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浮士德》,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020-12-16 非遺美學

《浮士德》 - Output - Stereo Out

01:28來自非遺美學

歌德,生於1749的美因河畔法蘭克福,於1832卒於魏瑪。他出名很早,在他27歲時,一部《維特的煩惱》就使他名聲大噪,他一生中作品無數,包括日記、散文、戲劇、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親和力》等等,但是如果沒有在1831年最終寫成的《浮士德》這部作品,歌德也很難躋身於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正是這樣一部歷時64年的曠世傑作成就了歌德,使他成為德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文學家,同時也成為人類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浮士德》是一部詩體悲劇,共12111行,如此的體量,顯然它不是為了舞臺的表演而創作的,而詩劇中的浮士德也並不是歌德完全虛構出來的人物,而是來自於民間的有人物原型可以依託的一個形象。這個人會佔卜、天相、魔術、鍊金術很多技能,在傳說中,他與魔鬼訂約,在有生之年,魔鬼供他驅使,死後靈魂歸魔鬼所有。《浮士德》這個故事,在民間傳說中,原本是一個訓誡故事,意在告訴人們要戒除欲望,養成虔敬之心,否則魔鬼就會乘虛而入。而歌德在創作《浮士德》詩劇的時候,分成兩個部分,把民間中的浮士德進行了提煉和升華,把他塑造成為一個具有深邃的哲理意蘊、豐富人生內涵、深刻反映了近代西方人精神發展歷程的人物形象,創作了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

《浮士德》那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故事的一開篇歌德就藉助神屆的格局,創造了一幅魔鬼與上帝在天庭爭論的場景,魔鬼瞧不起地球上的人類,說人類一文不值,但上帝認為,人類雖然有弱點,但是人類的正直是足以信賴的,因此人類不會偏離正義的軌道。

飾演魔鬼墨菲斯託的廖凡

於是上帝和魔鬼就以人間的浮士德展開了賭局,魔鬼發誓要將浮士德誘入魔道,以此證明自己對人類的判斷,於是他來到了人間,找到了飽讀詩書但倍感讀書無用精神極度痛苦的浮士德。在精神極度痛苦的情況下,浮士德與魔鬼籤訂了賭約,這個賭約就是在有生之年,魔鬼滿足浮士德的所有要求,只要浮士德感到滿足,那麼生命也將結束,而靈魂歸魔鬼所有。

賭約籤訂之後,浮士德便跟隨魔鬼走出了與世隔絕的書齋,喝了魔女的返老還童的湯,重獲青春,重新去經歷人間世事。都是那些世事呢?首先他體驗了與市民女子瑪格麗特的愛情,接著他又到了宮廷裡面為皇帝效力,隨後又在實驗室裡與自己的學生發明了人造人,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機器人,然後沿時光隧道回到了古希臘,找到了古希臘美女海倫,並與她相戀生子,這象徵了浮士德嚮往以希臘藝術為藍本的古典美的一種追求。最後浮士德內心燃起了對事業的渴望,他率領民眾圍海造田,去實現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偉大理想。

這個故事講述了浮士德的人生追求一共經歷了五個階段:追求知識的階段、追求愛情的階段、追求權勢的階段、追求藝術之美的階段和追求事業的階段。在最後追求事業的這個階段,浮士德已經雙目失明,他經常陶醉於幻想中的改天換地的壯麗圖景,從而悟出了人生的最高真諦:就是人必須每天每日去爭取生活與自由,才配有自由與生活的享受。於是他在最後喊出了:「你真美啊,請你停住」的話,這表明浮士德已經得到了內心最高的滿足,按照之前與魔鬼的約定,他的生命便告終止,浮士德的靈魂歸魔鬼所有。但是這個時候,上帝派天使從天而降,把浮士德的靈魂從魔鬼的手中要了出來,帶著浮士德的靈魂進入了天堂。這就是《浮士德》這部詩劇的一個故事梗概。

相關焦點

  • 《浮士德》——歌德用一生寫作,吸血鬼的最初來源
    還記得中學的時候第一次讀《浮士德》,被故事中魔幻色彩深深吸引,鍊金術師浮士德向魔鬼出賣了靈魂,以換取知識和青春。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浮士德》已經不是流傳街頭巷尾的暢銷小說,《浮士德》的語言,跟網絡小說也大大不同,但是浮士德的語言一直是美的,歌德在《浮士德》中用史詩般的語言,描述了這個關於天堂、人間、人性、欲望的故事。歌德的這本書,從20歲寫到80歲,直到死前一年1831年才完書。
  • 世界文化史:歌德的《浮士德》
    但總的來說《浮士德》所表現的是資產階級在上升過程中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長篇詩劇《浮士德》是歌德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它的創作延續了將近60年之久。第一部完成於1806年,1831年8月83歲高齡的歌德,終於完成了《浮士德》一書的第二卷。第二年3月28日,這位文學匠在安樂椅上安然離去。
  • 「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淺聊歌德及其代表作《浮士德》
    歌德 畫像1749年8月28日,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出生於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鎮。他開創了德國抒情詩的新時代,把德國文學提高到全歐的先進水平,不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文豪,更是思想家、博物學家、 自然科學家、畫家,一生之中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如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長詩《普羅米修斯》、詩劇《浮士德》、戲劇《歐文和埃爾米勒》等等,更有2700多幅畫作以及諸多科學論文,簡直浩如煙海,出類拔萃。
  • 知道歌德的《浮士德》是名著,卻沒讀過,了解一下吧
    這一故事保留了救世主原型的最初內涵,雖然救世主的身份不再是神卻也是「高於人」的非凡人,救世的內容和方式較原始本質變化不大。歌德的經典名著《浮士德》從開始構思到最終完成,前後歷時六十年。早在青年時代,處於「狂飆突進」時期的歌德就對故事的構思瞭然於胸,並創作了《浮士德》初稿,其中包括《學者悲劇》和《格雷琴悲劇》兩個重要片段。從義大利旅行歸來後,步入中年的歌德懷著對古希臘與羅馬文明的崇敬之情,又對原稿進行了增刪,完成了《浮士德》的片斷。
  • 上海國際藝術節|德國默劇《浮士德》,無臺詞演繹歌德巨著
    上海國際藝術節|德國默劇《浮士德》,無臺詞演繹歌德巨著 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2019-11-10 09:12 來源:澎湃新聞
  • 浮士德是一個人,他有著神魔交織的一生|歌德的《浮士德》
    還有一點更想吐槽的是——故事情節(這是我能看懂而且帶來閱讀樂趣的)真的是太不連貫了,有時我苦苦等著那個關鍵人物下一個關鍵劇情的出現,可我得先讀完作者宏大想像力創造的其他部分,而那一部分讓我費解、讓我昏昏欲睡。
  • 《浮士德》:歌德的文學實踐助力黑格爾近代悲劇美學的誕生「一」
    但作為德國古典主義文學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歌德的作品數量多、種類多,單文學作品就完美地覆蓋了詩歌、戲劇、散文和小說等。他既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影響巨大而深遠的超重量級人物。歌德作品,文學類扛鼎之作當屬詩劇《浮士德》。
  • 曹雪芹與歌德:絕望並夢想著(下)
    席勒畫像幾乎所有的西方文學史在講到歌德或席勒時,都會講到他們那舉世聞名的十年友誼。生於1759年的席勒,小歌德十歲。在席勒最後的幾年裡,他們的住宅僅隔幾分鐘的路程。十年裡,他們一起討論創作選題,一起交換作品素材,他們相互關心,甚至共同創作。在今天我們看到的他們的若干作品中,甚至有的至今也無法分清到底是誰的成果。
  • 京劇版《浮士德》在羅馬阿根廷劇院上演
    原標題:京劇版《浮士德》讓義大利人為之傾倒  古老的羅馬阿根廷劇院3月12日迎來中意文化碰撞的劇作——京劇《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國文學巨匠歌德的畢生之作,京劇《浮士德》改編自這一巨著的《悲劇第一部》。故事講述了浮士德年過半百但欲求未滿,在魔鬼的誘惑下簽訂契約重遊人生,瘋狂追求少女格蕾卿,最終釀成悲劇的故事。
  • 一生跨越兩個世紀的詩人歌德
    歌德是德國狂飆運動的主將。他的作品充滿了狂飆突進運動的反叛精神,在詩歌、戲劇、散文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劇本《葛茲·馮·伯裡欣根》、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未完成的詩劇《普羅米修斯》和詩劇《浮士德》的雛形《原<浮士德>》,此外還寫了許多抒情詩和評論文章。歌德在魏瑪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頭事務,很少創作。
  • 明日方舟:浮士德與梅菲斯特的羈絆,尋找真理中遇到的惡
    但是,似乎浮士德與梅菲斯特得到CP大軍,在舟遊玩家中,有一立足之地啊!明日方舟的遊戲背景是一個架空的未來,帶有科幻和末日災難的風格,背景故事既然是虛擬的,那麼其中人物也就都是虛擬架空的。但是其中不乏一些角色名字,在各種電影、傳說中,赫赫有名。比如浮士德與梅菲斯特。
  • 【人物】:關於歌德
    作者 | 毛毛 圖片來源 | 網絡 「 一切文化都沉澱為人格,不是歌德創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創造了歌德 」 【人物介紹】 歌德 德國著名思想家、劇作家、思想家 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 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
  • 大文豪歌德文學名言,一生必讀
    ——歌德《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02. 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03. 凡是讓人幸福的東西,往往又會成為他不幸的源泉。——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04. 自由與命運只垂青每天努力的人。
  • 歌德:讓自己的詩歌與古典音樂「結親」
    在貝多芬的眾多的藏書之中,歌德的著作被列為案頭必讀物。貝多芬曾說過:「歌德的詩使我感到幸福。詩中的語言組成了一個高尚的秩序,仿佛一座用心靈的力量建成的宮殿一樣」。-02-歌德與李斯特李斯特曾經說,他在「魏瑪時期」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個偉大的思想,亦即通過與詩歌的更為緊密的聯繫來改變音樂的思想,這一發展更加自由,並更加符合時代的精神。」李斯特於1854年創作的《浮士德交響曲》就是這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 歌德經典語錄句子
    1.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歌德2.凡是讓人幸福的東西,往往又會成為他不幸的源泉。——《少年維特之煩惱》3.你要批評指點四周風景,你首先要爬上屋頂。——歌德6.最足以顯示一個人的性格的,莫過於他所嘲笑的是什麼東西了。——歌德7.智者和愚人都沒有害,最危險的倒是智愚參半。——歌德8.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會做好。
  • 實驗京劇《浮士德》義大利摩德納首演獲贊(圖)
    我以為從北京飛到米蘭就能找到中國國家京劇院這支叫做「浮士德」的隊伍,沒想到還要經過近一個小時車程抵達米蘭中央車站,然後再經過兩個小時火車車程才抵達了目的地,這個目的地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帕瓦羅蒂的故鄉,也是法拉利的故鄉,還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米其林餐廳所在地,這個地方就是義大利北部城市摩德納。抵達摩德納當日,在古城溜達了一圈之後我就來到了Delle Passioni 劇場,直譯過來就是激情劇場。
  • 大詩人歌德浪漫而多情的一生
    歌德,全名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當然我們最常見的叫法是前者。因他的文學成就在歷史留名,其中《浮士德》是能夠和《荷馬史詩》並列的著作。作為詩人的歌德早年在愛情上有著獨特的經歷,在經歷了初戀告破後,進入大學的歌德開始了真正的愛情之旅,這一時期的詩歌大都是關於愛情的。
  • 歌德:「中國人是我們的同類人」
    歌德曾對清代長篇小說《好逑傳》大加讚賞。他的秘書艾克曼在《歌德談話錄》中記載了歌德在1927年1月31日提及他閱讀《好逑傳》的感受:「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感情方面幾乎和我們一樣,使我們很快就感到他們是我們的同類人,只是在他們那裡一切都比我們這裡更明朗,更純潔,也更合乎道德。在他們那裡,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沒有強烈的情慾和飛騰動蕩的詩興……他們還有一個特點,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
  • 著名作家歌德在這裡出生,實拍歌德故居,華麗與簡樸並存
    一部馳名世界的戲劇《浮士德》,傾盡了德國著名作家歌德畢生的精力;一本《少年維特之煩惱》讓各國人認識了這位德國偉大的作家、思想家、科學家。歌德,德國文學領域裡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在了法蘭克福,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瑪去世。文學巨人的一生寫滿了神奇,多少人夢想著到作家的故居一瞻風採。法蘭克福那幢米黃色的小樓,歌德生活了50個年頭的住處,成了許多人來德國打卡的勝地。歌德故居是一幢兩層的巴洛克風格的房子,共分為兩部分。
  • 德國古典文學和民族文學的主要代表、是詩人也是作家,他就是歌德
    1772年5月,他在魏茨拉爾一次去參加舞會的途中,結識了一個叫夏綠蒂的少女,晚上和她一起跳舞,深深地愛上了她,接著便向她表白了自己的愛情。夏綠蒂是當地一個公使館的工作人員凱土特南的未婚妻,歌德的感情過分強烈,使她一時驚慌失措,把這事告訴了未婚夫。當歌德知道這情況後,受到很大打擊,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連夜逃跑,回到了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