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做生意真的不容易,因為美國政府對於大型企業有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限擴張的相關法律。
簡單來說,就是在美國做生意,如果一個集團太過於龐大,美國政府以及國會有權把這家公司拆成無數的小公司,其目的就在於防止集團資本太過於龐大,而出現對市場某一行業的壟斷。
根據馬克思主義資本論來講,如果一家公司出現壟斷,其零售價格可能會圍繞壟斷價格波動,也就是說一雙襪子賣100塊錢,那麼我們也只出100塊錢,因為它對襪子這個行業進行了壟斷,我們不買它家的襪子就沒有襪子可穿,而美國政府對於大企業是有反壟斷經濟法的。
隨著中國相關金融制度的完善,我們近期聽到的兩個最熱的詞就是「社區蔬菜」和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限擴張的相關工作會議在由上往下的進行傳達,以及可能有希望在明年期前實行。
之前,我們很多人聽到壟斷時,大家可能深惡痛絕的都是石油行業,因為像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行業基本可以說,壟斷了中國的石油行業,石油漲價降價都由他說了算,我們老百姓只能交錢就行了。
為什麼說:壟斷企業在每個國家有這麼大的勢力?
其實,我個人覺得壟斷實也控制者基礎產業的定價權,因為進價全有關係到國計民生,因為就像我個人剛剛講到的:如果一家大的企業生產襪子,那麼其他的行業就會被排擠,我們不買這家公司的襪子,那麼我們就沒有襪子可穿,而襪子的價格,就是由他們的壟斷價格來決定,不是由襪子的價值來決定,而這樣的話,壟斷公司一雙襪子賣1000元我們也得買,所以這就會造成物價的飛速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率過高,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如果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過高,物價就會圍繞壟斷價格波動。
在過去的幾十年前,我們國內主要是以國企為主體經濟的所有制經濟,但是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巨頭,例如阿里京東,美團,騰訊等網際網路大企業的崛起,我們看到像騰訊的像阿里巴巴在某些行業已經走向了壟斷,如果國家任由這些大的集團對國內的某些資源或能源以及社交方面信息交流的壟斷,就會出現資源壟斷,例如阿里粑粑和騰訊現在的格局就像楚河漢界,大量數據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不以國家的意志為轉移最重要,是憑藉大數據和算法這些企業擁有越來越多的定價權以及我們個人的隱私。
可以說大部分的個人信息都會被阿里騰訊這樣的公司通過某些大數據獲知我們的個人隱私權,而這還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如果任由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們發展市場就會形成所謂的「單邊主義」就會出現壟斷價格,對於國計民生極其不利。
所以,國家看到這種網際網路巨頭的不良發展前景之後,在今年就及時地出現了反壟斷相關的法案或者說政策,但我個人覺得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反壟斷的最大難題所在,其從本質上是不能夠真正威脅到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因為實質性辦法不足。
正所謂:我們所講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家實施這項法律的時候,公司也不是傻子,這些公司早已想出了對策,而那時市場也早已發生了變化。
但從另一種角度來講,國家出臺這項規定,也就像美國政府一樣給國內的大企業,例如像谷歌,臉譜等這樣的公司多一點威脅,多一點恐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具有很強大的震懾力和威懾力。
因為相關方案的出臺,可以讓巨頭明白自己無限擴張的成本,正在提升未來將面臨更大的政治成本,如果國家出臺相關金融舉措來整治自己,自己的壟斷之路也是走不長遠的。
我個人認為,此次相關機構出臺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限擴張的根本目的就在於對資本市場有一些旁敲側擊的提醒和警示作用,尤其是哪些網際網路巨頭們。#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