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也許只是那時某個夕陽下的《老街》

2020-12-17 唐馬書生Jack

老街,對於許多人來說只是記憶深處最低的符號,逐漸荒蕪,他日遠離,不再尋覓。對於我來說,很久以來,他的片段充盈著記憶,不曾忘卻。有時仰望星空,不知是否還能想起,星夜下,爺爺呼喚自己歸家的信號,飯桌旁奶奶殷切的叮囑。村口的磨盤,誰還會轉動他的人生,門前的老樹,是否還會走到屬於他的輪迴。

歌曲《老街》旋律朗朗上口,風格感情也層層遞進,一開始的豎琴營造出安靜的氛圍,又以平緩感人的曲調貫穿其中,舒服的音樂元素編制讓我們感受到這位音樂獨行俠別樣的細膩情感,而歌者質樸感性的嗓音更是錦上添花,將自己對老街的那份說不出的傷感表現的淋漓盡致。

不管是學生、老闆、工人、警察,大家都有自己的童年且對小時候故鄉的記憶。我們有時更會在失意或疲倦時想起兒時的老家。因為那個時候是人生中擁有幸福回憶且最單純的時代。沒有網絡,沒有吃雞,沒有頭條新聞,沒有任何一個會讓你感到浮躁的畫面。無論在任何時候,那個地方都是我們內心裡最安靜、最溫暖的地方。就像歌詞裡說的:忘不掉的是什麼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說不出的懷念情節。

我們對於故鄉的懷念之情也許只是那時某個夕陽下的老街!

故鄉有我們童年時的渴望與夢想,少年時的追求與彷徨,讓我們走向成熟、走向希望的地方…

每個人都有對故鄉的記憶,思鄉的情結猶如人的生物鐘一般在某一時刻準時襲來。老街讓我們找到了已經離開多年的故鄉的感覺,更加真實地回到我們的眼前,安靜純樸的家鄉生活回憶是可以平靜任何浮躁的人的。老街那種種熟悉的氣息,有時像是蹣跚學步時,有時像是第一手牽手的稚氣…

相關焦點

  • 遊子對於故鄉的懷念 李榮浩深情演繹《老街》
    有「國內最年輕的音樂人」之稱李榮浩近日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專輯主打歌曲《老街》,歌詞中「湯麵」、「炊煙」以及「舊舊的後院」這些貌似簡單的字眼卻帶給了我們浪漫溫暖的意境,將很多感人的場景呈現於眼前,更是我們心中的畫面,讓人回味無窮。  不管是學生、老闆、工人、警察,大家都有自己的童年和對小時候故鄉的記憶。我們有時更會在失意或疲倦時想起兒時的老家。
  • 我懷念的——懷念那時的我們
    那個少不更事、幼稚又頑固的年紀,真的值得這樣翻來覆去的懷念嗎?有時覺得,懷念是個很心酸的詞,懷念也許是因為當下的不如意,是在疲於奔命的生活裡,突然羨慕以前那個有人依靠的自己。Ⅱ高三那年,歷史老師恨鐵不成鋼地告訴我們:學習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事。臺下是叫苦不迭,是18歲的不屑一顧。
  • 夕陽下倦鳥歸巢,詩人長途跋涉抒發思鄉之情,一首唐詩回味無窮
    因為這表達的是普通人最普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古代遊子,他們和今天的我們一樣,為了學業為了前途而選擇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不過對比今天便利的交通和通訊方式,他們當年只能把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都傾注在詩詞當中。哪怕是起了一點風,哪怕是看到夕陽之下的倦鳥歸巢,都讓他們想起曾經多時未歸的故鄉。
  • 故鄉的河流
    我喜歡這樣靜靜地注視那些不知名的河流,看它流淌過的水痕,被年華斑駁的古樸,還有掩藏在河流下的人事。一度迷戀這樣的感受,在久違寧靜的午後,在某個夕陽豔照的黃昏,站在老家的後面,看這條不知歲月的河流的模樣。被水草覆蓋著的河流呈現出渾濁,骯髒的形態,只能在河流的沿岸你才會些許看到它清晰的底層,被沙石所掩蓋的傷痛。
  • 時間深處的風鈴——訪歌曲《故鄉老街》詞作者王詩暢
    晨起的老伯唱響僮子戲,晚歸的漁夫滿載江海情。」初聽此歌,人們可能會以為寫的是江南水鄉,實則不然。這首歌實際上是一個薈萃,寫到了許多地方。為了讓更多人能在這首歌裡回到「故鄉老街」,詞作者王詩暢和曲作者吳迪去了不少城市與鄉村,聽了許多人關於故鄉的故事。
  • 杜甫作「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憶弟情更多於思鄉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可以這樣解釋頷聯:「節逢白露,秋天肅殺的氣象就要來了,月還是跟故鄉一樣地明,令人有月圓而人未圓之感。」但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說:「這個句子,解作『月亮還是故鄉的明』,情味較好一點。
  • 當年情——懷念哥哥張國榮
    當年情——懷念哥哥張國榮他是一個普通的男人,他是一個不一樣的男人。倩女幽魂》,你為她準備好了《胭脂扣》;我們連同《九星報喜》為你的《烈火青春》《喝彩》,你卻在《大富之家》告訴我們什麼是《春光乍瀉》……你到底是個怎麼樣的男子?
  • 李白寫夕陽精彩唐詩,30字寫夕陽山泉美景,更寫思鄉情無限惆悵
    在我們眼前,這更是一個無論在詩詞內容,還是在詩詞技巧上都有卓越成就的古代最著名的詩人。公元740年,39歲的李白來到了河南南陽。這一片土地在古代是山清水秀之地,自然也吸引了李白的目光。一個夕陽西下的下午。李白獨自感受著這美麗的景色,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精彩唐詩。
  • 斜塘老街2018中秋燈會為什麼讓我難忘記?
    2018年9月24日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中秋團圓佳節,這一天夜晚上的月亮也會比往常圓了許多,也許那時你正在和家人一起吃著月餅或是桂花糕,和親朋好友們一起在家中小院裡賞月,也許全家人圍坐一起喝著桂花酒看著中秋晚會,享受著團圓之樂!
  • 帶你去日本瀨長島的夕陽下,做一次最長情的告白
    炫目陽光下飛機龐大的陰影突然呼嘯而過,穿著泳衣的小朋友熙熙攘攘的在沙灘上撒汗歡騰,大人在樹蔭下燒烤準備著午餐,談論著年內熱門的話題,是這裡美麗沙灘的日常風光。  藍白印象,與環境渾然天成的日本衝繩版的聖託裡尼建築,這裡的建築整個設施以白色為基調,造型設計典雅時尚,尤其是那處處洋溢著舒適愜意之感的度假氛圍,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 原創組詩《夕陽下的故鄉》
    陷入遐思……02曾經曾幾何時守望夕陽那段山路生命的點點滴滴寫滿著人生的酸甜與苦辣那沁人般的桂園芬芳悠悠地飄進心底的最深處曾幾何時漫長的徵途烙下父親沉甸甸的腳印03鄉愁推開心窗數著歲月的輪迴時光 抖落記憶的塵埃翻開昨日的相冊看著曾經的滄海桑田我們感慨萬千
  • 想到故鄉,什麼事或物是你最難以忘記呢
    秋季是思念的季節,看著無邊落木蕭蕭下,任誰都會泛起一絲思鄉之情,都會禁不住自問一句日暮鄉關何處是?不過,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而言,故鄉的思鄉往往會呈現在對故鄉一景、一物或者是一個場景的懷念,也許是一間斑駁的老屋、也許是一條田間的小路、又或許是一縷嫋嫋的炊煙。而我每當想起家鄉,總會想到故鄉村邊的那幾棵老槐樹,枝幹遒勁,在春風裡,白花盛放,香飄七裡。
  • 大海,我夢裡的故鄉 | 海邊看夕陽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海邊出生,海裡成長……每次聽到這首歌時就會想起我的故鄉,內心即刻盈滿了柔情似水的鄉愁,因為那裡有媽媽的味道
  • 西府老街 喚醒沉睡心底的故鄉記憶
    歲月綿長,社會經濟不斷變革,我卻越發懷念起小時候的西府記憶和充滿煙火氣的市井氣息,去過很多鄉村,停留過很多城市,卻一直未曾抵達夢中嚮往的那個地方,直到不經意間來到西府老街,所有關於西府,關於故鄉,關於美好與夢想的記憶和詞彙都在瞬間被喚醒。它,是我夢裡的那條街啊。
  • 當我們談論周杰倫時,我們在懷念什麼
    記得我去一位好朋友家玩,我們拿著麥克風假裝開演唱會,她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我願意》,「恨不得立即朝你狂奔去」。高中校廣播臺經常放《心太軟》《你是我的女人》……我想,那個時候我會迷上《科幻世界》,很可能是因為流行歌曲實在太乏味了。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周杰倫的歌開始流行,也許是「哼哼哈嘿雙截棍」吧。但是真正讓我留下印象的,是《東風破》。
  • 《懷念過去的文章範文精選》
    真的,那時的日子也曾無憂無慮,幾個懵懂的少男少女,忽略了性別的界限,你來我往的聚在一起。那時他們是多麼純真,多麼要好。懷念過去,那時我們會用信件抒發感情,總會把自己的心中所想,用筆一點一點的寫下來,郵寄給朋友。那時,最高興的事,就是收到友人的信,然後就是回信。每天,路過學校傳達室時,總不忘多瞅幾眼,看那窗子是不是擺著寄給我的信呢?
  • 當我們懷念馬拉度納,我們在懷念什麼?
    當我們懷念馬拉度納的時候,我們在懷念什麼?這些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但同樣懷念馬拉度納的球迷們寫下了他們的故事。 足球是足球,也不是足球 球迷 文信 老馬走了,走的毅然決然,沒有留一點我們跟他告別的時間,好吧,人間無情,天堂無憂。 那年,北京某酒店,我蹲守三個小時,終於有幸目睹球王真容,在一群人的簇擁下,我求得球王籤名。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卻把思鄉之情寫到了極致
    漂泊羈旅的遊子不畏辛勞、不懼艱苦,卻最怕碰見那輪皎皎的明月,因為它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忽然與人撞個滿懷,勾起人無限的思鄉之情。即使瀟灑縱情如李太白,二十餘歲便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遍歷大江南北,廣結天下英豪,也會在某個靜默清冷的客居秋夜被床前的方寸月色擊中,陷入鄉情別緒的綿綿泥淖無法自拔,才有了今天我們分享的這首千古絕唱。全詩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異鄉已經成為故鄉,故鄉已經成為遠方
    有人說: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做故鄉;也有有人說:離家太遠,就會忘記故鄉;一如青春是用來追憶的,故鄉是用來懷念的。回到家,看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或許它依舊殘破和令人沮喪,你很難相信這就是時時縈繞在心中的故鄉;也或許它五光十色,在聲色犬馬的世界裡,可以找到回去的路,但能找到那個同行的人嗎?有人說:歸去來兮,他鄉雖好決非久居之地。
  • 懷念故鄉的紅薯與土房子
    文:何光燕圖:來自網絡一晃眼離開故鄉己二十七年了,然終忘不了故鄉的紅薯和那三間土房。那時鄉下一年四季,多數時候都是用樹葉和稻草燒飯。烤紅薯不要明火,只見奶奶用火鉗在灶裡扒成一個個洞,待一根根紅薯各居各住時,奶奶就用火灰把它們嚴嚴地蓋住。當鍋裡的豬食煮好後,奶奶就會站在村口大聲吼叫:「燕,勝娃兒回來吃飯了喲!」那時我倆一般在張家灣幫張春發老哥兒家做泥坯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