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腳步永無止境,人類在探索宇宙奧秘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加大研發力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改變人類的命運。近些年來,國際上一些就有一定實力的國家,都在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而這一項計劃也被成為「人造太陽」,科學實驗的進展也一直備受全球關注。這項計劃對於人類來說,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因為它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命運」。
其中參與這一項研究計劃的有我國、韓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家。就在本月27日,韓國的「人造太陽」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在12月26日的實驗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韓國科學家將等離子體在高達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20秒鐘,而這一時間也是迄今為止全球同類實驗中最長的時間記錄。在今年4月的時候,我國也進行了相關領域的實驗,中國的東方超環在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近10秒。
據外媒報導稱,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的研究人員從2019年8月開始運行以來,已經進行了100多次的等離子體實驗,包括高性能等離子體操作和緩解等離子體破壞的實驗。此前這一家研究所的最長時記錄是8秒。
我們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約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則達到了2000萬攝氏度。為了能在地球上產生如此高的溫度,氫同位素必須被放置在聚變裝置中,以創造一種等離子體狀態,在這種狀態中離子和電子被分離。離子必須被加熱,並保持在極高的溫度下。這個過程與太陽產生熱量的過程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被稱為「人造太陽」。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表示,想要進一步提升維持的時間,還有很多努力需要做。KSTAR負責人表示,能在極端溫度下不間斷運行5分鐘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免責聲明:圖片和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參考: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