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很早之前就已經傳入我國,經過長期的傳播發展,在我國宗教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有很多虔誠的信徒。寺廟則是佛教的典型建築物,很多人會前往寺廟燒香拜佛,希望佛祖保佑能夠心想事成。所以說,寺廟在我國並不少見。在古時候,寺廟一般會建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但是也不全是,寺廟周圍總會有人家居住,但是這其實也是有講究的。民間有一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就是字面上我們看到的意思,在寺廟附件居住,寧願住在廟宇的前面,也不住在廟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這又有什麼道理?
對於「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有這樣的解釋,當然只是其中的部分原因。寺廟每日經歷最多的就是信徒燒香拜佛,這就導致有些寺廟周圍每日都是香火嫋嫋,我們都知道吸二手菸對人體有危害,卻不了解吸入過多的香火煙氣對人體也有危害,尤其現在很多人都是在小攤邊買的香,更不知好劣。所以不宜住的離香火太近,這是其一。
其二,住在廟前,有的人家還可以做些小本生意,在很多景點,都會有人擺攤賣東西,這是非常常見的。有些寺廟每日來往的人更是數都數不清,也因此為商家提供了數不清的客源。其三,若是住在廟後,當有些人叩拜佛祖時,也同樣會叩拜到廟後的人家,對一些迷信之人來說,無緣無故受到這麼多人的叩拜,是要折壽的。還有種說法就是,寺廟的前面為陽,後面為陰,住在廟後面就會對這家人的氣運和健康有影響。有些地方還有「廟前富,廟後窮」的說法。也是因為種種原因,所以很少有人願意住到廟後。
其實有少數的俗語,它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不過是過來人的經驗總結,而且不同地域的俗語可能會有出入,甚至截然相反,都是可能的,這些俗語可信或是不可信其實都取決於自己的判斷,有些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有些人則對這些不感冒,這都是很正常的。
就拿這住宅來說,雖說有著「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的說法,但是寺廟之後依舊有人家居住,對生活也無甚大的影響。了解更多民間俗語,請關注顛覆歷史,帶你領略俗語的魅力,感受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