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帳號:舌尖上的安全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作為瓜子愛好者,葵瓜子、南瓜子、西瓜子嘗了個遍,有些人喜歡吃葵瓜子,因為好嗑肉香,有些人喜歡吃南瓜子,因為皮薄肉厚,還有些人喜歡吃西瓜子,最喜歡的就是完整將瓜子仁用舌頭剝出來的那一刻。不少熱愛吃瓜子的朋友,大門牙上一定有一個豁口,是因為嗑瓜子磕出來的。
葵瓜子來自於葵花,將葵花的花盤曬乾後,就能獲得花盤上密密麻麻的葵瓜子。南瓜籽來自於南瓜,裡面白色的果籽曬乾調味後,就是南瓜籽。那麼西瓜子呢?很多人表示,自己吃西瓜的時候,看到的西瓜籽又小又硬,咬開后里面的瓜仁一定也不好吃,根本不像西瓜子一樣那麼香。西瓜子到底來自於哪裡呢?如果它們來自西瓜,那麼取出瓜子後,果肉又去哪裡了呢?
事實上,我們平時吃的西瓜子,根本不是從西瓜上得來的,而是從一種叫「籽瓜」的水果上獲得,這種籽瓜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打瓜」。籽瓜是一種極具地域特色的水果,目前在新疆地區很常見,產出的就是我們常見的大板瓜子。籽瓜之所以被叫做打瓜,正是因為人們在瓜熟之際,用拳頭打瓜皮和瓜皮,把裡面的瓜子打出來,所以被叫做「打瓜」。
當然了,用拳頭打籽瓜的出產率肯定高不到哪裡去,中國各地都有愛好嗑瓜子的人,為了供應給市場充足的貨源,果農們發明了一種自動掏瓜子的機器。這種機器上面配置了一個裝滿鐵籤的輪子,順著一派籽瓜開過去,把裡面的西瓜子、瓜皮和瓜瓤分開,西瓜子掉進口袋裡,瓜皮和瓜瓤可以回歸田裡當養料。在很多人看來,籽瓜的瓜皮和瓜瓤都是不食用的。
籽瓜的瓜肉其實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白色的瓜肉有止咳、祛痰、利尿等功效,但是因為瓜肉的味道不甜,和西瓜完全沒得比,所以在新疆當地,很多果農都讓籽瓜的瓜肉爛在地裡,只取裡面的瓜子。或是將籽瓜的瓜皮削下來,做成瓜條、蜜餞等小零食。不過,隨著人們對籽瓜品種的改良,如今也有出售可以食用的籽瓜,吃起來瓜肉清甜,還能做成低糖罐頭。
採下來的西瓜子不能用水洗,否則外層的顏色會變淺,影響美觀。直接拿去晾曬,等到曬乾後,送到加工廠裡加工,該蒸的蒸,該煮的煮,在工廠裡加入調料增加滋味,什麼話梅味、椒鹽味、鹽味、五香味等等,調好味道後裝袋,就成了我們在市場裡見到的西瓜子。
所以有不少朋友曾經幻想著,常吃的大西瓜裡的西瓜籽留下來曬乾,就會變成常吃的西瓜子,其實是不對的,西瓜的品種完全不同,而且從食用西瓜中獲得的西瓜籽實在沒什麼吃頭,還會消化不良。而從籽瓜獲得的西瓜子,個頭大,瓜仁香。不過也不能吃多了,吃西瓜子過量,會大量消耗我們的唾液和胃液,容易導致口乾和消化不良。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