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中國11月6日訊 11月4日,李遠華接到中科院昆明研究所顧偉博士的電話,李遠華是顧偉研究生學習階段的導師,他對這三組茶樹基因被收錄美國基因庫(GenBank)表示了祝賀。
這是福建省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茶樹基因成果,也是近年來我國為數不多的收錄於美國基因庫(GenBank)的茶樹基因研究成果。
這個成果是李遠華歷時三年研究的閩北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重要成果之一。
四載融情大紅袍,三十五載情系武夷茶。1980年,李遠華在讀茶學本科時候,就開始研究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巖茶,2010年,作為福建省的第一位茶學博士,他從華中農大被引進到武夷學院,擔任茶與食品學院院長。三十五年間,李遠華著述的關於武夷巖茶的論文、文章達到100多篇,他主編和參編了《中國茶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海峽茶產業報告》、《武夷茶大典》、《茶文化學》等12部在茶產業有影響的著作上百萬字,還指導本科生、研究生著述100多篇各類以大紅袍為研究主題的論文、文章。
著述累牘,學子盈門,這些為李遠華贏得了「大紅袍理論導師」的讚譽,他還擔任了南平市茶葉學會的理事長。李遠華說,無論從文化還是科學的角度看待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巖茶,它都是那樣充滿魅力,對武夷巖茶的研究越深,就愛之越切,自己現在就是一個地道的武夷山人了。
「武夷心」、「紅袍結」、「桃李情」恰是李遠華博士現在的心境寫照。
武夷心:願傾所學助茶業
「武夷巖茶的研究,面臨著從傳統經驗向科學定性研究發展的瓶頸,許多傳統的茶企業主都遇到了這些問題,他們需要科技的力量,提升硬實力,也需要文化創新,提升軟實力。」李遠華說。四年來,在武夷山他一直奔走在武夷茶企業的生產、銷售一線,他先後擔任武夷山九曲山茶業公司等十多家企業的技術與營銷顧問,先後將15項科研成果運營到實踐中,還為這些企業提供建議上百條。
在李遠華指導下,日前,武夷山瑞善生態茶業有限公司即將啟動「窖藏茶」的研究計劃,瑞善公司通過與大城市消費者達成協議,將每年的茶葉窖藏起來,形成一種武夷茶的收藏文化,這將為武夷茶文化添上一個新的內涵,也將為武夷茶的營銷帶來新熱點。目前,李遠華組建的一個技術營銷團隊已經開始了實驗與研究。
武夷山興舒茶業公司啟動的「買一畝武夷茶山定製專享武夷茶」的營銷創新計劃裡,也有李遠華給予的文化創意的指導。2011年,李遠華擔任興舒公司的總顧問,短短三年間將公司近千畝的現代化茶山建設推向了高水平,此後,李遠華又帶領團隊在文化創意上 ,提出了「大紅袍俱樂部」的定製化營銷理念,協助興舒公司打入了上海、北京等地的高端茶葉消費市場,
每每企業遇到生產或銷售的問題,李遠華總是帶著團隊奔走在一線,協助解決難題,2010年,武夷山九曲山茶業公司創建之初,總經理林松青只是一名水利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對制茶是個初涉其中的新人,在制茶季節,李遠華深入車間與林松青一起熬夜制茶,手把手地指導各種技藝,還協助企業完善了各種規章制度,近三年,在李遠華的指導下,九曲山茶業公司增強信心,逐步投入了6000多萬元做大做強了企業,成為年銷售上千萬的武夷山茶企新銳。
紅袍結:願為茶王再增輝
大紅袍是武夷茶中之王,它的巖骨花香一直縈繞在李遠華的茶世界裡。其實這種大紅袍情結來自三十年前,當時還是福建農學院大四年級學生的李遠華到武夷山茶場實習做茶,半年多的實踐,讓他熟稔了武夷茶的一切,也讓他對這方熱土有了濃濃的情結。
三十多年間,在茶界兜兜轉轉,從江西贛州到安徽農大讀博士,再到武漢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和華中農大任教,最後落腳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李遠華感觸頗深地說,閱茶無數,還是鍾愛大紅袍,我願用科技之光,為這位茶王著色增輝。
帶著這樣的情結,李遠華不斷在科研路上拼搏,茶樹基因收錄於美國基因庫就是他的重大突破。「它標誌著今後對武夷巖茶的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階段,對武夷巖茶的內在生物機理的定量分析、微觀解讀,將取代傳統的經驗性研究。」李遠華說。李遠華展望了這項技術的未來,對這些基因進行表達分析,將為茶樹分子設計育種,並創造新種質奠定基礎,今後,他將利用該項技術重點對武夷茶的培育開展系列創新工作。未來,會有什麼新的武夷茶品種誕生,確實令人期待。
四年間,李遠華還有一項成果值得他驕傲,2011年,他的課題《VA 菌根促進茶樹生長的轉錄譜分析和相關候選基因克隆》,成功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這是閩北建國以來第一次入選,2013年這項課題結題,在克隆與轉錄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全國領先的成果。還有許多成果接踵而至——李遠華主持了《茶樹葉綠素酶分離純化和性質的初步研究》項目,榮獲第二屆中國茶葉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主持了《閩北茶樹種質資源圃建立、篩選與無公害巖茶開發項目》,列入了福建省科技重點項目;他還首次對武夷山36個品種的茶樹葉綠素酶做出了深入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如今,李遠華的這些成果已陸續轉化為實踐成果,科研的路上晨光初綻,他還要帶著熱情,奔向日光熠熠的正午,為大紅袍增添更多的光彩。
桃李情:願栽新苗滿園春
在眾多的頭銜中,李遠華最在意的就是李教授的稱謂。10多年的高校執教生涯,他指導過10多名研究生,現在,他領銜的武夷學院茶學專業每年都有數百學生。看著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的學生在此接受武夷山茶氛圍的薰陶,他的內心充滿喜悅,也充滿了動力。
在李遠華和學院團隊的努力下,武夷學院茶學專業僅三年就躍入「國家級特色專業」行列,在2012年獲批為福建省重點學科,還獲得了國家財政部數百萬資金,完成了 「武夷學院茶葉工程中心」 的項目建設,並在2013年批獲中國烏龍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稱號。這些軟硬體的提高,讓武夷學院茶學專業躋身全國同類專業第一方陣。在成果背後,是李遠華帶領團隊篳路藍縷拓荒式的創業歷程。
2012年夏天,為了在學院後山開展「武夷山茶樹種質資源圃」建設,李遠華帶著一批師生,拿起鋤頭,頂著烈日,上山開荒,奮戰一個月,硬是在學院後面小樹林旁開墾出一片武夷巖茶茶園,種植了60個品種武夷茶,使得茶園成為目前武夷茶種質資源最豐富的茶園之一。
看著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裡孜孜不倦地汲取與成長,李遠華說,此刻自己總有一種滿滿的喜悅感。李遠華喜悅的是,武夷茶的研究又有了一批可畏的後生們在跟進,他們將和李遠華一起鋪展開武夷巖茶滿山的翠綠,延伸向大紅袍更輝煌的未來。(伍策 作者:黃旭輝 權彤)