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時代周報 | 發布時間: | 2008年12月18日 17:15 | 作者: | 張睿 |
一項旨在平抑房價的「限價房」政策在房市低迷之際,遭到眾多購房者的牴觸,令人深思。 12月13日,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子灣一期業主集體拒收樓。 拒絕收樓的理由是房屋裝修質量出了問題,而事實背後實際上是業主為了發洩因為房價下跌而滋生的怨氣。 在房價飆升年代用來平抑房價的限價房,在房價大幅下跌的今天,調控房價的歷史使命宣告完成。 而保利等率先試水「限價房」的開發商因此遭遇了猝不及防的尷尬 本報記者張睿發自廣州 廣州全國首試限價房 2006年第三季度,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後,廣州房地產市場並未明顯下降,而是繼續保持上升的趨勢。廣州市政府全國首次試水,出讓「雙限雙競」地塊,準備嘗試限價房項目。 2006年11月,金沙洲推出4幅「雙限雙競」地塊,引來了富力地產、中海國際、保利地產、越秀城建、碧桂園和粵海集團等6家地產大鱷的爭奪。保利地產參與了其中3幅地塊的競標。並最終以6500元/平方米的最高限價和4.13億元的總地價、2557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競得了江邊的金沙洲B3736F01地塊。 時任保利西子灣項目經理的張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參與限價房的項目,不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考慮社會效益。 2007年底,作為全國限價房的一個示範項目,保利西子灣迎接了國務院督查組的考察。當時被給予的評價是「裝修標準出人意料的好。」而保利方面也表示,在利潤率極低的情況下,西子灣的裝修標準仍然達到600元/平方米。 2007年12月29日,保利西子灣開通了網上申請系統,到1月7日申請系統關閉,共有8426人申請購買限價房,而該項目第一批推出的房源僅有843套。之後,通過搖珠排序等系列程序銷售一空。 過半業主想退房 沒有想到,當初的明星工程,如今卻成了「問題樓盤」。 2008年11月,臨近保利西子灣一期的收樓時間。預備收樓的準業主陸續到保利西子灣看房,卻發現房屋存在裝修質量問題。 一時間,保利西子灣的業主論壇變成了「聲討保利」的營地。廣州本地有媒體也對保利西子灣的質量問題進行了曝光。 保利立馬有了反應。11月11日,保利西子灣的業主論壇上,一位自稱是保利西子灣項目部工作人員向業主表示,「以後有問題可以聯繫我,我們會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整改,保證讓大家滿意收樓,請大家相信保利。」 但問題的解決顯然未讓準業主們滿意。12月13日和14日,保利西子灣業主正式收樓。13日,時代周報記者跟隨幾位業主到現場考察,發現之前在網絡上紛傳的牆面裂縫等裝修問題仍舊存在。而保利工作人員現場出示的一份《建設工程質量驗收監督意見書》也稱:部分外牆及室內都出現了裂縫;部分窗未打防水膠,部分牆面裂縫修復後存在色差,部分廚房牆面飾面磚存在空鼓。要求保利組織參建各方責任主體,全面檢查,落實整改。《意見書》的落款單位是「廣州市白雲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而落款日期是12月12日,即收房前一天。 現場不少業主集結在一起,表示在房屋裝修整改之前,要集體拒收樓。很多業主還籤下了「拒絕收樓函」,要求開發商收下。 保利地產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房子質量的問題,該我們承擔的,我們一定會承擔。」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的提問,「是否因為利潤空間較小而在建設成本上有很大壓力時」,該人士嘆了一口氣,「建房過程中,建材成本居高不下,我們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壓力。」 「但我個人理解,目前業主們存在的怨氣,更多應該是現在商品房價跌了,覺得自己當初買了6500元/平方米的限價房,吃虧了。」該人士對記者說,「但是房價是升是降,不是由我們決定的。」 在採訪中,時代周報記者發現,除了對房屋裝修質量問題的嚴重抗議,業主們確實對於房價以及限價房受到的諸多限制有不滿,不少業主在博客上將「5年內不可轉讓、賣房要補政府差價、違約要負30%的責任、不準買第二套房」等等合約條款,視為「霸王條約」。 保利西子灣6500元/平方米一口價的定價方式,在最初售樓時就已經頗受購房者的非議。認為6500元/平方米應該是最高限價,定價應該根據戶型、朝向、樓層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而近幾個月來,廣州商品房市場的價格開始出現下調趨勢。位於南海的時代糖果樓盤更以4800元/平方米的價格,打出「比限價房更低價、比限價房更超值」的口號;保利西子灣附近萬科金域藍灣的普通商品房最低價格也降到7000多元/平方米;而在保利西子灣西面另外一個限價房項目—中海金沙馨園,在定價上採取了差異化策略,最便宜的戶型低至4900元/平方米,不少戶型僅售5100元/平方米。 這些信息讓今年5月買了保利西子灣二期的李先生心裡很不是滋味。李先生告訴記者,保利西子灣的業主建立了一個幾百人的QQ群,「大家聊天的時候,幾乎有一半的人,都說自己後悔了,想要退房。」 樓市調節器失靈 從2006年賣地到2008年推出,廣州市限價房項目在商品房價猛漲的階段,被政府定義為「樓市調節器」。直到今年上半年,限價房措施還被政府及業內人士評論為,「在抑制房價上取得了一定效果」。 而市場的風雲突變,讓樓市調節器失靈。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廣州市商品房價開始下降,成交量萎縮。資金鍊日趨緊張的開發商開始加入「降價」戰團,全市的商品房均價有所拉低。今年國慶期間,700畝大盤恆大山水城以成本價3360元/平方米開盤,而此前的碧桂園鳳凰城也以均價3800元/平方米,將廣州開發區萬科新裡程和龍光兩個限價房項目甩到身後。 「限價房同周邊商品房相比不再具有價格優勢之後,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了。限價房的出現,是政府干預市場的產物,會在法律上和市場經濟規律方面產生問題。當初限價房的價格不是由市場來決定的,一旦市場發生變化,產生的後果由誰來承擔?」滿堂紅地產企業發展部首席研究員龍斌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今年初,廣州宣布今明兩年向市場推出10個限價房項目,總建築面積超過178萬平方米,預計可推出15000套限價商品住宅,供應比例佔到廣州商品房整體市場的20%。半年多來,廣州已經先後推出保利西子灣、萬科新裡程、中海金沙馨園和龍光峰景華庭四個限價房項目。 面對樓市壓力,廣州市國土房管局10月份即表示,今年肯定不會再推限價房用地了,但已經賣出的限價房用地,政府部門不可能去限制開發商開發。而日前廣州市常務副市長蘇澤群在市信訪局接聽信訪電話時透露,「房地產市場相比去年有了很大變化,所以限價房暫停推出。」而對於賣不出去的限價房,蘇澤群則表示,「不用擔心,政府正在研究對策,必要時採取回購的辦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