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正確釋義,下回賣弄時可別再搞出笑話了。

2020-12-14 文史留聲機

「君子不器」這句話最早出自於《論語 為政》。沒正片呢,主要是講了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以及如何謀求官職和做官的基本原則等等,同時呢,也對孝、悌這部分的道德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針對這句話呢,目前不同的人從不同的方面對這句話進行解讀,也就得出了許多的理解。

1.這一種解釋是說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應該像器物一樣用途過於狹窄和單一,而是應該多遠發展,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成為某種程度上的全才。

2.第二種解釋相對來說認可度比較低。他們把器簡簡單單的就理解為工具。強調著做君子呢,就不能成為別人的工具而被別人利用,要有自己的主見或者是思想。

3.在《易經 繫辭》裡面曾經對器有過一種解釋,其中有講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簡單來說,這裡的氣指的就是萬物的表象,而到呢,則是萬物的本質。所以這句話可以解讀為君子不應該簡簡單單的停留在事物的表象方面,而是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

4.最後一種呢,他同樣的事把器理解為現實意義上的器具器物。既然是器物,那便是有形的,有界限的。所以說君子不器就指是君子不應該像器物一樣,其思想和氣量過於狹隘、停有界限,應該更加的寬廣,更加的博愛,心繫日月星辰,萬物蒼生。

相關焦點

  • 君子不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君子不器,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君子不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君子不器(jūn zǐ bù qì)成語釋義: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的由來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引自《論語·為政》。什麼叫「器」?《易經·繫辭》有一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有形的物質。在這裡,「器」是和「道」相對而言的,二者的關係是,如果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那就不能領悟、回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
  •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東西?這句話應該如何正確理解?
    清朝的同治皇帝儘管早夭,其實還是挺聰明的,他為了逗老師笑,把這句話解釋成「君子不哭」。君子是男人,男人有淚不輕彈,所以叫「君子不哭」。這樣解釋有道理吧?火要是滅不掉,那只能哭了,同樣很有道理。有個教授在解釋「呂」這個詞的時候,說是兩張嘴巴在接吻。同學提問那「品」字算咋回事?另一個同學說「品」字還好解釋,「器」就很難解釋了:四張嘴巴和一條狗在幹什麼?嗯,關於這一點,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還真有解釋:「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口象徵器物的開口,狗是用來起警衛作用的。
  • 俗語: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器」指的是什麼?老祖宗告訴你
    「君子藏器於身,伺時而動」這句話出自於《周易·繫辭下》,它的意思說的就是:君子是那種即使是有卓越的才能、高超的本領也不會到處去賣弄自己,以此作為自己炫耀的本領的人。他只會在那種在必要的情況下才會把自己的才能或技巧展露出來的。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那麼「君子不器」,難道是說「君子不講究才能?」當然不是的。
  • 俗語: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器」指的是什麼?受用了
    俗語: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器」指的是什麼?受用了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對古代文學有點了解的人不難發現,「君子」一詞廣泛活躍在文學典籍之中。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出自《論語·為政》裡邊的句子,原文這樣說——子曰:君子不器。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孔子根據現實生活裡器具的實際作用,以形而上的方式對其升華,對「器」字的含義進一步擴充,引申為一種來自外界的束縛和局限,這些束縛和局限會把超出範圍的物質,隔離在有形的框架之外,無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成人之美。
  • 君子不器,左右逢源
    平常人是很難做到文質彬彬的,孔子自己也是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如何達到呢?最關鍵的是:君子不器。宋代大儒朱熹對「器」的解釋是:」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因此器就是有固定用途不能通用的東西。
  • 《論語》「君子不器」,這句話什麼意思,其中的「器」是指什麼?
    就出現了君子論。什麼是君子呢?簡單來說,就是道德品格高尚,同時還要有充分的學識涵養的人。不器要知道什麼叫不器,首先要搞明白什麼叫器。在古代,器是專指器具的,什麼鍋碗瓢盆啦,都屬於器,喝酒的東西就叫酒器。你看,器是有特殊單獨的用途的,酒器就只能用來喝酒,不能用作他途。
  • 如何理解「君子藏器於身」與「君子不器」的處世哲學?
    師父又說:十年後再成名吧!馬三為此懷恨在心,終於不可收拾……刀就是器,師父問他刀的真義是什麼,就是在暗示他:君子要不器。不器,就是不具有某種特徵,不被某種價值觀給束縛住。君子不器,則無縫,無縫則必柔,人柔則存久。所以,君子不器,說的是君子要無欲成為某一領域的精英。
  • 是「君子不器」的境界太高,還是聖人錯了?孔子:我跟不上時代了
    今天要講的故事來自孔子的一句話,「君子不器」,器是什麼意思呢?網上有很多解釋,大概的就是說:君子應該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但是這個觀點可能在現代社會並不適用,或者君子的高度讓人難以企及。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篇》中說:君子不器!字面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途。其實,「器」不僅有器皿的意思,還有其他更為深刻的意思。《易經·繫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相。人若是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就不能領悟、回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禮記-學記》也說:「大道不器」,(大道)普遍的規律,不僅僅適用於那一件事物。
  •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何為「器」「器」是一個象形字。「器 , 皿也 。象器之口,犬所守之 。」「器」可以 引申出「器量」 、「才用」 和「器重」含義,進而抽象化為一個哲學術語,指一切有形的具體事物;與無形而抽象的「道」相對應。「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 孔子為什麼說「君子不器」?馬雲實踐這一名言,成就精彩人生
    結合孔子原文和朱注,我們可以把「君子不器」翻譯為: 君子不像器皿一樣(只有一定的用途)。 怎樣深入理解呢?
  • 做人四個「不器」,君子不器的一點理解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篇,其中的「不」的含義就是:「不局限,不拘泥,不囿於,不著急」。「器」就是一個東西,一件用具,或是普通用具,或是尊貴之物。用來比喻一個人能成為什麼樣的職業,發揮什麼樣的才能。
  • 孔子說的「君子不器」是何意?「器」有2種理解,2種人生態度
    我們知道,「器」可理解為「器具」,每一樣「器具」,都有其用途。於此,淺層一些理解,這「君子不器」可能是在說,君子當全面發展,培養自己成為「全才」,而非專才。
  • 感悟《論語》——溫故而知新,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做老師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學記》中記載:「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一個君子讀書,三年一小成,七年一大成,然後可以化民移俗。足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可孔子為什麼說:溫故而知新,就可以當老師呢?
  • 從「君子不器」與「無為而治」,來解讀《論語.侍坐》篇
    我們今天將從「君子不器」與「無為而治」這兩個關鍵詞來解讀這章。「君子不器」三子之「器」《侍坐》篇開頭,孔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貢以「成器」的標準要求自己,自然做不到「不器」的標準,所以在孔子看來子貢的人格還沒有達到圓滿和完善。也就是說,與「成器」相對應的人格,遠未達到君子「仁」的人格。《論語·公冶長》篇之八中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 孔子說「君子不器」,老輩人卻最怕子孫不成器,究竟誰說錯了?
    但是,早在春秋時期,儒家的開山鼻祖孔子卻說:「君子不器」。這話記載在《論語為政篇》。顯然孔子「不器」的說法與老輩人經常念及的「成器」發生了衝突。一個究竟該「成器」還是「不器」?究竟是誰錯了?要搞清楚孰是孰非,就必須理解兩種說法的真實含義。首先,探索一下孔子說的「君子不器」的含義。
  • 千年誤解「君子不器」?這四種解釋,會讓你醍醐灌頂
    前不久讀書君發了一篇文章,其中說到了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君子不器」的解釋,後來有讀者留言反饋說讀書君所寫的解釋有誤,而且也陷入了對「君子不器」這句話的千年誤解。所以今天讀書君經過查閱相關資料,決定再次更完整的將有關「君子不器」的一些解釋展示於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