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3日,記者從武漢地鐵集團獲悉,武漢地鐵7號線北延線迎來重大施工進展:首個車站主體結構封頂、首個盾構區間實現貫通。
雙塔雙索麵斜拉橋效果圖
7號線北延線工程共計11站12區間,包含1條出入場線、1個車輛段。
截至目前,湯雲海站已完工;橫店站、巨龍大道站、騰龍大道站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黃陂廣場站、馬池站正在進行圍護結構施工;天陽路站、臨空北路站、北車基地站進行樁基施工;7個區間已開工(百北區間、北餘區間、出入線區間、餘橫區間、橫臨區間、臨天區間、天騰區間);前川車輛段已進場。
全線的重難點為餘彭灣站-橫店站高架區間,全長6.08公裡,區間包含4處下穿或上跨既有鐵路,自北向南依次為下穿合武客專左線和京廣高鐵、下穿合武客專右線、上跨武漢北編組站北側京廣鐵路、上跨橫店火車站北側牽出線,其中上跨武漢北編組站北側京廣鐵路為關鍵節點,上跨形式將採用雙塔雙索麵斜拉橋,未來將成為整條地鐵線的一道風景。
作為武漢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的重要線路,7號線北延線由7號線一期園博園北站至黃陂前川,全長36公裡,設站11座(含預留站1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站6座,途經東西湖區、黃陂區。起點預留向東延伸條件,天陽路站預留天河機場樞紐方向接軌條件。
首個貫通的區間盾構內部平滑整潔。記者龔萍 攝
該線路是一條超前引導新城產業布局,溝通新城與主城的穿城快線。
作為銜接北部新城組團與中心城區的一條重要客運交通走廊,7號線北延線串聯了前川城區、北車基地、橫店、臨空經濟區、盤龍城、金銀湖片區等重要發展區域,實現了前川城區與漢口中心區的快速直達聯繫,能夠有效支撐武漢南北方向的城市空間軸線發展。
首個車站主體結構封頂
12月22日,隨著7號線北延線湯雲海站最後一塊頂板澆築完成,標誌著該車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也是今年該線全面開工以來首個封頂的車站,為巨龍大道站-湯雲海站區間、湯雲海站-馬池路站區間盾構始發打下堅實基礎。
湯雲海站為7號線北延線工程的第十座車站,為地下二層單柱島式站臺車站,位於湯雲海路與宋家崗東路交叉口,南側為新漖湖,東側為新建小區,西側為中共湖北省委黨校。
湯雲海站作為該區間的盾構始發站,主體結構封頂並提供盾構始發條件意義重大,根據工程計劃安排,湯雲海站-馬池路站區間盾構機將於明年1月始發,盾構機順利下穿府河需要掘進2.9公裡,工期長達6個月,為此,湯雲海站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所有腳手架、方木、模板等周轉材料均一次性投入,避免周轉,縮短施工工期近一半,從而使盾構機在明年7、8月汛期來臨之前順利下穿府河,極大降低下穿河流的施工風險,為「決戰四季度」的過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首個盾構區間實現貫通
12月13日中午,7號線北延線百泰路站~北車基地站區間盾構段左線順利貫通,標誌著該地鐵線的首條盾構區間貫通。
百泰路站~北車基地站區間為地下轉高架過渡區間,其中盾構段左線總長703.6米,從百泰路站始發,沿雙鳳大道向西敷設,並在釣臺道路口向西南方向轉入規劃道路,下穿下店灣居民樓片區及武漢地方儲備五裡糧庫後,至明挖段接收井接收,未來將於北車基地站的高架段相連接。
項目部嚴把盾構隧道「質量安全關」,隧道穿越眾多風險源,下穿糧庫,側穿高壓鐵塔,並淺覆土接收。
為確保順利接收,項目部制訂合理的安全專項施工方案,並通過專家評審及節點驗收,在掘進過程中實時關注地面的監測數據,每環施工參數均上報並總結,不斷優化掘進參數,參建單位人員24小時不間斷巡視工作,最終地表最大沉降控制在標準範圍之內。
此外,項目部嚴格把控管片生產加工、進場驗收、掘進拼裝各環節,保證了盾構隧道安全、高質量的貫通。(長江日報-長江網 記者龔萍 通訊員袁永華 劉偉)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原標題:《地鐵7號線北延線新進展,首個車站主體結構封頂,首個盾構區間實現貫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