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獨山縣因負債400億出名了,在此之前,可能大多數人並不熟悉。
一個只有37萬人口,2020年才摘掉貧困縣帽子的小縣城,卻負債400億,讓人驚訝。
報導後,批評的聲音紛至沓來,批評搞政績工程,搞形象工程,高額負債拖累獨山老百姓。
對此,負債400億已成事實,批評並不解決問題,現在獨山縣更應該思考出路在哪裡,說說幾點思考。
思考一、獨山縣發展路子該怎麼走?
獨山縣地處貴州最南端,素有「貴州南大門」、「西南門戶」之稱,是貴州南部重要城鎮,也是西部地區連接中、東部地區的開放前沿。被國家確定為甲級開放縣、省政府確定為民族地區綜合改革試驗區、農業綜合開發縣、集體經濟試驗區和星火技術密集試驗區。
獨山縣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座被寄予厚望的城市,從發展層面來看,發展之路仍在探索之中。並沒有明確發展路線,也暫時沒有走出一條路子來。在路子不明確之下,舉債大建,必然出問題。
現在的獨山,該重新思考發展路子該怎麼走。
思考二、現有爛尾工程該如何整合,價值如何最大化?
一個小縣城舉債400億大建特色建築,從出發點或許是好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終,曾經引以為傲的構想變成了燙手山芋。
世界最大的水司樓,盤古莊,黑神廟,七十二行,賽馬場,古風博物館等等,從目前來看,腦洞開得大,構思宏大氣派。從景點角度,這些建築及背後的文化具有一定景點價值。獨山縣該思考,這些建築該如何盤活?價值最大化?簡單粗暴的炸掉,爛尾肯定不是上策。
針對這些建築建議:一、引進商業資本,改商業開發運營。二、改變建築用途,舊樓新用,發揮價值;三、拋磚引玉,做好易收尾建築,先讓一部分建築投入使用。完善和激活這些建築是出路之一。
思考三、負債建築旅遊業基礎支撐在哪裡?
做了這些多建築,僅僅靠建築吸引遊客肯定不行,旅遊的基礎設施,支撐點在哪裡?
想要發展旅遊業並不是拍腦袋就能做成的事情,旅遊相關的交通,酒店等有沒有,外地遊客方不方便到達,來了有沒有吃的,住的都需要思考和完善。
如果基礎支撐都沒有,即使所有景點建成了,旅遊業也發展不起來。所以,獨山任重而道遠。
思考四、建成後如何做好城市運營?人才在哪裡?
獨山建成了這麼多建築,打造旅遊的城市,真正的壓力在於後期運營和管理。
旅遊景點建築是死的,發揮價值要靠人來打理、運營、管理,否則即使建好之後,也無法發揮價值。這些價值發揮需要人才,從城市運營來說,專業的人才引進,培養,儲備非常有必要。
不是這些建築搞好了,才去引進,為時已晚。未雨綢繆,獨山要發展好得靠人才。
負債400億的獨山縣,化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會,還是有翻身之機。說不定,依託這些建築,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