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導,韓國一位市長公開表示將會對日本的部分友好城市捐贈物資之後,7.3萬人請願逼其下臺,那麼韓國人究竟有多麼痛恨日本呢?一直以來,因為主權領土、「慰安婦」等問題,兩國的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好,所以很多韓國民眾對日本的態度是非常不待見的。而韓國市長要向日本捐贈物資的行為,在該國民眾眼中無異於賣國賊。所以在這件事在宣布之後,立即引來了民眾的劇烈反響,如今請願要求他下臺的人也越來越多。
這件事發生在前幾日,韓國慶州市的市長表示,首先將會對日本的奈良和京都進行援助,援助物資為總共2400套防護服和2000副護目鏡。而且還決定,在後續的過程中,將會陸陸續續為日本多個城市進行物資的援助。要知道韓國的疫情已經進入非常平穩的階段,整個國家民眾基本都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對於物資的需求也已經沒有前段時間那麼強烈,所以韓國市長提出幫助他國的想法,按理來說是會受到大量的支持的,可惜支援的國家偏偏是韓國民眾最痛恨的日本,也難怪會遭到抨擊。
這件事自宣布之後,在韓國民間持續發酵,讓這名市長感受到了輿論的壓力。隨後,他便在自己私人的社交平臺上對做出這一決定的初衷進行了解釋。稱在慶州市四年前發生地震的時候,很多日本的城市都對慶州市提供了幫助,基於互幫互助的原則,慶州市在這樣的關頭都應該對這些城市表達韓國友好的善意。但是這一說法對於韓國民眾來說幾乎沒有什麼作用,大家依舊在痛斥該市長的這一決定。終於在這次的消息發布四天之後,該市長實在承受不住民眾的炮火,宣布將放棄這一捐贈的決定,並且保證在以後的工作和決定中,將會詢問民眾的意見,考慮到民眾的想法,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思考做事。
該市長之所以如此快的取消這一決定,主要原因是如今請願讓他下臺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按照韓國的規定,如果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該市長「下臺」的請願得到了20萬人的贊同,政府就會對這一事件做出回應並且給出最終的處理。如今僅僅四天,就已經有7.3萬人,如果繼續發酵,不用一個月就能達到20萬人,該市長也不願意為了這件事面臨被解僱的風險。
其實除了因為和日本之間的矛盾導致民眾不願意給日本捐贈物資之外,還有原因就是慶州市目前的經濟狀況因為疫情的影響,也遭到了非常重大的打擊。尤其是慶州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靠旅遊業發家的城市,新冠肺炎導致大家都只能待在家裡,即便如今有所放鬆,也很少會有人在這種時候到處亂跑。可以確定的是該市的旅遊業在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在這樣的情況下,市長動用民眾的資金對其他國家的城市提供幫助,將會導致該市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所以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該市目前的現狀就是很難完成對日本的援助,但是作為一個地區的最高領導人,做任何事情之前需要首先考慮的就是對自己所在地區是否會產生影響以及民眾的態度,否則引發眾怒將很難收場。
如今雖然各國都表示,全球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抗疫,但是當一個地區想要幫助另一個地區的時候,首先需要保證的就是自己所在地區的穩定。而且即使在全球性的危機時刻,人們依舊會因為種種原因,拒絕提供幫助的要求,在客觀上似乎是不應該的,但是在主觀上卻不存在任何的問題。所以對於韓國民眾的反應,我們也無法做出評判。但是慶州市需要先將自己市內的情況穩定下來,才能最大程度上得到市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