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莊」廣東篇梅州五華黃獅新村:搬得出、穩得住,擁抱新家園

2020-12-16 人民資訊

梅州五華黃獅新村:搬得出、穩得住,擁抱新家園--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人民網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黃獅新村嶄新的樓房、乾淨的道路。人民網肖錕 攝

「既要『搬得出』,又要『穩得住』,村民才能踏踏實實將這裡當成家。」近日,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水寨鎮黃獅新村黨支部書記劉展輝接受採訪時說。

黃獅新村位於五華縣城琴江新城,是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移民新村。全村分為3個自然村,總人口408戶1803人。

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以下簡稱「梅蓄項目」)是廣東省「十二五」規劃新開工、「十三五」規劃續建的重點項目,規劃裝機240萬千瓦,總投資120億元,2015年9月正式全面動工建設。

「以前我們村就在這個山坳裡,四面環山,交通也不方便。」劉展輝在牆上的地圖上,指出了黃獅村之前所在的位置。

雖然搬離世代居住的老家有些不舍,但是劉展輝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抉擇:「還是搬過來之後好,教育、就業、醫療,各方面都比在山裡的時候強太多了。」

「別看現在大家住得開心,剛開始沒人願意搬。」提起移民安置工作,劉展輝感慨頗多。「從2015年梅蓄項目開始動工,到2019年6月安置房建成,我們村幹部沒有過休息日,周末、中秋、過年都去農戶家裡做工作。」

如今的黃獅新村,樓房一排排,道路乾淨整潔。截至目前,村裡408戶,452棟,1803人交付入住工作已全面完成。

「搬過來還不夠,能把大家穩住才行。之前大家都是種地、務農,搬到城裡沒有地了,有些村民心裡就沒有底。」劉展輝說為了讓大家「穩得住」,安置區內投資約5500萬,整理菜地共100畝,全部分配到農戶,並且正在逐步引導村民小組開展集約化農業發展。

看到家鄉父老都搬遷到了縣城裡,溫錦鵬也想為家鄉做些貢獻。十年前,溫錦鵬離開家鄉前往珠三角打拼,現在已經是一家電子廠總經理。他決定儘自己所能,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

村口的電器廠裡,十幾位女工正在流水線上緊張忙碌地工作。「這些都是搬遷過來後,自願來我廠裡上班的鄉親。」溫錦鵬介紹。

「工資、節假日、各種福利我們都有,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加班。」他笑著說,工廠對面就是黃獅新村小學,工人們上班的時候就能看到自家的孩子在操場上玩耍,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搬遷之前,由於只能靠務農為生,黃獅村又地處深山,田少人多,靠天吃飯收成不穩定,村裡的教育也跟不上,年輕一代為了謀生只能帶著老人、孩子背井離鄉,去城裡打工。

「現在好了,孩子可以在家門口上學,教學質量不比大城市差。老人也可以和老鄉鄰們一起在村口曬太陽。」說起日子的改變,曾經外出打工的段小丹笑說,「我在家門口做工賺的錢,比在外面還多點。」

家政技能培訓班、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培訓班……目前,黃獅新村正加快建設「月子中心」和「美食街」,改變村民傳統的勞作方式,增加村民收入來源,幫助村民們更好融入縣城的生活節奏,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梅州五華黃獅新村:搬得出、穩得住,擁抱新家園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黃獅新村嶄新的樓房、乾淨的道路。人民網肖錕 攝「既要『搬得出』,又要『穩得住』,村民才能踏踏實實將這裡當成家。」近日,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水寨鎮黃獅新村黨支部書記劉展輝接受採訪時說。黃獅新村位於五華縣城琴江新城,是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移民新村。全村分為3個自然村,總人口408戶1803人。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以下簡稱「梅蓄項目」)是廣東省「十二五」規劃新開工、「十三五」規劃續建的重點項目,規劃裝機240萬千瓦,總投資120億元,2015年9月正式全面動工建設。「以前我們村就在這個山坳裡,四面環山,交通也不方便。」
  • 梅州五華黃獅新村:擁抱新家園
    肖錕 攝黃獅新村小學。 肖錕 攝人民網梅州12月1日電(肖錕)「既要『搬得出』,又要『穩得住』,村民才能踏實地把這裡當成家。」近日,梅州市五華縣水寨鎮黃獅新村黨支部書記劉展輝接受採訪時說。黃獅新村位於五華縣城琴江新城,是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移民新村。
  • 探訪梅州五華移民安置新村:搬出大山 生活邁上新臺階
    (韓輝)【脫貧故事】探訪梅州五華移民安置新村:搬出大山生活邁上新臺階中新網梅州11月26日電(記者韓輝)「從山區搬遷到縣城,公共設施、村委到小學幼兒園都是高標準的建設。」說起現在的生活,今年已經70歲的退休教師溫新雄感慨不已,「做夢也沒有想到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
  • 巡檢司鎮:讓群眾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圍繞「如何搬」、「怎麼搬」向「搬後怎麼辦」轉變,從以搬遷為主向後續扶持和社區管理轉變,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轉變,巡檢司鎮通過強有力的後續措施,促進搬遷群眾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儘快融入安置地生產生活,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 隆陽區副區長陸德富:讓1.2萬名移民群眾「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小寨村一景)「搬得出」任務基本完成後,如何讓1.2萬名移民群眾「穩得住」「能致富」,是擺在隆陽區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陸德富:隆陽區既要解決好在建重點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移民「搬得出」問題,還要做好上世紀老水庫貧困移民群眾脫貧解困工作,用好用足國家和雲南省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推進實施好後期扶持項目,是移民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的最關鍵所在。切實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完善方案措施。
  • 五華縣黃獅村:安居樂業謀發展 幸福家園樂融融
    黃獅新村452幢小洋樓盡顯別致。(潘煒玲 攝)  日前,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第二個安置區「梅蓄新村」內傳出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龍村鎮黃獅村的112戶515名村民通過抽籤選新房。(潘煒玲 攝)  美麗家園  從小土屋到小洋樓  位於五華縣城工業園區三坑板塊的黃獅新村,452幢白牆黛瓦的小洋樓盡顯別致;錯落有致的綠化帶生機勃勃,綠意盎然;一條條寬闊整潔的硬底化道路四通八達;高標準新村廣場人流熙攘,好不熱鬧。  「過來喝茶哩。」
  • 廣西羅城縣: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搬得出 穩得住 可發展
    五一前夕,深圳衛視記者兵分多路深入河池、百色兩地六個縣,實地探訪決勝脫貧攻堅衝刺階段的新變化新進展。今天首先關注河池羅城縣,它是廣西2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6年深圳市及福田區正式確立對口扶貧協作關係以來,通過全方位幫扶,帶動羅城縣2.05萬人實現脫貧。在廣西羅城松聲電子科技公司的扶貧車間內,龐水娣和丈夫吳才忠正在進行流水作業。
  • 廣東梅州五華安流五聯村
    廣東梅州五華五聯村從村口往村內需要經過一座橋,新鯉江大 橋位於原鯉江大橋下遊2米的地方,長238米,寬8米,高14米,在縣、鎮和交通公路部門高度重視以及五聯、裡江、福嶺、樓江、長江村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下新鯉江大 橋五聯村及周邊張氏有個特殊的日子那就是農曆的八月初三日(和八月十三日)法青張公誕辰,每年農曆八月初三日(和八月十三日)張公法青仁爺寶誕之日,因張氏村落分布較廣,農曆八月十三日不能同時舉行慶典所以八月初三日提前舉行慶典和八月十三日舉行慶典
  • 廣西來賓市:解「四業」難題 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
    那麼,為啥要易地扶貧搬遷,不搬行不行?」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雷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塗子含告訴記者,老雷山村位於石漠化山區,人均耕地不足0.3畝,水、電、道路、信號「四不通」;過去,該村人均年收入只有960元,全村127戶都是低保戶,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
  • 中國內地第一塊足球場,在梅州五華!
    五華橫陂足球小鎮9號場,2020中甲聯賽梅州賽區比賽場地之一。(梅州日報資料圖)在2020中甲聯賽期間,五華橫陂足球小鎮是梅州賽區各參賽隊的駐地。中國之隊·梅州五華國際女足錦標賽等國際賽事,進一步擦亮了足球之鄉品牌,向外界傳遞了梅州好聲音。」
  • 爆出片 梅州五華奧體中心 超前打卡好地 隨手拍出雜誌封面
    今年新年旅行自駕到廣東梅州五華,在奧體中心參觀了廣東人自駕遊五華首發儀式,看了一場靈巧生動又有創意的木偶戲,完成了拍照打卡,參觀了展覽館,科技館,五華這個冷門目地的之前從沒聽過,據說這裡還曾出了一位世界球王。
  • 【新家園】新房子「樣樣有」
    搬得出還要住得穩,為了謀求搬遷後的生活發展,他們不再靠山吃山,轉換思路、外出打工、學習技術、積極就業,景頗族群眾脫了貧摘了「帽」,換來了今天「想都不敢想的生活」。「這一年,天天都高興,房子蓋好了,住得又寬又舒服,交通也方便,我今年80歲了,還能有這樣的福氣,黨的恩情真的是說也說不完……」夕陽下,幾個景頗族老人坐在村頭的石凳上聊天,說起搬進新村的新生活,他們有說不完的話。
  • 新發現,心體驗——廣東人自駕遊五華首發團啟程
    2021年1月1日,由五華縣人民政府、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五華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新發現 心體驗——廣東人自駕遊五華」首發儀式在五華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五華縣政府副縣長賴俊香、縣府辦副主任古文、縣文廣旅體局局長廖煥雄、縣文廣旅體局副局長魏俊林、曾曉東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活動,來自廣州
  • 百萬群眾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_ 經濟參考網...
    新探索:社區小工廠造就產業「大舞臺」  移民搬遷「搬得出」易,「穩得住、能致富」難,這是很多地區脫貧攻堅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何破解搬遷群眾就業增收難題,搬遷群眾住上了好房子,又如何過上好日子?搬遷後續幫扶政策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安康的第一個答案,是全市範圍「處處開花」的新社區工廠。
  •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住進好房子...
    只有打好搬遷「下半場」,才能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督促攻堅,確保按時搬進好房子  「施工表不合理,這讓群眾怎麼順利搬遷?」今年4月初,來自四川省中江縣發改局的督戰隊員陳華偉在涼山昭覺縣查驗搬遷安置點施工進度,發現不少施工表上的竣工日期和計劃搬遷日期一樣。「怎麼可能一竣工就搬遷?總要給群眾留點時間。」
  • 梅州五華松崗嶂茶園遊園記
    受梅州五華松崗嶂茶園李等祥董事長邀請,村姐和村哥來到了梅州五華松崗嶂茶園參觀遊玩。
  • 廣東梅州:√√√
    #2020年只剩20天#登上熱搜 2020進度條已超95% 梅州日報君想問: 你的年度願望是什麼?住新房?買新車?找份好工作?考上滿意的學校?養一隻貓貓或者狗狗?
  • 易地進新村,搬入幸福裡
    「從山上搬下來住,滿意嗎?還有什麼要求?」總書記關切地問李應川。「沒有要求了。生活真正好得很!」李應川說,自己去年這樣告訴總書記,如今也是這樣告訴每個鄉親。搬下來的好生活李應川的脫貧攻堅Vlog李應川老家,在古浪縣東南部乾旱山區的橫梁鄉橫梁村。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南谷新村新生活
    原標題:南谷新村新生活 楊培新是渭源縣上灣鎮尖山村本布屲社村民。在2014年搬到南谷新村之前,從他住的本布屲社到上灣街道,需要徒步翻過一座大山,「這些路以前特別難走,是坑坑窪窪的土路。下雨天,乾脆就走不了。」 以前的房子已經拆舊復墾種上了松樹。
  • 「廣東人自駕遊五華」首發,開啟「新年第一遊」
    2021年1月1日,由梅州市五華縣人民政府、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五華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的「新發現 心體驗——廣東人自駕遊五華」首發儀式在五華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來自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肇慶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100輛自駕車組成的自駕體驗團參加了本次活動,並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