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上海為何有條「蘇州河」?

2021-02-07 地道風物

▲ 蘇州河穿過外白渡橋流向黃浦江,東方明珠萬家燈火淨收眼底。圖/視覺中國 


假如站在外灘北端的外白渡橋上放眼望去,你會看見些什麼?

 

在東邊,黃浦江氣勢逼人,繞著東方明珠塔甩出一道大弧,裹挾了萬千巨輪浩蕩遠去,直通東海;在西側,蘇州河從遠方流到腳下,一路穿過沿岸的老街與新橋,夾雜著大小弄堂家長裡短的瑣事絮語,蜿蜒而來。

 

▲ 靜謐的蘇州河每天見證著魔都的古樸與繁華。圖/圖蟲·創意


這一江一河,一縱一橫地流淌過大半個上海,賦予這座城市江海的壯闊與水鄉的柔情。以交匯處的外白渡橋為分界——黃浦江從南到北往外拓展,打通了大千世界,孕育出這座舉世聞名的超級港口城市;蘇州河則自西而東由內延伸,可回溯到煙雨江南,成為老上海們私密的精神家園。

 

▲ 南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臨黃浦江,西面是「萬國建築博覽群」,都是外灘的精華所在。圖/視覺中國

時至今日,黃浦江的風採更勝往昔,兩岸大廈拔地而起、直上雲霄,是「摩登上海」一張光鮮亮麗的名片;蘇州河卻變作一條「家常河浜」,行人往來匆匆,熟視無睹,只剩下夜風裡一絲絲的潮氣,訴說著她的「過往風流」。

▲ 外灘的朝霞如同火紅的巨龍,將黃浦江及沿岸建築映得分外妖嬈。攝影/周鑫

 


 老上海的「外婆河」

發源於太湖流域吳淞江,從吳江區一路蜿蜒向東,流經蘇州、崑山、嘉定、青浦,到上海市區的北新涇,始被稱作「蘇州河」。在古代,這條大河曾經直入東海,下遊近海處被稱作「滬瀆」,也就是今天上海簡稱「滬」的由來。▲吳淞江自西向東穿過整個崑山,來到「魔都」上海。繪圖/Paprika


《尚書·禹貢》中有言:「三江既入,震澤底定」,當年豐沛的太湖之水,依靠婁江松江東江宣洩入海,使得周邊地區免於洪澇災患。其中又以吳淞江的前身——松江聲勢最大,唐人稱之「波濤浩瀚走鳴雷」。最寬處河道足有二十裡闊,按照唐朝的標準,李世民左右各邁一腳算「一步」,三百步為一裡,算起來已是接近萬米;而當時的「黃浦」,只是其南岸十八浦中默默無聞的一條小河。

▲ 上海青浦區朱家角古鎮冬景。圖/視覺中國


吳淞江流到如今上海的青浦區一帶,寬闊的航道、入海口的地理優勢、背後姑蘇城的繁榮經濟,孕育出了一座「依海枕江,襟湖帶浦」的港口集鎮——青龍鎮。在唐天寶年間,曾有日本、大食、交趾、高麗等國的船舶雲集於此,商賈、使節往來不絕;到宋朝的鼎盛時期,鎮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煙火萬家,衢市繁盛」,時人稱之「小杭州」

▲ 2017年「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圖中展品文物依次為:1.木貼金臥佛像;2.散落的水晶念珠;3.北宋年間「鬱四娘舍一片永充塔下用」朱書磚(左)與「陸仁安並妻孟十娘舍八萬四千片」模印陰文磚(中)。圖/ 視覺中國

可以說,上海的港口地位和文化基因,最初都是由吳淞江賦予的。當太湖慷慨地向東海輸送她豐沛的湖水,蘇州、杭州、湖州等地的商船同樣載去了江南的文化,使得這片處在長江三角洲最前緣的年輕土地,與身後古老的江南水鄉血脈相連。

▲ 上海港港區陸域由長江口南岸港區、杭州灣北岸港區、黃浦江港區、洋山深水港區組成。圖為洋山港航拍景觀。圖/視覺中國


此後,由於下遊泥沙的大量淤積,吳淞江的河道逐漸萎縮,因而洩水不暢,變得迂迴曲折,難以再支撐船舶航運;到明永樂年間,浙西大水,吳淞江流域水患四起,戶部尚書夏原吉奉命赴江南治水。他命人疏浚範家浜(今黃浦江在外白渡橋至復興島的一段),接入黃浦,並遙引澱山湖水灌入河道,巨大的水量使得黃浦拓寬、變深,變成了今天的浩蕩澎湃的黃浦江

▲ 跨越了黃浦江的楊浦大橋,是上海的門戶象徵之一。圖/視覺中國

而吳淞江,卻在「黃浦奪淞」之後逐漸化作黃浦江的支流,低調地隱居幕後。直至上海開埠,這條論起輩分來說算是上海「外婆河」的古老河流,才重新煥發了生機,並擁有了現在這個如同少女般溫婉動人的名字——蘇州河


蘇州河,歷史的擺渡人


蘇州是一個極富古典氣息的地名,然而「蘇州河」卻是個洋涇浜名字。

 

1843年11月17日,時任「英國駐滬領事」的巴富爾宣布上海開埠。或許這個憑藉航海殖民發家的「日不落帝國」,對於江河航道的確有著敏銳的直覺——英國人將他們的居留地劃定在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的黃金地段,並在當時還是一片農田的蘇州河南岸,設立了大英帝國領事館

 

▲ 外灘源位於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這裡保留著一批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西洋歷史建築,是上海現代城市的源頭。圖/視覺中國


在此之後,這片現代文明衝擊下的土地迅速崛起,取代「老城廂」一帶成為了上海的中心,並被視作上海城市現代化之起源,至今蘇州河河口一帶的部分地區,仍被稱為「外灘源」。


▲ 外灘源航拍圖。圖/視覺中國


而當外來者們沿著身邊這條蜿蜒的小河溯源而上,發現她連通著盛產絲綢的蘇州城,因此將之命名為「Soozhow Creek」,意為「通向蘇州的小河」,自此開始,「蘇州河」之名流傳開來。

 

隨著河流之名一同興起的,還有沿河兩岸的建築。今天我們溯河而上,依舊能看見歷史留下的斑駁痕跡。

 

▲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攝影/周鑫


在經歷過三次更名的外白渡橋北邊,禮查飯店(浦江飯店)和百老匯大廈(上海大廈)相對而立。前者往往被視作上海灘最早接受新事物的地方——上海的第一盞電燈第一場交誼舞會第一部有聲電影都在此誕生;更曾在1922年接待過愛因斯坦,據說這位科學巨匠,就是在這裡知道了自己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

 

▲浦江飯店經歷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變遷,猶如一幢歷史豐碑昂然屹立,疊影出上海變遷的縮影。圖/視覺中國


▲同在外白渡橋北邊的百老匯大廈(上海大廈)。圖/視覺中國


再往遠處看去,四川路橋邊的上海郵政總局,曾經擁有號稱「遠東第一大廳」的郵政營業廳,頂部建有巴洛克式鐘樓,其東側雕刻著分別手持火車頭、飛機和電纜的人物,象徵著交通通信;南邊則是希臘神話裡的商神赫爾墨斯、愛神厄洛斯(相當於羅馬神話裡的丘比特)和阿佛洛狄忒。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是我國目前仍在使用的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郵政標誌性建築。圖/視覺中國


西藏路橋,曾有一道鐵絲網將東西兩側分為「華界」「租界」。其西北角的四行倉庫,原是大陸銀行和北四行的聯合倉庫,在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後,成為了謝晉元「八百壯士」激戰浴血之地。到今天,戰鬥最激烈的四行倉庫西牆,從老照片中被還原出來,屹立在光復路1號的街頭,其上密密麻麻的彈孔、被炮彈轟出的洞口,依稀訴說著當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幕的慘烈。

 

▲位於晉元路的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地晉元紀念廣場。圖/視覺中國


▲四行倉庫遺址內戰士戰鬥場景模擬雕像。圖/視覺中國


而從19世紀60年代起,憑藉著水路之便,蘇州河沿岸開始陸續出現了一些工廠,中國最早的一批麵粉、紡織、化工等民族工業在這裡起步。如早早開始建廠的榮氏兄弟(無錫的榮宗敬、榮德生),在1913年於新閘橋西光復路創辦了福新麵粉廠,此後又將目光轉向紡織業,兩年後在西段的周家橋創辦了申新紗廠,在蘇州河邊建立起了他們的「麵粉王國」和「棉紡王國」。


▲福新第三麵粉廠遺址,為蘇州河旁的老建築,也是上海民族資產階級的遺產留存。照片攝於2009年。圖/視覺中國


這些工廠的痕跡散落在沿河兩岸,如今的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就建立在上海眼鏡一廠的舊址上;而舊時挪威商人開設的「上海啤酒廠」(斯堪脫維亞啤酒廠),則保留了匈牙利籍建築師鄔達克的設計,成為夢清園的一部分。



羅曼蒂克消亡史

導演婁燁說,蘇州河是一條「沉澱了這個城市的繁華、往事、傳說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當上海奇蹟般崛起,成為令人窮盡辭藻也難以描繪的大都會時,蘇州河沿岸的工業區迅速擴張,也吸引了大量為了謀生或逃難而來的移民。轟鳴的機器高聳的煙囪激增的人口,也使得這條河流不堪重負。

 

▲蘇州河,浦西區域夜景。圖/視覺中國


首先,今天人們擔心的「住房問題」在那時就已暴露。前來謀生的工人和流離失所的難民們,在河流沿岸建成了設施簡陋而住房密集的棚戶區,隱藏在「十裡洋場」的光鮮外表之下,生存於擁擠而狹小的空間之中。

 

▲浦西一帶的棚戶區。圖/視覺中國


上海「爺叔」金宇澄《繁花》裡寫道:

 

「經過無數低矮蒼黑民房,經過了蘇州河,煙囪高矗入雲,路人黑瘦,到中山北路,香料廠氣味衝鼻,氧化鐵顏料廠紅塵滾滾,大片農田,農舍,楊柳,黃瓜棚,番茄田,種蘆粟的毛豆田,凌亂掘開的墳墓……沿途所見,全部算上海。

 

▲石庫門是上海的老式建築,大多分布在內環線浦西區域內;而棚戶區相比石庫門來說簡陋而擁擠,被稱為「滾地龍」。圖/視覺中國


而林立的工廠,則排出源源不斷的工業廢水,伴隨著生活汙水和垃圾,未經處理就無所顧忌地傾倒入蘇州河中,經年累月,造成了河水水質的嚴重惡化。到1928年,由於水源汙染,原先為華界閘北供水的「上海閘北水廠」被迫遷至黃浦江邊。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蘇州河「墨墨黑」的顏色與沖天的臭氣,都成為了沿河居民的噩夢。河上漂浮的垃圾「填水成陸」,誇張點說是「人踩上去也不會沉」;而不論冬夏,只要颳起風各家各戶都不敢開窗,生怕家中闖進異味臭味;以至於蘇州河上的浙江路橋,由於處在垃圾碼頭邊上,一度被稱為「垃圾橋」……

 

▲圖為2015年10月,經過搬家大修後正在歸位的浙江路橋,如今它以更年輕的面貌屹立在蘇州河上。圖/視覺中國


「黑臭」的蘇州河水,仿佛掩蓋了她曾經的光輝。

 

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末,新時代的上海才為這條古老的河流帶來轉機——蘇州河西段的工廠,大部分陸續遷移而去,各地基本都安裝上了汙水處理系統;而沿河的居民們,也逐漸擺脫狹小的棚戶,當年「三灣一弄」中的潘家灣潭子灣,變成了現代化小區——中遠兩灣城。河水慢慢恢復到往日的清明,河畔建立的「夢清園」,一如其名,代表了上海人「夢想蘇州河清澈如故」的美好願景。


▲俯瞰蘇州河。圖/視覺中國

- END - 

文丨葉吟嘯



 點擊下方圖片,跟風物君一起逛吃江南吧 



相關焦點

  • 【上海記憶】容子 | 四季蘇州河
    你為何如此沉靜,穿著暗淡衣衫,裹著難聞氣味,又臭、又髒、又黑,拖著破敗的棚戶記憶,在奚落與嫌棄中苟活?蘇州河啊,你讓我心疼,讓我心碎!人們曾經對你厲聲數落,你在雨中哭泣。細雨抽打著河水,就像鞭子抽打著瘦小、貧困的母親,留下道道傷痕。秋風驟起,河面傳來「嗚——嗚——」的鳴咽聲,蘇州河委屈地哭著,掩面向東逃去。
  • 蘇州河,幾代上海人的夢
    可以說,蘇州河是一條「沉澱了這個城市的繁華、往事、傳說和所有的垃圾」的河。蘇州河原名吳淞江,全長125公裡,是上海境內繼黃浦江之後的第二大河,在下遊與黃浦江交匯。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那麼,吳淞江就可以說是上海的「外婆河」了。
  • 上海:曾經「有股味」的那條河,如今咋樣了
    新華社記者陳飛攝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12月3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蘇州河:水清了,42公裡岸線也「親」了——上海曾經「有股味道」的那條河告別「黑臭」之後,濱水岸線又貫通,成為市民親水樂園》的報導。2020年,人民城市的長卷在上海「一江一河」兩岸徐徐展開。
  • 上海為何叫「魔都」,從一條烤魚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吃過的是土豪
    也就是說這個城市是走在前沿的,各方面發展都比較快,屬於世界前端的城市,國際化的大都市,因此被稱為「魔都」。去過魔都-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是一個高消費的城市,而且不是一般的高,對於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來說,上海有著別的城市所沒有高薪,同樣也有著別的城市所沒有的高消費,可是有很多人都說,難道發展的快了,薪資高了,就是魔都嗎?
  • 外星人基地空降蘇州河河畔?探秘後發現,原來這一切已經計劃了20年!
    隨著「蘇州河改造項目」的推進,最近,位於長寧區的蘇州河河畔,竟然出現了一座宛如科幻電影裡的神秘建築,更是被起名為「魔都未來之塔」!這條走廊,還將三個主題區域的道路連接在了一起,讓周邊的居民休閒娛樂的同時,又可以欣賞到蘇州河的美麗景觀。
  • 解碼魔都|貫通「一江一河」,對上海意味著什麼?
    因水而生、依水而興,黃浦江和蘇州河這「一江一河」,對上海有著非凡的意義。繼2017年底黃浦江核心段4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之後,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也實現基本貫通。無人機俯瞰貫通後的蘇州河。新華社記者方喆攝「一江一河」的貫通,讓昔日的「工業鏽帶」變身成為今天的「生活秀帶」「發展繡帶」。
  • 崑山和太倉,為何不想留在蘇州,一心想加入上海?
    導讀:崑山和太倉,為何不想留在蘇州,一心想加入上海? 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
  • 蘇州河,流淌出一部上海千年史
    從唐朝時「江寬十裡」,到經歷「黃浦奪淞」,蘇州河靜靜流淌:繁華、時髦、財富、割裂、開放……一滴河水映照出兩岸發展的多重片段。這條河與上海如此緊密相連,流淌千年間,河畔孕育出上海最早的貿易港(唐宋時期的青龍鎮),也曾激蕩近代上海工業文明,隨著岸線貫通開放,它又將與城市人民相融,構建新的河濱生活。
  • 上海最令人喜愛的風景點,黃浦江蘇州河的交匯處,藍天白雲景色美
    每個城市都有她獨到的魅力所在,猶如王朔筆下的北京,老舍筆下的濟南。上海,似乎是每個中國人生活中不可不談的城市。相比於其他城市,上海在我們腦海中的印象總是有很多種,高聳恢弘的浦東是她國際化大都市的一面,穿著旗袍靠在弄堂窗前的女人是她感性的一面,彌久滄桑的外灘歐風建築群是她極富有歷史韻味的一面,夜幕降臨後的魔都又是她奢靡的一面。
  • 在上海,原來一整條蘇州河都值得打卡
    蘇州河的沿岸,還有太多地方值得一看!蘇州河用100年時間,搭建出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水域框架。如今,蘇河灣開發啟動、上海「一江一河」建設規劃公布......這條上海的母親河,正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魔都人的視野中。四行倉庫、浙江路橋、天安千樹、M50園區、蘇州河景觀步廊......這裡的有太多值得介紹的地方,想跟你一一說明!
  • 上海第三機場塵埃落定,選址卻在江蘇南通,為何蘇州會意外落選?
    提起上海都不會陌生,它一直都是繁華和熱鬧的城市,素來就有魔都的美譽。這座城市的經濟總量很出色,在全國排名前沿的位置,同時它的交通網絡也很完善,不僅有高鐵、地鐵還有機場等。
  • 看懂上海:蘇州河上的橋
    今天許多人不知道,恆豐路橋原來叫「舢板廠新橋」,當初,這兒曾經是外國人辦的賽船總會所在地,上海人稱之為「舢板廠」。1903年,由廣東、浙江商人集資,在此建造了一座木桁架橋。最早的烏鎮路橋是木橋,建於1929年。1985年,才正式改木橋為鋼筋混凝土橋。現在的烏鎮路橋是在1998年到1999年間重建的,改成了鋼筋混凝土橋面。「新閘路浮橋」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不過,近代上海依然在蘇州河的兩岸起興。1848年的法文上海地圖中,將她同時標註了「Woosung」與「Soochow」——原來,上海開埠後,外國商人知道從這條河可以行船至蘇州,便叫她「通往蘇州的小河」。1848年,上海道臺麟桂與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籤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在正式文本中將吳淞江上海段稱為蘇州河,一直沿用至今。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不過,近代上海依然在蘇州河的兩岸起興。1848年的法文上海地圖中,將她同時標註了「Woosung」與「Soochow」——原來,上海開埠後,外國商人知道從這條河可以行船至蘇州,便叫她「通往蘇州的小河」。1848年,上海道臺麟桂與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籤定擴大英租界協議時,第一次在正式文本中將吳淞江上海段稱為蘇州河,一直沿用至今。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對我來說,蘇州河為我腦海中上海的空間區隔構建了新的坐標系,以前我劃分空間的方式和說法可能是根據不同的區,或者通過地鐵線路。但是走了蘇州河之後,我開始有一個新的構建城市的方法。我是南京人,來上海上大學,大學時的前男友也住在蘇州河旁邊,我們晚上經常一起在河邊散步,走過古北路橋,是一個很深刻的回憶。沒想到後來又陰差陽錯地參加了這個活動,自己也展開了許多對蘇州河的研究和拍攝,覺得和這條河非常有緣分。每次來漫步就感覺像去見一個老朋友一樣,哪怕它本身只是一條沒有感情的河罷了。
  • 大江東︱從黃浦江到蘇州河 「一江一河」貫通 流淌最美上海故事
    原標題:大江東︱從黃浦江到蘇州河,「一江一河」貫通,流淌最美上海故事   【「上海2021:從歷史到未來」系列報導(2)】  2020年年終,蘇州河中心城區
  • 魔都30個小眾打卡地,告訴你上海究竟有多美!
    許多人都看過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記得有一幕依萍從橋上跳河。一直以來都認為那是上海的外白渡橋,其實那是浙江路橋。如今浙江路橋可是蘇州河的顏值擔當。晚上橋身亮起LED照明,吸引了城中攝影愛好者們爭相打卡。
  • 上海:空中俯瞰蘇州河
    12月29日,從空中俯瞰蘇州河(下)與黃浦江的交匯處(無人機照片)。近日,上海蘇州河貫通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截至目前,除個別區段和點位外,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已基本實現貫通開放。近年來,上海市通過水岸聯動、全要素整治,全面提升了蘇州河濱河兩岸空間品質。
  • ...你的菜|大渡河路|普陀區|上海長風海洋世界|上海|蘇州河|長風公園
    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淨土。「創享塔」文化園大渡河路196號長風大悅城二層綿延125公裡的蘇州河,連接著上海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隱藏在建築裡的老上海風情、流轉於人來人往間的新上海故事,蘇州河畔的精彩更迭從未間斷。
  • ...你的菜|普陀區|上海長風海洋世界|上海|蘇州河|長風公園|大渡河路
    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淨土。「創享塔」文化園大渡河路196號長風大悅城二層綿延125公裡的蘇州河,連接著上海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隱藏在建築裡的老上海風情、流轉於人來人往間的新上海故事,蘇州河畔的精彩更迭從未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