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諸葛亮三箭退夷之地 聽川南「小成都」千古傳奇

2021-01-20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記錄下當時年代的溝瓦和筒瓦

巴蜀之地,必看平原寶地成都,卻鮮有人知曉川南還有一處好地方,稱作「小成都」。位於宜賓市屏山縣西北處的中都鎮,東與樂山市沐川縣相鄰,北與樂山市馬邊縣相連,海拔 400—1500米,相傳其歷史可上溯到古蜀國魚鳧時代。

日前,西南民族大學教授賈銀忠,四川省小小說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林仁清,涼山州博物館研究員安吉賢等,來自成都、昆明、西昌、宜賓、雷波、馬邊等地的專家學者和古蜀魚鳧後裔夷、悅、夏三姓代表,再次來到中都,重訪歷代古蹟,探討中都文化。 

永賴同功

一種傳說一種正史

「中都有千年的『夷都文化』、『莊園文化』,還有『三國文化』。」當地文化人介紹,中都鎮在春秋時即屬古蜀王魚鳧子孫封地,名「沐道」,唐宋時名為「夷都」。更有著名的「九莊十八壩」、楞嚴寺、五穀廟、丹霞洞、「永賴同功」石刻等名勝古蹟,深得各界關注。

從中都場鎮驅車而上至洪溪巖附近,此地正是傳說中諸葛亮三箭退夷之地。相傳,諸葛亮曾在今中都河一帶與孟獲和南人交戰,南人只剩下13人,均被諸葛亮逮著。諸葛亮認為,孟獲和他的人馬大勢已去,算不得啥,就放那13人回去。但條件是要孟獲等人讓出三箭之地。南人答應了。諸葛亮預先叫人打了三支鐵箭,分別插在石崗、洪溪巖、大紅巖上,當著孟獲的人,朝西部屏山方向射了一支箭。箭射出去後,就派人找。誰知第一箭竟射到數十裡外的書樓鎮境內的石崗巖上……南人說話算話,孟獲率部隊退進了大紅巖的深山,就是從如今的屏山進入了涼山。三箭退夷,諸葛亮大發感慨,在洪溪巖上揮筆寫下「永賴同功」四個大字,並於字旁插箭三支為誓,自此夷漢間相安無事。據傳,諸葛亮放走的那13個人,也就是現在彝族的13個家支。

傳說如此,專家另有解釋,「永賴同功」四個大字實為明代安邊同知汪京所寫。明朝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派四品官員汪京在此擔任同知,因系列惠民措施,深得百姓愛戴,於是鐫刻「汪公路」三字。據說,汪京認為不是他一人功勞,無奈之下,在洪溪對面紅砂巖上用糯米漿調石灰寫下「永賴同功」四字。

龍虎洞

文化匯聚

上溯到古蜀國魚鳧時代

與「永賴同功」相隔不遠處有一個洞穴,其上方清晰可見「龍虎洞」幾個大字。當地老者介紹,「龍虎洞」曾經是諸葛亮「屯兵」的地方,《四川通志》載:「馬邊廳東八十裡有龍虎洞、觀音堂,相傳武侯藏兵處」。古時從屏山、中都通往馬邊的官道(汪公路)即從洞下的河邊經過。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賈銀忠曾帶領課題組考證認為,龍虎洞崖墓遺址是魚鳧王族在西漢或秦時期的古墓。人像巖畫在崖墓旁有一幅風化嚴重的「人像巖畫」,這幅人像巖畫只刻了頭像,中都的魚鳧王族後裔一直傳說那裡有他們的祖先魚鳧先祖的像和魚鷹的畫,課題組在距崖墓有一段距離的地方也找到了巖畫,而且在墓側上方還刻有兩個目前還沒有破解的文字。

「中都鎮有雙河景點、天堡寨景點、黃桷神樹景點等很多古蹟。」今年81歲的鄭國恩老先生是雲南省體委退休幹部,也是屏山縣中都鎮人,說起當地名勝古蹟和歷史傳說,他出有一書《夷都傳奇》進行分析,「中都文化神秘又有趣,她有上千年的美麗故事和傳說值得人們銘記和研討。」

傳承經典

高起點深度打造中都文化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賈銀忠也曾著書《發現三星堆王族後裔》,研究古蜀國魚鳧王后裔今昔調查研究。他表示,作為富含歷史文化之地,傳承發揚中都文化要提煉核心競爭力,進行梳理、篩選,可將中都文化故事打造成小說或影視劇本,傳承發揚下去。

「中都文化潛力巨大,精心打造如詩如畫。」樂山市馬邊縣文聯名譽主席張三才表示,中都文化打造起點要高,將現的「永賴同功」、龍虎洞、古皇城遺址、大王廟等旅遊景點統籌規劃,形成系列觀景長廊。還可以將中都油菜花海在深度上提升,修建觀景點,例如以綠色的小麥麥苗與金黃色的油菜花形成「中都萬畝油菜花海歡迎你」等字樣,提升吸引力。中都河兩岸九莊十八壩可擴大範圍,集中打造。單獨將九莊十八壩分別描述,挖掘內涵。

中都鎮黨委書記曾憲章介紹,中都因文化傳承而輝煌,因勤勞務實而發展。本次研討會為科學探尋中都文化資源向文化旅遊資產轉變的新路徑搭建了一個溝通橋梁,對推動文化中都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鄧燁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18.諸葛亮南徵之役探微
    少數族酋長叛亂勢力的代表越雋夷王高定則僅僅乘劉備崩逝之機,「攻殺郡將焦璜,舉郡稱王以叛」,據境自守而已。既未與其它郡縣協同扇亂,更未同外國聯絡,而且當雍闓與其勾連時,高定部曲還「殺雍闓及士庶」,可見沒有什麼政治野心,對蜀漢的威脅較漢族大姓耆帥和地方官吏叛亂勢力要小得多。其次,從徵討一方看。
  • 「成都人諸葛亮」與四川的不解之緣
    諸葛亮成為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副其實!其實,遠在諸葛亮入川到成都之前,他就註定要與四川成都結緣。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這位年輕後生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向劉備獻上「興復漢室」的大計。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 宜賓龍華鎮:諸葛亮南徵必經地
    諸葛亮南徵孟獲必經地來到龍華鎮,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廊橋。這座橋舊時名靖虹橋,修建於光緒辛丑年,當地人稱為涼橋。橋長約40米,寬約5米。這座橫跨在小龍溪上的橋,貌似貴州侗鄉式樣,廊梁上懸掛著「虹貫霞蔚」、「物華天寶」、「赤虹貫日」、「清風明月」匾額,為這個著名的古驛站、古碼頭平添不少詩意。
  • 坐在武侯祠 聽三國歷史學家講諸葛亮與成都的故事
    對於三國文化愛好者而言,諸葛亮是最值得研究的人物之一。今(21)日上午,成都下起了小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在雨水的滋潤下,更有一番韻味。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協辦的「三國文化與成都」活動在此舉行。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諸葛亮用兵如神,又一經典戰例。其實,諸葛亮沒有親臨漢中之戰前線。史上,實為法正輔佐劉備奪取了漢中之地。是時,諸葛亮留守成都負責內政和後勤補給。《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如,《漢晉春秋》:建興三年,諸葛亮至南中,所在戰捷…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這回,似乎詳細了一點。不過,咱們算算哈,建興三年諸葛亮率部從成都出徵,抵達前線已是五月。
  •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
    白帝城託孤,劉備給李嚴一句忠告,但李嚴不聽,最後被諸葛亮整慘劉備給李嚴忠告劉備雖然讓李嚴和諸葛亮互相提防,但兩人畢竟都是川蜀忠臣,他自然希望兩人能和睦相處,於是他交代外託孤大事後,又給了李嚴一句忠告:諸葛亮之才,十倍於朕,你絕非他的對手,朕若不在了
  • 他被諸葛亮稱讚:武能上馬安天下,文能提筆定乾坤
    但是現實世界裡的姜維究竟都做了哪些事情,究竟能不能對得起羅貫中的評價呢,我們今天一起走進三國,一探究竟。畫像因功封侯五丈原前諸葛亮因長期勞累而病倒,病情也一天天的惡化。這時諸葛亮對各個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有序撤退,由魏延負責斷後,並遺命姜維次於魏延斷後。諸葛亮在軍營中去世後,楊儀和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但魏延因為不願意聽從楊儀的擺布,率軍從別道率先撤退。姜維只好率軍擊退了試圖追擊的司馬懿。大軍順利回到成都後,姜維因為擊退司馬懿有功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又封為平襄侯。
  • 武廟十哲之諸葛亮
    《諸葛亮》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琅琊諸葛氏是世家大族,大概是為了逃避徐州戰亂且父親早逝,諸葛亮和叔父諸葛玄南遷荊州,其兄諸葛瑾則出仕東吳。諸葛亮在隆中隱居的十多年,卻沒有磨滅他的壯志。
  • 「神算子」諸葛亮:真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
    另一方面,等待時機已久的魏軍主帥司馬懿率軍追擊,但卻因懷疑諸葛亮設計誘敵而不敢進攻。最終蜀軍全身而退。當地百姓據此有了一條這樣的民諺——死去的諸葛亮嚇跑了活著的司馬懿。這個故事雖未被《三國志》採信,但見於《漢晉春秋》記載,後又被收入《資治通鑑》。諸葛亮南徵「七擒孟獲」的真實性就大打折扣了。諸葛亮是否真的曾七次抓到當時的南蠻首領孟獲?蜀軍南徵又具體如何作戰?
  • 攻雒城前,諸葛亮寫了一封信給劉備,龐統不聽,最後亡於亂箭之下
    哪知劉備早已對西蜀懷有野心,想收入自己囊中作為安身立命之地。劉備見劉璋勢弱,便帶著一眾人馬前去攻打。在《三國演義》有一回說到劉備想取劉璋的蜀地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他和龐統準備攻打雒城。哪知,臨行前,諸葛亮寫了一封信給劉備,劉備給軍師龐統看了,龐統卻認為諸葛亮是擔心他爭得先功,所以讓人送來消息,阻止他前進。於是,龐統不聽諸葛亮的勸,急催劉備攻打雒城。
  • 實探新川:宜居初顯,後勁十足|成都高新區|地塊|成都|科技園|新川|...
    最近,位於高新南區的新川,又有新的動態了。一是上周,成都高新區啟動了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深度城市設計方案國際徵集。而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就選址於新川之心公園北側,沿新川大道交錦和路十字軸區域。▲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範圍意向圖,總淨用地面積約522畝二是3月底,新川片區的控規有了新的調整。調規後的新川,土地減少了商業用地、增加了住宅類用地,且地塊被切割的更小。此外,增加了公園綠地,優化了中小學、幼兒園等用地的規模及布局。新川,又動了。
  • 三國疑雲:白帝城託孤,劉備稱「君可自取」是在試探諸葛亮嗎?
    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聽了劉備這一番話後,諸葛亮哭著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帝城託孤,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故事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大家看著都非常感動。問題是劉備真的想把皇位讓給諸葛亮,還是試探他?
  • 紅牆竹影,成都武侯祠網紅拍照打卡地,諸葛亮和劉備的「隔離牆」
    綠色加紅色,成了遊客爭相留影的網紅景點,這是成都武侯祠的紅牆竹影,鮮豔的紅色和翠竹的綠搭配起來韻味十足,晴天的時候陽光透過竹林照射到紅牆上,竹影搖曳,唯美純淨,別有情趣,下雨天滴著雨水的竹葉和深紅的牆壁同樣是拍照的理想背景。名氣最大的紅牆是北京故宮,無論春夏秋冬都有很多攝影師拍故宮的紅牆和樹影。
  • 綿竹為成都北大門,諸葛亮的兒子在此為蜀漢盡忠
    四川盆地稱為天府之國,土地肥沃,物華天寶。成都在古代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城市,歷代蜀國多定都於此。歷代蜀主都清楚欲守住成都必守住成都的北大門,否則門戶洞開,飯碗就砸了。成都其實有很多北大門,遠的如陝西漢中,近的如四川綿竹。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公元214年夏天,成都經過幾十天的圍城,因為馬超的到位,劉璋再也堅持不住了,隨後向劉備投降,劉備至此佔據了整個益州,從公元212年劉備與劉璋翻臉,劉備可是經歷了兩年多的益州之戰才最終拿下益州,之後便是論功行賞了。
  • 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司馬懿穿女裙 諸葛亮病逝附分集劇情
    殊不知,司馬昭的言論被司馬懿盡皆聽在耳中,司馬懿一時間臉色凝重。蜀國,成都。諸葛亮對於曹叡處罰司馬懿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司馬懿還是會受到重用。諸葛亮與學生幼常分析,司馬懿此時此刻最想要的就是真正掌握兵權。於是,諸葛亮準備假用孟達叛降,來支走司馬懿,實行調虎離山之計。果然,諸葛亮偽造的挑撥書信很快就呈到了曹叡的面前。
  • 中華民族史記:曹操徵三郡烏桓,諸葛亮助蜀定南中
    內遷的烏桓大部分融入漢族,留居塞外故地的則被同宗的鮮卑人接納。在北方草原上繁衍生息四百多年的烏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代替烏桓走上歷史舞臺的是同源的鮮卑。在雲南大理市下關,有一道天然石樑,人稱天生橋,橋旁立著一塊石碑,上題:「漢諸葛武侯七擒孟獲處」。七擒七縱孟獲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定南中時發生的事情,作為歷史佳話流傳至今。
  • 漫遊川南 尋找不一樣的天府之國(組圖)
    第5站:蜀南竹海翠,李莊古樓深  每一個看過《臥虎藏龍》的人,應該都會清晰地記得周潤發和章子怡站在竹林上飄逸如仙的場景,宜賓蜀南竹海便是其中一個拍攝地。此外,素有「萬裡長江第一古鎮」之稱的李莊古鎮同樣讓人著迷,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便是誕生於李莊。
  • 研究了一遍地圖,才發現諸葛亮《隆中對》一統天下的策略讓人佩服
    三國演義在諸葛亮未出山時就看清了天下形勢的發展,《隆中對》是一統天下的大策略,在現在看來,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是非常有見地。如果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部署走,在劉備有生之年還真的有可能能奪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