽區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新時期移民後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結合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布局,堅持脫貧攻堅與後期扶持工作有機結合,制定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和年度扶貧工作計劃,突出移民生態宜居和產業發展「兩個重點」,以產業轉型升級、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建立和落實精準幫扶機制,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用好本級後扶資金,加大後扶項目、產業發展和移民新村建設力度,確保實現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標。

(村民在採摘冬桃)

科學謀劃後扶工作,嚴格審批實施項目。堅持落實後扶政策,在充分調研、廣泛聽取鄉鎮、村組和移民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研究扶持方向和目標任務,科學謀劃好移民後期扶持項目規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好項目前期儲備,嚴格項目審查、申報、審批實施工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促進移民持續增收。特別是在項目審查實施上,嚴格按照國家項目管理實施辦法執行,在項目監管上,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制和監理制,確保項目取得實效。

加大後扶工作力度,推進完成取得新成效。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區搬遷安置辦公室按照後期扶持工作既定的目標、任務和思路,突出重點、創新舉措,發揚釘釘子精神,堅持一年接著一年抓,年年都有新成效,推進後期扶持工作邁上新臺階。據統計,2016年以來,隆陽區共規劃實施後期扶持、產業發展和移民新村項目67個,總投資9351.214萬元。其中,移民增收項目22個,總投資3398.664萬元;勞動力技能培訓項目1個,培訓人數200人,總投資30萬元;美麗家園建設項目44個,總投資5922.55萬元。爭取雲南省第二批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項目資金1.35億元,對全區老水庫部分移民居住地地質災害頻發,生產生活長期發展不起來的移民進行搬遷安置,現已完成投資12765.126萬元,有效解決了符合條件移民的幫扶對象837戶3052人的安居問題,實現全面脫貧致富。目前,該項目正在組織驗收。

中國網:請問隆陽區在後期扶持工作中,如何加強技能培訓,進一步提升移民群眾內生動力和後續長遠發展致富的「造血能力」?

陸德富:優質移民後期扶持項目的落地只是第一步,高質高效推進實施完成才是關鍵所在。要想幫助移民群眾徹底擺脫貧困、助推打贏水庫移民脫貧攻堅戰,不斷提高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移民群眾真切感覺到幸福生活觸手可及,唯有加強教育培訓,進一步激發其內生動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讓貧困戶真正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創造走出貧困,這樣的後扶工作和後續幫扶才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持續性,從源頭上杜絕移民群眾返貧現象的發生。

隆陽區探索幫扶模式,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始終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和工作導向,堅持實施後扶項目與加強教育培訓並措,堅持扶智、扶志、扶技「同軌」,實現由「輸血式」傳統幫扶向「造血式」高效幫扶的轉變。

(一位村民在自家基地修剪火龍果)

隆陽區強化宣傳引導,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圍繞「讓黨旗在庫區上飄揚,讓黨旗在移民中閃光」的目標,積極在庫區、移民安置區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活動,進一步在群眾中樹立「戴窮帽可恥、摘窮帽光榮」的觀念;通過樹立脫貧標兵、致富能手等形式,激發貧困人口脫貧的主體意識和內生動力,從骨子裡挖掉「病根」,摒棄等、靠、要的消極思想,扶持有能力的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增強自主脫貧能力。

隆陽區強化技術培訓,把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移民群眾就業創業能力作為後期扶持工作的重點內容,作為移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結合移民群眾實際願望和需求,因地制宜、因村施訓、因人施教,以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用好用足住地培訓教育資源,大膽創新探索培訓方法、內容和模式、路徑,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為確保庫區、安置區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提供了重要基礎。

中國網:「十三五」即將圓滿收官,「十四五」如期而至,隆陽區在「十四五」期間將如何做好移民後期扶持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陸德富:多措並舉,攥指成拳凝聚起移民後續發展的強大合力。2020年,我們隆陽區水庫移民群眾將與全省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今,隆陽區已建水利水電工程和老水庫移民安置點用移民村組基礎設施滯後,產業發展困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移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截至2019年底,核定全區1295名建檔立卡貧困移民現已如期脫貧,後期扶持和產業發展項目發揮效益顯著。

(冬桃豐收,移民群眾喜笑顏開)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即將開啟。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給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今後,隆陽區移民搬遷安置和後期扶持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把後期扶持工作與實施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以貫徹落實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為重點,以維護庫區及安置區社會穩定、促進移民區域發展為關鍵,以解決移民群眾困難問題、促進移民增收致富為著力點,切實轉變作風,履職盡責,適應新常態,展現新作為,推動全區移民搬遷安置和後期扶持工作取得新成效。

首先,結合雲南省大中型水利水電移民搬遷安置和後期扶持工作「十四五」規劃情況,主動融入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戰略布局,高起點、高質量、高規格編制全區移民搬遷安置和後期扶持「十四五」規劃。

其次,緊緊圍繞擬建保山壩大型灌區等重點水利工程項目,明確移民搬遷安置項目主要經濟指標,分年度明確移民搬遷安置投資、帶動工程投資和移民搬遷安置人數,明確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方案和投資估算及分年度投資計劃,切實完成好搬遷安置工作任務。

(小寨村肉牛養殖項目)

第三,按照全省新時期移民後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圍繞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標,突出移民生態宜居和產業發展「兩重點」,抓實擬建、在建、已建「三個層次」水利水電移民後期扶持工作,創新探索統籌整合和激勵約束等工作機制,切實抓好人口管理、前期工作、項目實施、績效評價、監督管理等重點工作,推動移民後期扶持工作提質增效。

總之,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以及市委政府和區委政府的部署安排,抓住編制全區移民搬遷安置和後期扶持「十四五」規劃這個重要契機,深化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重要性、長期性、複雜性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思路舉措,壓緊壓實責任,確保「十三五」搬遷安置工作圓滿收官,打開「十四五」各項工作新局面,努力為實現隆陽區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做出新貢獻。(田春瓊 李明)

(責任編輯:黃俊飛)

相關焦點

  • 巡檢司鎮:讓群眾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圍繞「如何搬」、「怎麼搬」向「搬後怎麼辦」轉變,從以搬遷為主向後續扶持和社區管理轉變,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轉變,巡檢司鎮通過強有力的後續措施,促進搬遷群眾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儘快融入安置地生產生活,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 廣安區:聚焦脫貧目標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廣安區委區政府堅定「首戰必勝」的決心,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標,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群眾主體、科學規劃、產村相融、整體推進」思路,將「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任務全部納入2016年統一實施,集中優勢兵力、實施狙擊作戰,用心用情用力推進,狠抓落細落小落實,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成效。
  • 百萬群眾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_ 經濟參考網...
    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突襲安康,全市10縣區168個鄉鎮155萬人受災,182人遇難或失蹤,7名基層幹部在救災過程中英勇犧牲,4.12萬房屋倒塌,直接損失65.6億元。  地質災害,曾經是安康群眾翻不過去的坎、揮不去的痛。安康地處秦巴連片特困地區,山大溝深坡陡,地形地貌複雜,高、中地質災害易發麵積佔全域國土面積2/3。
  • 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寧夏吳忠紅寺堡區的生態移民實踐
    2009年開始,寧夏南部山區20多萬貧困群眾從山上搬遷到山下,在吳忠市建成全國最大的單體生態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區——紅寺堡區。劉克瑞是第一批從西海固搬遷到紅寺堡鎮弘德村的。「村裡人常說,共產黨好,黃河水甜!」劉克瑞告訴記者。「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承諾,多年來我們一直持續探索。」
  • 月潭水庫移民安置: 搬得出 能致富
    月潭水庫移民安置: 搬得出 能致富 2020-12-16 10:09:03   來源:黃山日報
  •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陝西安康新社區工廠探索「三新...
    原標題:百萬群眾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陝西安康新社區工廠探索「三新」就地城鎮化路徑調查與啟示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突襲安康,全市10縣區168個鄉鎮155萬人受災,182人遇難或失蹤,7名基層幹部在救災過程中英勇犧牲,4.12萬房屋倒塌,直接損失65.6億元。地質災害,曾經是安康群眾翻不過去的坎、揮不去的痛。安康地處秦巴連片特困地區,山大溝深坡陡,地形地貌複雜,高、中地質災害易發麵積佔全域國土面積2/3。
  • 解碼安康市「百萬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近年來,安康市把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積極順應搬遷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確保「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在探索建立農村新型社區管理服務、社會治理新機制和相關政策支持體系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針對「百萬大搬遷」的扶貧情況與發展創新,記者專訪了安康市委主要負責人郭青。
  • 四川南充嘉陵區: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同時,還實施了72個配套設施項目,主要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出行等方面的短板。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內容,嘉陵區創新機制,加快建設,應搬盡搬,並切實做好增收致富文章,「搬」出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新生活。
  • 河南靈寶:移民群眾住得安心過得舒心
    提起村裡移民群眾生活的新變化,河南三門峽靈寶市豫靈鎮楊家村黨支部書記王生財如是說。近年來,靈寶市以「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為目標,著力打好項目建設、設施完善、產業發展「三張牌」,不斷增強移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朱陽鎮移民避險解困幸福家園小區,一排排紅色樓房錯落有致,小區綠化帶、健身區、圖書室等設施一應俱全。
  • 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看楠木鄉紅莊村是怎麼幹的?
    「現在搬下山住進了新房,做什麼都方便多了。」能享受如此實惠的扶貧政策,陳小燕非常高興。陳小燕家以前在許家坡居住,於2018年搬下山,和他們一起搬下山的還有20戶村民,全是貧困戶。「要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該村黨支部書記楊佳昌表示,村裡對此早已未雨綢繆。技術員段紹忠檢查產品質量。
  • 梁山縣趙堌堆鄉實施「三區同建」 讓灘區居民「搬得出、穩得住、能...
    梁山縣趙堌堆鄉實施「三區同建」,讓灘區居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搬出水窪住新房,對象好找收入穩□ 大眾日報記者 趙琳 王建驅車從梁山縣趙堌堆鄉鄉政府趕往翠屏家園社區,只需要四五分鐘。6月17日這天,小雨淋漓了一整日,翠屏家園社區顯得分外鮮豔。
  •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興仁市易地扶貧搬遷記 (下)
    搬得出是第一步,穩得住才是關鍵。搬遷後環境變了,如何讓搬遷戶子女順利就學,如何讓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如何讓搬遷戶穩定且融入社區生活,這是包保幹部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市委組織部包保幹部積極與學校對接,將已搬遷的貧困戶學生子女安排在城區就近入學。
  •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興仁市易地扶貧搬遷記 (下)
    搬得出是第一步,穩得住才是關鍵。搬遷後環境變了,如何讓搬遷戶子女順利就學,如何讓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如何讓搬遷戶穩定且融入社區生活,這是包保幹部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市委組織部包保幹部積極與學校對接,將已搬遷的貧困戶學生子女安排在城區就近入學。
  • 壽縣:淮河行蓄洪區群眾遷得出能致富
    隆冬時節,壽縣堰口鎮許寺民族中心村一排排移民遷建樓房掛滿溫暖陽光,村民們正圍攏在村口買魚,大伙兒個個臉上堆滿歡笑。
  • 湖南政鑫農業公司讓麻陽易地扶貧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
    該安置點共建有安置房6棟,建築面積1.6萬餘平方米,其中商鋪66間5452平方米,共安置搬遷戶156戶704人,來自蘭裡鎮14個村及和平溪鄉4個村。 為了有效幫助搬遷戶後續發展,早日脫貧致富,麻陽堅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建成商鋪為平臺,大力出臺優惠政策,公開招商勞動密集型企業,以整體出租方式盤活商鋪用房資源,用好用活國家扶貧政策。
  •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住進好房子...
    只有打好搬遷「下半場」,才能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督促攻堅,確保按時搬進好房子  「施工表不合理,這讓群眾怎麼順利搬遷?」今年4月初,來自四川省中江縣發改局的督戰隊員陳華偉在涼山昭覺縣查驗搬遷安置點施工進度,發現不少施工表上的竣工日期和計劃搬遷日期一樣。「怎麼可能一竣工就搬遷?總要給群眾留點時間。」
  • 廣西來賓市:解「四業」難題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
    那麼,為啥要易地扶貧搬遷,不搬行不行?」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雷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塗子含告訴記者,老雷山村位於石漠化山區,人均耕地不足0.3畝,水、電、道路、信號「四不通」;過去,該村人均年收入只有960元,全村127戶都是低保戶,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
  • 梅州五華黃獅新村:搬得出、穩得住,擁抱新家園
    人民網肖錕 攝「既要『搬得出』,又要『穩得住』,村民才能踏踏實實將這裡當成家。」近日,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水寨鎮黃獅新村黨支部書記劉展輝接受採訪時說。黃獅新村位於五華縣城琴江新城,是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移民新村。全村分為3個自然村,總人口408戶1803人。
  • 「大道康莊」廣東篇梅州五華黃獅新村:搬得出、穩得住,擁抱新家園
    梅州五華黃獅新村:搬得出、穩得住,擁抱新家園--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人民網廣東省梅州市五華黃獅新村嶄新的樓房、乾淨的道路。人民網肖錕 攝「既要『搬得出』,又要『穩得住』,村民才能踏踏實實將這裡當成家。」
  • 「大道康莊」廣東篇梅州五華黃獅新村:搬得出、穩得住,擁抱新家園
    梅州五華黃獅新村:搬得出、穩得住,擁抱新家園--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人民網廣東省梅州市五華黃獅新村嶄新的樓房、乾淨的道路。人民網肖錕 攝「既要『搬得出』,又要『穩得住』,村民才能踏踏實實將這裡當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