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00:13,奢侈品品牌迪奧(Dior)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條消息,「Lady Dior Small手袋七夕限定款,線上精品店正式發售」;緊隨其後的中午,迪奧的廣告出現在朋友圈,和公眾號上的消息一樣,它們都指向了同一個H5連結,通過這一連結可以直接購買上述定價為2.8萬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元的七夕定製手袋。迪奧成為首個在朋友圈銷售包袋的奢侈品牌。
迪奧稱,這款包袋於8月1日至8月4日在線上銷售,線上活動結束後會在門店繼續銷售,價格不變。這是迪奧在電商領域的又一次試水。和以往的美妝、眼鏡產品不同,經典包袋的出現顯示迪奧對於電商測試更深了一步。
事實上,在迪奧之前,已經有多家奢侈品品牌通過微信試水電商。去年年底以來,包括卡地亞、萬國表、萬寶龍、瓏驤(Longchamp)等均開通了微信在線銷售平臺,推出特色定製服務及在線專屬優惠。
這與此前奢侈品們對電商的態度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Celine的創意總監Phoebe Philo曾經公開說,永遠不會觸網。愛馬仕說,網購奢侈品有80%是假貨——為了讓顧客不再相信網上購物。
然而,電商發展的勢頭卻不減。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與義大利奢侈品協會聯合發布的《2015數字奢侈品體驗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線上奢侈品銷售額將達到700億歐元,佔個人奢侈品銷售總額(3900億歐元)的18%。益普索市場研究集團(Ipsos Group)發布《2015中國奢華品報告》中顯示,中國大陸36%的受訪者表示願意通過網絡購買奢侈品,與2014相比提升了24%。
業績壓力也促使奢侈品牌去嘗試電商。
Christian Dior公司報告稱,2016年前6個月運營利潤大跌30.2%至7400萬歐元。截至6月30日的公司第四財季,Dior時裝部門營業收入下跌2.9%至4.64億歐元。
在中國,在經過近十年的繁榮發展後,奢侈品市場近年漸顯疲態,關閉門店已經不再是新聞。諮詢公司貝恩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出現2%左右的下滑,商場和百貨公司的客流量持續下降。
「現在實體店確實到了一個需要調整的瓶頸期。」瓏驤(Longchamp)中國區總經理梁尚玖8月1日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
但奢侈品可以選擇的電商平臺並不多。「一不能有折扣,二要看整體的環境。」梁尚玖坦言,目前在中國還沒有一家奢侈品電商可以達到奢侈品品牌的要求。
之所以開通微信精品店,是在跟隨消費者步伐上的一種嘗試。「我們一直在關注市場流行,了解消費者時間花在哪裡。現在消費者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是看微信,晚上睡覺前最後一件事也是看微信。」在經過調研後,梁尚玖於去年下半年向法國總部提出了開通微信銷售的想法,並用了近10個月的時間為這一渠道做準備。「電商不像實體店可以向客人講解,所以客服需要比實體店更加倍的耐心和溫柔,才能讓顧客滿意。」瓏驤在內部挑選了人員進行專門培訓,負責所有的客服和物流,而不是轉包給第三方。
在梁尚玖看來,品牌做電商最擔心的事情是「不可控」,而微信給了品牌「可控」的可能,這也是品牌更願意選擇在微信這一平臺進行試水的原因。
瓏驤目前在中國尚未開通其他網際網路渠道,梁尚玖也不能確認何時開放其他產品的線上銷售,「我們現在的線上銷售僅限於羊皮定製包,如果開放尼龍定製包,也許訂單更多,但就很難保證後面的所有環節。」
即便是由品牌自主控制的微信平臺,也可能存在「bug」。
如果消費者在微信購買迪奧上述定製包時,只能使用微信支付,一般程序是先扣完零錢,但鑑於大多數人的微信零錢不太可能有2.8萬元那麼多,這就需要繼續通過微信從信用卡或借記卡扣款,然而系統又認為這一筆訂單是不能分兩次支付的,於是可能會卡住。
為此,在迪奧的微信公眾號推廣中建議「在購買時使用支付寶付款……」,而這一支付是通過登錄迪奧官網購買來實現的。
在羅蘭貝格副總裁任國平看來,少數具有很強買手能力的第三方奢侈品電商會有市場,「他們可以根據主題和風格來集合不同品牌的貨品,甚至根據消費者的品味取向來有針對性地推薦貨品」,這一核心能力是單個奢侈品品牌的微店或網店所不具備的,但國內還沒有這樣的平臺。現在,電商很難在奢侈品類中成為真正的主流,「沒有店鋪的現場體驗,很難體現奢侈品的價值,但電商作為渠道的補充,大家仍不會放棄繼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