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相!為什麼上海人蟹殼黃裡沒蟹?!

2021-02-16 發現長三角

主播|曉林

阿拉一直講上海是一座海派的城市,包羅萬象,看看阿拉吃貨朋友們最有發言權了!比如,今朝一些讓阿拉上海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上海美味點心,其實都帶有外來的基因,都可以講是上海這座城市海納百川的見證,不少上海人的心頭愛——蟹殼黃就是其中之一。

無軌電車開起來,談山海經上海灘,看看啥寧最來賽!大家好!今朝又是我!阿拉吃貨朋友的老司機——曉林來帶儂開無軌電車!今朝要帶儂去吃啥呢?!有朋友講每年這辰光曉林又要請大家去吃哈(蟹)了,對的,的確是哈(蟹),不過也沒哈(蟹)!到底是哈(蟹)呢?哈哈

不曉得大家看過一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年的網紅電視劇《上海的早晨》伐,劇中,有一幕三太太窩裡廂,「傭人送進來一盤蟹殼黃幫兩杯濃香撲鼻的咖啡,放在玻璃的小圓桌子上」。

這是一部由小說改拍成的電視劇,蟹殼黃的細節沒刪減,用孔雀藍碟子裝了四枚鄭重其事端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演員李媛媛扮演的三太太還借著這撒滿芝麻烘得黃中帶焦的蟹殼黃特寫——回憶起了哪能從窮苦女工變成三太太的前塵往事。

回憶畫面裡,那一句意外欣喜的「蟹殼黃」特意用了上海話念出,又嗲又糯,隔著屏幕都能讓人聞到這噴噴香的味道……

李媛媛在《上海的早晨》中飾演林婉芝

是啊,蟹殼黃配咖啡,這就是特別屬於上海特有的搭配,中西交融,既高雅又市井!

20世紀20年代,隨著大量的外地人紛紛來到上海,很多各地極具特色的食品也被他們帶了過來,慢慢地這些食品就被上海人吸收了精華,蟹殼黃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當時有不少蘇北人在上海做螃蟹生意,「蟹殼黃」是蘇北人的叫法,因為伊的形狀和顏色都和煮熟的蟹殼蠻像的,上海人也漸漸接受了這個名稱。

聽阿拉幾個傳統老字號的老法師介紹,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蟹殼黃是有鹹甜之分的。一般甜的做成圓形,餡料主要是豬油白糖、豆沙、棗泥等等;鹹的為橢圓形,餡料是蔥油、鮮肉等等。

幫蘇式月餅不同的是,蟹殼黃用的是發麵油酥皮,餡料不在多,只為搭一點點味道啊!而好吃就好吃在於——酥香的麵皮,還有滿滿的焦黃芝麻,就真的像只只蒸熟的蟹殼一樣。

記憶中,老底子的蟹殼黃總是鹹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讚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講到此點,幾個上海灘老字號的老法師要教大家一個門檻叫做「明酥」與「暗酥」!阿拉吃貨朋友曉得,老上海帶「酥」的點心絕不在少數,也就有了「明酥」、「暗酥」一說。比如上海人都曉得的城隍廟著名的「三絲眉毛酥」,聽說這是那家老字號1979年開門時就沿襲至今的招牌點心。像眉毛酥這種酥面在外的叫「明酥」,而內藏酥面、外覆芝麻的油酥大餅像這種就叫「暗酥」,比如今朝的蟹殼黃。

老早底,阿拉上海那種老式燒餅攤是常有賣蟹殼黃的。蟹殼黃屬於就是高級的迷你芝麻燒餅,不過現在大都改用烤箱製作。

北方的燒餅常為果腹墊飢的主食,有一番大塊朵頤的豪情;而江南的燒餅,則講究一個精巧,所謂點心,點到為止,是錦上添花的。如果天冷了,在攤頭上買一隻剛出爐的蟹殼黃燒餅吃,熱乎乎,香噴噴,滿地撒芝麻。

早些年,上午十點到下午五點的這一段辰光裡,上海人會客喝茶的茶點,老上海的茶樓幾乎都會自製蟹殼黃售賣給茶客們當喝茶搭配的點心。蟹殼黃就以橢圓形和圓形區分鹹、甜兩種口味。

當然,蟹殼黃要好吃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一定要酥脆,但酥皮又不能夠一咬就散。甜的蟹殼黃吃起來要滿口香,咀嚼時不可有粗糙硌牙的砂糖顆粒口感,裡面的糖水不能烤到幹。要做到糖水滋出來,恰好將融未融地化在了酥皮裡,但不至於溼到讓餅沒有骨子。
而鹹的蟹殼黃要吃起來豬油香和蔥香並存,還可以吃到一口溼軟的小蔥白段。還有一點對我來說很重要,就是有芯子的那層要不偏不倚在正中間。最理想的狀態是芝麻的那層與底邊那層到達中間的距離一樣。

有一位阿拉節目的老克勒聽眾幫阿拉回憶講:「這種蟹殼黃,一杯茶吃兩隻正正好,第一口茶吃好,咬一口蟹殼黃,再吃一口,然後,一口一口下去,直到一杯茶吃掉,正好兩隻蟹殼黃吃掉,兩隻蟹殼黃半兩,就是二十五克,實際上就是一點點,剛剛叫點點心,不是滿滿胃,吃下去以後,滿齒留香,所以這個蟹殼黃在當時,一般是無事有閒的人喝茶專用品,這個在上海當時也相當流行。」

當時、只有四、五歲的伊被外公帶著去威海路吃蟹殼黃辰光,伊講伊連這個小餅的名字都不曉得,伊唯一記得,排隊買蟹殼黃的隊伍長得不得了,好不容易買到了,噴香的味道讓伊忍不住張嘴就咬,結果嘴巴裡還燙出了泡,外公當時笑伊,「阿囡啊,儂這樣吃根本就嘗不到味道,是豬八戒吃人參果。」伊還連忙幫外公解釋:「外公啊,不是我豬八戒吃人參果,這個東西實在太香了,儂叫我這樣一口一口吃,我怎麼來得及呢。」這時外公告訴他:「記住,這不是小餅,這叫蟹殼黃。」,所以從此以後在伊的心中,蟹殼黃就幫跟大閘蟹一樣好吃!的確,有人幫這位老上海一樣歡喜吃蟹殼黃的香,然而,還有的人就是歡喜吃蟹殼黃的另外一種情調——就是這種一口一口下去,點到為止,所以阿拉在想,如果單單解釋「蟹殼黃就是燒餅」這樣寬泛的一句也並不妥帖,蟹殼黃源自蘇北淮揚,幫江蘇泰興黃橋鎮的黃橋燒餅是一個種,但是已經被上海改良,深深打上了上海特有的烙印——這就是精緻!

記得,文學作品《小團圓》裡寫到九莉:「這天晚上在月下去買蟹殼黃,穿著件緊窄的紫花布短旗袍,直柳柳的身子,半卷的長髮。燒餅攤上的山東人不免多看了她兩眼,摸不清是什麼路數。」旗袍配蟹殼黃,就是這樣精緻!

上海人改良的蟹殼黃恰當地體現了淮揚點心「蓬鬆與柔韌相輔,酥脆與綿軟對成」的精緻嫵媚,可以讓上海人吃起來細膩而不油膩,這樣最得細巧的上海人歡心。每次吃蟹殼黃都要相噹噹心,手掌弓起來侯在下巴處,免得芝麻與酥層雪花般落下,一邊吃一邊心疼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到肚子裡,同享無量福」,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中的家鄉蟹殼黃,不過,對於現在更多的上海人來講,蟹殼黃依舊是那種用手託住,不忍碰碎的精緻——伊這股特有的香味,在讓儂滿足味蕾享受的同時,也幫儂一道見證著過往的情懷,在時光的流逝中,伊保留了某些味道,又改變了某些味道,這或許就是海派的味道吧!

哪能,今朝請大家吃的這幾隻蟹殼黃是不是比大閘蟹還有迷道呢?!哈哈,蟹殼黃配咖啡,儂會不會這樣吃呢!歡迎大家勒了阿拉899都市廣播的官方微信留言告訴阿拉,所以,現在要是再有搞不清楚情況的北方朋友來上海白相吃到蟹殼黃問儂,咦,為啥蟹殼黃裡廂沒蟹黃,儂會解釋清楚了伐?!

審核:志凱   

相關焦點

  • 老上海的至愛小點【蟹殼黃】的做法
    老式的燒餅攤在上海已經絕跡多年,不曉得還有人記的否。
  • 林海音:蟹殼黃
    那天早晨,凡趕公共汽車,我上菜場,在家鄉館門前,偶然看見已經曬褪色的紅紙廣告牌上寫著:「本店早點油酥蟹殼黃」,我們便第一次邁進了家鄉館。屋子小得厲害,只放了三張小方桌,我們在靠牆角的一張「雅座」上坐下。沒人來招呼。門前打燒餅的綠格襯衫少年,一心一意地往灶口裡掏那烤熟的蟹殼黃,掏一個,甩一甩手,吹一口氣,滿面油光,滿頭大汗,看樣子,工作的熱情有餘,技術不夠。
  • 香酥蟹殼黃:蟹殼黃作為江浙滬一帶的名小吃,廣受喜愛
    初聽名字,很多人都會誤認為是用螃蟹的蓋炸制而成的小吃,其實它只是形狀和顏色都像極了蟹殼。蟹殼黃這種小吃在上海、安徽、江蘇一帶很是出名,幾乎每個省份都會搶奪蟹殼黃髮源地的頭銜。徽州文學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到肚子裡,同享無量福」,寥寥數語,便把當年精緻有腔調的江南生活描述出來。
  • 去年的蟹券今年還沒兌上?央視揭秘「紙螃蟹」套路:一隻螃蟹也沒賣...
    去年的蟹券今年還沒兌上?央視揭秘「紙螃蟹」套路:一隻螃蟹也沒賣,每張蟹券淨賺100元 2020-11-28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上海人的蟹情結
    由來已久的蟹情結早在清代,文人墨客就曾寫下大量關於蟹的詩文,其中不少典故常識,今天的上海人已經十分陌生。清人秦榮光在《上海縣竹枝詞》裡寫到:「九十團尖膏滿筐,老饕筵佐醋和姜。無腸索掛成和尚,蝴蝶雙黏壁上僵。」
  • 上海人的蟹情結——上海熱線HOT頻道
    胡蝶都知道上海人愛吃蟹,不僅如此,上海人還愛拿「蟹」做文章。上海人對蟹的鐘情,由來已久。由來已久的蟹情結早在清代,文人墨客就曾寫下大量關於蟹的詩文,其中不少典故常識,今天的上海人已經十分陌生。清人秦榮光在《上海縣竹枝詞》裡寫到:「九十團尖膏滿筐,老饕筵佐醋和姜。無腸索掛成和尚,蝴蝶雙黏壁上僵。」
  • 上海九大經典點心,沒吃過5種以上,你都不叫上海人!
    2、雞肉生煎饅頭 雞肉生煎饅頭是上海的特色風味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發酵後的精白麵粉作皮,用熟雞脯肉丁、豬夾心肉末和肉皮凍加香油等多種調料作成餡心。包捏好的饅頭尖上還要蘸上蔥花和芝麻,表層刷上素油,放入油鍋中煎熟。該品形態飽滿,上半部有黃澄澄的芝麻和碧綠的蔥花,鬆軟適口。下半部則酥脆可口,餡重汁多,越吃約香。此小吃以上海市王家沙點心店製作的最佳。
  • 老上海的至愛小點【蟹殼黃】的做法
    老式的燒餅攤在上海已經絕跡多年,不曉得還有人記的否。
  • 「蟹大王」的大閘蟹自助餐開吃 全蟹宴國慶也要來了
    上海大酒店一年一度超火爆的大閘蟹自助晚餐,9月28日晚上啟動! 上海大酒店的大閘蟹自助晚餐,和其他地方的大閘蟹自助餐有什麼不同?因為,這裡使用的蟹,統統來自其姊妹酒店——人稱「蟹大王」的滬上老字號王寶和。
  • 去年的蟹券今年還沒兌上?央視揭秘「紙螃蟹」套路:一隻螃蟹也沒賣...
    去年的蟹券今年還沒兌上?央視揭秘「紙螃蟹」套路:一隻螃蟹也沒賣,每張蟹券淨賺100元 2020-11-28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沒有蟹肉的「蟹殼黃」,香酥鬆脆滿口留香,幾口就解決掉了一個!
    小編所在的江南小城稱燒餅為"大餅",大餅原本是最稀鬆平常的早點,可將大餅做得小巧玲瓏一點,再增添一些油酥和各式餡料,就成了一道別致的面點"蟹殼黃"。人們之所以稱之為蟹殼黃,是因為它的大小和形狀與大閘蟹十分相似。經過金黃色和紅色的烘烤和染色,膨大的酥皮飽滿而有光澤。從遠處看,確實有點「假」。蟹殼表面覆蓋著芝麻。烤過之後,很香。聞著就讓人胃口大開。
  • 央視揭秘「紙螃蟹」套路:一隻螃蟹也沒賣 每張蟹券淨賺100元
    原標題:去年的蟹券今年還沒兌上?央視揭秘「紙螃蟹」套路:一隻螃蟹也沒賣,每張蟹券淨賺100元 摘要 【央視揭秘「紙螃蟹」套路:一隻螃蟹也沒賣 每張蟹券淨賺100元】由於大閘蟹是生鮮,不耐儲存、運輸不便,蟹券成為實物大閘蟹的代替品,先買券後兌換的模式給商家和消費者都帶來了便利。
  • 慶餘年神廟到底是什麼 神廟為什麼要殺範閒真相揭秘
    慶餘年神廟到底是什麼 神廟為什麼要殺範閒真相揭秘時間:2019-12-27 23: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餘年神廟到底是什麼 神廟為什麼要殺範閒真相揭秘 慶餘年開播,可謂是熱度和流量橫掃網絡,劇中葉輕眉雖然一直沒有登場,但她卻是貫穿全劇的重要人物,而葉輕眉和神廟之間也有著某種不可分割的神秘聯繫
  • 老上海特色小吃:蟹殼黃,在家也能做出地道上海味道
    去過上海的人應該對上海的小吃印象比較深刻,其實上海這個城市,我對它整體印象並不太好,在上海也生活了多半年,上海雖然是經濟發展在全國前列,但是本地人非常排外,本地上海人骨子裡面就有一種優越感,所以我對這個城市感覺並不太好,但是對上海的小吃,我絕對會舉雙手大讚的,上海小吃很多,而且味道都各有特色
  • 帝王蟹的殼那麼大,為什麼市面上只有蟹腿?內行人才知道「真相」
    帝王蟹的殼那麼大,為什麼市面上只有蟹腿?內行人才知道「真相」!,為什麼市面上只能看到蟹腿,帝王蟹的蟹殼都拿哪裡去了呢?那麼大的蟹殼裡面肯定有不少肉吧,其實這個原因只有內行人才知道真相!今天就給大家來科普一下,首先就是因為吃起來過癮,我們都知道,帝王蟹的蟹腿裡面有很多的肉,吃的時候是非常過癮的,其他螃蟹基本上都是吃殼子裡面的肉,但是帝王蟹肉最多的地方卻是它的蟹腿,反而是蟹殼裡面沒有多少肉,吃起來太麻煩了,一點都不過癮,所以市面上基本上都是帝王蟹的蟹腿。
  • 上海美食
    吃大閘蟹的講究可以出好幾本書,「青背、白肚、金爪、黃毛」是對大閘蟹品種的考究;「九雌十雄」是對品蟹時節的講究;配以黃酒薑茶是對大閘蟹寒性對衝的考究;用白底瓷盤裝蟹是對品蟹心情的考究;用「蟹八件」如工藝品般慢慢地品琢,一隻蟹吃完後其蟹殼仍能完整的拼出一隻完整的蟹,更是將考究發揮到了極致。
  • 最具江南特色的小吃,上海「蟹殼黃」,絕對是吃貨們的心頭愛
    旅遊是一件可以放鬆身心的事情,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會在假期的時候選擇去一些著名的旅遊城市玩一玩,可以觀賞到一些比較著名景點,領略當地的文化風情和一些只有當地才有的特色美食。現在我國的交通行業也是比較發達的,我們想要去哪裡都非常方便。那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這種食物是我國上海的特色美食。
  • 上海人的蟹情結
    胡蝶都知道上海人愛吃蟹,不僅如此,上海人還愛拿「蟹」做文章。上海人對蟹的鐘情,由來已久。由來已久的蟹情結早在清代,文人墨客就曾寫下大量關於蟹的詩文,其中不少典故常識,今天的上海人已經十分陌生。清人秦榮光在《上海縣竹枝詞》裡寫到:「九十團尖膏滿筐,老饕筵佐醋和姜。無腸索掛成和尚,蝴蝶雙黏壁上僵。」
  • 上海九大經典點心,沒吃過5種以上,你都不叫上海人!
    2、雞肉生煎饅頭 雞肉生煎饅頭是上海的特色風味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發酵後的精白麵粉作皮,用熟雞脯肉丁、豬夾心肉末和肉皮凍加香油等多種調料作成餡心。包捏好的饅頭尖上還要蘸上蔥花和芝麻,表層刷上素油,放入油鍋中煎熟。該品形態飽滿,上半部有黃澄澄的芝麻和碧綠的蔥花,鬆軟適口。下半部則酥脆可口,餡重汁多,越吃約香。此小吃以上海市王家沙點心店製作的最佳。
  • 上海幾大特色美食小吃,奉賢海棠糕很多人沒吃過,排骨年糕很特別
    據說上海人吃餛飩最講究,大餛飩、中餛飩、小餛飩……從餛飩皮到餡料再到湯頭,無一不精。北方人粗獷,吃餛飩卻也不含糊,雖然很難單純把一碗餛飩當做一頓正餐,但是有湯有水、有面有菜,卻也搭配齊全,再加一個滷蛋、一張酥餅,就是不錯的一餐——早餐,更是舒坦。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