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縱觀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武夷茶文化備受儒學學者的推崇。
▶武夷山茶的起源據當代茶葉專家陳椽等考證,在二世紀時由西向東傳播,不久武夷山就有了茶。武夷山茶歷史悠久,備受文人墨客稱頌。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時期(公元479年---502年)而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見於《崇安縣誌》中的唐朝孫樵寫的《送茶與焦刑部書》一書中。唐代是茶葉迅速發展的時期,武夷山在給達官顯貴的一封信札中把產自武夷山的茶葉用擬人的手法,美稱為「晚甘候」「晚甘」是甘香濃鬱的,美味無窮之意。武夷山茶有文字可考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與儒家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
▶古語云「東周有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武夷山能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這與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有極大的關係。同時朱熹也是一個愛茶的茶人,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近50年,在此著書立說,創建武夷精舍,授徒講學,聚友鬥茶品茗,以茶促人,以茶論道,並以採茶為樂。朱熹作為儒家學派的代表,其思想精髓主
▶要體現在「中庸之道」或「中和哲學」的境界上。儒學正是把「中」與「和」聯繫在一起的,「和」既是儒家的世界觀,也是儒家的方法論。「和」「靜」「怡」「真」深刻的概述了武夷山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同時也是茶道的基本精神所在。其中以「和」為最高境界。
▶首先從武夷山茶葉的採摘時間來看,採摘的時間要恰到好處。春茶一般在穀雨後立夏前採摘,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在立秋後。採摘時茶葉嫩度對巖茶質量影響頗大。茶葉過嫩,不但無法滿足焙制技術的要求,成茶香氣偏低,味較苦澀;相反,茶葉太老則味淡香粗,成茶正品率低。其次從武夷山茶的加工製作上看,武夷山茶兼取紅、綠茶的製作原理之精華,加上特殊的技術措施,使之巖韻更加醇厚。巖茶製作工序繁複,工藝細緻。最後從武夷山茶的品茗上看,武夷山茶的品飲注重品環境的營造,「插花、掛畫、點茶、焚香」為茶道四藝,在武夷山茶茶藝表演中,「焚香靜氣」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此目的就是為了營造一種祥和的氛圍。武夷山茶的品茗也可坐於山間草地,與自然山水成為好友,共同演譯一曲高山流水。
所以不能不說武夷山茶文化思想和儒家思想之間有著許多相通之處。
▷所有原創文章,言論僅代表本人。
▷本刊轉載文章及圖片非盈利用途,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加小編微信wysevens帶您解開巖骨花香的秘密。
▲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本刊
右下方留言期待您的寶貴建議
▼「閱讀原文」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