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造太陽獲新突破!1億溫度下運行了20秒!此記錄已超越中國

2021-01-13 籠子裡的平田君

導讀:如果說太陽系最恐怖的天體是什麼,答案一定是太陽!作為太陽系的核心,太陽無時無刻不在向周圍空間輻射熱量,而地球只是接收到了其中的二十二億分之一,就誕生出了如此美麗的世界,由此可見太陽擁有的能量是何等龐大!

根據科學家們的測算,太陽已經持續燃燒了近50億年,而且還會持續燃燒大約50億年!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太陽核聚變

我們知道,太陽內部在持續進行著核聚變,這也是太陽能夠向外輻射能量的原因,但太陽的核聚變是無法控制的!鑑於核聚變龐大的能量,科學家們希望能夠人為控制核聚變的進程,從而為人類提供巨大的能源,這便是「人造太陽」!

1億度!20秒!韓國人造太陽新突破!

近年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備受全球各界矚目。人們用一個非常形象的詞語來形容這項偉大的工程——人造太陽!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包含中國在內,許多國家都在研究人造太陽。

早在今年4月份,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人造太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1億度的溫度下將人造太陽維持了10秒之久!創造了世界紀錄!

然而8個月之後,在12月26日,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在人造太陽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將等離子體在高達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20秒鐘,這已經是目前全球同類試驗中最長時間的記錄。比4月份東方超環創造的記錄足足長了10秒鐘。

韓國創造人造太陽持續時間新紀錄

據悉,韓國的研究人員於去年8月開始運行KSTAR,並持續進行等離子體操作直至12月10日。研究人員在此期間進行了110次等離子體實驗,包括高性能等離子體操作和緩解等離子體破壞的實驗。而在此之前,KSTAR的最長時間記錄是8秒。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

為什麼各國都在積極研究人造太陽

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物質內部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而目前為止,人類能夠獲得這些能量的途徑基本上有兩種:核裂變和核聚變!

我們知道,原子彈和氫彈分別是核裂變反應和核聚變反應的代表。但如此劇烈的能量釋放只能造成巨大的破壞,只有穩定可控的能源才是人類所需要的,而目前能夠穩定獲取核能的設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核電站。

核電站

目前商業運轉中的核能發電廠都是利用核裂變反應而發電,在此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核廢料!核廢料具有非常強的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一直是巨大的難題。這也是核電站的一大弊端,想必很多人都記得日本福島核電站的事故是何等恐怖!

而人造太陽採用的技術是可控核聚變,雖然不能說人造太陽完全沒有核輻射方面的擔憂,但與傳統的核電站相比,人造太陽所產生的核輻射微乎其微,完全可以認為是清潔能源!

可控核聚變

不僅如此,隨著人類社會科技化程度的越來越高,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人造太陽的能源比核電站要巨大得多!而人造太陽項目甚至被認為「肩負著人類未來的命運」!由此可見人造太陽的重要性。

清潔能源已經成為時代趨勢

事實上,發展人造太陽不僅僅能夠滿足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也是保護環境必不可少的一環!

自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劇增。而現在,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人類生死存亡的關鍵。環境問題也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

各個國家陸續開始開發新能源,比如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以及潮汐發電來取代傳統的火力發電。而人造太陽巨大的清潔能量正是環境保護所需要的。

清潔能源

所以,人造太陽計劃的進展將直接關係著人類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當然人造太陽最終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人類提供更加清潔能源,因為它在使用的時候,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優點,所以才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而這兩天,全球的人造太陽項目又出現了重大的突破,韓國在運行時間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從對人造太陽的運行時間來看,確實韓國人造太陽已經超過了中國。
  • 溫度高達1億度!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
    這項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科學試驗計劃肩負著人類「未來的命運」,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被寄予厚望。12月27日,外媒「Phys.org」發布評論性文章稱,韓國的「人造太陽」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在12月26日的實驗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將等離子體在高達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20秒鐘,已經是目前全球同類試驗中最長時間的記錄。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刷新世界紀錄!
    近些年來,國際上一些就有一定實力的國家,都在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而這一項計劃也被成為「人造太陽」,科學實驗的進展也一直備受全球關注。這項計劃對於人類來說,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因為它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命運」。其中參與這一項研究計劃的有我國、韓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家。
  • 1億度下運行20秒:韓國「人造太陽」破世界紀錄
    說起韓國,大家可能覺得其科技實力不算很強,不過近日,韓國在核聚變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還打破了世界紀錄。KSTAR是韓國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被稱為「韓國太陽」或者韓國的「人造太陽」,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一部分。
  • 韓國人造太陽產生1億℃高溫,持續20秒,超越中美,創造新紀錄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韓國的「人造太陽」項目取得了重大飛躍。11月24日,韓國大田研究基地國家聚變研究所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KSTAR)製造出1億℃高溫的等離子流,時長持續20秒,超越了美國和中國之前紀錄,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1億度持續運行20秒的世界紀錄
    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是一種超導聚變設備,也被稱為韓國人造太陽,在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的情況下,成功維持高溫等離子體20秒,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項成果是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聯合研究獲得的。
  • 一億度高溫下運行20秒!韓國「人造太陽」刷新紀錄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 一億度高溫下持續運行二十秒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中心宣布,在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聯合研究中,成功讓等離子體在超過1億攝氏度高溫下連續運行了20秒!
  • 韓國揚言打破中國人造太陽技術,日本專家:門戶之見,實在可笑!
    2020年,中國有一項科技完成世界首創的成就,這項科技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並且引起了國際上諸多科學家的熱議,原因很簡單,這項科技對於人類的發展而言,實在是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人類科技不斷怎麼發展,其背後都是離不開能源的支持的。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運行,這可能是永久解決能源問題的黑科技
    近日,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中國的「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
  • 中國「人造太陽」成功放電核聚變溫度可達攝氏1.5億度
    太陽遙不可及,那麼唯有先了解一下「人造太陽」吧。據報導,據中國核工業集團研發,被稱為「人造太陽」的中國新一代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設備「中國環流器二號M設備(HL-2M)」於本月4日下午2時02分,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它能帶來什麼?
    HL-2M 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和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核聚變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似,因此像 HL-2M 這樣的託卡馬克裝置,被稱之為「人造太陽」。
  • 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南極洲9000萬年前或為雨林丨科技早新聞
    新華社發 (鄧智煒 攝)純科技資料圖: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日前,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 ...中國新冠疫苗附條件上市;韓國「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
    12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 文章連結: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12/31/content_1066882.shtml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
  • 中國人造太陽是太陽溫度10倍,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裝置融化了
    人造太陽如果成功商用或許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像以後石油,煤炭的地位重要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順便還可以解決美國的石油霸權問題。中國最新一代的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那你知道說的放電是什麼意思嗎?
  • 新一代「人造太陽」反超美國,中國會不會率先實現可控核聚變?
    新聞不是剛剛的報導: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了嗎?這是個好消息哈,聽說技術已經反超美國了。我們會不會是最早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國家?什麼時候可以實現呢?答案,你看完這篇文章,也許心中就有數了。今天我們就通俗的來聊一聊「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 學術頭條: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嫦娥五號搭載的水稻種子...
    全球至少出現3種新冠病毒變異株,已蔓延至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近期,全球至少發現了3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已蔓延至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新冠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完成:我國人群總體處於低感染水平近期,中國疾控中心組織完成全國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和分析,以了解新冠肺炎不同流行水平地區普通人群新冠病毒感染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人群總體處於低感染水平,表明以武漢為主戰場的疫情控制取得成功,有效防止了疫情大規模擴散。
  • 兩會核聲|從成都到卡達拉舍 看中國人探尋人造太陽升起的軌跡
    如果測試無法通過驗證,將直接對ITER裝置的關鍵部件運行造成安全威脅。 從2006年開始,由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七方共同合作建造可實現大規模聚變反應的實驗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投入近50億美元,至今還在建設階段。我國陸續承擔了ITER計劃中大概9%的18個採包製造任務,涵蓋了ITER裝置幾乎所有的關鍵部件。
  • 中國成功造出「第二個太陽」,溫度是太陽10倍!技術領先美國5年
    據《中國之聲》12月7日報導,近日,中國再次實現了一項壯舉,國產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第一次實現了放電,大國重器再次實現新的壯舉!這項壯舉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獲得了巨大突破。
  • 月亮工程之後,中國「太陽工程」也宣布突破,美國院士:太快了
    中國「太陽工程」實現首次放電嫦娥五號成功奔月之後,標誌中國航天順利地完成了月球工程,成功躋身世界航空頂尖行列。時隔一個月,迅速發展的中國技術,再次迎來劃時代意義的突破,「太陽工程」首次放電!核工業西南研究正式宣布,位於成都的「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首次實現放電,中國已經能夠自主地掌握託卡馬核聚變裝置,涵蓋領域有設計、修建和運行技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