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拉麵 從街頭小攤登「大雅之堂」

2020-12-14 青海新聞網

準備食材

現場和面

上演拉麵「秀」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雙手上下翻飛,麵團如水袖飛舞,一拉一扯之間由粗變細;晶瑩剔透的湯汁,滑利爽口的拉麵,翡翠似的蒜苗香菜,散發著濃香的牛肉塊,紅紅的辣椒油,一碗碗清白紅綠銀絲面勾起了人們的食慾……連日來,在第2屆金芒果地理標誌產品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金芒果地標會」)上,「青海拉麵」展廳裡,圍滿了長沙當地市民和國內外遊客,很多人紛紛拿出手機拍攝。

從「小打小鬧」的街頭小飯館,到如今登上地理標誌的「大雅之堂」,青海拉麵登上了國內更多的新消費大平臺,並通過這些大平臺,越來越多的青海拉麵更快地爬上了全國食客的餐桌。

拉麵展廳賓客滿座

「來來來,坐下嘗嘗我們青海的拉麵。」11月1日早上,「金芒果地標會」剛剛開幕,青海拉麵展廳的拉麵展臺前擠滿了人,熱情的拉麵人招呼著來自各地的客人。

韓鼎記犛牛肉拉麵是此次「金芒果地標會」上海東市篩選參展的企業品牌之一,展位前,韓鼎記餐飲公司負責人韓福忠忙著給出鍋後的拉麵舀湯,再撒上配料,將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麵端給了排隊等候的食客。

他個子不高,身材結實,背挺得板直。面對記者的採訪,臉上露出了靦腆的笑容。韓福忠來自於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八十年代末,韓福忠走出大山創業,從事拉麵產業。這一路,他走南闖北,從深圳轉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不斷將拉麵產業做大做強。2013年,安徽合肥市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將韓福忠的餐飲品牌引進合肥,鼓勵他開設特色鮮明、品質純正的民族餐飲,以此提升合肥市民族餐飲水平,就此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合肥順利站穩腳跟。

「我們在合肥已有13年時間了,現在餐飲品牌已發展到上海、南京、無錫、杭州等城市,這次我們到長沙,主要是展示推介我們青海韓鼎記品牌的綜合性應用體系及產品質量的體系,同時也將我們的品牌及青海的這碗面推介到各地。」韓福忠說,「不知道今天會來這麼多客人,準備的食材有些少了。」面對這麼多的食客,韓福忠又忙著給出鍋的拉麵撒起了配料。

「來一碗!」「多少錢一碗呀?」現場不時有人詢問。

沒有過多的資料簡介,沒有熱心的推介人員,取而代之的是熱騰騰的濃湯,細長細長的拉麵,拉麵師傅們忙碌地煮著一碗又一碗牛肉麵,排隊點餐吃麵的人群絡繹不絕。

「賣了1000多碗有吧,休息日人多。」拉麵師傅一邊拉麵一邊說,都顧不上抬頭。

據介紹,此次海東參展的3家企業,每家平均一天能賣出1500多碗拉麵,按每碗20元計,一家店一天收入可達3萬元。

一整天,青海拉麵廳的展臺前都是賓客滿座,一天下來,3位拉麵師傅也已經累得抬不起手。

食客排隊吃拉麵

各級政府傾力扶持

在「金芒果地標會」上,許多亮相的展品涉及酒類、茶葉、果蔬、花卉、手工藝品、水產品、肉製品等,都來自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最具代表性的精品產品。而海東拉麵由政府帶隊,為拉麵人提振發展信心,受到了參展企業的好評。

「憑這個券可以領拉麵湯料。」「對,對,是來這裡領……」來自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艾麥爾清真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的韓浩一邊招呼,一邊給前來領拉麵湯料的人分發湯料包。

「政府千方百計地引導和幫助我們拉麵人群體,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得更遠。」韓浩說。此次展會,他帶來了四類拉麵食材,整齊擺放在展廳一角。即使沒有優惠券,他也會微笑著向顧客介紹湯料包並免費送上。熱鬧的展廳,人聲鼎沸,為金芒果地標會打了個「好頭炮」。

近年來,在拉麵人的不懈拼搏和各級政府的傾力扶持下,「青海拉麵」已然成為我國餐飲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東市委市政府不斷促進拉麵產業發展,在助推拉麵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主動當起「店小二」,先後出臺了相關促進發展意見,扶持政策,實施了拉麵高級管理人才千人培訓計劃。從多層面、多方位給予了拉麵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持。目前,拉麵產業正處在提檔升級、實現再次飛躍的關鍵時期,為此海東率先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出臺了促進拉麵產業三年發展計劃,省上召開了拉麵產業發展大會,明確了未來青海拉麵發展目標,力求使青海拉麵品牌的影響力更加深遠,確保拉麵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海東市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相關負責人馬金星說,參加金芒果地標會這一知名度高、影響力強的國際博覽會,對於「青海拉麵」品牌來說是一次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對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味道背後是文化

政府搭平臺,企業老闆唱「大戲」。在青海拉麵廳其中一個展臺前,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四千年喇家拉麵」負責人馬維明也忙得不可開交。

「到外面開拉麵館,最早是我父親去的廈門。」馬維明說,今年80歲的馬宗元是最早一批出來創業的民和人,屬於「面一代」。如今,民和更多的人走出大山走進城市,開起了拉麵館。「現在我們川口鎮好多人在外面開了拉麵館,家家戶戶都有轎車,有幾十戶人家還在縣城、省城買了房子,這都是一碗碗面給拉出來的啊。」馬維明說。

展位上,馬維明的兒子馬超站在案板前,像變魔術般將一盆像蚊香一樣盤起來的面。呼啦一下拉成一根20多米長的麵條,粗細勻稱、絲滑連貫。在馬維明家,拉麵已經傳承了三代人。

「今天還是第一次品嘗到西北風味的手工牛肉拉麵。」吃麵的食客紛紛讚嘆制面技藝的精湛以及口感的與眾不同:「麵條吃起來非常有韌勁,早上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拉麵,再配上辣椒佐料,十分美味。」

展位前,只見拉麵師傅正在往面碗中加牛肉湯,湯濃味美,讓人食慾大增,問這湯是什麼做的,老闆笑而不語。

當問起喇家拉麵有什麼不一樣時,馬維明表示,這不僅僅是一碗麵,我們喇家遺址出土的世界第一碗麵條,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它彰顯了青海麵條的悠久歷史和高超的製作技藝。在青海拉麵亟需加強品牌建設的今天,希望以「天下第一碗麵」作為品牌,推動青海拉麵讓更多人知曉。「我的拉麵起名『四千年喇家拉麵』就是想通過加入這樣文化的元素,充分利用這張金名片,加強青海拉麵的品牌建設。」馬維明說。

2002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專家在青海喇家遺址考古發現了一碗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麵條,它的歷史足有4000年,成為民和最為悠久的歷史文化之一。而4000年後的今天,青海海東以數以萬計的「拉麵館」為載體,將「牛肉拉麵」從「面文化」的發源地「拉」向全國,逐步發展成貧困地區的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模式——「拉麵產業」 ,一個個海東人在外打響了青海拉麵的品牌和市場。

美味的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從「喇家第一碗麵」開始,講述拉麵故事,弘揚拉麵文化,無論是對海東拉麵產業的規模、力量、檔次,還是在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建設方面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食客爆滿

相關焦點

  • 臺媒:日本拉麵為何當初難登大雅之堂?
    臺媒:日本拉麵為何當初難登大雅之堂?慢說難登大雅之堂,連普通家庭的三餐餐桌都攀不上,僅只是城市暗巷攤販提供給車夫、苦力、風塵女郎充飢的消夜小吃罷了。  文章摘編如下:  上禮拜某晚與朋友去達人拉麵店用餐,好吃是好吃,但一碗索價近300元(新臺幣)。  閒聊跟朋友解釋,眼前這碗拉麵,珍貴的並非麵條或配料。日本拉麵店,最耗損商家精神和成本的食材,要屬湯頭的熬煮準備了。
  • 「山竹」一走,青海拉麵人就行動起來
    超級颱風「山竹」走後,在深圳的青海拉麵人坐不住了。9月18日,他們走上街頭,免費為忙碌的環衛工人送水送餐,與當地群眾一起清理街道。清理街道。為環衛工人送餐。青羚網訊超級颱風「山竹」走後,在深圳的青海拉麵人楊毛沙坐不住了。9月18日,他帶著家人、員工和幾位老鄉走上街頭,免費為忙碌的環衛工人送水送餐,與他們一起清理街道。楊毛沙32歲,是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上四合生村人,在深圳光明區開拉麵館十多年了。
  • 日本街頭拉麵小店,湯頭一鍋燉非常濃鬱,就是感覺幾碗都吃不飽
    說到日本美食,我們最可能想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刺身店還有比較高大上的米其林餐廳,很少有人會想到日本街頭也有擺攤的。其實日本的城市環境確實很好,但是街頭的小攤也是城市的必須,不能為了城市環境把小攤直接把撤了,所以日本的街頭小攤也是有的,只是比較乾淨。
  • 難登大雅之堂的美食之臭豆腐
    為什麼臭豆腐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一是傳統觀念作怪:宴席一般都是用來宴請客人的餐飲方式,人們認為臭味的散發是對客人的一種不尊重不禮貌!想想如果在一個密閉空間裡,有人咬破一個臭豆腐,氣味瀰漫出來,旁人還是要遭殃的。
  • 【河湟美食】青海拉麵
    「青海拉麵」起源於西北地區的「家常拉麵」,是4000年前「喇家面」的傳承。「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道揉」是它的精髓,出面靈動,似有生命,入口爽滑,易於消化。
  • 飛上「雲端」的青海拉麵
    一碗小小的拉麵已經成為當地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隨著拉麵產業的發展壯大,如今,青海拉麵正通過電商平臺飛上「雲端」……  記者在化隆縣「青海拉麵產業電商服務中心」看到,湯料、清油、麵粉、牛羊肉等拉麵食材和標準統一的各式拉麵餐具、廚具整齊有序擺放。智慧拉麵平臺大數據電子屏實時顯示出全國上萬家化隆拉麵館在線運行情況。
  • 蘭州拉麵現派系之爭:蘭拉遭青海拉麵抵制 政府已出面幹預
    北京晨報記者通過多方了解得知,原來,在東方宮這家店開業之前,距離不遠處已經有一家青海人開的蘭州牛肉拉麵店,而「青拉」圈有一條默認「行規」,牛肉拉麵店的距離不能小於400米。作為蘭州牛肉拉麵2.0版本的蘭拉新勢力東方宮卻破壞了「老規矩」,於是遭到了「傳統勢力」——青海派牛肉拉麵的抵制。
  • 香江漫話:香港街頭文化登上大雅之堂
    中新社香港三月十七日電(記者張淑琴)提起街頭文化,你會聯想到什麼?另類?風格乖僻?異於常人?事實上,很多街頭活動十分健康,有助青少年發洩多餘精力,對他們帶來正面影響。  也許是看到了這點,香港特區政府已在儘可能地為他們營造生存空間。  據悉,街頭文化首先在歐美出現,近年在日本、韓國、香港及內地廣受歡迎。
  • 成語「不登大雅之堂」 源自眉山丹稜大雅堂
    使後之登大雅堂者,能以餘說而求之,則思過半矣。」——黃庭堅《大雅堂記》經常聽人說:「xx不登大雅之堂。」你知道嗎,這「大雅之堂」的源生地就在四川?全國名為「大雅堂」的古蹟不多,真正「根紅苗正」且出現最早、規模最大的大雅堂,則位於眉山市丹稜縣。許多史學家甚至稱,丹稜北宋大雅堂是中國詩歌的聖殿,丹稜也是中國大雅文化的發祥地。
  • 青海拉麵走上品牌加盟之路
    11月2日,青海拉麵「伊麥佳」品牌加盟籤約現場火熱,來自全國各地的拉麵人近五百餘人參加,這是我省拉麵行業首次舉辦的品牌推薦加盟活動,為青海拉麵擴面、提檔和升級,推動拉麵經濟品牌化、特色化和連鎖化發展提供動力。
  • 青海「拉麵匠」在廈門的幸福生活
    如今,像他這樣在廈門打拼的青海籍「拉麵匠」不在少數。跨越2500多公裡的他們,早已紮根廈門,融入當地。走出山門 走向廈門「拉麵匠」與廈門結緣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1988年,化隆縣一名年輕人隻身到廈門開辦了第一家清真拉麵館,靠早上賣油餅、牛羊雜碎,經營牛肉拉麵,年利潤5萬元。
  • [青海新聞聯播]青海拉麵走進亞洲美食節
    [青海新聞聯播]青海拉麵走進亞洲美食節 青海拉麵走進亞洲美食節。
  • 金點子解惑青海拉麵升級之困
    青海新聞網訊如今,青海拉麵人,尤其是海東市拉麵大軍在全國280多個大中城市,經營2.8萬餘家拉麵店,從業人員達17.3萬人。2018年,這碗「拉麵」更是交出漂亮成績單——拉麵經濟經營性收入154億元,實現利潤41億元,成為實實在在的「致富面」。從端起這碗面開始,青海人用三十多年的光陰,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發展之路。在新時代的新挑戰面前,脫離「蘭州拉麵」自創品牌的青海拉麵,如何轉型升級?
  • 青海拉麵館裡的「百萬富翁」「造夢記」
    中新社武漢6月21日電 題:青海拉麵館裡的「百萬富翁」「造夢記」  作者 胡友軍 張添福  韓索力麼乃可能無法想到,自己真會成為「百萬富翁」。  十三年前,他跟父親從中國西北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的老家,到湖北武漢開拉麵館討生活,「那之前,我沒去過老家的縣城,更不知道什麼是大城市。
  • [青海新聞聯播]青海拉麵在廈門成為美食品牌
    [青海新聞聯播]青海拉麵在廈門成為美食品牌 青海拉麵在廈門成為美食品牌。
  • 高原驛站帶你走進青海,給你一碗釀皮兒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還有令人垂涎的青海美食每一種味道都是一段記憶今天的青海味道叫做釀皮兒釀皮歷史飲水思源,相傳釀皮源於甘肅天水釀皮製作青海人讀「釀」字為「讓」音。在西寧和農業區各城鎮出售釀皮的攤販到處可見。
  • 金融科技助脫貧:青海拉麵網際網路平臺上線
    新華社西寧12月28日電(記者王金金)記者日前從中國建設銀行青海省分行了解到,青海拉麵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於12月27日正式上線。這是青海省首個應用金融科技為政府、核心企業、拉麵經營戶搭建的拉麵產業綜合服務平臺。  據了解,青海拉麵平臺服務對象包括政府、企業與拉麵經營者三方。
  • 拉麵穿針引線「一帶一路」 青海海東驚豔亮相杜拜
    圖為拉麵師傅現場展示拉麵穿針技藝。 李增兆 攝當日活動現場,18位青海拉麵人搭起了面案和湯鍋,陳設了製作青海拉麵的10多種原料,他們和面、拉麵、煮麵、撈麵,為前來參觀的嘉賓表演青海拉麵技藝,美味的青海拉麵讓現場嘉賓迅速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當嘉賓看到三十根細如髮比的拉麵穿過同一針眼時,紛紛舉起大拇指,連連稱讚。
  • 906家在京青海拉麵店有了統一標識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做大做強青海拉麵產業,加速推動青海拉麵品牌化、特色化、連鎖化創新發展,樹立青海拉麵品牌整體形象,8月12日,青海駐京辦會同北京青海企業商會、拉麵分會,為在京的青海拉麵餐飲店統一授牌。據悉,截至目前在京的青海拉麵店已達906家。
  • 「中國拉麵」上雲 青海海東合作阿里推動拉麵產業數位化
    7日,阿里巴巴集團與海東市人民政府在海東籤署了《青海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合作框架協議》,並舉行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國小吃產業帶」項目全國首發儀式。啟動儀式前,雙方就共同打造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推動拉麵產業全鏈路數位化升級,打造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中國小吃產業帶」項目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