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在壟斷的路上鎩羽而歸?網友說:阿里騰訊該收手了

2020-12-17 國華說經濟

在美國做生意真的不容易,因為美國政府對於大型企業有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限擴張的相關法律。

簡單來說,就是在美國做生意,如果一個集團太過於龐大,美國政府以及國會有權把這家公司拆成無數的小公司,其目的就在於防止集團資本太過於龐大,而出現對市場某一行業的壟斷。

根據馬克思主義資本論來講,如果一家公司出現壟斷,其零售價格可能會圍繞壟斷價格波動,也就是說一雙襪子賣100塊錢,那麼我們也只出100塊錢,因為它對襪子這個行業進行了壟斷,我們不買它家的襪子就沒有襪子可穿,而美國政府對於大企業是有反壟斷經濟法的。

隨著中國相關金融制度的完善,我們近期聽到的兩個最熱的詞就是「社區蔬菜」和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限擴張的相關工作會議在由上往下的進行傳達,以及可能有希望在明年期前實行。

之前,我們很多人聽到壟斷時,大家可能深惡痛絕的都是石油行業,因為像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行業基本可以說,壟斷了中國的石油行業,石油漲價降價都由他說了算,我們老百姓只能交錢就行了。

為什麼說:壟斷企業在每個國家有這麼大的勢力?

其實,我個人覺得壟斷實也控制者基礎產業的定價權,因為進價全有關係到國計民生,因為就像我個人剛剛講到的:如果一家大的企業生產襪子,那麼其他的行業就會被排擠,我們不買這家公司的襪子,那麼我們就沒有襪子可穿,而襪子的價格,就是由他們的壟斷價格來決定,不是由襪子的價值來決定,而這樣的話,壟斷公司一雙襪子賣1000元我們也得買,所以這就會造成物價的飛速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率過高,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如果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過高,物價就會圍繞壟斷價格波動。

在過去的幾十年前,我們國內主要是以國企為主體經濟的所有制經濟,但是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巨頭,例如阿里京東,美團,騰訊等網際網路大企業的崛起,我們看到像騰訊的像阿里巴巴在某些行業已經走向了壟斷,如果國家任由這些大的集團對國內的某些資源或能源以及社交方面信息交流的壟斷,就會出現資源壟斷,例如阿里粑粑和騰訊現在的格局就像楚河漢界,大量數據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不以國家的意志為轉移最重要,是憑藉大數據和算法這些企業擁有越來越多的定價權以及我們個人的隱私。

可以說大部分的個人信息都會被阿里騰訊這樣的公司通過某些大數據獲知我們的個人隱私權,而這還是小事,最重要的是,如果任由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們發展市場就會形成所謂的「單邊主義」就會出現壟斷價格,對於國計民生極其不利。

所以,國家看到這種網際網路巨頭的不良發展前景之後,在今年就及時地出現了反壟斷相關的法案或者說政策,但我個人覺得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反壟斷的最大難題所在,其從本質上是不能夠真正威脅到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因為實質性辦法不足。

正所謂:我們所講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家實施這項法律的時候,公司也不是傻子,這些公司早已想出了對策,而那時市場也早已發生了變化。

但從另一種角度來講,國家出臺這項規定,也就像美國政府一樣給國內的大企業,例如像谷歌,臉譜等這樣的公司多一點威脅,多一點恐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具有很強大的震懾力和威懾力。

因為相關方案的出臺,可以讓巨頭明白自己無限擴張的成本,正在提升未來將面臨更大的政治成本,如果國家出臺相關金融舉措來整治自己,自己的壟斷之路也是走不長遠的。

我個人認為,此次相關機構出臺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限擴張的根本目的就在於對資本市場有一些旁敲側擊的提醒和警示作用,尤其是哪些網際網路巨頭們。#阿里巴巴#

相關焦點

  • 阿里、京東、騰訊紛紛被國家點名,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寒冬將至」
    要麼收購,要麼入股,不只是讓用戶在平臺之間二選一,也讓那些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在騰訊和阿里選擇一個,在兩大集團當中各自為營,長期下來,形成了壟斷。因此,阿里和騰訊被國家點名了,在國家的反壟斷下,予以處罰。其中阿里因收購銀泰商業股權,沒有提前申報,並且涉及經營者集中,形成了壟斷。
  • 阿里吃50萬罰單!股價連續2天重挫!阿里騰訊真的在壟斷嗎?
    那就是要求當前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不要利用自身的市場地位進行資本無序的擴張,網際網路自帶馬太效應,只要贏了就能吃下整個市場,老二老三都很難活下去,這樣的例子,以前出現的還少嗎?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反壟斷,阿里這邊躺槍了,那麼騰訊這邊又是什麼情況呢?騰訊和阿里都是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但相比較阿里而言,其實騰訊的日子還算好過些,因為這和兩家公司的基因有關係。
  • 阿里和騰訊是不是壟斷企業?
    阿里投資是阿里巴巴集團實施投資併購的經濟實體,閱文集團是騰訊控股的子公司,豐巢網絡是順豐投資的關聯公司,三家「巨無霸」網際網路科技和經營企業不是《反壟斷法》的法外之地。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阿里巴巴通過阿里投資分三次收購了銀泰商業73.79%的股份,阿里成為銀泰實體商業的第一大股東;2018年8月,閱文集團收購了新麗傳媒100%的股份;2020年5月,豐巢網絡以換股方式收購了中郵智遞100%的股權。三家網際網路巨頭涉嫌違反了反壟斷法條文中「經營者集中」的規定,即:經營者通過合併、籤訂合同和股權收購的方式取得對其它經營者的控制權。
  • 網際網路巨頭用資本捆綁壟斷,掀翻菜籃子,再次證明資本是萬惡之源
    畢竟巨頭的廝殺短期內降低了買菜成本,但是一旦網際網路巨頭壟斷了老百姓的「菜籃子」,前期他們投入的資本,他們是要加倍收回來的,這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慣用的圈錢套路。首先是燒錢,搶實體行業生意;然後就是壟斷,賺大錢,再最後就是上市,收割中產的散戶。與滴滴、共享單車等一個模式。
  • 社區團購、網上買菜,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貪婪,該收一收了!
    所以網際網路巨頭也瞄準了社區團購這一風口,從今年6月份開始,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開始滲透布局。甚至還有跨界做社區團購的,比如滴滴。滴滴收購了2年前成立的橙心優選,在今年6月份再次調整上線。橙心優選沒有和京東,淘寶等電商巨頭參與雙11的比拼,更沒有把目光放在大眾化的電商產品上,而是針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購物超市,零售店。憑藉低價策略,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用戶。
  • 任正非又說對了!網際網路巨頭們或將迎來「至暗時刻」
    這可能只是開始,網際網路巨頭的行動繼續蔓延,向社區電商布局。拼多多、滴滴、阿里、騰訊、京東、美團等巨頭都參與了社區電商,成立了相關業務部門,專門盯著全新的風口領域。網際網路巨頭的行動再次展開,和以前一樣,各種優惠,各種便宜。平臺對新用戶提供專屬折扣價,首單全額返現,推薦新用戶購買下單還有獎勵。
  • 阿里/騰訊/順豐等巨頭攤上大事了!
    也就是說阿里,騰訊,順豐三家巨頭同時被處罰!然後緊接著,又傳來大消息:也就是說:像虎牙和鬥魚這樣的二線網際網路公司也被審查了!好戲才剛剛開始!要知道,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基本上都是通過層層投資壟斷了商業生態,形成了騰訊系/阿里系等等,然後不斷的培育的獨角獸,其業務模型不是送外賣的,就是賣東西的,或者是搞直播的/社區團購的等等,不是擠壓實體店/商販/個體戶的空間,就是擠壓菜販的空間……前幾天網上有幾段文字引發了大家的共鳴:這些文字深深的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 阿里騰訊進擊韓國網際網路
    韓國地鐵支持中文(圖源:作者攝於首爾)這背後是中國遊客強大的購買力,也正得益於中國遊客對於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的強需求,在財閥基本制霸的韓國,阿里騰訊得以在韓國網際網路嶄露頭角。1985年韓國SDN組成圖這可以說是韓國網際網路的起源,到90年代初,韓國的教育及研究領域已經基本接入網際網路,也就是1991年,全球資訊網正式在網際網路上向公眾開放,包括三星、KT等韓國巨頭已經組成SG-INET共同開發、實施和運營網絡技術
  • 阿里閱文豐巢被罰 反壟斷下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騰訊、阿里如今也面臨類似的監管與調查。反壟斷,一直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行政性壟斷,在經濟學界早已形成共識,已無需討論。但是關於對自然壟斷的調查,經濟學家分歧很大。如何界定壟斷?反壟斷的標準是什麼?難道「大即原罪」嗎?反壟斷到底是支持創新者,還是打擊了創新者?
  • 網際網路反壟斷的蝴蝶效應:「巨頭買下整個賽道」一去不復返
    經過數十年發展,以BAT為代表的企業在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崛起,巨頭企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投資所覆蓋的版圖越來越大,血雨腥風的網際網路競爭,已經有些走向壟斷生意的跡象。隨著BAT十年的野蠻生長時代即將結束,網際網路巨頭們也走到了流量紅利末期和強監管交匯的十字路口。
  • 為什麼阿里被稱為科技型公司,而騰訊卻是網際網路公司?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阿里巴巴和騰訊逐漸的成長為了國內的網際網路兩大巨頭,業務也從最開始的單一模式發展到了多元模式,很多創新型企業的背後都有阿里或者是騰訊的身影,網友將之稱為騰訊系和阿里系。但是,隨著近些年的發展,逐漸的阿里巴巴脫離了網際網路圈,被稱為科技型公司,不過,大眾對於騰訊的認知依舊是網際網路巨頭。
  • 中國反壟斷第一槍打響 阿里騰訊順豐被罰150萬 網友:罰太少
    就在上個月,《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發布,這條消息並沒有引起太多網友的注意,但是卻實實在在網際網路圈子中炸出一聲「驚雷」。在徵求意見稿發布後的兩天內,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京東四大網際網路巨頭的市值直接蒸發1.8萬億。
  • 補貼-壟斷-收割,網際網路寡頭橫行15年後,馬雲的時代該結束了?
    不作不死,本是一句網友之間的戲言,但一些大型網際網路在野蠻生長多年後開始品嘗自己釀下的苦酒。11月初,距掛牌只差一個敲鑼儀式時,螞蟻集團的上市被緊急叫停,隨後,官方發布了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一些人仍心存僥倖,以為又是雷聲大雨點小。近日,高層會議一句「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徹底打破了他們最後一絲幻想。
  • 阿里被罰50萬元,騰訊卻轉身虧了5000億?
    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不用多言自然是屬於阿里控股的,而閱文集團則是屬於騰訊控股的,至於蜂巢則是屬於順豐旗下的。如此看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三大巨頭阿里、騰訊、順豐在一起湊齊了。所以說處罰額度的問題並不是可以隨意進行更改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正是這個道理。畢竟在全國像阿里、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在全國又有多少呢?對這些企業進行處罰,並非是希望這些企業破產,如果將處罰額度的上限無限提高,對於一些中小型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面臨的就是滅頂之災。
  • 阿里騰訊被罰五巨頭損失2萬億
    上周五政治局會議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周一阿里、閱文和豐巢因違反《反壟斷法》被市場監管總局頂格罰款。或是受此影響,周一港股的阿里、騰訊、美團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大跌,美團一度跌近7%。近來,阿里、騰訊、美團、京東和拼多多5家公司市值合計蒸發超過2萬億元。
  • 馬化騰前腳說騰訊開放 騰訊音樂接著用壟斷打臉
    不過,網友們並不買帳,在QQ音樂、百度貼吧留言表達不滿,「相信什麼,連年度數據報告都沒有(註:1月2日網易雲音樂出個人音樂年度帳單,刷爆朋友圈)」「哈哈哈,看了都是雲cun的友軍」「試過了,蝦米音樂完全可以繼續聽五月天的歌。」
  • 騰訊文創學堂成立、阿里湖畔大學開學 網際網路巨頭為何興學重教?
    該學堂的創辦者是騰訊公司與北京電影學院,從申請入學的條件和學費來看,入學門檻可謂不低。就在3月份,由阿里創辦的湖畔大學也迎來了最新一屆開學典禮。這引發網友與學者思考: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跨界布局教育產業,其初衷和目的究竟是什麼?
  • 網際網路反壟斷第一槍:阿里騰訊系被罰
    網際網路,強監管!從2008年《反壟斷法》生效以來,從來沒有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因為壟斷問題遭到監管部門的處罰。那麼,現在為什麼突然加強網際網路監管呢?主要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際網路巨頭業務邊界越來越廣,線上經濟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很多網際網路公司變成了投資公司,市場資源也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資本的力量日益顯現,從而暴露出一些競爭風險和隱患,數據安全方面也頻頻被舉報。
  • 阿里騰訊美團入局,網際網路巨頭「燒錢」賣菜,消費者:薅羊毛真香
    視點2020-12-04 17:11賣菜,正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新戰場。在社區團購最強風口上,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消費者再次迎來薅羊毛的大好時機。1分錢一袋食鹽、一分錢一個橙子……搶到的消費者直呼:薅羊毛真香。
  • 網際網路25年 國家終於要出手打擊巨頭壟斷 猜猜哪些平臺嫌疑最大?
    在雙11大促「節骨眼」上,阿里、唯品會、美團等電商巨頭看來要遭受不少暴擊了!長期以來,電商大促期間,平臺「二選一」總會被拿出來「遛一遛」,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壟斷、寡頭行為一直被「詬病」。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話了!針對平臺經濟反壟斷問題要重點打擊,那麼,都有哪些平臺嫌疑最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