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揚言打破中國人造太陽技術,日本專家:門戶之見,實在可笑!

2021-01-07 婷觀環宇

2020年,中國有一項科技完成世界首創的成就,這項科技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並且引起了國際上諸多科學家的熱議,原因很簡單,這項科技對於人類的發展而言,實在是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人類科技不斷怎麼發展,其背後都是離不開能源的支持的。

而現有的能源體系,可以說無法發揮出很多頂尖科技的全部實力。而中國率先研發出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將帶領人類發起一次新的能源革命。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是我們俗稱的「人造太陽」技術。韓國揚言打破中國人造太陽技術,慘遭打臉,日本專家:門戶之見!

不過就在中國首創人造太陽技術之後,韓國的可控核聚變實驗成功地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將1億度高溫等離子體保持了20秒,從時長上看,韓國是中國的一倍。那麼韓國在世界頻道上面大肆宣揚的打破中國技術是真的嗎?

實際上是韓國媒體的自嗨罷了。中國的人造太陽記錄被打破了嗎?實際上並沒有,韓國打破的只是初代紀錄,實際上如今中國在成都開創的算是二代人造太陽技術已經將離子溫度指數提高到2億度,從這點上看,韓國就跟我們國家相差甚遠。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國家已經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放電技術,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已經真真正正能夠利用人造太陽技術進行能源轉換,儘管只有短短的101.2秒的時間,但是中國已經完成了從零到一的突破,未來就是不斷將這項技術給完善了就行。

不過說實話,可控核聚變這是一項值得全人類共同發展的重要科技,如果能夠解決這個難題的話,並最終為全人類解決能源問題,那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像韓國媒體那樣的門戶之見,超越了中國之後就沾沾自喜。這點並不可取,我們國家這項技術完成突破的時候,可並沒有像韓國這樣的「高調」。

相關焦點

  • 韓國人造太陽獲新突破!1億溫度下運行了20秒!此記錄已超越中國
    韓國人造太陽新突破!近年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備受全球各界矚目。人們用一個非常形象的詞語來形容這項偉大的工程——人造太陽!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包含中國在內,許多國家都在研究人造太陽。早在今年4月份,中國的東方超環在人造太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1億度的溫度下將人造太陽維持了10秒之久!創造了世界紀錄!
  • 印度高鐵打破世界紀錄?揚言已經超越中國,然而打臉來的太快!
    印度高鐵打破世界紀錄,揚言已經超越中國,然而打臉來得實在太快。我國的高鐵技術享譽世界,儼然已經成了我國的一張名片。各方面都要與中國較勁的印度,這下又開始眼紅了,於是便想盡各種辦法建造高鐵。然而他們的基建技術實在不行,高鐵技術方面更是猶如一張白紙,靠自己建造高鐵基本不可能。
  • 學術頭條:韓國「人造太陽」打破世界紀錄,嫦娥五號搭載的水稻種子...
    這批「奔月」的水稻種子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 日,記者在航天育種中心看到,有一些「奔月」水稻種子已經發芽,正準備進行後續研究。2019年高質量國際論文,三成來自中國12月29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於線上舉行。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當然人造太陽最終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人類提供更加清潔能源,因為它在使用的時候,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優點,所以才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而這兩天,全球的人造太陽項目又出現了重大的突破,韓國在運行時間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從對人造太陽的運行時間來看,確實韓國人造太陽已經超過了中國。
  • 1億度下運行20秒:韓國「人造太陽」破世界紀錄
    說起韓國,大家可能覺得其科技實力不算很強,不過近日,韓國在核聚變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還打破了世界紀錄。KSTAR是韓國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被稱為「韓國太陽」或者韓國的「人造太陽」,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項目的一部分。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
    這項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科學試驗計劃肩負著人類「未來的命運」,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被寄予厚望。12月27日,外媒「Phys.org」發布評論性文章稱,韓國的「人造太陽」韓國超導託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在12月26日的實驗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將等離子體在高達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20秒鐘,已經是目前全球同類試驗中最長時間的記錄。
  • 揚言公開圖紙別國也造不出!中國打破壟斷,擊碎了日本人的優越感
    其實在我國剛剛開始起步的時候,我國簡直就是一窮二白啊,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因此經常被其它國家欺負,遭受到技術上的壟斷。不過我國深知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拼命的在研究,沒有我們就像盡一切辦法,終於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在很多領域取得不錯的成就,讓更多的國家對我們認可。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日本揚言公開圖紙別國也造不出!中國打破壟斷,徹底擊碎了日本人的優越感。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這個「太陽」怎麼造?
    中國的「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看過鋼鐵俠的人都知道,鋼鐵俠裡面有一個人造太陽叫託卡馬克,像一個磁線圈一樣。如果把氣體加熱到上億度,它就會發生聚變,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是現實版的託卡馬克的話,中國有兩個人造太陽,一個在合肥,另一個在成都,分別叫合肥超環和中國的環流器1號。
  • 中國人造太陽是太陽溫度10倍,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裝置融化了
    人造太陽如果成功商用或許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像以後石油,煤炭的地位重要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順便還可以解決美國的石油霸權問題。中國最新一代的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那你知道說的放電是什麼意思嗎?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它能帶來什麼?
    HL-2M 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和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核聚變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似,因此像 HL-2M 這樣的託卡馬克裝置,被稱之為「人造太陽」。
  •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紀錄
    韓國「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 一億度高溫下持續運行二十秒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韓國超導託卡馬克先進研究(KSTAR)中心宣布,在與首爾國立大學(SNU)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聯合研究中,成功讓等離子體在超過1億攝氏度高溫下連續運行了20秒!
  • 兩會核聲|從成都到卡達拉舍 看中國人探尋人造太陽升起的軌跡
    核聚變能源要想實現,那麼很多的關鍵技術還有待攻克,這要靠科技創新來突破。人造太陽在很多人看來是無法想像的。萬物生長靠太陽,支撐人類社會運轉的幾乎一切能源,從煤、石油、天然氣,到風能、生物能,本質都是太陽的能源,而太陽的能源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希望通過可控核聚變反應,創造出一個人造太陽,從而獲得源源不絕的能源。
  • 中國又點亮一個「人造太陽」
    不過,核聚變發電遲遲未能實現,不代表人類在這條科學之路上一無所獲,尤其不代表中國在這方面一無所獲。12月4日,離「奮鬥者」號深潛器下馬裡亞納海溝「捉鱉」沒過多久,大多數人的目光還盯著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中國的「人造太陽」就不聲不響又取得了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 輪到中國掌握話語權!「人造太陽」即將亮相,或將擁有無限能源?
    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輪到中國掌握話語權!「人造太陽」即將亮相,或將擁有無限能源?「人造太陽」,實際上就是一個可控的核聚變裝置,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裝置轉換出新的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使用。而設計者表示,這項裝置製造過程很順利,也都具備很多頂尖技術和經驗,相信在2年之後,能夠順利進行投入使用。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運行,這可能是永久解決能源問題的黑科技
    「人造太陽」像一個磁線圈,當氣體加熱到上億度以後,它就會發生聚變,如太陽一樣能夠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我們要人造一個太陽?科學家怎樣造出這個「太陽」?「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因為它的目標就是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為人類提供能源。與2018年首次實現1億度溫度相比,這次的創舉實際上是將1億度維持了近10秒,是東方超環取得的重大突破。如果能較長時間維持1億度的高溫,那人類距離解決核聚變商業化應用真的就不遠了。「人造太陽」究竟怎麼造?聽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講述34年「追逐太陽」之路。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刷新世界紀錄!
    近些年來,國際上一些就有一定實力的國家,都在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而這一項計劃也被成為「人造太陽」,科學實驗的進展也一直備受全球關注。這項計劃對於人類來說,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因為它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命運」。其中參與這一項研究計劃的有我國、韓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家。
  • 全球多國還為原油爭論之際,中國規模最大「人造太陽」正式建成放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5日報導稱,被稱作中國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人造太陽」項目,即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12月4日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等離子體溫度可達到1.5億攝氏度,這標誌著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 中國向世界宣布,再次打破技術壟斷!日本卻向中國施「苦肉計」?
    我們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都一直有著大幅度的增長,僅僅七十年時間,我國竟已經成為了世界強國之一。在高科技領域中,作為發達國家的美、日、德等自然各佔優勢,所以此前,我國不得不進口發達國家的高科技零件、機器。如今,我國向世界宣布,再次打破一項技術壟斷!但日本卻玩起了「苦肉計」,表示希望中國能夠網開一面。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成功造出「第二個太陽」,溫度是太陽10倍!技術領先美國5年
    據《中國之聲》12月7日報導,近日,中國再次實現了一項壯舉,國產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第一次實現了放電,大國重器再次實現新的壯舉!這項壯舉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獲得了巨大突破。
  • 韓國專家研究DNA後,認為韓國人祖先源自中國,日本聽後不樂意了
    韓國這個名字的由來,是馬韓、辰韓和弁韓,三者都帶有韓,故而取名韓國。對於韓國人的起源,也都各執一詞。專業卻認為,中國與韓國是有聯繫的,話一出,日本人臉色可就不太好看了。事實上,朝鮮半島不止一個民族,而是有兩個,一個在北部,另一個在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