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評長徵五號成功復飛:中國朝航天強國邁出堅實一步

2020-12-1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月2日發表文章稱,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標誌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出堅實一步。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上周五(2019年12月27日)晚上成功發射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將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這被視為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

這是長徵五號的第三次發射,此次航天任務的重要性在於它驗證了長徵五號的關鍵技術。

在2016年11月的首次發射中,任務最終順利完成,讓長徵五號成功「首飛」。隔年7月的第二次發射任務則宣告失敗,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後來的調查顯示,火箭的發動機出現故障,局部結構發生異常,導致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

長徵五號第二次的試射表現說明其技術——特別是長期阻礙中國航天領域發展的發動機技術,當時尚未完善成熟,也引起外界對中國火箭技術發展的質疑。

如今再次執行發射任務,相關人員歷經兩年多的修復與研發,攻克了發動機技術,終於以努力換來了成功。據中國媒體披露,研製團隊集合了中科院、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20多家單位的數百名專家學者的力量,共同進行技術攻關。

半年下來,長徵五號在2018年4月完成歸零評審,氫氧發動機連續經歷了14次試車考核,均獲成功。不過,新的問題接踵而至:改進後的發動機同年11月在長程試車過程中出現問題,但最終得以迅速解決。

到了2019年4月,在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的總裝工作進入最後階段時,一臺用於後續任務的芯一級氫氧發動機在試驗數據分析過程中,出現了異常振動頻率。科研人員後來發現問題是發動機局部結構對複雜力熱環境非常敏感,容易引起共振,於是改進了發動機結構並完成了十多次大型地面試驗。

長徵五號這次成功復飛,不僅表明困擾這款火箭的發動機問題基本獲得解決,更是標誌了中國發射更重太空飛行器或將太空飛行器送往更遠深空的能力業已提高。

面向未來,此次任務的成功也預示長徵五號即將正式進入應用階段。它已被指定為載人空間站、探月工程三期乃至首次火星探測等重大航天任務的運載工具。可以預見,早前因發射任務失利而推遲或擱置的部分航天任務,有望在不久後展開或重啟。

2019年12月21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

作為中國目前最大推力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承擔的任務自然不輕。這款近20層樓高、箭體直徑達5米的大型火箭,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則達25噸。中國許多新一代太空飛行器因此也只能通過被暱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進行發射。

不過,這與傳統的航天大國美國和俄羅斯相比仍有差距。以美國私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開發的「獵鷹重型」為例,這款火箭的運載能力比長徵五號高出大約一倍。

可以說,耗時10年研製的長徵五號要追趕美俄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成功完成這次復飛任務是中國通往航天強國長徵的開始。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成功上天,2019年,中國航天舉世矚目
    據新華社12月27日報導,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
  • 外媒關注:長徵五號成功復飛助力中國航天
    參考消息網12月28日報導12月27日20時45分,中國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引發外媒關注。德新社12月27日報導稱,中國27日成功發射該國威力最強的火箭。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對這個崛起中大國的太空計劃未來前景的一次關鍵考驗。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火箭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火箭的第三次發射。
  • 長徵五號12月底前後將擇機「復飛」
    備受矚目的年底航天大戲——長徵五號「復飛」之戰終於要來了。12月21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火箭計劃於12月底前後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
  • 長徵五號成功復飛終極奧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起飛推力1068噸公元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成功復飛的長徵五號是一款二級半運載火箭,起飛級由4部助推器與芯一級構成,總共有8臺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與長徵五號最大起飛重量約86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14噸,而此前我國只能將最大5.5噸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呈幾何級放大增強這是中國航天的一次換擋升級。
  • 長徵五號復飛——一發定全局,成了!
    這種核心發動機的核心組件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讓航天人們不得不慎之又慎,需要進行徹底而全面的改進。為了解決「心臟病」的問題,中國航天人、科研人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進行了大量調整,用了很多新技術新手段,這一過程非常地艱辛。
  • 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復飛成功
    央廣網文昌12月2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27日)晚上8點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長徵五號作為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這次任務的成功標誌著我們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又邁進了一步。
  • 長徵五號復飛成功:史上最重最大,2020月巖採樣火星探測都靠它
    北京時間2019年12月27日20:45:10.526,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搭載實踐二十號衛星點火發射,三十多分鐘後,衛星分離,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在海南觀看的小夥伴告訴量子位:地月發射時整個天空變成一片紅色,震撼無比。歲末航天重頭戲圓滿落幕,開啟太空新時代。
  • 東北特鋼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作出貢獻
    本報訊(趙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李楠)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向東北特鋼集團發出感謝信,就東北特鋼對長徵五號B首飛火箭研製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實現我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奠定堅實基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直與東北特鋼集團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此次在感謝信中表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新型運載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和運載效率在我國處於最高水平。
  • 火箭發動機,人類玩火的極致(八)——克服重重困難 長徵五號復飛成功
    為全面提高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和能力,中國急需一種大推力、高可靠、低成本、無毒、無汙染的運載火箭。新火箭還需具備模塊化設計,可根據不同模塊組裝成不同推力的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研製的。
  • 長徵五號成功復飛背後:兩次推遲,蛟龍號前出太平洋打撈殘骸
    一款新型火箭新技術比例一般不會超過30%,一旦超過則意味著風險急劇增高,而長徵五號作為我國新一代無毒汙染大推力運載火箭旗艦產品,其新技術比例為100%。相較於上一代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動力系統全盤更新,5米芯級箭體為國內首次使用,四部3.35米助推器配置更是首次。
  • ——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助力長徵五號復飛背後的故事
    12月27日,長徵五號成功復飛。那一刻,所有航天人無比自豪。被人們親切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它的成功復飛,凝聚了無數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助推動力系統由8臺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組成,為火箭起飛提供了90%的推力。這些發動機全部由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研製生產。
  • 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海南書記省長祝賀
    5月5日18時,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記者注意到,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的地點,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作為發射場所在地,海南省委、省政府,文昌市委、市政府,提前對火箭發射做了多項保障工作,並對火箭發射成功表示祝賀。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經過此前發射任務的磨合,長徵五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在前期總裝、測試等系列工作完成後,目前長徵五號已經為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做好了準備。
  • 5月份中國航天喜事連連!日本人:中國正在加速邁向太空強國
    五月份,中國航天喜事連連。5月5日,中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順利升空,長徵五號B其上所搭載的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也進入預定的軌道位置。8日,帶著多項實驗任務的長徵五號B試驗船返回艙在內蒙古草原,以「10.8環」近乎完美的姿態精準著陸,這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已經正式拉開。社交媒體報導稱,中國自1992年開始啟動載人太空飛行計劃,確定了中國載人航天「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目標。
  • 長徵五號重生記
    12月27日晚,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郭文彬/攝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曾經說過:科學試驗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試驗呢?經過挫折和失敗,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長徵五號的「鳳凰涅槃」之旅,就是眼下一個最好的例證。
  • 上新了!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來源標題:上新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表示,長徵八號的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可重複:高運載效率火箭要實現重複使用,發動機推力調節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本次發射中,長徵八號火箭就應用了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為我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研製打下堅實基礎。
  • 中國「航天速度」驚豔全球,美國害怕被超越,俄羅斯無奈要退出競賽?
    近日以來,中國航天收到了數個好消息。除了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經過數次軌道修正,也即將要到達火星表面。 對於中國取得的這一系列成就,近日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發表了一篇題為《下一步是火星——中國在太空領域挑戰美國》的文章。
  •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
    據報導:北京時間2020年5月5日18時,我國最新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8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
  • 長徵五號復飛成功,送8噸重衛星檢驗新技術,接下來將有這些重任
    長徵五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火箭,推力高達1000噸,主火箭直徑達5米,助推器直徑達3.3米,雖然它高達50多米,相當於20層樓的高度,但相對於以前的長徵2號長徵3號等火箭,它看上去還是有著一個胖胖的身軀,因此被人們親切的稱為「胖五」,在暫歇了兩年之後,今日晚間(北京時間2019年12月27日20點45分),「胖五」在我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攜帶著實踐二十號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 「中科航天人才杯」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