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經常會有一個論調,就是攻擊三峽大壩,因為中國大片的經濟區都在三峽的下遊,只要三峽大壩一崩潰,巨量的洪水就會橫掃整個中華大地,然後中國就陷入癱瘓,任人魚肉了。
三峽大壩真的就是一把懸在我們頭頂上的利劍嗎?如果真的發生戰爭,三峽大壩有多大的可能性會被擊潰?
其實攻擊水壩,歷史上早就有過,二戰的時候,英國的皇家空軍就用水漂彈炸開了德國的魯爾水壩,讓德國大片的土地被淹沒,這個也是整個二戰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但是這個故事套到我們三峽大壩上來講會怎麼樣?我覺得有一個成語概括得很準確,叫做刻舟求劍,其實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咱們國家任何一個項目上馬之前,都要通過行業專家的論證,尤其是三峽大壩這樣的世紀工程,在修建前是經過了層層論證的,各個領域的專家都會參與進來,你看三峽大壩是58年決定建造的,然後59年開始規劃,從這個時候一直到今天,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就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最早59年到61年那個時候,咱們就進行了三峽大壩抵禦常規武器的實驗,後來又模擬了核彈攻擊,現在科技逐漸發達了,很多的模擬都可以依靠電腦來實現。
所以三峽大壩的安全問題一直都被國家重點考慮。除此之外,三峽大壩在設計之初也充分考慮了安全性的問題,所以咱們的三峽大壩選用的是混凝土重力壩,什麼是混凝土重力八,這個就是靠著自己足夠陳足夠中水衝不走,生生把水攔住的,他就不像一些拱形是吧?
拱形壩是一個拱形,像一個雞蛋殼一樣,在外界攻擊的時候比較容易被破壞,優點就是它經濟性好,用料比較少,但三峽大壩這種試劑工程在設計的時候,經濟性肯定不是第一要考慮的,安全性顯然更加重要。
所以三峽大壩混凝土重力壩一共用了2689萬噸混凝土,外加29萬噸鋼筋,還有25.5萬噸鋼材,最後建成的這座大壩高185米,壩底寬121米,這麼大的一個實心混凝土,真的來個常規的巡航飛彈,那戰鬥部也就是四五百公斤左右炸到大壩,表面上跟個竄天猴沒啥區別,而且三峽大壩在什麼地方,那是咱們中國的大腹地。
三峽大壩離海岸線有多遠,中間有層層的地基雷達防空體系不是白給的對吧?就算有個三枚兩枚漏網之魚,打到大壩上也問題不大。另外咱們就退一萬步說,如果真的三峽大壩就被擊潰了,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都是實心的混凝土炸開那一塊,他還是在那缺口附近的河床裡堵著,不會說就一洩如注了,很大程度上也能緩解對下遊的影響。可能有的朋友也會問,如果核武器攻擊的話,三峽會不會有危險呢?
老實說的確是會有危險的,但是現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兩個國家如果有矛盾,不可能一上來就扔核武器是吧?沒有這麼幹的,肯定是互相先罵,然後製造點摩擦,再然後是吧?咱們對外發言人就該說了,勿為言之不預也。然後別說我沒警告過你要還是不行的話,擼起袖子在大最開始也是局部戰爭,所以你看這一套程序走下來,三峽大壩的水早就放光了,炸壞了也沒事,而且現在的核武器更多是個威懾,大家誰也不敢拿出來用,真要是戰爭到了使用核武器的時刻,後果真的完全不敢想像,所以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看,三峽大壩都是很安全的。
不僅三峽大壩,中國所有的項目在上馬的時候,都是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評估,成本核算、全社會收益評估、環境評估、安全性評估等等,所以大家擔心的問題一般都是經過反覆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