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相輝
來北京旅遊的人,有兩個地方幾乎是必去的。一是長城,一是紫禁城(也就是故宮)。爬長城是體力活兒,更因有「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的刺激,所以幾乎人人都會做一回「好漢」。然而,逛故宮除了腳力要好之外,更考驗一個人的學識。就拿故宮大大小小的宮殿的殿名來說,恐怕很多人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我們這裡來打探一下故宮「三宮」、「三殿」名字的來頭。
紫禁城內有外朝和內廷之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即所謂「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即所謂「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我們看到的許多古裝宮廷劇,故事多發生在內廷,所以這裡先來說「後三宮」。「後三宮」乾清宮和坤寧宮歷史上,明代的十四個皇帝和清代的順治、康熙二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自雍正始移居養心殿)。乾清宮的名字實際上來源於古老的《周易》和《老子》。《周易》的八卦中,乾卦為純陽卦,象徵天。而皇帝自詡為真命天子,所以皇帝所住的地方自然以「乾」字打頭。《老子》中則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貞。」既然乾為天,而天得一以清,所以皇帝所住的地方就取名為乾清宮了。基於同樣的邏輯模式,《周易》中的坤卦乃純陰卦,象徵地。皇帝為天,則皇后為地。而《老子》中又說「地得一以寧」,所以皇后所居之處便命名為坤寧宮了。
交泰殿交泰殿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所謂「交泰」,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延續龍脈的地方。這樣一個有趣的名字,同樣來源於《周易》。《周易·泰卦》中說:「天地交,泰。」泰卦由乾卦和坤卦組成,所以卦辭說「天地交」,實則象徵皇帝與皇后的結合。大名士王弼說「泰者,物大通之時也。」所以交泰之意,即謂皇帝和皇后完美結合,天地之氣融通,龍脈得以繁衍。
接下來說外朝的三大殿。
「三大殿」太和殿太和殿即俗稱的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受古裝劇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它主要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冊立皇后,以及三大節(萬壽節、元旦、冬至)等,皇帝多在此接受文武百官朝賀,並賜宴。「太」就是「大」,二字相通。《周易·乾卦》中說「保合大和,乃利貞。」朱熹解釋說:「太和,陰陽會合衝和之氣也。」所以,「太和」的意思就是天地祥和,海內清平。象徵著國家政治太平,百姓安居。
中和殿和保和殿《禮記·中庸》中說:「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中和」一詞便是由此而來。朱熹解釋說:「喜怒哀樂,情也,其未則性也。無所偏倚,故謂之中;皆中節,情之正也。無所乖戾,故謂之和。」這些意思歸納起來,實際上是強調個人的修養,要做到中庸之道。據說中和殿是皇帝個人靜思的場所。「中和」這個名字,確實非常符合它的實際用途。至於保和殿的名字來源,很多人認為也來自《周易》。但《周易》中實際上並無「保和」一詞。就筆者淺見,所謂「保和」,實際上是說保「太和」與「中和」。「太和」強調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王」的事業;「中和」是要正興誠意修身,屬「內聖」的範疇。內外皆能達到「和」的地步,最後便要「保」,即長期保持下去。這大概就是保和殿殿名的含義吧。
實際上,故宮其他宮殿的名字同樣大有來頭,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有心之人,若能處處留心,處處求索,自然樂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