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房忠告: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2020-12-11 陌上花開且緩歸

中國人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尤其是農村裡的老一輩對這點尤其是深信。再加上對於農村人來說,房子是他們一輩子甚至是幾代人得以棲身的所在,房子的位置、布局、構造等對居住在內的人影響很大,所以有關於住宅和命運、風水關聯的俗語有很多。比如這句「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講的就是建房選址的問題。

現在村子裡少有廟宇,即使有,很多也已經破敗沒有香火,或者大多遠離居民聚集區。

不過在古代,村子或集鎮上有寺廟的就多了,什麼土地廟、觀音廟、文廟、祖廟等等,而且很多都人來人往、香火旺盛。

通常,人們建房居住都會離寺廟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如果萬不得已,那就會選擇居住於寺廟前面或左邊,而不願住在其後或其右。

原因固然有風水之說,但也有出於實際利弊的考慮。

寺廟是求神拜佛,祭祀祖先的地方,古人認為,這種地方是陰氣聚集的地方。如果把家安在附近,家中難免會受陰氣影響,鬼怪上門,是不利於家宅平安的。

因為古代建築遵循坐北向南的布局,寺廟大門都是朝著正南方的,從風水學上講,廟後是陰宅,而活人居住的是陽宅,當然不適宜建在廟後。

再加上寺廟大多比普通民房高大,若居於廟後,會被擋了陽光,擋了運勢,整日處在陰影中,陰氣就更盛了。若一定要選的話,廟前當然是優於廟後。

再者,同樣是因為寺廟坐北向南的朝向,所以其大門左側為東面,右側為西面。從風水上說,東為陽面,西為陰面。若居於東面,則能充分受到東升之陽的照射,也能驅散很多陰氣。

而居於西側,因為高大廟宇的遮擋,當太陽照到時,已是西落之日了,陽光不強烈且照射時間短,不足以驅散陰氣。所以左右之中,又以左為好。

雖說,上述有陰、陽之說,難免有點迷信色彩,但若從太陽照射角度來說,還是有其道理的。家中若光照不足,難免陰暗潮溼,既影響人心情,也有害身體健康。

從現實角度來考慮,廟裡是燒香、念佛的場所,整天都是香霧繚繞,佛音嫋嫋,若居住的離廟宇太近,難免會受到這些氣味和聲音的幹擾,打亂人的作息,分散人的注意力,擾亂人的正常生活,久而久之,在身體和精神上受到雙重折磨。

從這一點來看,不管是廟前廟後還是廟左廟右都不適合住人。即使在現在,這一點也是適合大家建房或買房做參考的。所以,別以為老古話都已經過時了,我們細細的去分析,還是有它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的。

相關焦點

  • 為何說「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
    民間流傳的一些俗語,有智慧也有不同的詮釋,更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論,就拿這廟(一般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後來引申到祠堂、墳地等祭祀場所,更延展到後來傳入的教堂等宗教場所)前廟後廟左廟右建房的事就有好幾種說法,其實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說這事罷了。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啥意思?
    以前村子人少,宅基地也少,村子離小廟有一些距離,但是現在農村宅基地越批越多,但是小廟周邊的宅基地卻沒有人要。聽農村老人說,之所以大家不要小廟周邊的宅基地,是因為農村有「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的說法,那麼這是為啥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這是什麼意思呢?不管在全國哪個地方,寺廟還是比較多的,大部分寺廟都是選在空曠,城郊外人煙較少的地方,尤其是有大山的地方,比如說泰山,黃山上就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寺廟。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有道理嗎
    在農村素來有:一命二運三風水的說法和講究,尤其是對於家庭的住宅走向、布局,甚至是房屋的坐落高低,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而且房屋周圍有什麼更房屋有關係的,也有頗多的講究,很多俗語老話之中,也都有類似的描述,像我們熟知的「前包後窪,不孤就寡」」「門前不栽樹,屋後不留窗」等等諸多的俗語,都是對於住宅的講究
  • 農村俗話「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說的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地區以前有很多寺廟,這些寺廟往往建立在比較偏遠的地方,例如山裡或者是荒郊野外,農村的老人們經常會說「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 這些話。
  • 俗語說: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有啥道理?
    那麼,農村老話: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是什麼情況呢?我們都知道,我們細心就可以發現,廟的正門是向南的,如果把房子建在廟前,人流量大,無遮無擋,尤其是香火鼎盛的地方,會讓自己的房子蓬蓽生輝,擁有更多的陽剛之氣。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這跟:寧住廟後墳前,不矛盾嗎?
    ,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俗語:寧在廟前,不在苗後。其實農村的俗語,很多都是雙刃劍,並非是絕對的事,就像這句寧主廟前,不住廟後,其實這種說法是源自於擔心自己身份卑微,受不起前面廟宇的香菸,住在廟後,廟前香火旺盛,這香菸原本是給供奉的主人所接受的,但自己住在廟宇的背後,不由自主的也會間接的承受到了這些香火,無意之間也就接受了很多人的朝拜,這是對於家庭很不利的,也無疑是一種折損的做法,所以在過去修房建屋,是不敢在廟宇之後建造的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說的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很多俗語,有些看起來就很有道理,有些卻顯得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說。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句「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得有沒有道理。以前農村的老人們常說「廟前富,廟後貧,廟左廟右出鰥孤」,這大概也是和「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差不多的意思吧。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一般人們的住宅幾乎都是遠離寺廟、祠堂、墳場的。大家普遍的觀念都覺得住在這樣的地方不太吉利,如果是用科學的說法的話,應該是這些地方的磁場、氣場會對普通住家人長期的居住生活有影響。
  • 農村有句古話「寧住廟前,不住廟後」,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大家好,歡迎繼續收看老農民的節目,帶給你們不一樣的農村生活。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一個農村古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說的挺有道理,但是有些又和我們這邊說的不一樣,所以我也補充幾點吧。其實這句話以前是很多風水先生說的,從陰陽的角度上來看,廟前是為陽,廟的後是為陰,我們很多人在建房或者買房子的時候,都喜歡買陽面的地方住,所謂的開陽就是這個意思。而陰氣重的地方,住起來也不舒服,潮溼不通風,容易對健康造成影響,你說對不對呀?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有道理嗎?為何農村人要這麼說
    文/惜談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有道理嗎?為何農村人要這麼說許多朋友可能都聽說過在我們國內的許多農村,其實流行著許多農村俗語。其實也不難理解,農村人在日常勞動之餘,肯定也有不少經驗總結,但是一輩子操勞他們又哪有什麼機會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呢?所以睿智的農村人就將他們的一些經驗編作一些順口就來的農村俗語,一方面能給大家帶來不少樂子,一方面也傳達了一些傳統觀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農村老話,說的是「寧住廟前,不住廟後」。
  • 農村老話「廟前不住人,廟後不埋人」是什麼原因?
    農村老話「廟前不住人,廟後不埋人」是什麼原因?以前農村裡有很多的寺廟的,但是大多數的寺廟都是建在一些山上,或者是周圍都沒有什麼人家的。村裡流傳著「廟前不住人,廟後不埋人」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老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在寺廟的前面是不能建房子的,而在寺廟的後面則不能埋葬逝去之人的。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其原因是什麼呢?有人說這個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其實在很多的農村裡有這樣的說法,也不完全是迷信,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行這一些俗語,這些都是農民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些是天氣預報類的,比如蜻蜓低飛要下雨;還有一些事生活經驗類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除了這些,俗語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言簡意賅,直白易懂,蘊含著無窮的道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慢慢的被人所忘記了,在農村也只有一些老人還知道這些俗語,很多年輕人都一問三不知。
  • 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民間有一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就是字面上我們看到的意思,在寺廟附件居住,寧願住在廟宇的前面,也不住在廟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這又有什麼道理?對於「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有這樣的解釋,當然只是其中的部分原因。
  • 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住在廟後面不好嗎,這讓和尚怎麼活
    文章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住在廟後面不好嗎,這讓和尚怎麼活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今天我們說的俗語就是「寧住廟前,不住廟後」,這話有什麼意思?住在廟後面不好嗎?這讓和尚怎麼活呢?其實這句話也和一些佛教理念有關,並且也帶有了一些迷信色彩,大家要理性看待。
  • 「寧在廟前蓋,不在廟後起」,廟後面住有啥忌諱?看完終於明白了
    中國農村地方很大,過去人口也不多,所以蓋房這個問題在過去實際上是沒有什麼規劃的。農民們看中了一個地方,只要沒有人跟他搶,就可以蓋在那裡。但是,農村人蓋房選哪裡都沒有問題,只有一個地方不會選,那就是廟的後面。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一般人們的住宅幾乎都是遠離寺廟、祠堂、墳場的。
  •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說過很多智慧名言,一定要學會聽從,否則吃虧的一定是自己,這可是凝縮了幾代人,數十代人的精華,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句歷史名言,「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存在著什麼樣的用意呢?
  • 農村俗語「寧住孤墳千年,不敢廟內半宿」啥意思?廟比墳還可怕?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事,其中還有很多俗語是祖輩告誡後代出門在外應該注意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住孤墳千年,不敢廟內半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老人說廟比墳還要可怕呢?
  • 老人常說:寧在廟前住,不在廟後睡,到底有何深意?你或許沒想到
    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會有寺廟,大大小小的寺廟遍布了,國內各地,老人常說,寧在廟前住,不在廟後睡,到底有何深意,你或許沒想到,接下來跟著小編的步伐,一起了解一下吧。老人常說:寧在廟前住,不在廟後睡,到底有何深意?
  • 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是什麼意思?寺廟後面真的不能住人嗎
    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一句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佛教和道教在中國存在了數千年,它們也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所說的「廟」一般指的是佛教和道教的出家人修行之所,世人一般會把這些地方稱之為寺廟。嚴格來說佛教與道教對這些場所的稱呼是不同的,道教一般稱為「廟」、「宮」、「觀」;而佛教則一般會稱為「寺」。
  • 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後一句同樣精彩,卻十人九不知
    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以及他的後半句便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生動地揭示了古人在平時生活上一些極其講究的情形,相比電視劇,則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而其中的道理雖然隨著時代不同,大多言過其實,但仔細揣摩後就會發現古時候的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如今的我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