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廟前不住人,廟後不埋人」是什麼原因?

2020-12-11 專注植物科普

農村老話「廟前不住人,廟後不埋人」是什麼原因?

以前農村裡有很多的寺廟的,但是大多數的寺廟都是建在一些山上,或者是周圍都沒有什麼人家的。在小編所在的村裡就有一個小寺廟,其也是建在半山腰上,可以說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四周除了這個寺廟,再找不到其他的住戶了!那為什麼在寺廟周圍沒人建房子呢?村裡流傳著「廟前不住人,廟後不埋人」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這句老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在寺廟的前面是不能建房子的,而在寺廟的後面則不能埋葬逝去之人的。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其原因是什麼呢?

有人說這個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其實在很多的農村裡有這樣的說法,也不完全是迷信,還是有幾分道理的。首先,廟前不建房是因為這裡住著不踏實,太過於吵鬧。我們都知道,寺廟一般都有晨鐘暮鼓一說,也就是在天剛剛亮的時候就要起床敲鐘了,而到了晚上快要睡覺的時候又開始擊鼓了,並且在每天還要定期誦經念佛。

如果遇到一些佛教方面的重要節日,那更是鑼鼓喧天,非常的熱鬧。房子建在這個地方,那是日子不「太平」的,這樣的環境是吃不好,也睡不好的。時間一長,身體就會出問題。而且還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寺廟中的人來人往。尤其是在過去,很多的土匪、強盜就常藏身在寺廟中。這樣如果在附近建有房子,那也有不安全的隱患。

其次,在寺廟後面不能埋葬死去之人,這個在我們當地也有這個說法。在村裡的那個寺廟後面是有一大塊空地,但卻沒有一個墳墓。幾年前,也有人想要在當地選做墓地,但是村裡的老人說這樣的地方不好,將來可能對子女運勢受到影響,所以也就改地方了。其實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寺廟中所供的都是一些菩薩和佛,對於他們都是有敬畏之心的,而在寺廟後面埋葬死去的親人,一來是他也會接受香火,二來是容易招來別人的一些閒話,從而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各地的說法也不同,因為畢竟各地的風俗習慣不一樣,有些地方是說「寧住廟前不住,不可住廟後」。

以上就是農夫對這句老話的理解,你認為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有道理嗎
    在農村素來有:一命二運三風水的說法和講究,尤其是對於家庭的住宅走向、布局,甚至是房屋的坐落高低,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而且房屋周圍有什麼更房屋有關係的,也有頗多的講究,很多俗語老話之中,也都有類似的描述,像我們熟知的「前包後窪,不孤就寡」」「門前不栽樹,屋後不留窗」等等諸多的俗語,都是對於住宅的講究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有道理嗎?為何農村人要這麼說
    文/惜談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有道理嗎?為何農村人要這麼說許多朋友可能都聽說過在我們國內的許多農村,其實流行著許多農村俗語。其實也不難理解,農村人在日常勞動之餘,肯定也有不少經驗總結,但是一輩子操勞他們又哪有什麼機會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呢?所以睿智的農村人就將他們的一些經驗編作一些順口就來的農村俗語,一方面能給大家帶來不少樂子,一方面也傳達了一些傳統觀念。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農村老話,說的是「寧住廟前,不住廟後」。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啥意思?
    以前村子人少,宅基地也少,村子離小廟有一些距離,但是現在農村宅基地越批越多,但是小廟周邊的宅基地卻沒有人要。聽農村老人說,之所以大家不要小廟周邊的宅基地,是因為農村有「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的說法,那麼這是為啥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這是什麼意思呢?不管在全國哪個地方,寺廟還是比較多的,大部分寺廟都是選在空曠,城郊外人煙較少的地方,尤其是有大山的地方,比如說泰山,黃山上就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寺廟。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這跟:寧住廟後墳前,不矛盾嗎?
    ,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俗語:寧在廟前,不在苗後。其實農村的俗語,很多都是雙刃劍,並非是絕對的事,就像這句寧主廟前,不住廟後,其實這種說法是源自於擔心自己身份卑微,受不起前面廟宇的香菸,住在廟後,廟前香火旺盛,這香菸原本是給供奉的主人所接受的,但自己住在廟宇的背後,不由自主的也會間接的承受到了這些香火,無意之間也就接受了很多人的朝拜,這是對於家庭很不利的,也無疑是一種折損的做法,所以在過去修房建屋,是不敢在廟宇之後建造的
  • 俗語說: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有啥道理?
    如果長期生活在一個比較陰暗的地方,那麼人的精神氣和精力都會稍顯不足。所以建房子還是擁有一定講究的。那麼,農村老話: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是什麼情況呢?我們都知道,我們細心就可以發現,廟的正門是向南的,如果把房子建在廟前,人流量大,無遮無擋,尤其是香火鼎盛的地方,會讓自己的房子蓬蓽生輝,擁有更多的陽剛之氣。寺廟往往會建得比較高大,那麼假如把房子建在廟的後面,就容易被寺廟的牆體遮擋陽光,陰暗就在所難免。
  • 農村俗語「廟前祠後不住人,廟左廟右出寡婦」啥意思?有道理嗎?
    前段時間,筆者在農村老家和村裡長輩閒聊時,就聊起俗語,大家在一起長篇闊論的,你一句我一句的,甭提多開心,其中有一則俗語引起了的好奇,「廟前祠後不住人,廟左廟右出寡婦」,起初聽來,沒當一回事,覺得這就是迷信。不過後來聽長輩們講了許多故事後,也變得有點半信半疑了,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這則俗語,不知大家覺得有道理嗎?何為廟?
  • 農村有句古話「寧住廟前,不住廟後」,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大家好,歡迎繼續收看老農民的節目,帶給你們不一樣的農村生活。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一個農村古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說的挺有道理,但是有些又和我們這邊說的不一樣,所以我也補充幾點吧。其實這句話以前是很多風水先生說的,從陰陽的角度上來看,廟前是為陽,廟的後是為陰,我們很多人在建房或者買房子的時候,都喜歡買陽面的地方住,所謂的開陽就是這個意思。而陰氣重的地方,住起來也不舒服,潮溼不通風,容易對健康造成影響,你說對不對呀?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行這一些俗語,這些都是農民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些是天氣預報類的,比如蜻蜓低飛要下雨;還有一些事生活經驗類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除了這些,俗語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言簡意賅,直白易懂,蘊含著無窮的道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慢慢的被人所忘記了,在農村也只有一些老人還知道這些俗語,很多年輕人都一問三不知。
  • 農村老話: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抱樹,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小孩子都知道的一句老話是,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微妙的關係,簡單的一句話,卻將人性闡述的淋漓盡致。農村老話意義深刻,十分經典,今天筆者介紹的這句農村老話,也是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農村建房忠告: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中國人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尤其是農村裡的老一輩對這點尤其是深信。再加上對於農村人來說,房子是他們一輩子甚至是幾代人得以棲身的所在,房子的位置、布局、構造等對居住在內的人影響很大,所以有關於住宅和命運、風水關聯的俗語有很多。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說的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很多俗語,有些看起來就很有道理,有些卻顯得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說。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句「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得有沒有道理。以前農村的老人們常說「廟前富,廟後貧,廟左廟右出鰥孤」,這大概也是和「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差不多的意思吧。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一般人們的住宅幾乎都是遠離寺廟、祠堂、墳場的。大家普遍的觀念都覺得住在這樣的地方不太吉利,如果是用科學的說法的話,應該是這些地方的磁場、氣場會對普通住家人長期的居住生活有影響。
  • 「寧在廟前蓋,不在廟後起」,廟後面住有啥忌諱?看完終於明白了
    中國農村地方很大,過去人口也不多,所以蓋房這個問題在過去實際上是沒有什麼規劃的。農民們看中了一個地方,只要沒有人跟他搶,就可以蓋在那裡。但是,農村人蓋房選哪裡都沒有問題,只有一個地方不會選,那就是廟的後面。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一般人們的住宅幾乎都是遠離寺廟、祠堂、墳場的。
  • 為何說「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
    其一、「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這是一般北方人的說法,大致意思是說在別無選擇的基礎上寧肯選擇前後而不選擇左右,左右犯青龍、白虎禁忌不好,也是說給所謂的「神」平起平坐,屋簷搭屋簷的成了左鄰右舍自己也享受不起啊,人家五脊六獸的你更怎麼比得了啊。
  • 農村俗話「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說的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地區以前有很多寺廟,這些寺廟往往建立在比較偏遠的地方,例如山裡或者是荒郊野外,農村的老人們經常會說「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 這些話。
  • 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寺廟則是佛教的典型建築物,很多人會前往寺廟燒香拜佛,希望佛祖保佑能夠心想事成。所以說,寺廟在我國並不少見。在古時候,寺廟一般會建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但是也不全是,寺廟周圍總會有人家居住,但是這其實也是有講究的。民間有一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就是字面上我們看到的意思,在寺廟附件居住,寧願住在廟宇的前面,也不住在廟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這又有什麼道理?
  • 「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廟宇左右住人有什麼講究?
    導讀:「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廟宇左右住人有什麼講究?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社會的進步,我們身邊無神論的人們越來越多。儘管如此,人們心中那股敬神、畏神的勁兒仿佛從未消減。尤其是在知識相對閉塞、思想較為陳舊的農村,信奉神靈的人們仍然佔據絕大多數。在過去的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會建有廟宇,人們收成不好了、家裡有重病患者了、子女考學升遷了、運道不旺了都會去拜一拜。足見人們對神靈的尊敬與期許。當然,對於善於作俗語的農民來說,關於神靈及廟宇的語句自然也不會少。在農村,常聽老人會說這樣一句俗語——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大家有沒有人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什麼意思呢?
    那時候,社會生活水平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農民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莊稼,當然,莊稼的收成情況還要根據天氣的好壞來決定。因此,為了讓莊稼有個好收成,為了讓一家人吃飽,很多人都會去寺廟求拜,求神仙佛祖拜菩薩,總之就是為了能夠讓莊稼有個好的收成。不僅如此,他們對孩子的學習、婚姻等大事小事都不放過,每天都在為了自己家人好去寺廟求拜。
  • 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是什麼意思?寺廟後面真的不能住人嗎
    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一句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佛教和道教在中國存在了數千年,它們也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所說的「廟」一般指的是佛教和道教的出家人修行之所,世人一般會把這些地方稱之為寺廟。嚴格來說佛教與道教對這些場所的稱呼是不同的,道教一般稱為「廟」、「宮」、「觀」;而佛教則一般會稱為「寺」。
  • 俗語:「寧願住廟前,別住在廟後」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有非常多的講究與說法,比如門前不種柳樹、槐樹,桌子上不能擺三盤菜,壽宴不能送鍾等等,雖然沒有具體的明文規定,但農民朋友都會遵循,為了更好的記住這些禁忌,古人們把它總結成通俗好記的俗語,現在依然保存的非常完整。俗語「寧願住廟前,別住在廟後」啥意思?有何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