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就是一款屬於中國的「越光米」,讓國人們不再為了一碗飯,翻越千山萬水,去他國「背」回來

2021-01-20 植物星球


每次去日本,逛累了,肚子餓了,圖方便,就找羅森或是全家買飯糰吃,找那款「越光米」的飯糰,雖然貴一些,但口感軟糯,又香,一餐飯真的「只要吃飯糰就可以了」。吃丼的時候也是,若是店家貼著招牌,說他家的米飯是「越光米」,又寫產地「新潟縣魚沼」,頓時覺得蓋澆飯也這麼高級呀,加點錢再來一份飯完全沒有問題,就只吃飯也可以。


日本的米飯好吃,越光米、小町米在國內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一段時間中國人去日本搶購電飯鍋,回國煮飯,卻不過如此,發現是米的問題,又去買米,買魚沼的越光米,好貴,但也好吃。有好的電飯鍋,但是沒有好米,就像是買了金剛鑽,但是沒有瓷器活可接,一樣鬱悶。


後來有企業進口日本越光米在國內銷售,差不多一公斤一百元,上市不久即售罄。

越光米的歷史始於1944年的新澙縣農業試驗場

1956年被正式命名為「越光」

越光米顆粒均勻飽滿,膠質濃厚,色澤晶瑩


我那個時候就想,為什麼不在國內種越光稻呢,是環境不適合,還是國家有限制。現在我才知,國內很多地方都試種過越光米,失敗的居多,不是稻苗容易得病就是產量極低,越光稻對種植環境的要求太高。


但也有成功的地方,在遼寧丹東的東港。


前幾天本來生活的朋友介紹我認識一位叫曹鳳有的人,他從2004年就開始在東港培育種植越光稻,花了十年時間,成功種出了中國產的越光米。

遼寧丹東的東港,與日本的新潟縣在同一緯度上

地理環境和土質也差不多


東港這個地方,其地理條件與日本的新潟縣很接近,在地圖上看從日本的新潟縣筆直往西,越過日本海,過朝鮮半島,就在鴨綠江的入海口,它們是同一緯度,都是大河入海口。曹鳳有說這兩個地方都屬於退海偏鹽鹼地平原,土質也差不多。


雖說環境接近,畢竟在不同的地方,最後種出來的越光米還是有了自己的特色,國產的越光米保持了日本產越光米的糯香,膠質濃厚。若是各煮一碗飯出來比較,日本原產的越光米口感偏糯一點,中國產的越光米口感更有韌勁,也更適合國人的口感需求。


關於曹鳳有在中國東港種越光米的情況,讓他自己來談一下。

曹鳳有,遼寧東港市示範繁殖農場的生產科長


17年了 我一直守望著這片稻田

大家好,我叫曹鳳有,是遼寧東港市示範繁殖農場的生產科長,這大半輩子,我幾乎都在和稻米打交道。


從小我就幫家裡種田,對稻子有很深的感情,最難忘的是秋收時,大人們在稻場上揚谷的吆喝,還有由那些金黃的穀粒,蒸成的一碗碗噴香的大米。後來我離開家鄉參軍,在部隊的時候聽說在遼寧省東港市,有個叫做「東港市示範繁殖農場」的地方,那裡是中國最好的國營農場,有著大塊的水稻試驗基地,於是在2000年轉業到地方時,我毅然決然選擇來到這裡工作,這一幹,就是17年。

袁隆平為東港示範農場題的字


跨越1300公裡,將越光米帶到東港

為了學到最好的育種技術,我花了整整4年時間在全國各地跑,海南三亞的南繁基地,黑龍江的五常大米基地,四川的雜交水稻田,上海的長江有機米農場,漢中的黑米,閩南的紅米,雲南的紫米......每到一個水稻基地,我都會向當地農戶請教他們的水稻種植經驗,我還一有機會就找專家找科研所,學習國內外最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


後來一位水稻專家告訴我,日本有一種誕生於50年代的米種,叫越光米。這種米米粒晶瑩透亮,個頭均勻飽滿,黏性強、有嚼勁,口味甘甜,據說吃飯都不用配菜,被譽為「世界米王」。尤其是在日本的新潟縣種出來的口感最好,很多國人甚至不遠萬裡,專程坐飛機去日本,將越光米回來。


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中國有著全世界最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最廣闊的水稻種植面積,最多的水稻種植人員,為什麼全世界最好的稻米不能在中國?為什麼吃一碗好飯會是一件困難的事?為什麼至今沒有一款中國的越光米

越光米,原產自日本新瀉


回到農場,我就開始專心研究起這個米種。越光稻種對種植環境的要求很高,但丹東東港地區的地理環境卻也是非常適合種植越光米的——這裡有著與越光米的故鄉日本新潟縣相似的地理條件:緯度相同,都位於寒溫帶大河入海口,都屬於退海偏鹽鹼地平原,而且東港還是中國唯一一個沿海、沿江、沿邊的地區,有得天獨厚的鴨綠江灌溉。


尤其是位於東港的東港示範繁殖農場,建國前便設立,如今已有68年歷史,是具有省級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的集科研、生產、示範、推廣於一體的優良水稻良種生產場。農場裡還有著4500畝優沃的良田,1100多名專業的水稻種植從業人員,上百名經驗豐富的老專家和老技術員,以及國內首屈一指的先進種植技術,要說國內哪裡能種植出「越光米」,我敢拍著胸脯說,這裡一定是頭一個!


於是我馬上和現在的農場場長房聖瑞同志匯報,農場場長聽了以後當場表示十分支持。

農場場長 房聖瑞


即使只有1個人,也要在東港種出越光米

2004年,第一批越光米種正式開始在東港農場種植。在項目正式開始之前,我查閱資料並去日本實地考察後發現,越光米的品質雖然高,但是抗性極差,很容易受病蟲害影響,導致幼苗還未成熟便死去。於是我決定,使用當時國內最先進的有機栽培方式,種植越光米——減少氮肥的使用,讓稻杆更加堅硬,蟲子不願意吃,就減輕了病蟲害的危害。但是這種種植方法不得不讓每畝田間的水稻顆數減少,這樣一來,每畝田的產量也隨之降低不少,有的甚至不如其他非有機種植稻田產量的四分之一。


越光米一年只能種植一季,每一季從播種到收穫需要經歷插秧、封隴、孕穗等11個環節,而每一個環節又需要專人專業操作,投入不少心血和物力。在越光米有機種植項目的頭幾年,連續幾年收成不好,場裡便有人開始提反對意見,說有機種植既費時間既費力氣,又沒效果,還不如早早放棄。身邊的親戚朋友也跟我說,做到這個份上差不多就得了,也許天底下就只有日本那塊地能種出越光米呢?


這時候,已經退休的88歲張老師傅跟我說:「不用管人說什麼,做好咱自己的事兒。」場長也很支持我,我便不再猶豫,繼續一心扎在有機栽培上。既然每畝單產產量低,那我就擴大種植面積,10畝不夠就100畝,100畝不夠就1000畝!既然大家都覺得有機種植費力,那髒活累活我都一個人攬,大不了我就住在地裡!


用10年時間,種出比日本更好吃的越光米

這一晃,又是10年,我從一個小技術員變成了一個「老農民」,周圍的人都說,我是被越光米「魔怔」了——一旦聽到田裡有半點風吹草動,不管吃飯睡覺,就往地裡跑;從越光米播種的那一天開始,每天都得去稻田裡看個七八趟;農忙收割時,經常幾天幾宿的不回家;逢人便介紹起「越光米」「有機種植」......家裡人也特別不理解我,明明可以靠著之前的水稻種植舒舒服服地過日子,為什麼偏偏要跟越光米過不去,把自己弄得苦巴巴的。但我心裡一直明白,我想要的,就是一款屬於中國的越光米,讓國人們不再為了一碗飯,翻越千山萬水,去他國回來。


皇天不負有心人,這些年,我眼看著當初被大家嫌棄的越光米,在東港示範繁殖農場一畝畝鋪展開來,如今,已有上千畝稻田裡,都種上了越光米。


更令人欣喜的是,經過這些年不斷的努力,越光米的每畝產量,已經從最開始的百餘斤穩定提升到400斤了!而且相較日本原產的越光偏糯的口感,中國產的越光口感更有韌勁,也更適合國人的口感需求。省裡來的專家還特意檢測過,這越光米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價值極高,為五穀能量之根基,對孕婦、老人和兒童大有益處。

 

到目前為止,東港越光米已經過2年多的有機周轉期,今年10月就會拿到有機認證。東港示範繁殖農場也先後多次得到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認可,被授予了「科技示範農場」、「誠信經營單位」、「種子行業公眾滿意企業」、「文明單位」等稱號。

在示範稻田裡養鴨


讓中國人吃到,屬於自己家的越光米

張老師傅是場裡的第一批工人,經常和我說,50年代農場的產量小,技術相對落後,割稻子、脫穀粒都十分費勁。看到現在農場按有機標準種的越光米,每畝能產400斤,這可是他們那一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農場第一批工人——張學功老人,今年88歲


如今,東港的越光米每年產量40萬斤,在當地上市後即被搶購一空,但我知道,我想要做的事,才剛剛開始。


相較於其他品種的大米單畝產量,東港越光米只是它們的二分之一,我相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相較於國內的水稻種植基地,東港越光米只是在東港有上千畝稻田,滄海一粟,我相信,國內一定還有許多適合越光米種植的地方尚未開發;

相較於其他的大米品牌,東港越光米幾乎只是在當地小有名氣,並不為大眾熟知,我覺得,有必要讓全中國最好的大米被中國人認識!


所以,今天,我想為「東港越光米」發起眾籌。希望通過這次眾籌,能有更多的人吃到有機種植的東港越光米,了解到國內有這樣一款不用飛、不用背就能吃到的世界級極品稻米,參與到東港越光米的傳播共建項目中來。


我是曹鳳有,我是稻田守望人,如果你支持我的理想,為了一碗好米飯,長按下面二維碼識別參與,或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參與。

相關焦點

  • 吃到令人感動的越光米
    第二大概就是因為日本的米好,隨意走進日本大街小巷的餐廳,一碗白米飯總是特別出色,軟糯、清香,那種口感的優異令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米not even close to that,以前經常在國內吃日餐,米飯做得好的幾乎沒有幾家,即使是做壽司與飯糰的米,大多也不過關。
  • 五常大米與越光米之間的風味有什麼不一樣?
    一碗晶瑩潔白的米飯,米仿佛透過一雙可以翻雲覆雨的手,能輕而易舉搞定食客們挑剔的味蕾。千變萬化之間的大米也有著頗多的講究:什麼品種的米更適合煮飯?五常大米和日本大米,到底哪個更受食客們的青睞?首先聲明一下:本文可能存在客觀偏袒因素,請各位酌情閱讀。日本大米再好吃,也不能說神奇到什麼程度。
  • 滿屋飯香娃舔碗,有了這隻鍋我終於不再從日本背米回來
    以前沒有疫情的時候,我一年會去1-2次日本,每次去日本背回來最多的就是大米和醬油。爺爺家的大米我特意問了,就是超市裡4、5塊的大米,但每次到爺爺家吃飯,一到飯點滿屋子飄飯香,特別有煙火氣,讓人垂涎欲滴,用的鍋子就是奶奶幾年前和小姐妹去韓國旅遊,人手一隻捧回來的韓國「福庫壓力電飯鍋」。
  • 日本越光米為何能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米王」?
    中國和日本都是比較推崇以大米為主食的國家,我國擁有7000多年的培育歷史,但相比較而言,日本大米在世界上的美譽度卻更高,比如一直以來享有「世界米王」美譽的越光米,它就產自日本,在前幾天的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上,越光米還一舉拿下金獎。今天跟地道農旅小編一起來看一看日本的越光米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竟然可以超越我國這個大米產銷大國。
  • 良心出品,用心做一碗好飯——食飯時
    譽為「五穀之首」的大米,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作為米飯可以說這是我們最司空見慣的主食,而之所以這裡以飯為主題,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吃到一碗像樣的米飯很難!聽我跟大家叨叨一下,什麼叫像樣的米飯!
  • 一碗直擊靈魂的鰻魚飯,是我每次去日本的理由
    消息一出,立馬引發了吃貨們的恐慌,鰻魚飯這麼好吃的東西,如果從此絕跡,人生將要少去多少樂趣和期盼啊! ▲田代鰻魚蓋飯 而背開式、先蒸後烤的關東流,內芯更軟糯,屬於當下做蒲燒鰻魚更為主流的方式
  • 你來臺灣,是否也曾為了一碗魯肉飯?
    不過,這碗魯肉飯也不是那麼一無是處,最少那八分肥的塊狀魯肉就有點香氣(但還是稍嫌不足),吃上來輕輕泯於上顎,舌頭仍能感覺到一絲絲肥油溶化的美味,如果能令其香味再厚實一點,澆頭的淋汁再跳一點,那就是碗不折不扣的好魯肉飯了。看完後,看倌們會不會覺得我對「魯肉飯」要求太高了?
  • 小食代|磕米:死磕一碗米飯
    2018年3月,位於南京西路歷史風貌區內的豐盛裡開張了一家新店,邀請大家前往品米嘗米。上海著名美食家沈嘉祿品過之後,發了一條朋友圈,說一頓吃了5碗飯,其中,越光大米配滷肉或鹽烤肉最好。這個想法讓他們開始了「死磕一碗米「的故事,用盡全身力氣去做好一碗米飯。他們整整準備了一年,這件事從來沒人幹過。用高老師的話來說,米是土地裡生長出來的,一碗好米,能夠喚醒人對土地最深沉的愛,喚醒我們民族與生具足的「米魂」。他們要把最具個性的米放到店裡來,嗑米的創始團隊在這一年間走訪了優質大米的原產地。
  • 鄰居去到北海道就為了嘗一嘗這碗飯,網友:有錢人就是太閒
    鄰居去到北海道就為了嘗一嘗這碗飯,網友:有錢人就是太閒,相信大多數吃貨朋友們都在享受美好的假期,有些吃貨朋友們會選擇去打暑假工,畢竟,能夠幫助家裡面的父母減輕一下經濟壓力,而有些吃貨朋友們則是會選擇到其他國家裡面旅遊,畢竟,一個城市待得太久肯定會覺得很無聊。
  • 日本越光米為何享有世界米王的美譽?這一特質值得中國深思!
    比如一直以來享有"世界米王"美譽的越光米,它產自日本東北地區,以新潟縣魚沼地區的大米最負盛名,自1989年起至今,已連續37年被日本穀物檢定協會協會評定為特A級大米,這也是日本國內對於穀物鑑定的最高級別。
  • 東北大米的品質區別 越光米 金做越光米
    中國有60%的人以水稻為主食,中國的水稻生產歷史已經有八千多年。我們的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水稻在中國的農耕文化裡面佔有重要的一席。長期以來中國文明都是一個跟飢餓鬥爭的歷史,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糧食生產一直受到影響,到解放以後,我們的糧食生產得到了增長性的恢復。但是,由於水稻品種的產量還不是很高,因此當時的水稻產量每畝只有兩三百斤,並不能夠滿足我們對糧食的消費需求。
  • 一碗飯的滋味
    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迷戀這家肉燥飯的時間,是因為我是感受性記憶和意象性記憶比較強大的人,清楚地記得,2008年5月,大地震之後,出發去四川之前,去吃過一次,很有點給自己壯行的意思,還打包了一斤肉燥,放在冰箱裡,告訴珠珠爸爸,下面、配飯都很好。從災區回來,和若言老師,珠珠萱萱一起再去吃,那個味道啊,一進店裡就讓人拼命吸鼻子,再端上來立刻沒工夫說話了,埋頭吃,一會兒工夫一碗飯就下去了。
  • 越光米做煲仔飯
    越光米沒有鍋巴的煲仔飯是沒有靈魂的,有鍋巴,香香脆脆,越吃越愛吃。用越光米做煲仔飯,米中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B1、葉酸等,這些營養正是嬰幼兒、孕婦等特殊群體日常需要補充的。小砂鍋然後取適量越光米放入砂鍋,根據家人的飯量和容器大小來做,越光米的吸水量略小,注意天水比例。用砂鍋做煲仔飯很好吃的。
  • 咖喱飯 加了「它」 做法簡單 營養又美味 越吃越下飯
    濃鬱的咖喱味道完美的搭配著土豆,牛肉粒,胡蘿蔔,脆皮腸,吃一口,那濃鬱香味的咖喱湯汁在嘴裡迸發,再來一碗白米飯,瞬間整個人都精神了。咖喱拌著飯,越吃越下飯,恨不得將整盤咖喱汁都舔光了。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在閒暇的時候,給自己心愛的人做一份美食,這是一種無聲默契的浪漫。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變換更替,陪伴在身邊的永遠只有彼此。廚房的溫度,就是一個家庭的溫度,廚房是最有愛的地方,人們總是在這裡為心愛的家人烹飪美味的佳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咖喱飯。餐館,飯店,外賣,超市都可以看到咖喱飯的身影。
  • 逛逛名古屋——為了那一碗鰻魚飯
    我記得前兩年(其實也是延續到現在),看到一些文章,題目類似於「穿越整座……城,只為這碗感動到哭的鰻魚飯」,那麼我也可以說一句,從香港到名古屋,只為那一碗鰻魚飯。我一直對所謂的景點興趣不大,比如日本的一些深宮、寺廟之類的,在日本人看來很恢弘的建築,往往和國內的景點還是差了很多。因為這一天想要吃蓬萊軒的鰻魚飯,所以就順路先去了熱田神宮。蓬萊軒是很有名的吃鰻魚飯的連鎖店,在熱田神宮附近有兩家店——深宮店和本店。
  • 好吃不貴的5種拌飯醬,一頓吃3碗飯不嫌多,第五種是「國人之光」
    炎熱夏季,出汗都「出飽了」,一到飯點就不想吃飯。這個時候,媽媽總是最擔心你的那個人,生怕你是哪裡不舒服。其實只是單純地沒食慾不想吃飯,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喜歡的下飯菜。而說起「下飯神器」,就不得不提讓人為之迷戀的拌飯醬了。作為家中的常備「神醬」,炒菜也好,拌飯、拌麵甚至當作蘸料也罷,拌飯醬總是能使人胃口大開,吃得津津有味。
  • 繼洋垃圾禁止令後,他國是怎麼處理洋垃圾的?
    導語當我國不再對「它」實施進口後,他國措手不及,一時之間無處放置,結果越堆越多,最後不得不將其進行焚燒處理,結果一把火下去,連續燒了4個月都沒有停,空氣受創,他國國人紛紛呼籲,請求我國收回成命,繼續對「它」進口,但,我國說過的話,又豈會收回。
  • 翻越千山萬水只想去「聽」你 黔籍女歌手楊西音子「讓世界侗聽」
    翻越千山萬水只想去「聽」你---貴州籍美女歌手楊西音子「讓世界侗聽」4月17日,「讓世界侗聽」大戊梁歌會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皇都侗寨舉行,貴州籍女歌手楊西音子與周巍演唱主題曲有的就是節奏、是意境。有舒緩的輕音樂、有感人肺腑的情歌、也有節奏勁爆的嗨歌。而侗族,也有屬於自己的音樂。無伴奏多聲部合唱的侗族大歌;琵琶歌、牛腿琴歌、侗族雙歌、侗族喉路歌、木葉歌,歌唱時歌樂一體,優雅感人的聲情交融;而攔路歌、酒歌、謎歌簡譜悅耳,朗朗上口;踩堂歌氣勢宏大,內容豐富;還有哭歌、山歌、兒歌、河邊歌等等。
  • 去過日本,我再也不想吃中國的鰻魚飯了
    而且夏天比較熱,人們吃不下飯,胃口不好,吃鰻魚飯剛好可以補身體,同時沒那麼肥膩。饞意被勾出來了,便去求日本通朋友推薦哪裡有好吃的鰻魚飯,結果朋友告訴我:「如果你要我在中國給你推薦一家店,我實在推不出來,因為都太難吃了!」
  • 很多人來這家酒吧,就為了吃一碗麻婆豆腐意面
    一樓吧檯有咖啡師專做手衝咖啡,據店裡介紹,李老師作為一個慣性出國的掃貨狂魔,時不時會人肉背回季節性的精選咖啡豆和有名的國外咖啡店私家烘焙的咖啡豆。咖啡愛好者們每回來都能通過手衝咖啡獲得新的驚喜和感受。得知兩家店的主要裝修風格都是由眼前這個看起來內斂隨性的姑娘拍板的時候,懂小姐驚訝的是一個人的軀殼裡竟然可以裝下這麼多有趣的想法作為酒吧,Half&Half出名不是因為酒,而是因為一碗豬油渣飯。蔡瀾老先生說過:「穀類之中,白米最佳,一碗豬油撈飯,吃了感激流淚。」 豬油渣拌飯從食材上來講再簡單不過,酥香的豬油渣,一碟醬油,一碟醃菜,攪拌在一起,就是撩動食客唾液腺的大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