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劉(創新觀察者、創業分析師)
這是一劉關於全面解析泡泡瑪特的第四篇文章,其餘文章歡迎關注後查看。
泡泡瑪特明天就要正式上市了,它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那麼接下來,泡泡瑪特的故事要怎麼講下去呢?
「我自己覺得五年以後,我們(泡泡瑪特)有可能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公司,但是最像迪士尼不代表我們會像它一樣去拍電影,而是我們也將成為一個擁有多個IP的大型集團。」泡泡瑪特CEO王寧曾公開表示。
如果只是像迪士尼,這個故事講起來,沒什麼新意,國內公開對標迪士尼的公司有好幾家,盛大、萬達、光線、B站、奧飛娛樂等都喊過,但它們都不是迪士尼,也沒有成為中國的迪士尼。
上市後,泡泡瑪特的基本盤大概是這樣的:一邊經營老IP,一邊開發新IP。這是一個無限遊戲,可以一直經營下去。如果是這樣,那故事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因此,還得考慮基本盤之外的劇本。
那麼,泡泡瑪特的故事到底要怎麼講下去呢?
以下這三種可能值得關注和期待。
第一種可能:做內容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任何產品如果沒有內容保持經常性的曝光,很容易被人遺忘。
更何況大多數IP,本來就從內容中誕生。
因此,泡泡瑪特做內容,是大概率的事。只是,它做內容,順序與迪士尼不一樣。
迪士尼是先有內容,再有IP產品,而泡泡瑪特現在已經有了IP產品,如果要做內容,那就是反著來。從理論上來說,也沒什麼不可以的。畢竟,內容也是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
內容可以成就IP,那麼反過來,IP也可以創造內容。
M0lly的前輩,也就是日本三麗鷗的Hello Kitty,近幾年由於沒有內容支撐,熱度下降,利潤下滑,已經把影視化出演權利交給了好萊塢華納兄弟旗下的新線影業,同時也在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媒體。
可以說,沒有內容支撐,IP就像脫離了水的魚,遲早要回到內容的懷抱中去。
也許有一天,泡泡瑪特會針對M0lly,或者綜合其它自有IP,打開腦洞,編一個故事,拍一部電影,一部動畫片,一個遊戲,有沒有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必要性:☆☆☆☆☆
可能性:☆☆☆☆☆
第二種可能:做盲盒平臺
這是一個平臺時代。
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幾乎都是網際網路平臺。
平臺是當前市場經濟主要的資源配置方式。
可以說,品牌風行全球,平臺掌控世界。
顯而易見,平臺比品牌更有價值。
那麼泡泡瑪特是不是可以成立一個專門銷售潮流玩具的電子商務平臺呢?
泡泡瑪特現在積極推廣潮流文化,每半年舉辦一次潮玩展,為的也是培育市場。
舉辦電商平臺,可以將更多的潮玩商家拉到平臺上來,共同做大市場。
平臺,大有可為!
只是,會不會被電商平臺截胡,被淘寶、京東搶先設立盲盒頻道呢?
必要性:☆☆☆☆☆
可能性:☆☆☆☆
第三種可能:併購同行,整合行業資源,掌握行業話語權
潮玩市場,規模並不是一個很大,但增長迅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潮玩零售的市場規模2015年僅63億元,不過增長迅速,2019年已經達到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4.6%,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63億元。
但是,這也是一個分散的市場。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按2019年零售額計算,泡泡瑪特在中國潮流玩具市場雖然處於行業第一的位置,但佔有率僅為8.5%。
泡泡瑪特雖然是潮玩第一股,擁有更大的行業影響力,但是,這種優勢未必能保持,因為行業第二的市場佔有率也有7.7%,差距很小,誰投入資源更多都可能改變競爭格局。
現在,泡泡瑪特上市,借著這股東風和資本的優勢,是併購同行,整合行業資源,掌握行業話語權最好的時候。
就算不併購,也要乘勢做大規模,佔有更多更大的市場。
必要性:☆☆☆☆☆
可能性:☆☆☆☆☆
如果泡泡瑪特能佔有30%以上的市場份額,那潮玩這個故事,將會更加精彩。
以上三種可能,如果泡泡瑪特都拿下,並執行到位,成為一個潮玩巨頭指日可待。
這是一劉分析泡泡瑪特的第四篇文章,歡迎點讚、關注、轉發!明天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