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武夷山
茶文化起源於中國,中國是「茶的祖國」。談起城市茶文化,每個人心中都冒出一個獨特的名字,它培養著你,陪伴著你,一起長大。在中國福建,就有這麼一個城市——武夷山,蘊含了許多茶人精神,也蘊養了「武夷茶」,至今廣為流傳世界各地,其中就包含了大紅袍和正山小種。
生長在茶文化藝術之鄉的我,是今天的幸福城市代言人,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地、5A級國家旅遊景區。在這裡有著典型的丹霞地貌,36峰,99巖,在同一緯度上有著地球上物種最為豐富和保護最好的生態鏈。它也是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茶的母親,在這碧水丹山,得天獨厚的環境裡響亮了世人。
武夷茶,讓我執著、讓我探索
關於武夷茶的傳說,漢代就有之。光文人墨客、茶人雅士的詩句就有千百首以上。自範仲淹的詩句「武夷仙人從古栽」,雖時間穿越千年,但深刻反映出了武夷鬥茶的盛況,涵蓋了濃鬱的武夷茶俗風情,可謂打了一出武夷茶的招牌廣告。
在烏龍茶和紅茶的故鄉武夷山耕耘多年,我不能稱為合格的茶人,我只是個普普通通的茶人。這並不是因為不懂茶,只是武夷茶讓我感覺到茶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武夷茶品種繁多有上千種,所以滋味也各具春秋,加上環境、山場、師傅工藝上不同,也會使茶葉口感上的變化。之所以喜歡茶就是因為它的魅力總是源源不斷地吸引著我,這是使我著迷於此的主要原因。
「有茶好喝,會喝好茶」,每次品茶時,用眼觀茶葉湯色,用鼻嗅茶湯的香氣,用舌嘗以茶湯的滋味,用心感受茶葉的變化,這都會讓我感到驚喜。品鑑著自己做的茶,每當那濃鬱醇厚的味道從嘴裡化開,一直蔓延到心裡的時候,心中不免多了幾份喜悅。
武夷茶之正山小種
烏龍茶與紅茶的形成,孰先孰後,茶業界爭執不休,但都是一致認為起源於武夷山。紅茶首先發明的是正山小種紅茶,正因它的出現才有了紅茶的貿易,為紅茶的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山小種紅茶,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作為世界紅茶鼻祖,頗具傳奇色彩。正山小種紅茶在「新芽」時期並沒有一帆風順,19世紀不斷地收到衝擊,民國時期跌落低谷,新中國成立之際也收到幾經波折。
但在最困難的時候,茶界幾代人為正山小種的復興堅持了下來,其中就包括了吳覺農、張天福等老一代茶界宗師傾注心血、江氏三代人的不忘初心、駱少君等現代茶葉專家學者無私奉獻、各級政府以及有識之士紛紛助力等,得以使傳統紅茶保留並發揮效益,取得了今天的發展。
如今紅茶獨有風採佔據著市場主導位置,其影響力已經佔據全球的目光,全球紅茶總產量和銷量佔70%以上。不論中國還是世界各地,對紅茶的喜愛程度越來越高。
武夷茶之武夷巖茶(大紅袍)
武夷茶從洲地逐步向三坑兩澗(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轉移,武夷茶的獨特巖韻開始凸顯,正是因為武夷巖茶的興起、獨特巖韻的品質受到歡迎,所以後來的發展歷程主要是以商品化為標誌的。
在2006年,大紅袍即武夷巖茶傳統製作工藝成功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時是作為唯一的茶葉類項目,正因為此特殊複雜的製作技藝:採摘-倒青-做青-炒青與揉捻-初焙-揚簸-晾曬-揀剔-復焙-團包-補火-毛茶裝箱-精緻分篩等,吸引了無數專家學者前來學習。
武夷巖茶:巖巖有茶,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故名於此。尤以武夷名叢大紅袍為極品,列為中國名茶,堪稱國寶。相傳清代就有武夷大紅袍茶之名,歷史上,大紅袍母樹僅有三株,後演變為6株。正因其稀缺性,母樹大紅袍年產不足一斤,極為稀貴。1972年尼克森訪華,毛澤東將「半壁江山」奉送出去的典故眾人皆知。
武夷茶發展之路
翻開武夷巖茶大事記:1985年,武夷巖茶肉桂獲國家農業部名茶獎;1990年,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為「首屆武夷巖茶節」題寫會標,創首屆武夷巖茶節;1996年,景區管委會開闢了九龍窠大紅袍茶文化旅遊線路,同年武夷茶藝表演在新加坡收官成功;2006年,武夷巖茶大紅袍絕品入藏國家博物館,同年武夷山特色的茶旅整合營銷走向前臺,迎接了數百萬國內外遊客。
在種種獎項中不難發現武夷巖茶的創建發展過程中也是武夷茶產業及品牌的提升發展過程,在所有獲得獎項面前,烏龍茶中的王者茶——大紅袍,成功的引領了茶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立了很好的品牌化傳播。
我們用一組數據來體現茶人付出的成果:2006年,茶葉均價較上一年提高30%;2007年,較上一年提高50%,2008年,春茶均價比2007年上漲30%。 自此,有市場,有身價,有品牌的武夷茶,在「江湖」打拼了三十多年已不斷地呈現出良好景象,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儘管目前這幾年茶葉行情市場的總體下降,武夷茶產業總值不及綠茶。但應該相信,武夷茶已經具備了茶產業巨大的潛力條件基礎,在不遠的將來將會光芒萬丈。「武夷茶」路在何方,相信有識之士見仁見智。
武夷茶未來發展之路在哪?
首先、武夷山茶的經濟效益延伸經濟文化產業鏈,通過順應市場需求,武夷茶應從茶葉生產到茶葉深加工以及烏龍茶飲市場再到茶文化、茶館、茶藝表演、茶旅遊拓展延伸等,這裡面就包含了三個產業的發展,這也是發展的趨勢。由此可見,武夷山應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提高深加工技術、大力發展烏龍茶飲料市場、茶類用品等附加值的茶產品,結合原有基礎條件完善產品,不斷結合線下服務產業和線上品牌推廣,達到茶葉經濟的增長。
其次,配合國家、政府監管,實施茶企業戰略性重組,支撐茶產業長期、可持續、綠色、良性發展,打造具有規模化的茶經濟體。鼓勵科研投入、產品研發、培養人才、建立茶葉市場品牌化,擴大茶葉生產規模並與國際市場良性競爭。
最後,打造中國品牌影響到世界各地,致力於全球放心茶,制定出國際化標準;創新研發高端茶產品;培育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等,讓茶文化真正地走向世界。
武夷山它代表了我的童年與成長的家鄉,武夷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武夷茶文化精神影響了我的成長,使我愛上茶葉,回眸展望「武夷茶」發展之路,我為紅袍武夷山、為武夷巖茶、為紅茶、更為「武夷茶」產業的發展、弘揚中國茶文化美好的明天,給與支持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